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8月8日電 題:記者手記:讀懂了那曲戰士的快樂,就讀懂了忠誠的含義
新華社記者張宸、朱青
18歲的武警西藏森林總隊那曲大隊戰士白一涵,盼來了他在那曲的第一個夏天。從小生長在四季如春的雲南玉溪,他從未如此渴望過夏天的來臨。
海拔4530米,在這個醫學上公認的「生命禁區」,那曲大隊的全體官兵,卻為一年中最美好的3個月的到來笑意盈盈。因為這意味著極寒遠去,氧氣達到平原地區的40%以上,蘋果不再一咬一口冰碴,到室外上廁所不用再冒著零下二十度的酷寒。
常人或許難以想像,這些再微小不過的瑣事,卻構成了那曲森林大隊60餘名官兵生活中的莫大快樂。
「這是我過過的最冷的一個夏天了。」白一涵笑著說,露出潔白的小虎牙。來到這裡半年,他經歷了流鼻血、頭痛難忍,也體驗了手套和手一起凍在單槓上、跑完400米障礙不能站立的感覺。
這些旁人聽著都揪心不已的故事,在白一涵的嘴裡格外風輕雲淡,似乎在訴說別人的經歷。如果說白一涵的笑容或許還因為有新鮮感,那曲大隊老兵李進軍的笑容,則在這個條件極端惡劣的地方閃耀了15年。
「那曲海拔4530米,但我不覺得苦。」這是李進軍在一次交流座談會上的發言。15年來,他四進羌塘無人區執行任務,曾15天吃不到一粒大米,曾凍僵到被戰友抬回營地,但笑容從未離開過他的臉龐。
「再艱苦的事情,總要有人幹;再艱苦的地方,總要有人守。」李進軍笑著說,「我們剛來的時候都說,當兩年兵完了就走,可其實誰也沒有走。」
採訪中,樂觀的笑容洋溢在每一名官兵臉上。像李進軍一樣的老兵總是愛和新兵們開玩笑、逗樂子。那曲大隊教導員常博說,笑聲是官兵們用來消解高反、抗拒孤獨的最有力武器。
那曲大隊的後院裡,3月份種下的十幾棵雲杉沐浴著夏日的陽光,在大風中柔弱但堅韌地挺立著。在難得見到一棵樹木的高海拔地區,它們是那曲大隊官兵們的寶貝。每年冬天,新種的樹木都會在極寒中無奈死去,但一批又一批來到那曲的新兵,卻樂觀而積極地傳遞著老兵的笑容,在那曲堅守下去。
「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標語,在那曲大隊的院子中極為醒目,沒有什麼比在極度缺氧的寒風中閃耀的笑臉,更能深刻詮釋這句話的含義。官兵們的笑容,不為金錢,不為名利,為的是軍人的榮光與擔當。那曲森林大隊官兵們,在樹木也難以存活的地方,紮根成精神的森林;極度艱苦淬鍊出的笑容招展成枝葉,刻畫出忠誠的年輪,在生命禁區站成永恆。
點擊查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