抗日戰爭時期,沒有正面戰場,敵後戰場能堅持下去嗎?

2021-01-21 尋找歷史的truth

有人說正面戰場沒用,敵後戰場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那麼沒有正面戰場配合,敵後戰場能存在嗎?東北敵後抗日隊伍可以告訴你答案。

東北抗日戰爭基本沒有其他戰場配合。在關內戰場,日本軍隊要同時應對國民黨軍隊的正面戰場和共產黨軍隊的敵後戰場,兩個戰場在戰略層面上相互配合,使得關內日軍顧此失彼,兵力入不敷出 。東北地區只有敵後遊擊戰爭,日偽軍沒有關內日軍兩線作戰的窘境。在全面抗戰爆發之前東北敵後抗日隊伍是以局部力量對抗整個日本,而全面抗戰爆發之後關內戰場對於東北遊擊戰爭的配合主要是政治上、心理上,在軍事上對於東北抗日鬥爭配合不大,大規模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更是沒有,即使在 1945 年,離東北地區最近的八路軍冀熱遼抗日根據地部隊也未能發展到偽滿洲國境內。

蘇聯支持力度也不大。東北抗日隊伍從蘇聯獲得援助是當時唯一可行的途徑,而蘇聯出於外交和國家安全利益考量,在 1939 年之前對於抗聯更多只是道義上的支持。後來的張鼓峰事件特別是在諾門罕事件之後,日蘇矛盾激化,蘇聯才開始對東北抗日聯軍有所幫助,對於東北抗日聯軍大規模的軍事援助則是抗聯主力退入蘇聯境內之後的事情了。可是1941年4月13日,蘇日籤訂中立條約,蘇聯承認日本控制的偽滿洲國(東三省加熱河省),日本承認蘇聯控制的傀儡偽蒙古人民共和國。此後,蘇聯基本不再支持中國抗日,包括東北抗日活動。

由於缺乏有效支持與配合,日偽統治又極為鞏固,這就給東北淪陷區的民眾在心理層面上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對抗日動員工作的開展造成一定困難,而動員人民群眾投身抗日鬥爭是抗日遊擊戰爭勝利的首要條件。這些客觀環境決定了東北地區大規模的武裝鬥爭很難開展也很難堅持,東北義勇軍和東北抗聯的1941年基本徹底失敗就說明了這點。

很多人總說國民黨抗日基本就是一路敗退。實際上,國民黨正面抗戰雖然有很多問題,但是總體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日軍花費了168個月,只拿下了中國356萬平方公裡土地;而日軍只花費了5個月,就拿下了西方列強重兵駐紮的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嶼,淪陷的面積也有300多萬平方公裡(最大控制面積386萬平方公裡)!中國失去的356萬平方公裡,有113萬平方公裡是東北軍不抵抗放棄的,這個不抵抗應該有由當時還是實質獨立的東北軍負責。而且淪陷區並不都被日軍控制,日軍只佔領了縣城,佔據絕大多數人口和面積的鄉鎮基本還是中國人的天下(舊中國人口絕大多數都在農村),所有才有白天姓汪晚上姓蔣的說法。國民黨雜牌軍不少人當了偽軍,但是大多數都是假偽軍,他們經常洩露軍事機密,因此日軍在正面戰場,一般不敢帶偽軍。國民黨一盤散沙,軍閥林立,國民黨中央政府只是小朝廷,政令不出江浙滬。日本是亞洲第一工業強國,工業國原本應該可以降維打擊一盤散沙的農業國,可是日本侵華卻如此艱辛,拼盡力全力,也只侵佔了中國3成多的領土。正面戰場難以取得突破的情況下,日軍自然無法調集大軍進攻敵後戰場。

有人說敵後戰場是日軍最重視的戰場,因為很多時候敵後戰場日軍兵力更龐大。實際上敵後戰場是日軍的大後方,前線日軍戰後要去敵後戰場休整待命(不可能跑到正面戰場休整),抗美援朝時期在東北大後方休整的志願軍最高達到150萬以上;日本以戰養戰的大本營在敵後,敵後戰場日軍需要為正面戰場籌集金錢、糧食、軍火等戰爭物資。因此,敵後戰場的日軍,絕大多數並不是對付敵後抗日武裝。而且真正用於敵後戰場作戰的日軍,不僅數量不多,質量也差。敵後日軍無論是武器配備,還是人員素質都與正面戰場相差甚遠,主要部隊以沒有重武器的輕步兵丙種師團、丁種師團為主,基本都是治安性質部隊。

