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組建應急隊開展技術攻關,火力全開生產緊缺醫療設備,慷慨解囊捐贈高科技產品……南京這座「創新名城」的企業各展所長、各盡所能,為打贏防控疫情阻擊戰貢獻「創新力量」。
「藥谷」企業,火力全開保障一線
1月30日,江寧高新區前沿生物藥業(南京)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宣布,針對當前疫情啟動新藥開發。根據協議,前沿生物取得上海藥物所抗冠狀病毒候選新藥DC系列在中國大陸地區臨床開發、生產、製造及商業化的獨家權利。雙方將全力合作,推進該產品的臨床研究以及藥品上市進程。
金斯瑞助力試劑研發
整個春節假期,江寧高新區企業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4小時運轉。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需要用到大量試劑盒。金斯瑞近來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為試劑盒研發機構提供上遊服務。「我們調整了生產安排,按照最高優先級安排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訂單生產。」 金斯瑞相關負責人介紹。
人感染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後的一大臨床表現是胸部影像異常,胸部影像是醫生診斷病情的有力助手。普愛醫療醫用X射線影像設備助力病症篩查,其生產的全新移動DR全方位滿足隔離病房、ICU、急診室、呼吸科及疾控中心的特殊使用,快速完成胸部及全身其它部位的數位化攝影檢查,已用於新冠病毒肺炎臨床診斷。
世和基因實驗室
這個春節,有一批「白大褂」衝到了武漢抗疫一線,還有一批「白大褂」奮戰在實驗室,衝在了「科研抗疫」的一線,南京江北新區企業世和基因就是其中之一。1月27日,世和基因自主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成功推出,並申請進入國家藥監局為此次疫情開闢的應急審批通道。此時,與時間賽跑的世和基因CEO邵陽和他的研發團隊才長舒了一口氣。「世和推出的檢測試劑盒跟現有的產品相比,能夠檢測新興冠狀病毒全序列,精準度更高。更重要的是,病毒在演化的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變異,而變異又可能和傳播性及毒性等有關。實時監控檢測病毒的突變信息,對應臨床表型,可以為後續提供更好的應對手段。」邵陽說。目前,世和基因已儲備足夠5000人的生產原料,和原材料及配套經銷商也已溝通,一旦產品獲批上市,可以在兩周內實現可供5萬人檢測的產品供應。
捐贈「拳頭產品」,「南京智造」馳援武漢
天加環境科技公司捐贈設備運往武漢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神速進展,除了基建狂魔的努力外,更多科研力量在火速增援。位於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武漢新建醫院緊急工作組」,和現場施工設計單位通力合作,承擔起在建醫院項目的ICU等病房的淨化空調方案制定與設備供應。工作組全面統計調用天加全系統可調用貨源,形成全清單反饋給各設計院,為反推設計方案形成有力依據。2月1日凌晨,天加公司捐贈的第二批醫用淨化空調設備運抵武漢。該公司向兩家醫院捐贈了14臺套專業淨化空調系統設備,重點用於醫院負壓隔離病房和ICU病房。
1月30日下午,位於溧水經濟開發區的A.O.史密斯(中國)環境電器全球超級產研基地生產車間裡一片繁忙,30多位工人正緊張生產有過濾病毒能力的空氣淨化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該公司第一時間捐贈一批空氣淨化器,送往武漢同濟醫院。「截至1月30日下午2點,累計確認捐贈約2500臺,另有各地代理商及合作夥伴也捐贈約1800臺,此前公司庫存僅1000多臺,還有約3000臺的缺口,需要抓緊時間生產。」車間負責人說。
