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開悟的人最可怕,人生至高境界,全在《金剛經》這20字!

2020-12-05 網易新聞

金剛經》,乃是佛教最偉大的經典之一,道出了大成佛教最高智慧,被譽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

中國古代時期,上至王侯將相、官宦大夫下至販夫走卒、尋常百姓,無不推崇《金剛經》,《金剛經》在中國傳頌千年,已深深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很多人都喜歡《金剛經》中這一句話,表示句話道出人生至高境界: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句話是《金剛經》最後一個四句偈,意思是這樣的:

一切依靠因緣而生的法,都如夢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霧靄一樣的不可琢磨,無常變幻。同時又如同閃電一樣的快速變化。

我們要無時不刻地這樣看待這個世間的一切,不要執著它而被它束縛我們本來解脫自在的體性。

南懷瑾老先生

國學大師南懷瑾對此這樣說道:很多人研究了半輩子《金剛經》,表示一切空的,其實這樣理解是錯失,《金剛經》並非告訴你一切是空的,而是告訴你「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夢幻泡影是存在的,但是轉瞬即逝,是想告訴你為人處事不要太執著。很多煩惱都是我們庸人自擾,想太多。

「幻」並非代表無,「幻」存在之時就是真,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當夢幻到來時,夢幻既是真,當夢幻過去了,一切都是空;但是夢幻再次來臨時,它又像真的一樣。

所以我們要認識清楚,不要太執著於現在擁有的,學會敞開心扉,豁達處世。

得意之時,不要太忘形;失意之時,也莫就此消沉。為官的不要被官相,做生意不要被鈔票迷住,工作之時不要忘記自己的初衷。才能不沉淪於夢幻泡影之中。

愛因斯坦

看透事理,看破世事,不忘初衷,不為浮雲遮眼,方能開悟人生,擺脫困頓、迷茫。

一個人真正的價值首先取決於他在什麼程度上和在什麼意義上從自我解放出來。

——愛因斯坦

《金剛經》

生活本身很簡單,只是我們太過於執著、糾結,眼前才會一片嘈雜。將《金剛經》這句偈語謹記於心,人將活得清醒透徹。

書法名家賢明老師手寫真跡《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是佛教經典之經,家中擺放《金剛經》,可祈福、祝壽、鎮宅、避邪。

