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中有兩句處世名言,悟透了,受益終生

2020-12-03 新咖醉文化

佛教有繁多經典,但是有這麼一本經被稱之為「經中之經」,那就是《金剛經》。《金剛經》不是講述四大金剛的經文,《金剛經》的全稱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所謂的金剛,不是四大金剛,而是一種原產於印度的金剛石,這種石頭異常的堅硬,被印度人視為世間至堅之物,般若則是一種大的智慧,是成佛之人具有的一種智識,可以看透世間的無上道理,波羅蜜是一種修行的道,是從此岸到彼岸的結果。《金剛經》就是一本讓人能夠斬斷煩惱,去掉妄執的佛教經典。

《金剛經》在佛教的地位是第一無二的,對於剛入佛門的人來說,想要了解佛法,是必須要從《金剛經》著手去通讀,但是對於一個修為高深的佛教高僧來說,一本《金剛經》還是讀不完,讀不盡。哪怕對於一個沒有皈依佛門的世俗人來說,《金剛經》也可以讓人領悟到人生不一樣的真諦和智慧。

《金剛經》洋洋灑灑八千多字,裡面的字字句句都是值得單獨為之研讀的,我們今天就只是從裡面挑選出兩句經典,來做一個研讀。佛法廣大,但又具在細微,昔時六祖慧能,從一句《金剛經》中就證得了佛性,所以只要能明淨慧根,兩句佛語,也可以讓人大增益處的,我們就來先看看《金剛經》中的這兩句話。

第一句:「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這句話是《金剛經》中,釋迦摩尼向須菩提所說的一句話,須菩提是釋迦牟尼佛座下的弟子之一,被稱之為智慧第一,整部《金剛經》就是由他發問,釋迦牟尼解答而成就的一部經書。釋迦牟尼告訴須菩提,成就了菩薩果後,只要能夠「不住相布施」,那麼所取得的福德,便是不可思量之多。

佛教關於數量有自己的專用名詞,不可思量是一個非常廣大的數字,這個數字大到已經不是可以用言語所具體描述出來的。如果能夠不住相布施,那麼這個菩薩要取得的福德,也就能大的不可思量的地步,那麼究竟什麼才是「不住相布施」呢?

所謂的「不住相」,也就是佛教常說的不執著、不拘泥、不妄求。佛教所謂的相,是指形色、聲音、香氣、味道、觸覺、意識這幾種,佛說的布施,小一些的意思就是行善布施,大一點的就是超人度難。釋迦牟尼明確的告訴了想要修行的人,一切向佛的人,不應該有差別心,不能執著於相,要看到眾生皆有慧根,眾生皆能成佛,只有不差別的對待每一個人,才能夠行佛法的真諦。釋迦牟尼之所以點明後面有不可思量的福德,也是讓修行人不要顧念短期的福報,只要不執著福報的本身,那就會消除自己的差別心,也就能夠得到不可思議的福報,這就是所謂的:「佛無不渡之人,無不可渡之人」。

第二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在前面,釋迦牟尼教導須菩提布施不能住相,這第二句話,就是闡述不能住相的緣故。佛家認為,所有的外相都是虛妄的、不實的、就像是早晨的露水,傍晚的晚霞,只不過就是短暫的停留,因此如果在這短暫的停留上面寄託一些執念,到頭來都只能是一場空。

而整部《金剛經》其實講述的就是所謂的空,釋迦牟尼也點明了佛法的要旨,只要能夠認識到諸多的法相都是外相,那麼就到了能夠見證佛法的地步了。佛家所說的空,並不是空無一切,而是一切沒有定相,因此才不能執著。

《金剛經》的這兩句話,雖然只是闡述佛理,但是對普通人也是很有益的。我們從不住相布施中可以學到為人處世時,不要斤斤計較,不能夠想著今天幫了別人一點,是不是明天他就能夠回饋我一些好處。要相信只要秉承一顆助人為樂的心,那麼處處種下善因,善果終究會在你人生的某個地方等著你,讓你覺得眼前不可思議的福報,是往日的一次舉手之勞而已。

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並不是要人對世界產生虛偽的悲觀,而是不要太有名利心,要知道世間萬物都在變化之中,你獲得的財富不一定能夠永遠都是你的,而你所遭受的苦難,也不一定永遠都如影隨形,要在這外相中保持自己對人生的正確認識,至於什麼樣的認識,那也是因人而異,總之不論是佛法還是人生,讓自己能夠操縱慾望和執念,而不是讓欲望和執念操縱自己,才是最為重要的。

