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路上,怎麼從絕望之谷,爬上開悟之坡?

2021-01-09 金融界

投中網(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

編者按:自己正處在「絕望之谷」還是「開悟之坡」。

最近,相信你的朋友圈也被「愚昧山峰」的圖刷屏了...還有美團王慧文的那句話:「有擔當的管理者一個重要的責任,就是把下屬才能夠愚昧之巔推到絕望之谷,之餘能否爬上開悟之坡,就看各人造化了。「

不妨先「對號入座」一下,自己正處在「絕望之谷」還是「開悟之坡」。

鄧寧·克魯格心理效應,又稱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簡單說就是一種認知偏差,在某些領域能力欠缺的人總有一種虛幻的自我優越感,認為自己比真實情況更加了解並擅長這一領域的事情;但隨著知識的完善,他們會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通過不斷學習,逐步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優秀。

該理論早在1999年就出現,穿越近20年,在這個冬天,又讓我們重新思考自己的認知局限與思維拓展。對於創業團隊來說,達克效應尤為值得關注。

面對創業路上的種種不確定性,創業者們的波谷震蕩要更為強烈。究竟怎樣形成正確的認知?帶領團隊在經歷絕望之谷之後還能走上開悟之坡?華映資本今天和大家分享穿越絕望之谷的幾個方法。

新手泡沫:創業團隊更難避免達克效應

在某個領域能力不足的人,往往缺少對這個領域全面而深刻的認知。這是達克效應的形成原理。

在職場中「門外漢」、「半瓶子選手」都是真實寫照,但事實上,達克效應並不總是如此明顯,尤其在創業過程中,由「新手泡沫」(beginner's bubble)而產生的自我認知偏差,更容易讓創業團隊不自覺地就攀上了「愚昧之山」。

比起經營一家大企業,創業團隊在初期進入一個新領域,從0到1打磨業務,開疆拓土……這時候的成績比起之後的增長階段,更容易顯現,無論是創始人還是員工也都有更多機會獲取新技能,建立工作滿足感,迅速達到一個興奮的狀態,而這時無疑也是最容易出現「自嗨」情緒。

這時,對於創始人來說,清楚自身優勢當然是必要的,由優勢建立起自信心也能助團隊越走越好,但一定要保持冷靜辨別,哪些是真優勢,哪些可能被別人迅速追趕。這時,先跳出「自嗨」情緒,帶領員工走向「絕望之谷」的創始人,更有可能獲得成功。

順著天賦做事,逆著個性成長

對於創業團隊來說,一旦進入業務增長階段,就會發現面對的棘手問題越來越多,可能遇到知識死角,技能也開始不夠用,燒腦燒得厲害,團隊會越來越焦慮。這個階段,大多數人難免自信心萎縮,成就感喪失,由此慢慢進入了低谷,甚至自我懷疑。

從管理層面看,如果想要更好地「排兵布陣」,了解員工的短板,讓他們「順著天賦做事,逆著個性成長」更有助於職場突破。

在絕望之谷,有一部分人會被淘汰,一方面即是前期建立的「優勢」並非真正的優勢,缺乏硬核能力,對於這樣的團隊來說,重建未必是壞事。而也有個別團隊,本身業務並沒有問題,但團隊情緒調節能力差、不能及時在困境中找到破局機會,而停滯不前,由此遭到淘汰。

如何讓自信心恢復、找回再次上揚的成就感以及奮鬥的樂趣?Marketing Blog特約撰稿人Caroline Forsey整理了三個實用性建議。

擺脫達克效應,穿越絕望之谷,這裡有三個建議

1、抱怨別人做得不好之前,先得有「糾錯」系統

在團隊中,如果低績效者高估自己的能力,最可能的原因是他們沒有足夠的知識來公平地評估自己的表現,因此,最基本的解決方案就是為那些表現欠佳的人提供準確評判自己表現所需的資源和知識。

因此,如果你的團隊裡有一位表現不如預期的員工,在否定之前,先看看是否已經建立了「糾錯」機制。很多時候,創始人和員工是站在不同層面想問題,也許對於員工來說,TA並沒有意識到某些方面做得不妥。需要做的就是更進一步,提供培訓資源來重新校準他們如何批評自己的技能。

2、突破「隧道視野」,才能看到別人的亮點,而非bug

無論是職場還是創業過程中的競爭,都或多或少會陷入一種「隧道視野」,即習慣性關注別人的缺點和短處。要知道,即便是創始人,也會有自己的短板,所以不要欺騙自己認為自己做得很好,要正視自己的缺失和薄弱環節。

