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看看你有沒有,大安法師開示
開悟是每個學禪人夢寐以求,就是為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得什麼性,就是自己本有的佛性。禪宗主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慧能祖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悟道的過程,不是向外求索,而是認識內心,去尋找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心經》中將其闡述不垢不淨,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般若空性,然後從觀空五蘊開始,直到把四聖諦、十二因緣全部觀空,才會達到「遠離顛倒夢想」的涅槃境界。
淨空法師:開悟是什麼樣子?跟普通人一樣,普普通通。不一樣在哪裡?心裡頭乾淨,一塵不染。就是說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沒有動念,這就是功夫。所以他心裡頭什麼都沒有,你要是問他,無論問什麼,他都能給你解答。不問,他一無所知;你問他,無所不知,這真開悟了。
一個人開悟之後,他的心會清淨下來,隨著一個人心的清淨,伴隨著他的諸多狀態也會發生轉變。以前許多不明白的東西,逐漸地會越來越明白,看事物會越來越清晰。
開悟的人,即使受到外界的幹擾,他的心,也會保持在清淨的狀態,有句話叫做「順勢而為」,他就能做到這樣,萬事隨緣,沒有任何煩惱。
開悟的人,因為心態清淨,隨之而來的,就會有許多的狀態發生改變。在佛教中,就叫得到了大智大慧。比如明白因果,時時歡喜,心地善良、慈悲等等。甚至連說話,也保持著一種不疾不徐的狀態,讓人感覺很親切,喜歡親近他。
一般開悟的人有如下特徵:第一,說話不急不慢,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對生活事業的成功,急功近利,脾氣暴躁。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慢慢積累和沉澱的。一個人的說話水平可以看出他的性格,而性格又關乎著命運。開悟的人內心平靜如水,不論遇到什麼事,都能冷靜面對、智慧處理,做到不急不慢。一張一弛,儘是內心世界的平靜。
第二、吃飯不鹹不淡,一個開悟的人時常保持一顆平常心,洞察世間的空性和虛幻無常,心中沒有任何執念,也沒有分別心,懂得萬事隨緣,逆來順受。有些人在生活中挑三揀四,分別心很重,因而給自己招來很多麻煩。佛法說道「無二無分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沒有分別,就不會有煩惱。所以,吃飯的智慧和人生是一樣的。佛說有求皆空,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無論任何環境,開悟的人都能坦然處之,隨緣了事。
第三、遇事不嗔不痴,許多人遇到煩心事往往大發脾氣,怨天尤人,這是沒智慧的表現。要知道,「嗔恚心一起,火燒功德林」。嗔恨心一旦生起,福氣也就遠離了。菩薩就常行忍辱,謂若菩薩或自心有憂悲苦惱。隨生起時。菩薩安然悉能忍受不起嗔心。而《法華經》中教導我們「常行忍辱」,這就是截斷惡業循環的一把智慧寶劍。一個開悟的人內心柔順,遇煩心事也會不嗔不痴,因為他有智慧,悟得「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第四、待人不分貴賤,因為開悟的人見到了佛性,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所以他能平等待人。佛說眾生平等,無論貴賤,都應該相互尊重。世間萬物皆有因果,不論貧富貴賤皆是前世因果,種善因才得善果,每個人都在隨業流轉。所以一個開悟的人,不以分別心看人。
第五、不計得失,一個開悟的人,已經看透了世間的一切。開悟的人明白現在擁有的只是暫時的,說不定哪一天就付之東流。所以不會與人爭,有句話是「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金剛經》裡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當我們證得空性,不著任何相,而內心清淨無礙的時候,才是真正的見到了佛性。開悟的人還有很多特徵,就不一一列舉了。
開悟是識得自我,即自己的神識看到自己的肉體,或躺或坐,神識離體輕明。開悟的人知道開始修行了,可不像世俗人,聽誰講得好不好,有沒有道理,語言生不生動等,全都放下。知道體內有神識,知道地獄輪迴苦;世間萬事都可捨棄,就是修行萬萬不能捨棄。
所以,禪宗人講開悟是修行的開始,而不是結束。禪宗人修到開悟時快馬加鞭,一刻不敢停,爭分奪秒,時間比什麼都寶貴。你開悟之後,悟後還要起修。所以通途講,你首先要悟道——悟道就是要見道,見道才能修道,修道才能證道。你的見道,就等於開悟了,知道你的路向怎麼走。「起修」就是斷煩惱惑;把煩惱惑斷盡,你才能證道;你證道,才能了生死。光是見道,還不能了生死、
大安法師說過,你靠自力,一定要得到禪定,而且不是四禪八定,一定要得到九次第定;你一定要有甚深的那種智慧,像利劍斬煩惱賊:禪定、智慧要具足,才能滅煩惱賊,見、思惑全都滅盡,你才能夠出離三界的火宅。如果見、思惑還有一毫沒有破乾淨,三界的輪迴決定出去不了。這就是靠自力之難。
所以,淨土念佛法門就顯得格外重要,因為念「阿彌陀佛」往生到西方淨土,就可一生成佛。不但出三界解脫生死六道輪迴,還可以返回來廣渡眾生。能否往生就看你是否有真信切願,而不在你念佛功夫是否已經念到一心不亂,念佛的時候是否已經沒有妄想了。
《印祖文鈔》中講:「念佛法門,注重信願。有信願,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無信願,亦不得往生。」即使你未得一心不亂,但你如果有信願也絕對能往生。如果沒有信願,即使你念到一心不亂也不能往生。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