相關焦點

  • 《金剛經》中的2句名言,明白了可以看透人生,活得更加坦然自在
    《金剛經》中的兩2名言,明白了可以看透人生,活得更加坦然自在。《金剛經》在我國很是流行,這大概和六祖慧能大師是分不開的。六祖慧能大師就是從這部經開悟的,所以從六祖慧能大師開始,就用《金剛經》來驗證開悟的人境界的真假。
  • 莎士比亞關於愛情的名言,每一句都值得收藏,讀懂了受益終生
    然而在莎士比亞在這些經典的愛情戲劇裡,還有許多愛情名言,只要讀懂了這些愛情名言,那麼也就懂得了怎麼去愛。下面就來盤點,莎士比亞的愛情名言,每一句都值得收藏,讀懂了可以說是受益終生。1、愛情是嘆息吹起的一陣煙;戀人眼中有它淨化了的火星,戀人的眼淚是 它激起的波濤,它有是最智慧的瘋狂,哽喉的苦味,沁舌的蜜糖。2、愛情不是花陰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語,不是輕綿的眼 淚更不是死硬的強迫,愛情是建立在共同商的基礎上的。
  • 佛教:《金剛經》中的五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金剛經》,又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意思是,以能斷金剛的智慧到彼岸。金剛經是佛教裡非常重要的經典,是一部般若智慧經。它和《心經》一樣,為大乘般若品的經典。如今社會上流傳的版本以後秦鳩摩羅什翻譯的居多。
  • 道家經典《莊子》中的10句經典名言,讓你悟透人生,看懂世事!
    道家經典《莊子》中的10句經典名言,讓你悟透人生,看懂世事!1.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語出戰國·莊周《莊子》。君子之間相互交往,就像水一樣純潔;小人之間交往,就像甜酒一樣濃鬱、稠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語出戰國·莊周《莊子·養生主》。生命是有窮盡的,而知識是沒有窮盡的。用有限的知識,去追求無限的知識,一定會使得體乏神傷,那樣做是十分危險的。7.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 《金剛經》十句名言,感悟佛法智慧
    《金剛經》是知名度最高的一部佛教經典,很受大眾歡迎。但並不太適合初學者去讀,因為此經闡釋的是佛教最高深的智慧,即佛教的空性,相當於佛教的大學課程。如果一個人沒有從基礎學起,直接去研究《金剛經》,就好比小學中學都沒讀過,卻直接上大學,不但很難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還會增長浮華和傲慢,陷於空談。一,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佛經中常講八萬四千法門,這不是具體數字,只是形容法門之多。法門為什麼沒有高下?
  • 王陽明制勝法則:想要成大事,悟透三要訣,方可大富大貴
    世界萬事,不過是「庸人逐利,智者謀勢」,要想成大事,一定是順勢而為,抓住時機,即使現在無所作為,但早晚會有出人頭地的一天。 王陽明匯集畢生經驗與智慧總結了無數受益終生的真言,以此勸誡世人,要想有所作為,必須有所悟,要有想成大事必須悟透三句話,方可大富大貴。 欲成大事,必須有勇無謀 現代社會雖然沒有紛紛擾擾的戰爭,但職場鬥爭、生活鬥爭是少不了的。
  • 《金剛經》中的無相說的是什麼?
    今天,我們來說說《金剛經》中的「無相」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還是那句話,說的不對的地方請大家多多包涵。作為一部專門討論「空的智慧」的寶典,《金剛經》中的許多地方都提到了一個名詞:「相」,那麼「相」是什麼意思呢?「無相」又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水低成海,人低為王」:真正的處世高手,都有這「三低」特徵
    而且,真正的處世高手,往往都有以下「三低」特徵。011、姿態放得低;老子《道德經》中談到了聖人的處世之道:聖人要想領導人民,就必須在言辭上對人民表示謙下,要想成為人民的表率,必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後面。
  • 做生意,悟透這一定律,用心傾聽員工的心聲,員工才會用心回報
    做生意,悟透這一定律,用心傾聽員工的心聲,做到高效溝通,員工才會用心回報,賺錢不難。這一定律就是管理學中著名的「威爾德定律」,他出自英國管理學家L威爾德一句非常經典的名言:「人際溝通始於聆聽,終於回答。」
  • 金剛經的思想重心是什麼?
