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丹:正面面對戰場,背面面對牽掛,疫情之下女性依舊在逆流而上

2021-01-13 熱點快聞

"這張照片有一個人的兩面,穿著防護服的護士長正面面對的是病毒、是戰場,她背面面對的是家庭、是牽掛。"在第七屆天下女人國際論壇的舞臺上,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於丹教授給大家展示了這樣一張照片。

背面的牽掛

作為一名醫護工作者,她內心放不下的牽掛,是留在家裡的孩子。在抗疫一線的女性是如此,家庭中的女性又面臨著什麼問題呢?於丹教授尖銳的指出:"家庭中在疫情當中大家最大的苦惱是什麼呢?不是沒有時光,而是沒有建立起來一個好的溝通方式。"

她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一位感染新冠的母親在匆匆留給20多歲女兒的紙條中寫到:"……做蛋糕的麵粉過期了,我拿走了,食品都有保質期的。一個人生活以後買小包裝的,東西歸類,免得自己不記得。家裡有的東西買重了,用不了浪費,別煩媽嘮叨,日子要精打細算的過。"而這是這位母親留給女兒最後的文字,她再也沒有嘮叨的機會了。

"如何能夠在平時讓一個已經成年的孩子意識到食品是有保質期的,不要最後作為遺言告訴他這件事呢?"於丹教授希望我們能夠思考,在家庭關係中,"缺的不是時光,是家庭教育準備不足,是親子之間缺乏有效暢通的溝通渠道。"

這是女性的背面面對的牽掛,是母親必須要做的思考。

正面的戰場

女性正面面對的戰場同樣面臨危機。於丹教授分享了幾組數據:

在應聘過程中將近60%的女性被問到過婚姻狀況和生育狀況,而男性只會被問不到20%,在應聘過程中,用人單位一定要了解女性的婚育狀況;

而在薪金報酬方面,職場女性的整體薪酬低於男性17%。在這個提倡男女同工同酬的時代,儘管女性背上粘著沉甸甸的牽掛和家庭中種種要處理的問題,但是在職場上她們依然很艱難;

疫情大環境下,今年畢業求職季,女大學生整容率卻同比增加10%。社會對於女性的評價標準,外貌佔據了很大的比重。

以上的數據都揭示了女性面臨的種種"危",但2020年依然發現了逆行而上的"她力量"。 疫情中奮戰在疫情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是這個時代逆行而上的力量;而最新的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女性創業者還依然在選擇在今年逆行而上,選擇創業。

最後,於丹表示,"願我們上半年停下來的時光讓我們真正遇見了靈魂,磨刀不誤砍柴工,女性不是歷史敘事的失語者和幕後人,怎麼樣直面挫折、擁抱挑戰,讓終身成長成為我們跟世界互融共通的有效途徑。"

