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生物醫藥谷:「第一資源」激蕩創新巨浪

2020-11-30 騰訊網

人才,是引領發展的第一資源,人才蔚則事業興。尤其置身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升級浪潮中,人才對於城市和地區發展的重要性,正被不斷強調和證明。

南京生物醫藥谷,是南京市委、市政府在產業布局上明確重點打造的南京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和高端生物醫藥研發區,也是國家級江北新區「基因之城」建設的核心承載區。產業布局的前瞻性、園區定位的引領性,讓生物醫藥谷更加懂得「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的內涵。在更大範圍內和更高層次上集聚高端人才,集聚創新資源,成為園區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放眼江北新區,藥谷大道「人才攢動」,基因之城「巨浪奔湧」。

海納百川,要「俯身引才」還要「慧眼識才」

從數據可以直觀感受藥谷大道的「人才攢動」:成立9年來,尤其是在江北新區5年的飛速發展中,園區已引進國家級人才工程計劃專家34名、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2名,集聚省「雙創計劃」人才40名、省科技企業家4名、市科技頂尖專家7名、市創新型企業家24名、市高層次創業人才129名、市「345」海外高層次人才5名。在此基礎上,園區擁有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3家、省級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5家、市級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6家,研究生工作站14家,省級留創園1個。

今年年初,生物醫藥谷企業世和基因推出自主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並申請進入國家藥監局應急審批通道,與彼時的同類產品相比,該試劑盒能夠檢測新型冠狀病毒全序列,精準度更高。園區企業美克醫學亦宣布:以新冠病毒重組蛋白作為免疫抗原,該公司研發出了15分鐘內快速出結果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IgM/IgG抗體檢測試劑盒(免疫層析法)。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藥谷園區17家企業直接參與新冠病毒感染應急防治的相關科研。抗疫戰場頻現新區力量,且大部分都是人才企業,蘊藏在生物醫藥谷內的「人才鐵軍」釋放出強大的創新動能。突發的疫情,又一次讓人們強烈地感受到科創的力量、人才的重要。

高質量發展,需要海納百川。千金市骨盡誠心,三顧茅廬俯身子。「俯身」引才,生物醫藥谷做了三件事:一是「走出去」,增加園區「國際化」元素。重點瞄準資深海歸科學家、海外創業團隊,到境內外生物醫藥人才集聚地區宣傳推介,讓江北新區「基因之城」品牌享譽海內外。二是「拓渠道」,讓招才引智提質升效。用好傳統渠道外,還要開拓專業的中介服務機構合作模式,增加人才信息的獲取方式,加速人才與項目的招引工作。三是「創品牌」,提升園區知名度。擴大「生命健康科技博覽會」「贏在南京·科創未來」生物醫藥項目路演等品牌活動的影響力,打好 「生物醫藥集中監管和公共服務平臺」這張國務院授予的「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最佳實踐案例」的金字招牌,全方位提升園區知名度,形成品牌效應。

「人才鐵軍」的形成並不是一蹴而就,有「俯身」引才的堅持,還有慧眼識才的能力。

「那天我至今印象深刻。我當時準備乘高鐵去其他城市考察,藥谷的相關領導帶著招商人員,到高鐵站找到我,說趁我等車的時間再談談。」世和基因創始人邵陽說,就在高鐵站的咖啡館,關於園區、關於企業發展,一番理念「碰撞」,讓他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就留在藥谷。

自2013年落地新區藥谷,世和基因與江北新區共成長。公司現已累計檢測超31萬例中國人腫瘤樣本,居國內第一。四輪融資總額13.5億元人民幣,其中2019年12月完成的8億元融資,創行業單輪人民幣融資紀錄。目前,公司正在積極籌備科創板上市。去年年底,邵陽申請恢復中國國籍,落戶江北新區,一心一意紮根南京發展。

創新生態,「基因之城」深得院士青睞

去年5月,一家新型研發機構的揭牌,引起了醫學界的廣泛關注,那就是落地生物醫藥谷的北京大學分子醫學南京轉化研究院。

領銜研究院的程和平院士,曾帶隊赴深圳、重慶、杭州、蘇州、武漢等多地考察。為什麼選擇南京?為什麼選擇江北新區生物醫藥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程和平和他的團隊給出了以下答案。

首先是滿滿的「南京誠意」。南京市主要領導帶隊訪問並考察該項目,江北新區主要領導及生物醫藥谷主要負責人多次帶隊赴京協商具體事宜,一批又一批的人來來去去,多達32次、跨越1000公裡的「南京邀請」,讓他們對南京青睞有加。

一個關於包子的故事讓程和平印象頗深。江北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潺嵋帶隊到北大,與程和平院士商討新型研發機構的制度安排和實現路徑,所有人忙著討論合作細節,晚飯由包子代替,參會者一邊吃包子一邊談協議。