所以突破「絕望之谷」,有效的方法是在保持謙卑的同時,也懂得建立合伙人機制,部門之間也應如此。

3、建立「正反饋」機制,有效溝通

所謂的「正反饋」並非「正面反饋」,在職場中最容易出現的現象即是,同事之間的交流總是強調正面信息,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

「正反饋」機制所倡導的更為客觀的評價,而讓大家坦誠缺點和不足,最基本的一點是需要有良好的溝通基礎。在大企業做到這一點的確不容易,但對創業團隊來說,卻有機會。

在團隊建立初期,可以安排一些非正式的溝通會議,將「你覺得自己哪裡做得不好?」變成「你覺得最想獲取團隊哪個人的哪項技能?」等方式,讓自己和員工都學會公開接受難以聽到的反饋,只有團隊一起意識到更多不足,學到更多,才有可能走得更好。

(編輯:冉一方)

本文源自投中網

相關焦點

  • 達克效應:如何在低谷期,找到開悟之路?
    如何能夠找到『開悟之坡』?如何能走出絕望之谷?可以參考參禪、治學的三境界壹心理優質回答者@清泉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我由達克效應想到: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 楊世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正在開悟之坡上穩步前進
    可以說目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已經越過了達克效應的愚昧山峰和絕望之谷,正在開悟之坡上穩步前進。CellPress:現如今,能源問題是一個全球化問題,各個國家的眾多科研工作者都在努力研發各種新型能源來應對這個問題。請楊教授就新型功能化納米材料應用於新能源領域的應用前景、主要困難等方面發表您的觀點。
  • 走向開悟:自以為是的達克效應
    對應下圖,就是從愚昧之山,絕望之谷,和開悟之坡。愚昧的人總是在缺乏足夠後驗知識的情況下,對事情進行先驗的判斷。但是,先驗知識往往和實際情況相差巨大。我們用的先驗知識都是從自我出發得到的對問題的看法,我們用自己的思想去揣測他人,得出的大多是不準確的結果。後驗的知識往往更加可靠,也就是將他人教導或理論知識,與自己的實踐經驗相結合,才能得到更可靠的結果。
  • 甜點君談網球運動中的「達克效應」讓你擺脫絕望之谷,踏上網球的...
    能力差的人無法認知且正視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極端程度; 4. 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夠經過恰當訓練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他們最終會認知到且能承認他們之前的無能程度。
  • 「迷之自信」的起源——「鄧寧-克魯格效應」詳解
    越是一知半解的人,越有自信,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迷之自信」,這就是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它是一種認知偏差現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更加無法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或者用另一種說法:落後使人驕傲,進步使人謙虛。「鄧寧-克魯格效應」起源1999年,心理學家大衛·鄧寧和賈斯廷·克魯格做了一個實驗。
  • 唯識思想的轉迷開悟之根據
    這與世俗世界的「知識」之認識有分別,而成為特別的「認識狀態」的意思,故用「智」之語。戲論寂滅的境界是轉迷開悟,也就是把「識性」狀態轉變為「智性」 的意思,故亦云 「轉識得智」(轉識成智)。所謂的「智」,是離開了「能」「所」的二元性的「超世間的知識」的意思。
  • 梵淨山氣勢雄偉,層巒疊嶂坡陡谷深,眺望著一望無際的景色
    一個奇特的環境創造了一個傳奇故事,梵淨山氣勢雄偉,層巒疊嶂,坡陡谷深,峰高聳立,溪流縱橫,瀑布懸垂而下,古老的特殊地質造就了多彩險峻的山嶽景觀。爬上鐵索,腳下竟然有點軟弱,爬上懸崖峭壁的石階,心裡還有種戰慄的感覺,我小心翼翼地爬上去,沿途經過靈官殿、龍頭石、觀音洞。我想在觀音洞參拜觀音菩薩,這裡的傳說是長期不生孩子的善男信女巡禮,已婚有小孩,在觀音洞外面出石頭,叫做報恩之石,再往上走就是「金刀峽」、「一線天」,峭壁上竟然有天然的泉眼,叫心水,從金刀峽往上看,橋橫亙在一條直線的天之間,為了早點弄清楚,我走了金刀峽,登上了金頂。
  • 那一夜,他們經歷了絕望!