東北抗日隊伍情況。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人民成立了抗日義勇軍。1932年兵力高達30餘萬人,奪取縣城40餘座。1933年,東北抗日義勇軍遭到嚴重挫折,僅剩4萬人堅持在東北各地抗戰。東北義勇軍失敗後,我黨接過了東北抗日大旗,建立了東北抗日聯軍。東北抗日聯軍的發展在 1937 年左右達到高潮,共編成 11 個軍,總兵力 3 萬餘人。但是從 1938 年起,抗聯的鬥爭日漸困難,到 1941 年初,東北抗日遊擊戰爭進入極端艱難困苦階段。抗聯各部隊在抵抗日偽軍大討伐的鬥爭中遭到嚴重挫折,損失巨大,原有的抗日根據地和遊擊區大都被破壞,人員銳減,主要領導幹部相繼犧牲,部隊數量從原來3萬餘人銳減到不足2千人。1941年東北抗聯全部退入蘇聯,1945年東北抗聯(改編為遠東八十八教導旅)僅剩429人,減員率高達99%。日本侵略臺灣和吞併朝鮮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這種缺乏援助的局部規模遊擊戰爭很難長久堅持的現象。

相關焦點

  • 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就民主黨派人士對抗日戰爭的認識...
    2015-09-02 09:30:16鄭建邦: 中國是當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當中頑強堅持了14年,我們付出了傷亡3500萬人,財產損失5000億美元這樣一個慘重的代價。一個是靠團結,如果沒有中華民族的大團結,沒有國共合作這個政治基礎上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我們是取得不了這場戰爭的勝利的。直接體現在軍事上,就是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相互配合,目前在網上有一些很極端的意見,我覺得真的是值得商榷。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都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假設說沒有敵後戰場,我們整個淪陷區都被日本人佔領了,那正面戰場是很難堅持持久的抗戰。
  • 為什麼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原標題:為什麼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日本侵略者的徹底覆滅起到決定性作用,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的走向。
  • 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中國共產黨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的偉大勝利。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捍衛民族獨立最堅定,維護民族利益最堅決,反抗外來侵略最勇敢。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以卓越的政治領導力和正確的戰略策略,指引了中國抗戰的前進方向,堅定不移推動全民族堅持抗戰、團結、進步,反對妥協、分裂、倒退。
  • 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
    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以卓越的政治領導力和正確的戰略策略,指引了中國抗戰的前進方向,堅定不移推動全民族堅持抗戰、團結、進步,反對妥協、分裂、倒退。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堅決維護、鞏固、發展統一戰線,堅持獨立自主、團結抗戰,維護了團結抗戰大局。中國共產黨人勇敢戰鬥在抗日戰爭最前線,支撐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 抗戰中的延安戰場:遭日飛機轟炸17次 投彈1690枚
    而戰場的意義,不僅在於打仗地點——抗戰以來,多少影響戰局和政局的重要電報從這裡發出,又有多少有志青年從西安、上海、重慶,乃至世界各地努力奔赴延安,還有多少優秀人才和戰備物資,從這裡源源不斷去往抗戰前線;《論持久戰》等對戰局影響深遠的論斷,也出自延安簡陋的窯洞裡……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戰爭的「心臟」。  記者探訪延安戰場。
  • 抗日戰爭時,這場戰役實在太悲壯,國軍有三位將軍在同日犧牲殉國
    抗日戰爭時,這場戰役實在太悲壯,國軍有三位將軍在同日犧牲殉國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10月,在抗日戰爭的太原會戰中,中國第2戰區部隊在山西省北部忻口地區抵抗日軍華北方面軍第5師團進攻的防禦戰役。是1937年9月底,日軍第5師團和關東軍一部突破中國軍隊內長城防線後,奉令向太原進攻。
  • 抗日戰爭時期根據地軍民生產的「土地雷」外形很土,學問很大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了「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之責。八路軍積極奔赴抗日戰場,在淪陷區廣泛發動群眾,創造性了發展了獨立自主遊擊戰爭,利用「地道戰」、「地雷戰」等戰術打得敵人暈頭轉向,甚至聞風喪膽,極大的配合了國民黨的正面戰場。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其中的地雷戰。
