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明德你知道多少?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你能做到幾條?

2020-12-07 生活中的國學
《釋迦摩尼佛傳》

開悟這個詞,咱們老百姓更多的是從武俠小說和武打電影中略知一二,貌似與普通人無關,好像是佛家、道家和得道的高人才有這個能力。輪不到我們小老百姓頭上。進一步了解開悟是4-5年前,看過的一部呂良偉出演的電影《釋迦摩尼佛傳》,影片非常精彩,我被電影中的喬達摩 · 悉達多王子(釋迦摩尼佛)開悟得道後的超能力驚呆了,那種感覺真是妙不可言!

喬達摩 · 悉達多王子悟道成佛

電影中,2500年前的喬達摩 · 悉達多王子經過種種磨難,在菩提樹下頓悟,直呼「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然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則無師智、無礙智、自然智自然現前。」意思是說:世間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具備佛性,都可以通過修行成佛,只是眾人被貪婪心、怨恨心、不明理之心所蒙蔽,所以才不能夠成佛。可又想,那是佛祖,有幾個人能修到佛祖的境界和能力呢?

24集電視劇《天道》劇照

這其間,一朋友推薦我看了一部王志文出演的《天道》,劇中王志文扮演的丁元英,也是一個悟道的高人,表面上看和普通人無異,從德國回國後在古城一座單元樓裡隱居期間,甚至被樓下賣麵條的老人罵成好吃懶做,不務正業的人,但他每說的一句話,都極有分量,會讓你思考半天都明白不過來,他所預測的事情分毫不差,太神奇了!

修行人

直到2015年,有幸接觸到國學文化,才慢慢知道,開悟真的不是佛祖和那些神秘的高人才有,普通人也一樣具備開悟的能力,開悟面前人人平等,哪怕你是乞丐也一樣可以開悟。

《禮記》·大學篇

讓人不解的是:同樣是2500年前,幾乎和佛陀同時,華夏大地相繼誕生了老子和孔子這樣的得道高人,給後人留下了千古傳頌的不朽著作,和本文相對應,之後的儒家弟子的一篇名作《大學》,就和佛陀說的異曲同工。《大學》原是《禮記》中的一篇。據史料介紹,這篇廣為流傳的名作,為孔子弟子曾子所寫,而近代許多學者則考證是秦漢時期儒家作品。文章開頭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是文章的點睛之筆,其中的「明明德"即指」開悟。

孔門雕像

儒家理論認為:人性本善,但人在後天的影響下,因心靈蒙受了汙染,遮蔽了內心本有的光明良善。明明德,就是掃除心靈的汙染,讓每個人的心燈明澈的過程。但我們要深刻地認識到,明明德不僅是掃除心靈灰塵的過程,也是自我啟蒙,讓自己明白道理,學到真知灼見的一個過程,甚至還有人」頓悟「。東方的儒家和西方的佛陀同時揭示了生命的本質,所持觀點不謀而合,堪稱神奇!

王陽明雕像

開悟的過程是一個明心見性覺悟的過程,並不玄妙,但這過程的千辛萬苦、曲直坎坷非常人所能理解,王陽明曾經在自家院子裡每天對著小竹林的竹子格物(悟道),幾個月也沒格(悟)出門道來,家人還以為他瘋了,經過無數次的磨難和考驗,終於悟道,才給後人留下了著名的心學四訣及經典的核心理念:」此心具足,不假外求!「,這又和佛家、儒家對悟道的描述不謀而合。

當我們原本的心性被遮住

那麼,說了半天,開悟到底是個什麼東東呢?我們不妨通俗的比喻一下,人的心性好比一個手電筒所發出的光,人人生來都具備,但生活在塵世幾十年後,逐漸被汙染,從開始的明亮逐漸被蒙上一層薄薄的紗,進而發展到中度透明的紗,最後被黑布所徹底蒙住,完全黑暗,這時的人已經成魔。要想成佛,就必須通過修行,把這些紗一層層剝掉,還原之前的光明本性,心性自然重新光芒四射,穿透時空,直達彼岸!

佛光四射

普通人的心性或許只是被遮住幾許,並沒有達到魔的程度,但要還原到最初的光明本性,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人說,開悟得有先天的好基因及後天的機緣巧合,開悟不論年齡,有幾歲就開悟的,有十幾二十歲開悟的,而有人直至生命終了也不知開悟為何物。能開悟是人人具備的能力,但最終能不能開悟就不一定了。

悟道

那開悟真的那麼玄乎嗎?有衡量開悟與否的標準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一些人,十分的明理,他們看問題有與眾不同的見解,會做一些利益大眾的事情,情商高於一般人許多,他們開悟了嗎?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常人悟道有沒有方法?