良好的創新生態讓程和平團隊最終選擇了新區藥谷。北大分子醫學研究所聚焦「重大疾病創新藥物」和「高端生物醫學成像裝備」兩大研發方向,需要人才、技術、資金的全方位保障,更需要完整的生命健康產業鏈來支持高端產品研發。

研究所之需,藥谷都具備。江北新區建設「基因之城」,藥谷是核心承載區。2019年,江北新區生命健康產業規模已達900億。目前,生物醫藥谷已集聚產業鏈相關企業600餘家,涵蓋新藥研發生產、高端醫療器械、細胞治療、基因檢測等領域,形成了以研發創新為主的產業結構。

用一年時間,建成一所具備高端實驗室的新型研發機構,並啟動運營,這樣的「藥谷速度」讓研究所運營團隊直呼「震撼」。

實驗室的裝備要求很高,江北新區及生物醫藥谷充分尊重科學家意見,搭建起腦科學領域的高通量公共服務平臺和藥物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其中,腦科學領域的高通量公共服務平臺將構成世界首創的體系化服務,平臺建成以後,將吸引全世界的科學家來新區運用該平臺開展腦科學研究。

2019年7月4日,由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黃鍔團隊領銜的非線性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項目落地生物醫藥谷;當月底,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宜燦領銜的「麒麟刀」項目緊隨其後,落戶生物醫藥谷;三個月後,中國工程院院士田志剛團隊領銜的南京科達免疫藥物研究院項目也來了……之所以選擇落戶新區,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看重生物醫藥谷企業集萃藥康搭建的人源化小鼠模型平臺。創新資源的聚集變成了招商引資的「招牌」,吸引了更多人才項目,串起了整個產業鏈。生物醫藥谷之於他們,是將畢生之所研做成事業、回饋社會的「水草豐美地」。

截至目前,園區已與10位兩院院士團隊在腦科學、核醫學、細胞治療領域開展科研成果轉化合作。院士團隊相繼落戶,是生物醫藥谷近年來集聚高端人才的一個縮影,人才高地正在藥谷加速崛起。

精準服務,讓人才「留得住」「幹得好」

「從科學家到企業家,如何華麗轉身?」6月10日,一場主題沙龍在生物醫藥谷舉辦,來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生物醫藥企業家共同探討創業路上的點滴體會。類似這樣的主題沙龍、項目路演,藥谷已連續舉辦了24期,眾多的創業家、企業家在此「集智亮劍」,一次次深度的交流促成了一個個高度的合作。

從科學家到企業家是一場「蛻變」。人才引進後,如何讓他們留得住、幹得好?圍繞生命健康產業發展特點和人才需求,生物醫藥谷從載體建設、公共服務平臺搭建、科技人才項目申報、產業鏈集聚等方面提供精準化服務,為創新提供全套保障。

讓人才心無旁騖幹事業,生物醫藥谷進一步完善人才服務機制:一是做好重點人才項目摸底和申報輔導工作,省雙創計劃已經開始申報,其他各類人才工作也在穩步推進;二是打通人才服務最後一公裡,選優配強服務工作力量,強化人才安居、醫療保障、子女就學等服務,營造暖心留人的良好氛圍;三是積極服務園區企業招聘工作,比如疫情期間,將招聘工作由「線下」轉變到「線上」,積極對接市人社局、社會事業局及南京市內各重點高校,組織企業進行「網絡招聘」,幫助企業做好國內外人才招聘工作。

生物醫藥研發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企業要如魚得水,完善的產業配套鏈條、優良的產業協作等一系列軟環境支撐至關重要。緊跟企業發展需求,生物醫藥谷做強做優產業鏈、激活創新鏈、強化供應鏈和金融鏈,構建全方位發展生態,全面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以推進產業集聚發展為主抓手,園區積極創造良好的投資創業和技術創新環境,精準對接人才企業,給予產業項目多渠道的資金等支持,發揮公共服務平臺聯盟效應,打造研發、生產、銷售、物流等一體化的產業集聚區,以良好的發展前景和創新平臺,吸引對主導產業及支撐產業發展有用的各層次人才,並通過加強政策兌現力度,促使高層次人才在園區將技術產業化,進而達到園區發展與人才發展共贏的局面。

統籌重大新藥創製的區域布局,集聚江北新區生命健康產業創新優勢,生物醫藥谷以國際化標準,建設了全鏈條、規模化、高質量的孵化和技術服務平臺體系,著力解決生物醫藥企業的發展「痛點」。目前,園區已建成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有南京江北新區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南京高新工大生物技術研究院、新型藥物製劑技術研究所、精準醫學檢驗所、企業技術服務平臺等。