1月28日,鼓樓區企業南京巨鯊醫療向武漢市火神山等醫院捐贈28臺醫用專用顯示器,總價值達120多萬元。此次捐贈的顯示設備,將大大提升醫務人員診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準確率。巨鯊醫療是一家總部位於南京鼓樓的集研發生產和銷售於一體的全球化醫療高科技公司,產品銷往世界70多個囯家,主要產品有醫學影像解決方案、院內感染控制解決方案、智能手術機器人及醫學護理等。其生產的醫用顯示器佔國內60%以上的市場份額。
南京鯤鵬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向湖北黃岡市、孝感市疾控中心,捐贈了所研發的實時螢光定量PCR儀——可攜式新型冠狀病毒快速篩查設備,目前已分別發往兩市疾控中心。鯤鵬基因成立於2016年,致力於將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新技術轉化為與臨床相關的醫學研究產品,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國際領先的科研與分子診斷產品。負責人表示,作為醫學產品研發企業,在疫情面前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應該承擔社會責任,與大家共渡難關。
「黑科技」賦能,高效打贏疫情阻擊戰
「神兵計劃」召集令海報
疫情來了,軟體人能做什麼?1月30日上午,中國最大軟體生產平臺——總部位於中國(南京)軟體谷的中軟國際解放號,聯合中國軟體行業協會,向全國軟體企業和人才發出「神兵計劃」召集令,呼籲全國「碼農」共同「戰疫」,為武漢及全國定點醫院、社會組織、醫療企業提供IT運維和相關技術援助服務。 「神兵計劃」首款微信小程序「抗擊肺炎——快速收集企業員工健康信息」已於30日上線,免費為各類企業單位提供採集員工健康信息的在線服務。截至30日18點,已有近400家企業使用,覆蓋10多個省市。另有43款軟體和應用正在緊急研發。
落戶南京棲霞區的燧坤智能公司是一家利用人工智慧算法發掘疾病作用靶點、發現已知藥物新適應症、提升新藥篩選效率的科技公司。 面對疫情,該公司成了應急攻關小組利用燧坤智能自主開發的人工智慧文本挖掘及預測模型,完成了對藥物資料庫和大量過往文獻研究內容的篩選挖掘,從超過2000萬篇發表文獻中,篩選出了數十個已報導對SARS、MERS等冠狀病毒有抑制效果的藥物化合物,整理成可作為潛在抗2019-nCoV的「老藥新用」候選藥物列表,為進一步篩選及臨床驗證提供一定的科研依據。燧坤智能向臨床機構、科研院所及生物醫藥企業免費公開研究成果,用於下一步的試驗及臨床驗證。公司負責人表示,將攜手相關科研機構和藥企利用燧坤智能的模型進行深入研究。
疫情就是命令,應援企業開啟24小時模式
紅外熱像儀
1月27日下午,兩臺紅外熱像儀在南京南站投入使用,這兩雙疫情防控的「智慧眼」,來自南京玄武徐莊高新區的南京國業科技,從接到命令到首批產品下線,一共只用了5天時間。公司負責人姚霞林介紹,國業科技是一家擁有多項自主核心技術的紅外成像領域高新技術企業,也是省內唯一生產紅外體溫篩查儀的廠家。企業近年來轉型升級,紅外成像儀這一初代產品已經處於停產狀態。「疫情就是命令!」姚霞林說,儘管時值春節,但事關全城安全,企業全員上陣恢復生產。1月31日,公司和南理工就產品技術審計達成了一致,將在最短時間內提高產能。
新春佳節期間,江寧開發區企業、邁得特光學負責人姜緒木不斷收到緊急生產紅外測溫鏡頭的請求支援的函件。企業接到函件後立即組織設計人員在家進行光學設計和結構設計,採購人員聯繫材料和配套件廠家復工和加急信息收集,生產組織員工返崗並做好相應預防工作,以最快的速度滿足客戶和疫區的需要,預計產能每月可生產10萬支鏡頭。
江蘇本川智能電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月30日申請復工,該企業從事印刷線路的開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由於所生產的印刷電路板,是體溫產品、呼吸機、制氧機等防疫設備的重要配件,為了保證防疫物資的供應,公司說服員工,放棄假期,儘快復工,為防疫工作貢獻力量。
春節期間,霍尼韋爾傳感與控制(中國)有限公司約80名生產線員工,一直堅守崗位,加急生產醫療傳感器零部件,緊急供給魚躍醫療設備和邁瑞生物醫療電子有限公司,用於兩家公司呼吸機的組裝生產。這些呼吸機組裝完畢後將運往武漢的各大醫院,企業上下遊創新接力,為醫院危重病人提供輔助呼吸。
交匯點記者 王世停 仇惠棟 董翔 許雯斐 盛文虎 李凱 朱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