相關焦點

  • 面對疫情 選擇「逆行」——記志丹縣杏河鎮候市村第一書記趙三軍...
    面對疫情 選擇「逆行」 ——記志丹縣杏河鎮候市村第一書記趙三軍 發布時間:2020-03-26 06:
  • 陳果是下一個於丹?心靈式教學被斥毒雞湯,「思修女神」依舊如初
    每一年,她的課都是最先被選光的,學生們甚至聲稱,想要上陳果教授的課,必須要得直接「搶」才可以。 十年前,一位學生實在是太喜歡陳果的課,乾脆將她的課上傳到了網絡上,一瞬間引起爆紅。
  • 《爆炸新聞》——女性在面對職場性騷擾時,該如何是好?
    同時,在各大媒體上宣揚羅傑以人為本助人為樂的正面人設。再者, 福克斯公關部威逼利誘讓福克斯所有女性員工一致聲援羅傑。這一波神操作看著是不是很眼熟?錄音中的女人基本已經上了年齡,並都不在福克斯工作,她們才敢站出來發聲。可此時,在職福克斯的女員工依舊處於集體沉默的狀態,她們當中沒有一個人支持格雷琴。這令格雷琴十分痛心,她知道受害者大有人在,她相信總會有人站出來,像她一樣。
  • 疫情停擺,擺渡人成了守渡人,他仍平常心面對:守渡口也是一份責任
    「今年疫情發生後,這裡就沒再擺渡了,我還想接著幹,不幹就沒錢賺呀。可是得以大局為重,也希望疫情能早點兒過去。」通州區西集鎮趙莊村村東潮白河邊,有處百年歷史的老渡口。每天清晨,擺渡人趙作喜都會騎著三輪車來到渡口,擺渡時如此,因疫情停擺後依舊如此。只不過,此時的擺渡人成了守渡人。渡口的四條纜繩,分別在高低不同水位時使用,人、車兼顧。
  • 於丹將任啟功藝術研究館館長?評:誰借誰的招牌
    新浪微博知名博主「梁惠王」稱:北師馬上要成立啟功藝術研究館,館長是於丹,不住嘆氣。  我知道,於丹老師最近心裡頗不寧靜,這不,她發了一條微博:佛心是世間無情時我多情,世間多情時我歡喜,願人心也更多情,更歡喜。  於丹要是真的當上了啟功藝術研究館館長,恐怕將再次引發傾盆大雨般的口水。
  • 時尚,在疫情之下
    Armani先生在這些中國模特們的簇擁之下為中國獻上關心和祝福。我們採訪了9位來自時尚行業的專業人士,他們中有設計師、攝影師、公關,還有樣衣物流從業者、線上直播平臺的負責人,他們是這個看似璀璨絢爛的行業背後默默付出的那群人,在疫情的陰霾之下,他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他們對未來又有哪些期待?
  • 『面對疫情,中國差強人意』?你可能沒讀懂差強人意的含義
    「全球疫情嚴峻,只有中國處理的還差強人意!」大家讀懂這句話了嗎?有兩個意思:面對疫情,中國處理得不盡如人意;面對疫情,中國處理得令人比較滿意的。是不是很繞腦?你覺得應該是哪個意思呢?為什麼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意思呢?
  • 疫情之下:災難是人性的試金石,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導語春節前夕到現在,全國都籠罩在疫情的陰影之下,世界好像都變成了灰白的顏色。在這次疫情大背景下,引發了人們對人性的性善以及性惡的思考。應奮不顧身為大局著想?還是為了一己私慾對他人置之不理?今天,我們就疫情的一些現象進行分析,對當今時代性善論還是性惡論進行探索。1.23日,武漢宣布封城。
  • 面對疫情反覆,家長應如何應對?
    新華社北京6月21日電(記者李放、朱斯哲、高潔)在20日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27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劉曉峰介紹,北京市豐臺區一名1歲男童確診,在此前確診的183例病例之中,小於14歲兒童3例。面對疫情的反覆,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北京疫情期間,孩子看病怎麼辦?
  • 面對網友非議,顏寧淡然活出自我
    但是顏寧在面對這樣一個略顯浮躁的大環境之下,她依舊能沉得下心,去堅持自我,追逐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在2000年畢業之後,選擇了繼續學習,在同學們大都開始工作的情況之下,遠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深造。
  • 月球背面的隕石坑為什麼比正面多?
    所以月球在地球上的生物進化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相信古人在觀察月亮的時候也發現了一個問題,不管是啥時候看月亮,它的表面看起來都是一樣,也就是月球總是一面朝向我們。除了好奇心,我們還有對未知事物恐懼的心理,越恐懼就越容易幻想,幻想就誕生了很多的陰謀論,認為月球背面肯定隱藏了天大的秘密,是外星人的基地!那麼月球背面有什麼?要解決這個問題任何的理論猜測都無能無力,我們只有親眼去背面看一看就一目了然,而且很多的謠言也就不攻自破。不過,去月球背面看,這件事談何容易!
  • 人類看不到月球背面,探測器在背面失靈,月球上真有外星人基地?
    說到這,可能很多人好奇,月球上有水資源,是否就可以表明月球上有生命體呢?月球是宇宙中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星體,雖然人類發射的星際探測器已可以到達銀河系,但人類對月球的探索還是很有局限性的。因為月球永遠只用一面對著地球!據科學家推算月球已圍繞地球轉了45億年了,但詭異的是它永遠只展示出它的正面,背後從來都不讓人看到,這不禁引起科學家的思索:月球的背面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 40億年來,月球始終分毫不差的以正面面對地球,這僅僅只是巧合?
    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登月飛船在上升段撞擊月球時,安裝在月球上的地震儀測得長達1小時的震動。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卡爾薩根因此則認為天然衛星不可能空心,故懷疑月球是人為建造的。因此,更多的人們開始相信月球內部是空心的。
  • 為什麼我們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而看不到月球的背面?
    就在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完成了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壯舉。並通過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球背面影像,揭開了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說到這裡,不免有朋友會問,在地球上為什麼我們永遠看不見月球的背面呢?
  • 劉爽財經峰會致辭:越是面對孤立和分裂,越要包容開放、擁抱世界
    劉爽歷數大蕭條時期、中國改革開放歷程和08年金融危機等歷史事件,總結經驗教訓,強調歷史已經多次證明,去全球化逆流不是歷史的福音,孤立和分裂只能造成人類共同的災難,付出巨大的代價。只有開放和包容,合作與對話,全球協作,互利互惠,才是人類共同的福祉。
  • 亞洲周刊:於丹就像是一位靈媒 擁有智力上的特異功能
    文章摘錄如下:儘管《於丹〈論語〉心得》的英文版—— Confucius from the Heart: Ancient Wisdom for Today's World未能在《紐約時報》等暢銷書榜上佔一席位,也沒得到西方評論界的認真看待,但它帶出的問題——萬世師表孔子可以教曉洋人什麼——仍頗堪玩味。
  • 劉爽財經峰會致辭:越是面對孤立和分裂企圖,越要包容開放、擁抱世界
    劉爽歷數大蕭條時期、中國改革開放歷程和08年金融危機等歷史事件,總結經驗教訓,強調歷史已經多次證明,去全球化逆流不是歷史的福音,孤立和分裂只能造成人類共同的災難,付出巨大的代價。只有開放和包容,合作與對話,全球協作,互利互惠,才是人類共同的福祉。
  • 面對疫情,有人送來口罩,有人卻亂噴「口水」
    面對疫情,有人送來口罩,有人卻亂噴「口水」。正當中國全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之時,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卻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宣稱:中國疫情「有助於」製造業加速回流美國。視他國生死疫情為自肥商機,其道德感之匱乏、腦迴路之「怪異」令人嘆為觀止。
  • 疫情之下的希臘精神
    華輿訊 據中希時報報導 最近一周,全球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數持續上升,世界各地的醫護人員,如醫生、護士、急救人員、藥劑師以及其他工作人員依舊戰鬥在抗擊冠狀病毒的第一線。 疫情之下,希臘的醫護人員心情如何?讓我們看一張最近在社交媒體上瘋傳的照片。
  • 面對肆虐的病毒:如何用積極心理學來應對恐慌危機?
    面對重大危機與恐慌,如何用積極心理學來有效化解呢?如何來理解這樣大規模傳染病危機背後的正面意義呢?沉下心來,我們看到的是危機中的轉折與機會。01它用最猛烈的方式提醒我們人生的無常與生命的脆弱很多人因為被迫隔離,開始學會靜心讀書與思考,或者有了更多的陪伴家人的時光,或者開始有意識的堅持運動和規律作息,突然發現原來的生活是多麼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