——編輯芊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南懷瑾讀《金剛經》:它揭示了人生9大真相,讓人如夢初醒
    關於人生的真相,《金剛經》中,佛陀以處世人的姿態告訴眾弟子和眾生,它告訴我們人生的終極秘密是什麼?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什麼?萬物變化的規律是什麼?裡面的每一句話,都可以讓你我在每一個當下都洋溢著生命的喜悅。
  • 「在我看來,南懷瑾根本就是個騙子」,李敖如此評價南懷謹客觀嗎
    鳩摩羅什翻譯的《金剛經》便具有這種文學大境界,即便不懂佛法的平常人,也能為之吸引並有所感悟,當然,這一切都構建在鳩摩羅什自身的悟道和超然上。俗塵渺渺,耽於勞碌,我們多數人修身都難,更遑論修性修心。但內心深處總有一種渴望,一種對超脫現實瑣碎生活的寧靜嚮往,驅動我們想去探索這難以言表的精神訴求。
  • 董子竹為什麼就《金剛經》向南懷瑾提出商榷?
    南懷瑾先生在推廣中華傳統文化這件事上是功不可沒的。這位老先生真可謂是著作等身了,講授的東西儒釋道三家都有,很多人走進傳統文化的大門,都是因為南先生的原因。但名氣大了,自然是非就多,這是很自然的事情,樹大招風嘛!
  • 6個認知層級要點,喚醒你的人生,覺知開悟,提升境界!
    意識的覺醒永無止境,人生路上,每天都是修行。4,覺知開悟很多人認為有了意識就等於覺知開悟了,其實這是認知的一大錯誤。很多情況下,意識都是迷濛的,混沌的,也就是說,能夠幫助我們認識世界的很多概念和知識在我們的頭腦中並不清晰。有了意識,還得進一步提高覺知。當我們有了自己的獨立精神和正確分析,我們就離覺知和開悟更進一步了。
  • 《金剛經》中的2句名言,明白了可以看透人生,活得更加坦然自在
    《金剛經》中的兩2名言,明白了可以看透人生,活得更加坦然自在。《金剛經》在我國很是流行,這大概和六祖慧能大師是分不開的。六祖慧能大師就是從這部經開悟的,所以從六祖慧能大師開始,就用《金剛經》來驗證開悟的人境界的真假。
  • 中國人的人生最高境界
    讀錢穆、南懷瑾、李叔同的書,三位都是通人。李叔由儒入佛、錢穆和南懷瑾更是儒、佛、道三者出入自如,博大精深。錢穆主「天人合一」、南懷瑾論「人生最高境界」則說:「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儒道佛同主改變自己佛家主慈悲為心,改變自己和內心融合,有六道輪迴:天、人、魔、地、餓鬼、畜生六道;道家主「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補有餘。改變自己和環境融合,所以「道法自然」;儒家則主「道洽大同」,改變自己與社會和諧,最入世。
  • 經歷人生大起大落,李白登上高山寫首詩,20字寫出孤獨的至高境界
    雖然當時他確實如願了,但也招致了很多人的嫉恨,此後關於他的誹謗之言不是傳入玄宗的耳朵。最終,玄宗也不願再遷就李白,便將他賜金放還。李白的理想抱負又一次化為了泡影。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李白只能將一腔的豪情壯志都寄託於山水之間,此後多年他長期漂泊遊歷,結交了很多朋友,也留下了很多飽含自身情感的詩篇。
  • 南懷瑾老師:神通和神經是雙胞胎,千萬不要亂來,搞不好就神經了
    由靜的功夫入手,靜到極點,達到神通變化境界。普通一般人喜歡神通,為神通而修道,但是,卻達不到真神通,有也是二號神通,就是神經啦!我看了幾十年,玩神通的人最後都沒有好下場,都很糟糕。有一個原則,請大家記住,通由定發,你看這幾段都提到三個字--至靜力,靜定到了極點,到了身心皆忘的境界。你坐在那裡,眼睛閉起來看光呀!看影子呀!那還是這個肉眼在看,這個身子都還沒有忘掉啊!所以,看久了,神經就崩潰了。真的神通根本就不用這些,那是心性自力的功能,不須動念就來了;要動念,哪叫神通啊?
  • 真正開悟成佛的人,往往有這些顯著特徵,看看你有嗎
    隨著佛學在全世界的推廣,如今學佛的人可以說是越來越多,學佛的人越多,產生的問題也就越多。尤其在如今信奉科學的年代,學佛之人最疑惑的就是佛和菩薩真的存在嗎?存在的話又身處何方呢?因此開悟往簡單了說,就是打開智慧之門,悟出人生的道理。真正開悟成佛的人,往往有這些顯著特徵,看看你有嗎。
  • 亓效亮:和南懷瑾先生《金剛經三十二品偈頌》敬步原韻
    和南懷瑾先生《金剛經三十二品偈頌》敬步原韻亓效亮《金剛經三十二品偈頌》為南懷瑾先生昔年(1943-筆者青年時初讀南師《金剛經說什麼》,對三十二品偈頌,深為感佩,即生賡和之心,因淺見寡學,久難成篇,畏難而罷。人到中年,耽習格律,吟詠成癖,不揣淺陋,重拈偈頌,步南師偈頌原韻皆和七絕一首,以紀廿五載殊勝因緣,筆者不解佛法,和詩純屬文人妄見,蠡測管窺,貽笑方家難免。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拳拳丹忱,略表仰慕緬懷南師之情。
