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嚴峻,只有中國處理的還差強人意!」
大家讀懂這句話了嗎?有兩個意思:
面對疫情,中國處理得不盡如人意;面對疫情,中國處理得令人比較滿意的。是不是很繞腦?你覺得應該是哪個意思呢?為什麼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意思呢?
因為這裡面有個讓人容易誤解的傢伙就是「差強人意」。
「差強人意」是日常使用頻率較高的一個成語,但因為不知其確切的意思,往往被誤解誤用。語言是一個民族的靈魂。語言文字的錯誤看起來無傷大雅,實際上既關係到民族語文的純正性、規範性和嚴肅性,又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精神面貌,不能馬虎。今天,小城和大家糾一糾這個煩人的小妖精,看看她背後的小故事。
追溯「差強人意」一詞的出處,一般認為出自《後漢書·吳漢傳》:
漢性強力,每從徵伐,帝未安,恆側足而立。諸將見戰陣不利,或多惶懼,失其常度。漢意氣自若,方整厲器械,激揚士吏。帝時遣人觀大司馬何為,還言方修戰攻之具,乃嘆日:「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
先來段譯文幫助大家理解吧:
東漢光武帝劉秀的時候,外亂為患,漢兵討伐,節節失利。當時許多將官,見到這種情形,都驚慌失措,個個慌了手腳。
光武帝看見他們這樣都著了慌,心裡也有點動搖了。沉思良久,忽然想起了名將吳漢,覺得他頗有膽略,於是派人去看看吳漢的情況是怎樣的。不久,派去的人回來向光武帝回報導:「大司馬吳漢現在正督率部下修理戰具武器呢!」光武帝細細一想,畢竟這個人,跟那般酒囊飯袋不同,所以讚嘆著說:「吳公還是可以振奮人心的,威嚴莊重得可以匹敵一個國家。」
光武帝劉秀說吳漢確實很能振奮人心,威嚴莊重得可以匹敵一個國家。
由此可知,「差強人意」原意是指能振奮人們的意志(差:稍微,「強」意為振奮),後來表示尚且能使人滿意。;而非「不能使人滿意、不盡如人意」的意思。《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解釋為「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並附有例句:「那幾幅畫都不怎麼樣,只有這一幅梅花還差強人意。」
為什麼「差強人意」常常被人誤用成是「很差勁、不如人意」的意思呢?
究其原因在於「差」這個多音多義字上:正確使用應該是讀chā,作為副詞「稍微、大體上」的意思,並非讀chà時,表「不好、差勁」的形容詞。
其實「差」作副詞「稍微、大體、尚且、略微」義解的近義詞還有「差慰人意」「差可人意」「差快人意」和「差適人意」等,這幾個詞都與「差強人意」的意思較為接近。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能讀懂文章開頭句子的意思了吧?全球疫情嚴峻,能正面接下這個挑戰的,目前只有我們中國!這多麼值得我們驕傲,隔壁美國川老闆一通瞎操作,簡直不容直視。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喜歡看歷史故事、有趣故事的朋友可以關注【小城敘史】,我是小城,我們下期再見,一起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