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中人們喜歡的三句話,讀懂了快樂一生,體悟了成就佛道

2020-12-05 慧悟佛心

《金剛經》譯成漢文以來,受到世人的喜愛,有人每日讀誦,有人已經熟記在心,受持讀誦此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縷暖陽。經中般若妙義頗深,給世人帶來了無量的智慧。

經中貼近世人生活,受人們喜歡的三句話:「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三句話看起來很簡單,通俗易懂,其實蘊藏著很深的智慧,讀懂了快樂一生,體悟了成就佛道。

世人的一切心思無非是追憶過去的悲歡離合、執著現在的名聞利養、攀緣未來的榮華富貴,心的著落主要是在這三個方面。可是,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尚未到來,現在的即將過去,三種心都不可執著,無論哪一種心,都是有相的。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這三種心都是虛妄不真實的,都是世人的煩惱執著。讀懂這三句話,明白這三心都不可執著,放得下,也能受益匪淺,快樂一生。

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尚未到來,現在的即將過去,這三種說法,只是用時間概念在字面上的一種理解,一切都在一秒一秒的過去。這種是文字般若智慧,詮釋經文感悟般若經典得到的。《金剛經》般若智慧無量,如來佛真正所指並非只是這些。

般若可分為三類:一是實相般若,為般若之體;二是文字般若,詮釋般若之經典;三是觀照般若,般若的功用,照見一切非實假有,從而體認諸法實相的一種能力。

「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如來佛以般若觀照境界,查看無量佛國所有眾生的一切心思,都只不過是假名之心,不是真實清淨之心。所以如來佛看透了一切心,知道了一切心。如來佛已經證得了無上聖智,可以洞悉一切,無所不見。

如來佛說:「諸心皆為非心」,眾生的各種心思,實際上都不是真實本心,只不過是從六塵影現出的虛妄之心,在瞬息萬變,攀緣不停,所以是假名稱作的心。

「心無相則無,心滅境則空。」般若是一種無所得,無所知的空靈之智,是體悟神秘莫測之本體的實相之智。所以,般若的獲得唯有通過,對世俗一切心思的否定才可能實現。眾生的很多心都是非心,都是不真實的妄心,是不符合般若實相之理的。

世人的心總是會被貪嗔痴等各種煩惱所擾亂,從而失去信心躁動不停,像波浪一樣起伏不定,終日逐境交馳,隨欲攀緣生滅不息,三世流轉變化不止。

過去心不可得:過去的妄念已經清除,消滅得無影無蹤,是無有的境地;

現在心不可得:現在的妄念即生即滅,無實可得,真心無相,本自空寂;

未來心不可得:未來之念未生,無從可得,妄念已經消除,不得復生。

無論何時之心,何種之心,都是虛妄而不真實的。只有清除這一切妄心,達到無心,才是般若真心。般若真心也就是無心之心,是一種超然的精神境地。真正體悟了這三句話,做到真心無相,就是佛。

通過修行,得到自己本來空寂的真性,這個過程不可能通過外在的佛法得到,必須靠自己。佛就在您心中,西方淨土就在你的腳下,佛弟子精進修行吧!

