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人都知道,佛教是講開悟的,也就是說,不僅禪宗講開悟,其它教派也一樣講開悟,如淨土說的破除迷悟,其實說的也是開悟。
那麼,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呢?

其實所謂的開悟,用禪宗的話就是明心見性,也就是說,開悟的人,不會再產生新的執念妄想,用佛的話說,就是不會產生新的業力,即斷滅一切累世以來的業力。
換句話說,處於開悟狀態的人,他們的今生,一般是會著開悟之前的狀態或者人生軌跡這一生,肉身死去,最後進入無餘涅槃,不再來了,這就是開悟的人的狀態。

按照經典的記載,開悟之後的人,也就是說,證得阿羅漢果以後,一般情況下,都很積極地幫助別人,當然,也有一些開悟之後的阿羅漢,獨居於森林裡,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但無論如何,這些已經開悟了人,往往不會像有些人說的那樣厭世,恰恰相反,他們會以更加積極的狀態來過完這一生。
因為對於他們來說,他們已經知曉萬事萬物皆幻的真相,因上,不會再有任何那執著之心,更不會再有世人的一切煩惱。
甚至這樣的人,在生活中,他的一切言行跟普通人沒有太大的不同,也沒有開悟以後就出家的這種現象,他們依然白天上班工作,晚上回家帶娃,當然,出家修行證悟,即開悟的人,也沒有在開悟之後再還俗的說法,他們依然念佛誦經,禮佛拜懺,隨遇而安。
換句話說,開悟之人並不是世人想像的那樣,悟了之後,就成仙悟道,過著與我們這個世間完全不一樣的生活,相反,對於開悟的阿羅漢來說,儘管他自己不再有任何執念妄想,但並不代表他們時時刻刻都處於一念不生的狀態,因為能夠達到時時刻刻一念不生狀態的,是死人而不是阿羅漢。

因此,他們所處的狀態可以如此描述,即:念起不妄,念動不執,無為又無不為,用《金剛經》的話說,就是不住於相,即任憑外境如何隨緣生滅,其本心也依然如如不動,這樣才是真的開悟,所以,一個開悟的人,旁人無法想像他會想著什麼,做些什麼,有時候,他們甚至完全不按套路出牌,也根本沒有套路,只不過他們的表現像個普通人罷了。
如果用道家的話,就是無為,所謂的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為,都不做,而是隨著自然的規則而為,做到有為無痕而已,並不是真的一無所為。而無不為,並不是說什麼都是做,而是以蒼生為己任,濟世救人,即做有利於眾生的事,但這個時候的他們,已經沒有沒有我們世人的那個執念,如果有執念的話,那麼,他們就無法稱之為聖人。

在《心經》中,這樣的狀態叫自在,叫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已經能斷滅一切煩惱與妄念,並且他們的一言一行,已經完全符合道,即無善無惡,也就是說,有善惡的人的分別心,而不是善惡本身,所以,對於開悟的他們來說,已經真正地認識到了萬物為一體,無任何差別,甚至可以說,萬物就是他們,他們就是萬物,一切一切不過是隨緣聚散,方生方死而已。
這就是他們的狀態,也是所有學佛之人,所要修行證悟的狀態,也只有證到這樣的狀態,才是真正的開悟,但如果你以為這個開悟就是究竟的話,那你就錯了,因為所謂的開悟,不過悟後起修的開始而已。
【問過藍天】專注國學、佛學,每天都有內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歡迎收藏,歡迎讚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無量壽經》《金剛經》《楞嚴經》《心經》《大悲心陀羅尼經》《壇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