南京江北新區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包括基因檢測中心、生物樣本中心、大數據中心等服務子平臺,可為園區企業提供全產業鏈「一站式」服務。2018年8月至今,該平臺已服務480餘家公司,檢測近10萬批次。

人才是一個團隊創新的核心。面對未來發展,生物醫藥谷將繼續鼓勵企業引進高端人才,加大創新投入。

本報記者 許雯斐 董 翔

本報通訊員 錢鈺玲

相關焦點

  • 南京生物醫藥谷:創新密碼湧動「基因之城」
    來自南京生物醫藥谷園區北大分子南京轉化院的這一成果亮相了南京創新周黑科技展,一出現就「技驚四座」。在生命科學的大體系、大框架中一個個熱點正在迸發,基因測序、合成生物學、幹細胞技術……各類超乎想像、顛覆性的生命科學技術正醞釀著一個又一個突破性的「黑科技」,並以創記錄的速度持續湧現。
  • 「寧蘇泰連」誰能代表江蘇,成為世界級「中國藥谷」?
    其實「中國藥谷」一詞並非首次提出,2019年5月,南京江寧高新區的相關報導中就有「建設『中國藥谷』,打造生物醫藥千億級產業」。今天,1號君就跟大家一起來看看,在江蘇,誰最有可能成為世界級「中國藥谷」。此外,泰州中國醫藥城則明確到2029年基本建成「中國第一、世界有名」的醫藥名城。當然,有著「中國藥港」之稱的連雲港同樣毫不示弱。
  • 「人才+創新」壘築贛州青峰藥谷發展「新高地」
    「我們的發展進度很快,我們的目標是打造全省及我國中部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特色藥谷,打響『青峰藥谷』品牌。」青峰藥業肖厚福向記者介紹道。位於青峰藥谷核心區的章貢區國家高層次人才科創園,是江西省首個國家高層次人才科創園,也是贛州生物醫藥產業孵化和中試加速基地。為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章貢區創新「人才+項目+平臺」模式,在全省率先出臺了章貢區關於引進國家高層次人才的《實施意見》,推出了項目獎勵資金、人才津貼,安家補貼以及子女就學、就醫保障服務等四大福利政策。
  • 聚焦南京創新周|助力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南京生物醫藥谷發布...
    中國江蘇網訊(通訊員 王彤 陶禹歌 記者 丁小玲)6月22日,2020南京創新周分場活動-南京生物醫藥谷科技創業頒獎儀式暨創新圖譜發布會在南京江北新區舉辦,大會發布了生物醫藥谷科技創新圖譜,此舉有利於助力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近年來,南京江北新區一直在加速推進以「基因之城」建設為核心的生命健康產業發展。
  • 南京生物醫藥谷:打造千億級生命健康產業集群
    一、生命健康產業總體發展情況近年來,藥谷聚焦「基因之城」建設,以生物醫藥創新資源匯集平臺和生命健康創新名城先導區為目標,大力發展生命健康產業,得益於產業創新、政策和資源優勢,現已集聚綠葉製藥、先聲東元、世和基因等500餘家基因及生命健康領域企業,培育了健友生化、藥石科技、南微醫學等3家上市企業,1家獨角獸企業世和基因(估值70億人民幣),
  • 潘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沒有強大的人才隊伍作後盾,創新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作為伊利集團的董事長,潘剛很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並積極引領企業不斷的吸引人才、培養人才,持續擴大人才隊伍,為企業發展賦能。在當下,我們民族企業正大舉開拓海外市場與資源。在這個過程中,吸引、留住、用好全球人才,才能讓企業在國內國際發展的雙循環中破浪前行、開闢新天地。   在潘剛的人才理念指引下,伊利廣收人才。目前,在伊利的大洋洲乳業基地,紐西蘭員工比例高達94%。其中,管理負責人和部門管理人員全部由當地人擔任。
  • 南京鼓樓區整合資源 打造七大板塊重構第一城區
    中國江蘇網5月30日訊 11公裡長江岸線、500多幢民國建築、上百萬人口,近日,堪稱我省第一大城區的南京市鼓樓區啟動城市總體規劃編制,謀求從「新街口」「湖南路」到「長江之濱」的跨越。  53平方公裡的城市空間將崛起七大功能板塊,分別為新街口-鼓樓片區、江東軟體園片區、濱江商務區、歷史文化街區、中央門片區、模範馬路創新街區和幕燕片區。  據鼓樓區委書記楊學鵬介紹,原鼓樓和下關兩區地域相鄰、文脈相通、人緣相親、經濟相融,兩區合併後,七大功能板塊將更好地實現資源優質配置,加速融合發展。
  • 全國農林生物質資源化學利用研究生學術創新論壇在南京林業大學召開
    全國農林生物質資源化學利用研究生學術創新論壇在南京林業大學召開 來源:尚七網   發布者:尹海華   日期:2017-08-28   今日/總瀏覽:1/6691
  • 科技「戰疫」,南京企業展露「創新力量」