相關焦點

  • 《金剛經》中的2句名言,明白了可以看透人生,活得更加坦然自在
    《金剛經》中的兩2名言,明白了可以看透人生,活得更加坦然自在。《金剛經》在我國很是流行,這大概和六祖慧能大師是分不開的。六祖慧能大師就是從這部經開悟的,所以從六祖慧能大師開始,就用《金剛經》來驗證開悟的人境界的真假。
  • 學佛者,看一看,受持金剛經的五大好處?
    金剛經,是大乘佛教著名經典,相信學佛的人,大多數都知道此經,也都讀過此經,可還有一些人,對於學習金剛經的好處,並不了解。如果你了解了,受持金剛經的五大好處,或許會對此經,愛不釋手。我們現在就來看一看,具體有何好處?好處一、增長福德。
  • 讀懂莊子,你就會明白:現在的人為什麼不快樂?
    莊子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大知閒閒,小知間間」。意思就說擁有大智慧的人胸懷寬廣,只有小智慧、小聰明的人才會斤斤計較,所以莊子雖然沒錢,但是卻十分瀟灑自在。惠子從理性角度分析,認為莊子不是魚,不知道魚是不是快樂的,而莊子從感性角度分析,理解魚兒的快樂。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莊子是怎樣一個闊達自然的人啊!能夠從無趣的生活中體會有趣的感覺,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難怪蘇東坡會讚嘆莊子說:「今天讀了《莊子》,真讀到我心坎裡去了!」可見,生活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快樂也是一樣。
  • 《金剛經》中的無相說的是什麼?
    今天,我們來說說《金剛經》中的「無相」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還是那句話,說的不對的地方請大家多多包涵。作為一部專門討論「空的智慧」的寶典,《金剛經》中的許多地方都提到了一個名詞:「相」,那麼「相」是什麼意思呢?「無相」又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金剛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金剛經的偉大之處,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金剛經承認一個真理,一個至道,並不認為一切宗教的的教化僅限於勸人為善而已。金剛經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句子,幾乎都是重點,都是精華,都能啟迪人的智慧,有許多人明白了金剛經中一句話就能夠悟道,就像禪宗六祖,因為聽五祖講解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大徹大悟,曰: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 《金剛經》中「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德山禪師對《金剛經》下了很深的功夫研究,著作了一部《青龍疏抄》。聽說南方提倡「頓悟成佛」之說,頗不以為然,便帶著《疏抄》南下,準備破斥此一邪說。  到了南方,路上經過一所賣餅的小店,德山腹飢,欲買餅作為點心充飢。店中僅一老婆婆,見德山買點心,當即問「你肩上擔的是什麼啊?」
  • 《金剛經》說「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不可得」,用意就這四個字
    學佛就免不了要閱讀經書,而佛門眾經書中,無有能比《金剛經》,金剛般若是最殊勝的法門。《金剛經》曰:「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這句話告訴我們,世間諸佛都是以《金剛經》之法門得道,世間諸法都是從《金剛經》中受到啟發,可見受持本經功德之殊勝。《金剛經》中的每一句話,幾乎都是重點,都蘊含著佛門的精髓,有許多人讀懂了其中一句話就能夠覺悟超脫。
  • 無住生心——《金剛經》系列導讀之四十三
    結合《金剛經》後邊的經文,這個心指的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無上正等正覺的心,通俗地講,就是成佛的心。當然大乘佛法的成佛,不是自我的成佛,而是度一切眾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所以這個心是世俗諦菩提心。什麼是「清淨」?佛教說清淨,對應的那個詞叫「染汙」或「雜染」。那什麼是清淨、不染汙?基於空性而發的菩提心,就是清淨的心。所以生清淨心,就是生起菩提心。大菩薩們應該怎麼樣生起菩提心呢?
  • 釋淨空:真正有成就的人,他能夠忍受得了,受不了的就淘汰掉
    世間五欲六塵、名聞利養,你要是看重了,沒有希望,不但是佛道沒有希望,就是外道冥諦這個程度都沒有指望。你看看人家,舍了欲界才到色界,舍了色界才到無色界,這是無色界的功夫。我們要是連欲界都舍不了,色界都沒有分,跟這些外道那功夫差得遠!佛道,說實在話連邊都沾不上,這都是說的真實話。
  • 佛教:《金剛經》中的五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誦讀金剛經有大福報,可幫助人破迷開悟,增進法身慧命,究竟解脫。就如《三皈依》裡所說: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佛法是人生的指路明燈,助人遠離無明黑暗,得到救渡。本篇文章,小編就該經中的五大名句,為大家簡要闡釋,希望大家能夠受益。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金剛經》中有兩句處世名言,悟透了,受益終生