    世上最美的風景往往深藏於人跡罕至之處,只有那些意志堅定、擁有強大精神力量、敢於面對絕望的人才能抵達。追美的過程,是一次次美麗的邂逅,是一次次有緣的相遇,也是一次次生死的考驗,是在一次次在絕望中重新燃燒起希望的火苗。
  • 開悟一瓶酒
    醍醐非提壺詩文之人自古以來就喜歡借酒澆愁但不知有攀緣之心麼,酒這媒介物可是常常被有心人拿去攀緣的。桃園三結義,酒中加血名之曰「歃血」。其實,結盟也就是相互攀緣。但酒的確與血同氣連枝,與命同息連根。我電話通告後,推門擱之於案。現想來,應該是電話都不打,直接放下便走人,那才叫真舍。送酒的路上,捫心自問還是殘留目的心的,就是說攀緣心並未死。
  • 開悟、明德你知道多少?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你能做到幾條?
    」意思是說:世間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具備佛性,都可以通過修行成佛,只是眾人被貪婪心、怨恨心、不明理之心所蒙蔽,所以才不能夠成佛。可又想,那是佛祖,有幾個人能修到佛祖的境界和能力呢?文章開頭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是文章的點睛之筆,其中的「明明德"即指」開悟。
  • 南京生物醫藥谷:創新密碼湧動「基因之城」
    作為南京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和高端生物醫藥研發區,也是國家級江北新區「基因之城」建設的核心承載區,南京生物醫藥谷正加快構建一流的基因細胞產業鏈和創新生態圈,加速打造以基因細胞產業為引領的生命健康千億級產業集群。
  • crimaster犯罪大師死亡之坡答案攻略詳解
    犯罪大師死亡之坡答案是什麼?犯罪大師死亡之坡是全新的突發案件,很多玩家不知道死亡之坡的答案,小編為玩家帶來了詳細的解析,感興趣的玩家一起來看看吧犯罪大師死亡之坡攻略大全死亡之坡案件介紹2020年12月4日晚20:28,警方接到報案稱在昆曼高速路下的一個農家樂旁的陡坡上發生了一起車禍,
  • 達克效應:為什麼越蠢越是有著迷之自信?
    像這位有著迷之自信的大哥的例子,在日常中其實也是比比皆是,比如在網絡上噴天懟地的各路大神:一、迷之自信就是蠢到不知道自己蠢為什麼人們會高估自己?在心理學上有個叫達克效應可以解釋。關於一個人的能力水平和自信程度的關係,我們可以看下面這張圖:在這張圖上,可以看到,當一個人掌握了一小部分知識的的時候,自信達到了一個高峰,這個高峰叫「愚昧之山」。大部分人其實都處在愚昧之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也就是達爾文說的「無知比知識更容易讓人產生自信」。
  • 上方谷之戰為什麼會下雨?上方谷之戰是真的嗎?
    上方谷之戰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最重要的一場戰役,因為這一場戰役足以改變蜀國的結局,諸葛亮用計謀引誘司馬懿大軍進入上方谷之後本想用火燒死司馬懿大軍,不料一場大雨打破了諸葛亮的計劃,歷史上真的有上方谷之戰嗎,下面讓我們一起去剖析一下整個事件吧。
  • 飛魚科技姚劍軍:創業路上永遠不變的是創新
    [摘要]姚劍軍指出,現在的創業熱潮很像十幾年前網際網路創業百花齊放的狀態,這得益於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的提出。在這一良好的環境下,相信會有更多的優質企業成長起來。接受記者採訪時,姚劍軍一如自己創業時的狀態,輕快、簡單,侃侃而談。面對當今的創業熱潮,姚劍軍說,創業路上永遠不變的就是創新和興趣,只有這些才能讓你堅持下去。
  • 一個人開悟的證據是什麼?悟道者直接點破:識別開悟的植物是標誌
    我對你們真的是太好了,我直接向你們展示我的運動狀態,沒有絲毫的隱藏,你們如果能領悟出我保持平衡運動的秘密,那麼你們就掌握了打開長生久視之門的鑰匙。有很多人在網上發問,提出諸如此類的問題:「怎樣證明一個人是真的開悟了」,「一個人開悟的證據是什麼」,「如何知道自己已經開悟」?
  • 佛教:開悟的人,處於什麼狀態?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教是講開悟的,也就是說,不僅禪宗講開悟,其它教派也一樣講開悟,如淨土說的破除迷悟,其實說的也是開悟。那麼,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呢?換句話說,處於開悟狀態的人,他們的今生,一般是會著開悟之前的狀態或者人生軌跡這一生,肉身死去,最後進入無餘涅槃,不再來了,這就是開悟的人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