禪宗六祖慧能像

這些問題,我想大家都很感興趣,聽我一一道來。據我所知,的確有人不經點撥能直接開悟,比如禪宗的六祖慧能,禪宗六祖慧能不識字,但卻能悟出著名的《菩提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你不能不服啊。但多數開悟之人是需要老師指點的,如孔子就是經老子點撥後開悟的,現如今,具備慧根的人,如果有幸經老師指點,會少走很多彎路,在有生之年開悟明理。

馬雲

必須明確一點,開悟不等於悟道,但凡成功的人,多半已經開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馬雲就是一個例子,你可以發現,這些人所說的話都相當有哲理,也許你會說,成功的人說什麼話都有道理,因為他成功了,不成功的人說什麼話都不是,的確是這樣,成功的人當然說的對,因為他離大道不遠,或許就在道上,而你卻被蒙著眼睛在亂摸瞎走,也許路就在腳下,你卻朝反方向走,甚至有人直接掉到溝裡,能一樣嗎?

悟道之路曲折彎彎

開悟的人一般要經過小悟到大悟和徹悟的過程,是一個上樓梯的過程,但如果不持續修身,很可能再次無明,還可能來回乘電梯,終生無法悟道。

成道

網上搜索了一下,結合自己的認知,概括開悟之人具體有如下特徵,但不全面:

1.他們表面和普通人沒什麼不同,但內心卻是無比的寧靜和寬厚,不與人爭,遇事沉著冷靜不慌張。

2.他們不崇拜任何人,他會意識到「萬物與我為一,是一個整體,知曉時時平等、處處平等。

3.他們身心合一,不為物喜不為己悲。

4.他們會從本質看現象,能游離於我來看我,一切矛盾都化為烏有。

5.他們會把矛盾的對立面看成統一體。

6.他們懂得放下,不會為一切事務而煩憂。

7.他們不會居功自傲,並時刻懺悔做錯的事和錯的念頭。

8.他們有著區別一般人的自信,他知道生命的根本在哪裡。

9.他們無須別人點燃自己生命,無論何時何地都是正能量的化身,並無所畏懼地面對一切,沒有牢騷,沒有抱怨,真實不假地活在每一個當下。

10.他們不懼死亡,視死如歸。

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近幾年來學習的一點感悟,班門弄斧,如有不妥,請讀者們批評指正!