  • 佛教:《金剛經》中的五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誦讀金剛經有大福報,可幫助人破迷開悟,增進法身慧命,究竟解脫。就如《三皈依》裡所說: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佛法是人生的指路明燈,助人遠離無明黑暗,得到救渡。本篇文章,小編就該經中的五大名句,為大家簡要闡釋,希望大家能夠受益。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學佛修行必備經句,如果破執,如何得清淨心便得開悟?
    學佛修行必備的經典,看《圓覺經》如何破執,輪迴文化,得清淨心便得開悟,那如何得清淨心呢有敘述者論:「《金剛經》與《圓覺經》最大區別是理與事,金剛經是說理,圓覺經是說事,金剛經的理可以通過圓覺經的方法來實踐,圓覺經的事行可以由金剛經的思想來加以指導
  • 《金剛經》:釋迦牟尼佛開壇講法49年時間,核心內容只有這一個字
    前言釋迦牟尼佛自從在菩提樹下開悟,得成無上的佛果,便開始創立了佛教,開始普度眾生。自鹿野苑講法開始,一路荊棘,一生度人無數,直到自己涅槃,在釋迦牟尼佛講法的49年間,其核心內容卻只有一個字——「空」。《金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也就是一切事物,都存在這種空相原理,如果產生了執著,妄念就會越來越重。
  • 佛教:開悟的人,處於什麼狀態?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教是講開悟的,也就是說,不僅禪宗講開悟,其它教派也一樣講開悟,如淨土說的破除迷悟,其實說的也是開悟。那麼,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呢?換句話說,處於開悟狀態的人,他們的今生,一般是會著開悟之前的狀態或者人生軌跡這一生,肉身死去,最後進入無餘涅槃,不再來了,這就是開悟的人的狀態。
  • 南懷瑾老師:人生一切的痛苦煩惱,都是這四相來的
    《金剛經》中說到四相,「相」這個字,就是現象,文字上是現象,依照人的思想心理來說就是觀念。我們人有一種觀念,就是有人相,總是有你、我的觀念。我相就是我,人相就是眾生相,就是現在學術名稱所謂社會人類,在佛學的範圍都屬於人相,眾生相。我相又分兩種,一種是人生命的個體,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每個人是不同的個體。
  • 真正開悟的人,會有兩個「顯著」特徵,福報越來越多
    真正開悟的人,會有兩個「顯著」特徵,福報越來越多開悟的人,境界和格局非常人所能及,如同登上五嶽之巔,自然視野遼闊,能夠一覽眾山之小,而真正的開悟之人,往往會有兩個特徵。第一可以充實自己,避免心靈被那些塵世汙垢所佔據,你心裡有了正念,那麼邪念自然就沒有了,一聲佛號念到底,也是對治邪念的好方法還有一點呢,就是說我們學習佛法之後,知道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金剛經所謂「持戒修福」,不持戒,就不能修福,這一點也很重要。
  • 《問禪》南懷瑾峨眉山閉關
    一要了解南懷瑾先生在峨眉山的閉關之事,就必須從其隻身入川談起。南先生少年時期,遍讀諸子百家,研習文學書法,詩詞曲賦等各種學問,並深得精要。其中,從小喜歡各種武術和道功,習練十八般武藝,曾拜師多達八十餘人。十七歲曾經拿過武術比賽第一名。嗜讀仙俠小說並受其影響對蜀山劍俠心嚮往之。於是,1937年5月,20歲的南先生隻身入川。
  • 金剛經:釋迦牟尼講法49年,核心內容只有一個字!
    釋迦牟尼29歲在菩提樹下,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之後,就開始了他傳法度人的一生。他創立了佛教,也講了很多的法,他講法的內容,被後世弟子們,結集成經書,廣泛流傳。釋迦牟尼總共講法49年,度人無數,他雖然講法有49年之久,核心內容只有一個字。
  • 王國維萬字《人間詞話》12句話,無一句不美,體現人生至高境界
    但凡喜歡詩詞的人,一定讀過王國維的《人間詞話》。 王國維的「境界」是源自王昌齡的《詩格》:「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王國維的「境界說」,巧借宋代詩詞中的三個句子來比喻人生治學和事業追求的三重境界。
  • 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看看你有沒有,大安法師開示
    《心經》中將其闡述不垢不淨,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般若空性,然後從觀空五蘊開始,直到把四聖諦、十二因緣全部觀空,才會達到「遠離顛倒夢想」的涅槃境界。淨空法師:開悟是什麼樣子?跟普通人一樣,普普通通。不一樣在哪裡?心裡頭乾淨,一塵不染。就是說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沒有動念,這就是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