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自「人生答疑館」精華回答
By 壹心理答主
>>>來自壹心理小蘑菇的提問:
達克效應:如何在低谷期,找到開悟之路?
達克效應是一種認知偏差現象,比如常常高估/低谷自己的能力水平等。
我們如何判斷自己的『自信、知識、經驗』到達了什麼階段?是否陷入了愚昧?
如何能夠找到『開悟之坡』?
如何能走出絕望之谷?
可以參考參禪、治學的三境界
壹心理優質回答者@清泉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我由達克效應想到: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
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也想到了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辭話》描述治學的三個境界:
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三句本是描寫相思詩句,但王國維卻用以表現「懸思——苦索——頓悟」的治學三重境界,巧妙地運用了三句中蘊含的哲理意趣,把詩句由愛情領域推繹到治學領域,賦予了它以深刻的內涵。
細細品味,答案便在心中了。
現實的回應與我們的知識是否契合?看見絕望這種感覺,但相信自己。
壹心理精華回答者@張健二級心理諮詢師
您好,看到您的留言,有一些高峰論道的感覺,確實是需要鼓一下內在的力氣回應您。
我理解您描述的達克效應是:
開始的時候知識很少,很多事情是靠著相信自己,我以為我是對的,支撐著去做,應對現實中的很多狀況,內在有可能經常會有迷茫的感覺;當他有了一些知識,這些知識在現實生活中,反覆應用,都能夠解決問題。他有可能意識到生活中有很多地方是自己以為的,不是現實,因為這些幻想的部分經常在現實中受挫。
所以這個時候會有一點自卑感,但其實這個時候他已經踏入了知識與智慧的大門;
隨著這些有力量的知識和智慧的累加,他慢慢的感覺內在充實,面對事情的時候,也有自己的正知正見去解決問題;這個時候形成的自信,是長效穩定的,人也會踏實沉穩。
這是我個人的理解。
回答您第一個問題,我覺得我們的知識和經驗在現實生活中實現的時候,現實會給我們回應,
比如我們這樣對待人或者對待事都會有一些人和事情回應我們,這個回應和我們的知識經驗是否契合?就檢驗了我們的知識經驗,是我們以為的還是現實中真正有效的;
我覺得第二個問題也大致是這個道理,
也就是我們想的一個念頭,在現實中實施了,發現得到了跟我們預期相同的效果,這個念頭就是實際有效的,適合當下,也就是開始有力量面對現實世界,進入了開悟的階段;
我理解您說的絕望之谷是不是說最初找到一點現實中的開悟的狀態的時候,發現自己前面有很多都是自以為的,這個時候會感覺自己很弱小,甚至有些恐懼。
但這個時候真實的狀態是已經步入了現實的大門已經開始從無名走向智慧走向覺知,這其實是一個實質的轉變,需要慶祝。
絕望只是一種感受,也許和童年經歷有關。
看見它,允許它在這裡,但不相信它,就會走過去,看見現實中的自己。
處在低谷期的人們知道自己的缺陷,找到開悟之路需要不斷嘗試。
壹心理精華回答者@Eric接納包括接納自己和接納他人
明確信息:
1. 達克效應中的低谷期是什麼?不是什麼?
個人理解:達克效應的低谷期,主旋律是個人所處於的一種求真,求實的迷茫階段(知道自己不知道)。
不是自暴自棄。
2. 開悟之路是什麼?不是什麼?
個人理解:開悟之路,主旋律是個人勇於嘗試,勇於實踐,學習,反思總結的良性循環(埋頭努力,抬頭看路)。
不是好高騖遠,也不是疲於奔命。
好吧,貌似問題定義清晰之後,答案就有了。
走出舒適區,厚積薄發。找到信仰,學會愛與被愛。
壹心理精華回答者@Sunny百科小精靈,你身邊的移動圖書館
哎呀!百科小精靈?遭遇了滑鐵盧!這個效應我真的不知道哎!也不準備現學現賣了……
我想,承認自己的不足也是一種成長空間的開拓吧。那麼這個問題不能答了?還是可以試一試的哦。
拋開效應不談,文中給出的情景我想是每一個尋求成長的人都曾考慮過的來自生命的叩問、每個人本身都是智慧具足的,只是這個智慧需要被發掘……
好啦,言歸正傳,開始答題。
【1】Q:我們如何判斷自己的『自信、知識、經驗』到達了什麼階段?是否陷入了愚昧?
A:我的諮詢師曾經對我說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自道德經)。
我想:有自知之明的人才會懂得本身的才能,對本身才會有準確的估量,有自知之明的人才是最聰明的人。
然而這是很難的,沒有捷徑,唯有在反躬自省和覺察的道路上深耕……
【2】如何能夠找到『開悟之坡』?
我目前的感受是:天上不會啪嘰掉下個開悟的大餡餅,要走出舒適區,要去不斷地嘗試和行動,才會有開悟的機會。
就像王陽明的說的:
在事上磨練。
失敗絕對是成功他媽媽。
同時還需要積累,厚積薄發。
【3】Q:如何能走出絕望之谷?
A:需要信念、需要信仰,需要有愛的人,和感受到被愛。
最後:從【低自信到高自信】從【低智慧到大師】這個過程,一萬小時積累,成就不了你,我們都需要的是【刻意練習】。
說了這麼多,今天的薦書時間又到啦。
今天推薦給大家這本《刻意練習:如何成為一個高手》
在本書中,作者立足具體、實際的刻意練習,教會每個人利用那些經過仔細篩選且相對簡單的方法,幫助人們成為特定領域的高手。
這些刻意練習方法包括:
專注練習20%的核心技能;練習最擅長的,放大優勢效應;反覆練習正確動作,加強大腦記憶;研究成功者,並進行正確複製;將技能分解,進行專項練習;預先知道練習關鍵點;有效利用反饋,及時改進;對抗惰性,讓練習充滿樂趣;等等。本書涉及的刻意練習方法一直被個人、管理者甚至政府、公司、學校不斷實踐,所有遵循這些方法的人,都成功掌控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並從中獲得了無限快樂和幸福,所有遵循這些方法的組織都成功激發了團隊的潛力,並獲得了所向披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