    交匯點訊 組建應急隊開展技術攻關,火力全開生產緊缺醫療設備,慷慨解囊捐贈高科技產品……南京這座「創新名城」的企業各展所長、各盡所能,為打贏防控疫情阻擊戰貢獻「創新力量」。  「藥谷」企業,火力全開保障一線  1月30日,江寧高新區前沿生物藥業(南京)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宣布,針對當前疫情啟動新藥開發。根據協議,前沿生物取得上海藥物所抗冠狀病毒候選新藥DC系列在中國大陸地區臨床開發、生產、製造及商業化的獨家權利。雙方將全力合作,推進該產品的臨床研究以及藥品上市進程。
  • 南京:在全球創新體系中刷出「存在感」
    一批全球頂尖專家,包括3名諾貝爾獎得主,52名國內外院士,紛紛選擇到南京創新創業。11月9日,南京舉行新型研發機構國際合作大會,又一批國際創新資源落戶南京。南京放眼全球整合科技資源,追求深度融入,在國際創新網絡中刷出「存在感」。
  • 「火星熱」激蕩科技創新的時代最強音
    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當公眾對航天的期待從服務民生的現實渴望,延伸為對地外生命的探索,對太陽系起源和演化的深究,乃至對建立人類第二棲息地的遙望,「火星熱」所激蕩的,正是科技進步與銳意創新的時代最強音。
  • 乘「峰」破浪 激活創新之城
    「峰」至沓來 世界級峰會緣何落戶溫州「屏對屏」「面對面」,來自全球34個國家和地區的75個創業項目在雲端輪番登場,激蕩腦力……10月19日18時至21時,峰會重點活動2020大學創業世界盃全球總決賽首次離開丹麥落地中國溫州舉行。海內外青年人才共同見證了這場創業創新盛宴。創新,這個詞對溫州而言並不陌生。
  • 凝聚科技力量激蕩創新磅礴動力 夯實科技自立自強
    高揚「科學家精神」 厚植人才創新沃土  在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的院士牆上,100多位兩院院士星光熠熠。目前,我省兩院院士數量位居全國省份第一,人才大省,江蘇可謂實力擔當。  人才是第一資源。歷史早已證明,誰擁有一流創新人才,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佔據優勢。
  • 江蘇科協:凝聚科技力量,激蕩創新磅礴動力_新華報業網
    高揚「科學家精神」  厚植人才創新沃土  在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的院士牆上,100多位兩院院士星光熠熠。目前,我省兩院院士數量位居全國省份第一,人才大省,江蘇可謂實力擔當。  人才是第一資源。歷史早已證明,誰擁有一流創新人才,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佔據優勢。
  • 激蕩新動能 中國企業改革創新跑出加速度
    企業是經濟的細胞,也是創新主體和動力源泉。企業活則經濟活,企業強則經濟強。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關鍵階段,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在向世界一流企業進發,在改革創新中跑出「加速度」,激蕩出中國經濟發展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 中交一公局建築公司承建海口藥谷人才房N5號樓封頂
    12月25日,伴隨著最後一方混凝土的澆築到位,中交一公局集團建築公司海口市藥谷人才房項目N5號樓工程正式完成主體封頂,至此,該項目首棟單體喜封金頂。
  • 2020南京創新周: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南京生物醫藥谷發布創新圖譜
    產業形成聚集,哪些資源可利用?如果你是醫藥企業創業者,那麼這些疑惑都可以從南京今天(22號)發布的生物醫藥谷科技創新圖譜上找到答案。南京江北新區生命健康辦主任陳洪介紹,這是生物醫藥谷經過3年積澱,「首創性」地以企業發展生命周期為主線,分為入駐-初創-發展-成熟四個階段,以結果為溯源繪製而成的圖譜。對照圖譜,企業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公司所處的階段,能夠獲得什麼樣的政策支持,還將有專人指導,讓企業能夠更加精準預判、有的放矢地運用好各項政策,實現創新能力的提升。
  • 張江藥谷新藥研發產業加速 華領醫藥全球首創糖尿病新藥計劃2021年...
    原標題:張江藥谷新藥研發產業加速,華領醫藥全球首創糖尿病新藥計劃2021年上市   當前,作為國內知名生物醫藥創新
  • 創新工場國際人工智慧研究院落戶南京開發區
    原標題:購物一大堆,買單「一瞬間」 6月21日,創新工場南京國際人工智慧研究院、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華東總部和創新奇智(南京)科技有限公司落戶南京開發區興智科技園。這是南京開發區引進的又一家全球知名的人工智慧領域產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