    佛教有繁多經典,但是有這麼一本經被稱之為「經中之經」,那就是《金剛經》。《金剛經》不是講述四大金剛的經文,《金剛經》的全稱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經》就是一本讓人能夠斬斷煩惱,去掉妄執的佛教經典。《金剛經》在佛教的地位是第一無二的,對於剛入佛門的人來說,想要了解佛法,是必須要從《金剛經》著手去通讀,但是對於一個修為高深的佛教高僧來說,一本《金剛經》還是讀不完,讀不盡。哪怕對於一個沒有皈依佛門的世俗人來說,《金剛經》也可以讓人領悟到人生不一樣的真諦和智慧。
  • 金剛經丨印光大師永懷錄有聲書 連載184
    明昌佛法,潛挽世風,折攝皆具慈悲,語默無非教化,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弘一法師  請繼續收聽  《印光大師永懷錄·有聲書》  四、印祖講道理 修學要旨篇  金剛經  金剛經>  《金剛經》教人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廣行六度萬行,上求下化,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 佛陀為什麼在金剛經中說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要正確的理解佛陀在金剛經中所說的,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我們就必須要牢記,金剛經的主旨是要實現正等正覺。如果脫離了正等正覺,偏離了正等正覺,我們就無法理解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 記者手記:讀懂了那曲戰士的快樂,就讀懂了忠誠的含義
    新華社拉薩8月8日電  題:記者手記:讀懂了那曲戰士的快樂,就讀懂了忠誠的含義  新華社記者張宸、朱青  18歲的武警西藏森林總隊那曲大隊戰士白一涵,盼來了他在那曲的第一個夏天。從小生長在四季如春的雲南玉溪,他從未如此渴望過夏天的來臨。
  • 生活中屢犯小人怎麼辦?讀懂《鬼谷子》3句話,應付小人不是難事
    困難來了,我們總可以想到辦法去解決,但是生活中如果遇到小人,真的讓人防不勝防。歷史上有很多名人都是栽在小人手裡。可是人這一生,總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誰也不能保證自己這一生碰到的就是好人。很多人在生活中或職場上也許遇到了小人也不自知,更有些人被小人欺負的一直在吃啞巴虧。
  • 不要抱怨人生,這三句話送給有緣人,無論遇到什麼都能迎刃而解!
    人生中沒有假設、沒有如果、沒有可能。充滿了機會,也充滿了平平常常的小事情。假如你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情」可以做,那麼就做一個平凡的「小人物」吧!給一個可愛的孩子做盡責的父母,給一對可敬的老人做孝順的子女,和你的另一半一起經營溫馨幸福的家。簡單生活一樣美好。
  • 影響鳴人一生的5句話,伊魯卡讓鳴人感動,最後一段跟隨鳴人一生
    在動漫火影忍者中,鳴人是當之無愧的主角,但是在鳴人小的時候,他的內心是非常孤獨的,木葉村的人也都將其視為怪物,多虧了身邊的夥伴改變了鳴人,鳴人才能有後來的成就,而在動漫中,有五句話直接影響了鳴人的一聲,那麼這五句話分別是什麼呢?「是的呢,如果他是妖狐的話!
  • 《金剛經》: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耶
    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你認為如何呢?你認為如來是否已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呢?你認為如來是否有所說法呢?」「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世尊問須菩提這個問題很奇怪,卻是有用意,佛弟子有誰不知不信佛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呢?又如來也應自知自證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既然如此,他老人家又何必明知故問呢?世尊的葫蘆裡到底是在賣什麼膏藥呢?
  • 身處逆境時,如能讀懂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後半生才會活得明白
    身處逆境時,如能讀懂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後半生才會活得明白大家好,這裡是謀略國學!今天我們繼續品讀《菜根譚》中的一句經典箴言,能悟透這句話的人,才算是真正活明白了!白氏云:「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晁氏云:「不如收身心,凝然歸寂定。」放者流為猖狂,收者入於枯寂。
  • 金剛經:釋迦牟尼講法49年,核心內容只有一個字!
    釋迦牟尼29歲在菩提樹下,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之後,就開始了他傳法度人的一生。他創立了佛教,也講了很多的法,他講法的內容,被後世弟子們,結集成經書,廣泛流傳。釋迦牟尼總共講法49年,度人無數,他雖然講法有49年之久,核心內容只有一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