圖文/生活中的國學

相關焦點

  • 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看看你有沒有,大安法師開示
    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看看你有沒有,大安法師開示開悟是每個學禪人夢寐以求,就是為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得什麼性,就是自己本有的佛性。禪宗主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慧能祖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悟道的過程,不是向外求索,而是認識內心,去尋找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
  • 真正開悟成佛的人,往往有這些顯著特徵,看看你有嗎
    佛語有云:「心中有佛,所見皆佛。」佛以各種方式顯現在眾生面前,所謂的見到,並非是表象上的見到,而是真切地感受到開悟的過程。開悟見性,明白了佛所說的經義真實不虛,自然就能見到佛了。修佛修的是心,是指心靈的開悟,但是對於開悟許多人並不了解,畢竟學佛之人無數,開悟的能有幾個?修心如何才算是開悟?很多人在修行的過程中會陷入迷茫,就像船在狂風暴雨中沒有方向一樣,永遠也駛不到終點。
  • 真正開悟的人,會有兩個「顯著」特徵,福報越來越多
    真正開悟的人,會有兩個「顯著」特徵,福報越來越多開悟的人,境界和格局非常人所能及,如同登上五嶽之巔,自然視野遼闊,能夠一覽眾山之小,而真正的開悟之人,往往會有兩個特徵。第一可以充實自己,避免心靈被那些塵世汙垢所佔據,你心裡有了正念,那麼邪念自然就沒有了,一聲佛號念到底,也是對治邪念的好方法還有一點呢,就是說我們學習佛法之後,知道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金剛經所謂「持戒修福」,不持戒,就不能修福,這一點也很重要。
  • 佛教:開悟的人,處於什麼狀態?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教是講開悟的,也就是說,不僅禪宗講開悟,其它教派也一樣講開悟,如淨土說的破除迷悟,其實說的也是開悟。那麼,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呢?換句話說,開悟之人並不是世人想像的那樣,悟了之後,就成仙悟道,過著與我們這個世間完全不一樣的生活,相反,對於開悟的阿羅漢來說,儘管他自己不再有任何執念妄想,但並不代表他們時時刻刻都處於一念不生的狀態,因為能夠達到時時刻刻一念不生狀態的,是死人而不是阿羅漢。
  • 一個人開悟的證據是什麼?悟道者直接點破:識別開悟的植物是標誌
    宇宙中萬事萬物都在運動,誰能破解事物運動的本質規律,誰就是「悟道者」。一個人一旦悟道,他就能識別出 開悟 的植物——即明顯表現出進化特徵的植物。地球為什麼能這麼長時間保持平衡的運動,你能找出本質原因嗎還有原子,人類很難用技術手段毀滅它,人類也不知道原子的自然壽命是多少年,宇宙也是一樣。你能領悟出原子和宇宙保持長時間的平衡運動的原因嗎?
  • 什麼人容易開悟,悟道者一語道破:生理是基礎,後天可培養
    在讀這篇文章的朋友都可以輕鬆地回答:狗的大腦還沒有人類發達,可以說和人類差得很多,連我們人類都難以開悟,這 小旺 又何德何能,可以開悟呢其實 海雲青飛 說的不是笑話,現實生活中類似的人多得很,你知道我說的是哪些人嗎一個人要開悟確實很難歷史上有人開悟嗎?
  • 佛教:真正「開悟」過的人,應該是這樣的狀態!
    釋迦牟尼徹悟成佛的典故我們早已耳熟能詳,不過,佛世時尚有大機緣的眾生從佛修行,得聖賢果位,而佛入滅後,開悟明心者可謂寥寥無幾。俗諺說:「雞寒上樹,鴨寒下河。」用它來說明世人開悟的方式,雖然言辭粗糙,但道理去不粗糙。畢竟每個人的機緣不同,開悟的方式也必然是千差萬別。
  • 頂輪與眉心輪|智慧眼與開悟的奧秘
    我們在佛學系統中聽到開悟這個詞,仿佛這是非常高等的成就,如果有一個普通人說自己開悟了,他一定會被群起而嘲,開悟,多麼大言不慚,你頭上有佛菩薩的光輝嗎?你有大慈大悲的心嗎?你有救苦救難的神力嗎?因為在一般人眼裡,開悟這個詞的分量,跟成佛差不多。
  • 明白了這句話,你就會開悟!
    佛陀一生講法,就是開啟人的智慧,希望眾生明心見性,開慧開悟,能了脫生死,究竟涅槃。然而人在娑婆世界,受五蘊所迷,始終無法知道佛陀講法的真意。甚至有些人吃齋念佛,一輩子也無法領悟佛陀真意。雖然略有所得,也無法做到究竟涅槃。
  • 開悟的人都悟到了些什麼?悟道者一語道破:變與不變,生死之間
    一個人開悟以後,他領悟的是什麼原理?就是 變化之道。高舉雙手擁抱新的新的觀念,也願意作出任何的行動上的改變,如果一個人這樣去實行,即使不能悟道,也是近了海雲青飛 現身說法,要悟道,就不能做 緊捏棒棒糖的小孩有的小孩子一旦捏住了棒棒糖,就再也不肯輕易鬆手了,無論你怎樣做思想工作,無論你有多好的理由,她都不想聽,你再說她就哭給你看。
