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網訊(記者 戴小淞)通過數條連接線,小鼠自由活動時的腦成像實時顯示在電腦上。如此神奇的腦神經活動監測效果,得益於它們頭上那個僅有2.2克重的「頭盔」——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該設備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在動物自由行為條件下觀測大腦神經元和突觸的活動。來自南京生物醫藥谷園區北大分子南京轉化院的這一成果亮相了南京創新周黑科技展,一出現就「技驚四座」。
在生命科學的大體系、大框架中一個個熱點正在迸發,基因測序、合成生物學、幹細胞技術……各類超乎想像、顛覆性的生命科學技術正醞釀著一個又一個突破性的「黑科技」,並以創記錄的速度持續湧現。
作為南京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和高端生物醫藥研發區,也是國家級江北新區「基因之城」建設的核心承載區,南京生物醫藥谷正加快構建一流的基因細胞產業鏈和創新生態圈,加速打造以基因細胞產業為引領的生命健康千億級產業集群。
2.2克「黑科技」,讓大腦思維「看得見」
在蘊藏著人類基因密碼的建築內,是一流的實驗室,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他們在藥谷專注著人類健康課題的探索。
在這片14.92平方公裡的創新沃土上,500餘家生物醫藥企業正蓄勢成長,近三年來每年新增100餘個新項目落地。吸引力從何而來?政策、服務、創新,這是多數落戶企業給出的答案。
江北新區生命健康產業發展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徐守苗表示,生物醫藥谷專注於生物醫藥的創新,針對科技型企業在成長過程不同階段中的需求,提供資金、人才、技術、產學研合作等方面的幫助與扶持。
北京大學分子醫學南京轉化研究院,來了!
人類大腦包含了百億級神經元和百萬億級的神經突觸。要揭開大腦的神秘面紗,成像技術是關鍵。「傳統的雙光子顯微鏡只能觀察麻醉的或者固定的動物,且設備大多數體積較大,一些相對較輕的設備成像質量差,成像速度不理想,無法快速捕捉腦部神經元的活動。」
而現在,北京大學程和平院士牽頭研發的微型化雙光子活體成像技術探索出了新路子。該技術將傳統雙光子顯微鏡中的核心零部件,都縮減在一個僅有2.2克重的微小部件中。經過訓練的小鼠可以戴著只有2.2克的探頭自由活動,實時成像。研究者可以對自由狀態下實驗動物進行長時間的觀測,開啟腦科學研究新範式,實現了讓大腦思維「看得見」。
醫療技術的「珠峰」一直吸引著企業和人才不斷攀登。目前,北京大學分子醫學南京轉化研究院已攜手江北新區生物醫藥谷,打造由腦園與藥園雙園協同驅動產學研融合的新型機構,承載轉化醫學的探索與實踐。
德國心臟瓣膜項目,漂洋過海進駐藥谷
「優質的投資環境、優惠的扶持政策等正是我們選擇落戶生物醫藥谷的重要因素。「南京聖德醫療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營運長王源說。
在南京創新周的黑科技展上,聖德醫療所帶來的「黑科技「產品——心臟瓣膜也驚豔亮相。
心臟瓣膜手術在德國就跟闌尾炎手術一樣常見,一名醫生每年做幾百臺手術很常見,但在中國卻是較少見的大手術,國內很多大醫院一年僅能做20多臺。聖德醫療心臟瓣膜項目通過與德國英菲納康醫療科技公司獨家合作,將快速轉化歐洲成熟的產品,打造以產、學、研、醫相結合的心臟介入瓣膜醫療器械產業化平臺。「與傳統的開胸心臟手術不同,『醫生+工程師』是其一大特點,這種微創手術無需心臟停跳和體外循環,患者不必全身麻醉,手術時間約1小時,住院1至2天即可出院。」聖德醫療執行長馬琛明博士說。
依託於生物醫藥谷較為完善的服務平臺體系,企業更是消除了在發展過程中的後顧之憂。立足南京、輻射江蘇、面向全國,落戶企業可以享受專業、便捷、集中、完備的分析檢測、研發技術支持、中試孵化等「創業一站式」服務,在科技創新的進程中如魚得水。
「醫學作為一個比較年輕的學科,結合工程學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我們也正結合AI、大數據等來開發一些新產品。」王源說:「下一步,我們將培養出一批國內的研發人員和生產技術人員,將產學研醫的平臺搭建起來,孵化出更多的科技成果。」
高端醫療器械,已現領跑優勢
6月17日,科創板上市委通過了生物醫藥谷企業南京微創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申請,將成為南京市第一家科創板上市企業。
南京市規模最大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內鏡介入器械領域中國第一……光環印證了實力,南微醫學一系列創新型產品暢銷國內外,他們的黑科技產品成為爆款,令人歆羨。新型微波消融儀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新型消化道支架的研究與開發、內鏡超聲微創診療體系的建立與臨床應用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專利設計的「和諧夾」(可旋轉重複開閉軟組織夾)全面替代進口,熱銷歐美,成為備受歡迎的中國原創產品......此外,南微醫學還並且承擔了多項國家、省部級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南京市排名前50的醫療器械企業及診斷試劑公司三分之一以上已在生物醫藥谷集聚,南京市進入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特別評審通道的7個醫療機械產品中,生物醫藥谷佔6個。其中,世和基因的肺癌靶向藥物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高通量測序法)、沃福曼的血管內斷層成像導管等兩個創新醫療器械已上市。醫療器械已成為園區的特色優勢產業,領跑優勢已非常明顯。
軟硬實力突出,在創新賽道上爭先超越
在生物醫藥谷,一批批高端人才、一個個高新產品的背後是園區的軟硬環境的強力支撐。超300萬平方功能各異的產業載體,符合國際標準的實驗室,高尖端的儀器設備,專業的資料庫,精準化的服務,產學研醫融合,服務人類健康的遠大目標,讓南京生物醫藥谷的平臺足夠大,這片創業創新熱土成為不少高端人才的心安之所。
在一系列創新舉措的加持下,強新科技、藥捷安康、世和基因、金域醫學等一批重點項目落地開花。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蘇南國家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區生物醫藥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十大創新型醫藥產業園區、2020年世界生命科學大會舉辦權等串珠成鏈。
時序更替,銳意潛行。以生物醫藥創新為利器的生物醫藥谷,打出了一張響亮的名片。400億的生命健康產業收入、59家高新技術企業、333件發明專利......在新區成立四年來的時間裡,南京生物醫藥谷實現了在創新賽道上的彎道超越。
在先行者的路上,南京生物醫藥谷致力於聚集更多高端龍頭企業,向著千億級先進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昂首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