    般若與"空"本無必然關係,"空"是在般若發展中重要起來的。《金剛經》說"無相"而沒有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二、著重"無我"的菩薩行:如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 【「四史」學習教育】學深悟透治國理政第三卷 從中汲取真理力量
    【「四史」學習教育】學深悟透治國理政第三卷 從中汲取真理力量 2020-10-22 1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古人兩句經驗之談,有道理嗎?
    這是不可能的,在現在的生活中,只要有了孩子,不論怎樣都是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家族最珍貴的寶物,關愛孩子的心不論是以前還是現在都是一樣的,只不過表達的方式不同而已。這句俗語滿滿表涵著對孩子的關愛,以及渴望孩子以後能夠出人頭地的美好願望。俗語是古時候代代相傳的,是人與人之間最質樸的智慧,包含著無數人的祝福和愛意。
  • 經典人生感悟的句子圖片,悟透一半受益終生!
    一、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今生再大的事,到了來世就是傳說,我們最多也就是個有故事的人。生活中、工作中遇到不順的事,對自己說一聲:今天會過去,明天會到來,新的一天會開始。二、人生不過是一張清單,你要的,你不要的,計算得太清楚的人通常聰明無比,但,換來的卻是煩惱無數和辛苦一場。
  • 真正悟透的人,不愁混不出頭,你悟透了幾條?
    真正悟透的人,不愁混不出頭,你悟透了幾條?行走社會,當然不能多疑和狡詐,但起碼的防人之心一定要有。 三、狼的戰鬥力遠遠稱不上無敵,但狼的智慧在動物中卻是首屈一指的。智慧才是狼的最大武器,而人作為萬物之靈長,更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凡事鬥智不鬥力! 四、人們常以殘忍和貪婪來形容狼,但是,狼的殘忍,不會對同類;狼的貪婪,也是有節制的!做人,亦當如此。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人到中年,悟透2條道理,可以積德積福
    人和人之間是有差異的,最終導致結果也不同: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易經》中的這2條「吉兆」,你若能悟透一條,也能大富大貴。人到中年,讀懂《易經》中的這2條「天機」,可以積德積福!《易經》: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 書香問禪|迷者師渡,悟者自渡;執迷不悟,作繭自縛
    六祖回答說道:「迷時師度,悟時自度。」這句話後來成為了佛門之中的名言。真正的道理,往往日用而不自知。自知者明,知人者智,但是多少人落入以智為明,或無視自知之明而貪求知人之智。或有說,心外見法,名為外道。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句耳熟能詳的話,知道的人很多,但真正受益的又有幾人?
  • 《金剛經》:何以故?如來所說法……非法、非非法
    因為如來在四十九年中所說的種種法,都不可執取、不可執說:如來所說法不可執說沒有說佛法,也不可執說一定有說佛法。」「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世尊說話絕對不會自相矛盾,說法更不可能自相矛盾。
  • 南懷瑾:開悟的人最可怕,人生至高境界,全在《金剛經》這20字!
    《金剛經》,乃是佛教最偉大的經典之一,道出了大成佛教最高智慧,被譽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中國古代時期,上至王侯將相、官宦大夫下至販夫走卒、尋常百姓,無不推崇《金剛經》,《金剛經》在中國傳頌千年,已深深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 反洗腦:洗腦常用的四大心理效應,一旦悟透,你就不會輕易中招!
    以下就分享洗腦常用的四大心理效應,一旦悟透,你就不會輕易中招!一、熟悉效應熟悉效應可能是最為常見的洗腦手段,許多年以來,在各種新聞媒體上,我們經常會看到許多人受到「親人」、「朋友」、「老鄉」、「同學」等熟人欺騙的新聞,情況不太嚴重的或許只是遭受一點經濟損失,嚴重的則會傾家蕩產甚至生命遭受威脅,這正是因為輕信了熟人的謊言。
  • 處事待人,牢記這兩句古訓,一生有福氣,日子越過越好!
    處事待人,牢記這兩句古訓,一生有福氣,日子越過越好!文/處世大絕學(原創內容 禁止轉載)《菜根譚》是明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牢記其中的兩句古訓,福氣跟著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