  • 於丹:正面面對戰場,背面面對牽掛,疫情之下女性依舊在逆流而上
    "這張照片有一個人的兩面,穿著防護服的護士長正面面對的是病毒、是戰場,她背面面對的是家庭、是牽掛。"在第七屆天下女人國際論壇的舞臺上,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於丹教授給大家展示了這樣一張照片。背面的牽掛作為一名醫護工作者,她內心放不下的牽掛,是留在家裡的孩子。
  • 殭屍戰場之末日危機好玩嗎 殭屍戰場之末日危機玩法簡介
    殭屍戰場之末日危機好玩嗎 殭屍戰場之末日危機玩法簡介 作者:九遊 來源:九遊 發布時間:2019-11-09 15:54:30手機訂閱
  • 世界歷史視野下的中國抗日戰爭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的抗戰不僅支持了美英繼續貫徹其「先歐後亞」的軍事戰略,而且也是東亞和太平洋戰場能夠從戰略相持轉入戰略反攻的重要因素。  偉大的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  面對日本在中國東北燃起的侵略戰火,英、法等國無意為一個遙遠的被侵略國伸張正義,美國僅僅是堅持沒有實際行動支持的「不承認主義」,它們通過國際聯盟發表的「李頓報告書」,雖然在日本最需要的承認「滿洲國」問題上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不肯讓日本獨霸「滿洲」,但它提出的事實上是瓜分中國的「滿洲自治」計劃並承認日本的「特殊利益」,卻是對日本侵略的妥協。
  • 二戰時期德軍88毫米高射炮究竟能打多遠兩千米擊毀坦克是神話嗎
    ,可謂是五花八門論數量和輕便性日本二戰時期經典火炮也是有好幾種,著名的92式70毫米步兵炮只有半個人高1.22米,200多公斤重,卻能滿足步兵炮曲射和直射兩種優異的性能特點,打近點的目標可以直射可謂是攻堅戰一把出其不意的尖刀,最小射距離是100米,曲射時92式步兵炮能打2.7公裡完全可以當成一種輕型榴彈炮使用,但說到打坦克日軍92式步兵炮可能連蘇聯T26輕型坦克的正面裝甲都打不穿,這在諾門坎的實際作戰中就已經體現了出來
  • 戰場上中彈後還能活多久?特種兵:別信,影視劇都是騙人的
    這樣的情節在影視劇中可以說是比較常見了,觀眾在一時的激動之後往往也會思考,在真實的戰場上到底有沒有可能發生這種事?中彈了還能活多久?還能衝鋒陷陣嗎?對此真正的特種兵表示,別傻了,電視劇都是騙人的!或許有人還不清楚子彈是怎麼對人體造成殺傷的,以為就只是在身上留下一個洞。
  • 抗日戰爭與中國共產黨的崛起
    2、中國共產黨崛起的線索 這條線索也可大致分為四個過程,第一個過程同戰略防禦階段基本同期,中共在這個時期將實力保存住,第二個過程從39年初到皖南事變結束,是中共實力迅速積累與擴張的重要時期,敵後根據地廣泛建立,第三過程是從皖南事變到1944年,中共雖遭小創,但元氣未傷,反而更廣泛地贏得民心,最後一個過程是反攻時期,中共最終確立了自己的「中流砥柱」地位,近一步縮小了與國民黨的實力差距
  • 抗日戰爭大刀所向無敵?老八路:全是胡謅,一個排讓一個班全殲
    有一名老八路稱這只是外界對大刀的神話,當時使用大刀的士兵大部分都是沒有經過系統訓練的,上了戰場並不能有效地壓制敵人,很有可能被使用刺刀的日軍反壓制。就連被封為戰勝的李團長也說小鬼子的刺刀術還是不容小覷的,因為進入中國戰場的日軍都是經過數年訓練之後被選拔出來的,每天都會進行刺殺練習。而我軍士兵都是匆忙上戰場的,訓練時間極為短暫。這就導致了肉搏戰的時候日軍士兵能夠迅速地掌握主動權。我軍每殺死一名日軍士兵,需要付出三個甚至是四個之多的士兵。使用大刀還需要有一定的力量和武術功底,不然和自殺沒有太大的區別。有一次甚至被日軍一個班屠殺了我軍一個排的士兵。
  • 《刺激戰場》M416真的能裝8倍鏡?老玩家說出了真相!
    各位小夥伴,歡迎來到盟盟的《盟盟帶你吃雞》第886期,在上一期文章中盟盟給大家介紹了刺激戰場中一位玩家在一局遊戲裡面發現了一把不能撿的Scar,玩家被Scar坑了一次,難道Scar真的是刺激戰場中最失敗的武器嗎?相比於AUG和M416來說,Scar確實遜色不少,大家覺得呢?
  • 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2018年年會暨「改革開放四十年抗日戰爭研究...
    近日,由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西南大學中國抗戰大後方研究中心、《抗日戰爭研究》編輯部共同主辦的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2018年年會暨「改革開放四十年抗日戰爭研究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在重慶舉行。他指出,學會目前無專職人員,主要依託《抗日戰爭研究》編輯部、近代史研究所科研處和抗日戰爭紀念館來負責組織、協調工作,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份額外的工作,是一種奉獻。關於今後工作的重心,王會長指出,在全面協調各項抗日戰爭研究工作深入開展的同時,要集中力量協助國家社科基金規劃辦公室推進抗日戰爭研究各個專項的相關工作,推動各課題組高質量地完成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