  • 達克效應:如何在低谷期,找到開悟之路?
    如何能夠找到『開悟之坡』?如何能走出絕望之谷?可以參考參禪、治學的三境界壹心理優質回答者@清泉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我由達克效應想到: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 創業路上,怎麼從絕望之谷,爬上開悟之坡?
    投中網(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編者按:自己正處在「絕望之谷」還是「開悟之坡」。最近,相信你的朋友圈也被「愚昧山峰」的圖刷屏了...還有美團王慧文的那句話:「有擔當的管理者一個重要的責任,就是把下屬才能夠愚昧之巔推到絕望之谷,之餘能否爬上開悟之坡,就看各人造化了。
  • 夢參老和尚談虛雲老和尚:我問過他自己,我說老和尚你開悟沒有?
    大家知道什麼原因嗎?後來的人哪不知道前人為道、愛護學子的心,辦學是留眾啊供養大眾啊,他就是感覺著寒心啦。後來的人不向道了,每個佛學院是非很多。大家想到吧,我們在家的學院鬧學潮,佛學院也鬧學潮,好多佛學院鬧學潮。那時候我們在鼓山也有這個事,不是學生鬧,是那個監院跟法師鬧。這是沒辦法的,所以辦學的人哪很難。老和尚後來到了南華寺,說不辦嘛他還是辦了,又辦個小學。
  • 開悟一瓶酒
    酒到底有什麼魔法,讓這麼多人醉生夢死。甚至連和尚加活佛的濟公都酒葫蘆不離手。貧僧出家前後皆不喜酒的,但年輕時有過一次醉酒的經歷。當時真叫是捨命陪君子,與同事乾杯,一口猛幹,立馬倒在桌上不省人事。藏他三五十載,再看可有朋友,若有,酒逢知己宜相贈。就是一起幹掉,再醉他一回又如何,或醉死也值。可還沒窖上三五十天,有高人向我要酒喝。依活在當下理論,那就把知己一念放飛吧,提起這瓶酒權當是朝供,或供佛。
  • 6個認知層級要點,喚醒你的人生,覺知開悟,提升境界!
    高人總結了6個方面,一起來覺醒開悟,提升自我。1,控制自己如果你想發脾氣,或者放縱自己,一定要告訴自己,延遲欲望滿足,控制自己,才是長久之道。社會是個整體,世界萬物都有聯繫。當你考慮自己時,一定不要忘了他人和周圍。當你不顧一切意義用事地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其背後可能就是對他人和周圍的傷害。這種得到獲取是以犧牲他人和自然為代價的,並不可取,也無法長久。
  • 釋淨空:研究是攀緣心,攀緣心沒有結論,不能開悟
    諸位如果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你以後聽經研教,至少你能夠得到一個方向、得到一個門路,那就是功力要勤,絕不執著,這個人在經教當中才有開悟的可能。最怕的是什麼?鑽牛角尖,「這句經文怎麼講的?底下一句怎麼講的?這個古人這樣講法,那個註解那樣講法,究竟哪個對?」在這裡研究、在這裡思索,全用攀緣心。這樣就算你壽命長,你能活三百歲,你研究三百年還是一塌糊塗,為什麼?
  • 我們學佛修行人開悟與否跟文化層次高低沒有關係
    佛當年在世,佛有智慧,佛有神通,但是他也不能教人完全開悟,他只能教上根人徹悟,中根人悟而不透徹,下根人聽了可能完全沒有,沒有悟,把他所說的當作常識來看待。這種人沒有辦法修,能悟的人他才懂得修,徹悟的人修行證果就快了。
  • 一個開悟大師的內在旅程(十)
    --他們是真實的帶著源頭的記憶旅程和源頭的純淨的意識來到地球,他們負有幫助星系地球在此時刻的轉變的偉大使命,具有偉大的犧牲精神,懷著對所有生命的無條件之愛;幫助療愈宇宙異常,幫助地球,人類揚升的開悟大師。我帶著對他們的全部的愛,敬意,感恩將分批翻譯這些記錄。
  • 開悟未必了生死丨印光大師永懷錄有聲書 連載179
    ——弘一法師  請繼續收聽  《印光大師永懷錄·有聲書》  四、印祖講道理 修學要旨篇  開悟未必了生死  開悟未必了生死為什麼呢,宗門下的人,功夫用到開悟的時候,就知道他自己的真性,原來是和佛一樣,所以叫做見性成佛;但他的粗細煩惱,絲毫未斷,不過他能常常生起覺照,伏住煩惱,舉止就和聖人相近。假如失掉覺照的功夫,伏不住煩惱,那開悟的人造起業來,比其他人更要厲害,因為他的煩惱裡頭,夾雜著開悟的力量,就變做狂慧,造業的能力,也就異常猖獗,這樣不但沒有成佛的指望,還要墮落三惡道。
  • 丈夫家暴,和尚叫好;丈夫滅妻,和尚遞刀 結果夫妻倆卻雙雙開悟
    修行講究的是,學佛就要在世間學做佛一樣具有大慈悲的人,以眾生之心為己心,化解夫妻相處出現的矛盾,在業力中大發願力,彼此為對方加持,必須明白「無緣不聚,無債不來」的道理。《法界次第》裡講了四種修行度人的法門: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就是佛門的四攝法,其實也是夫妻相處最好的方式,是夫妻修行的最深法。四攝法中的「攝」字,代表著獲取信任,使其依附,由此使之聽法入道,終獲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