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在全球創新體系中刷出「存在感」

2021-01-09 中國政府網

吸引頂尖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落子布局
南京:在全球創新體系中刷出「存在感」

兩年前,劍橋大學副校長艾莉斯·費倫對南京還知之甚少,如今劍橋大學將首個海外科創中心放在南京。一年多來,南京新增182個新型研發機構,其中超過1/3的機構引入國際團隊。一批全球頂尖專家,包括3名諾貝爾獎得主,52名國內外院士,紛紛選擇到南京創新創業。

11月9日,南京舉行新型研發機構國際合作大會,又一批國際創新資源落戶南京。南京放眼全球整合科技資源,追求深度融入,在國際創新網絡中刷出「存在感」。

南京集結全球資源創新發展

「石墨烯之父」、諾獎得主安德烈·海姆,以及另一位諾獎得主康斯坦丁,帶著團隊來到南京經開區組建了石墨烯研究院,這是兩人在英國以外成立的唯一一個研究院,目前在石墨烯技術產業化已取得重要突破。

世界計算機領域頂尖科學家、圖靈獎唯一的華裔得主、清華大學的姚期智院士,年過七旬,首次創業,選擇在南京成立圖靈人工智慧研究院,其團隊僅用半年時間就孵化引進了12個項目,其中4個入駐孵化,另有10個科技項目正在轉化落地中,6個項目估值過億元。

德國國家微系統傳感器研究院在江寧開發區組建新型研發機構,孵化引進了7個項目,並填補了國際上微機電系統單晶矽傳感器的空白。挪威科技大學在南京組建的勞德國際轉化醫學研究院,已有兩個項目進入臨床試驗,預計3年內可實現產業化,5年內銷售額不低於1.2億美元。

最近,劍橋大學建校800年來唯一以大學冠名的「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正式運行,中心將在5年內引入至少20個頂尖科研團隊,集聚上百名一流人才來南京創新創業。

在南京,創新已成為第一要務,各發展板塊傾注最大的熱情、最多的資源用以集聚、激活各類創新要素。在當天的國際合作大會上,江北新區籤約6個國際合作項目,澳大利亞雪梨科技大學、德國HST系統有限公司、韓國JIU公司等國際機構將與江北新區研發機構在射頻MEMS器件等領域開展合作。

當天的大會上,南京又有6個新型研發機構籤約,南京醫基雲醫療數據研究院、南京融康博臨床醫學研究院、南京華曼信息技術研究院、中歐未來工廠先進技術研究院和德國卡爾斯魯厄工程信息學院數字孿生聯合創新研究院均有海外高校院所參與建設。12家已建的新型研發機構也與海外高校院所、知名企業、投資機構等籤訂合作協議,進行新一輪的項目、資本及企業孵化等合作。

在國際創新資源的帶動下,南京今年新增科創型企業2萬家、增長23%,一大批企業進入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

創新「朋友圈」為南京「點讚」

一批國際人才因為創新結識南京,因結識南京而更了解中國。南京讓他們看到,科技創新正成為「中國製造」的重要特徵。

俄羅斯沙赫諾夫·瓦季姆院士團隊與雨花臺區政府共同組建南京華曼信息技術研究院,這是南京第一家由俄羅斯頂尖高校院士團隊領銜組建的研發機構,主要瞄準電子信息核心關鍵技術和創新系統集成研發等領域。

全球智能製造的頭牌機構——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生產設備和技術設計研究所副所長霍爾格·科爾同樣看好南京。由他主導的中德合作智能製造研究所落戶江北新區。他說,南京市政府大力支持新型研發機構和科技創新,網羅各路專家、人才共同打造創新名城,這對中德合作智能製造研究所的發展十分有利。

劍橋大學副校長艾莉斯·費倫說,劍橋大學選擇在南京設立科技創新中心,是看中了南京優秀的城市特質和開放的創新環境。劍橋大學將通過南京科創中心,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義大利國家工業研究院人工智慧中心主任郝睿德,在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組建斯坦福南京智慧機器人研究院,他已帶領團隊在南京生活工作了3年。在郝睿德的推動下,今年8月全球「機器人與人交互技術大會」首次來到中國,他成為南京在國際機器人領域的「活廣告」。

落戶南京半年的姚期智院士說:「我相信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沒有像南京這樣好的創新土壤,為優秀人才提供滋養。」

構築融通世界的開放高地

繼商品貿易之後,創新要素的流動成為新一輪全球化的重要特徵,誰能充分有效利用全球化的創新要素,誰就能佔據創新發展高地。

作為中國首批創新型城市和唯一的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南京致力於讓創新成為城市最鮮明的氣質。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明確提出,要把南京打造成為合作創新的重要樞紐、融通世界的開放高地,將全面落實「五個更國際」舉措,即資源配置更國際、人才引領更國際、產業轉化更國際、資本支持更國際、城市發展更國際。南京將依靠高等院校、國際友城、園區平臺、大院大所、科技企業、民間商會、海外華人、駐外使領館8支力量,建立固定合作渠道,用好全球資源要素,使南京與創新最活躍的國家和地區相融相通。同時,南京將深入實施「345」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搭建「南京人才驛站」等海外服務平臺,讓更多的一流國際人才來南京施展抱負、成就夢想。

南京將以組建新型研發機構為突破口,聯合全球知名學府和研究機構,用市場化的辦法、國際化的方式,共同轉化科技成果、孵化科技企業,加快促進一流技術向現代產業邁進。

目前南京市委、市政府正在研究制訂明年的1號文件,重點圍繞市場化、國際化、高端化、融合化、集群化、法治化方向,從體制機制層面解決創新主體的動力和活力問題,進一步提升南京創新政策的競爭力和影響力。(記者 顏芳 盛文虎)

相關焦點

  • 全球21位!2020全球創新自然指數排名最新發布,南京實現四連跳
    2017年以來,南京注重發揮科教人才優勢,突出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全面啟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121"戰略:建設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打造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兩個中心",構建一流創新生態體系。2018年起,連續三年出臺市委1號文件及配套細則聚焦創新名城建設。
  • 作家江南:不如用作品刷存在感
    作家江南:不如用作品刷存在感 2015-04-05 14:56:41來源:錢江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上官雲 2015年04月05日 14:56 來源:錢江晚報 參與互動()
  • 聚焦南京創新周|助力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南京生物醫藥谷發布...
    中國江蘇網訊(通訊員 王彤 陶禹歌 記者 丁小玲)6月22日,2020南京創新周分場活動-南京生物醫藥谷科技創業頒獎儀式暨創新圖譜發布會在南京江北新區舉辦,大會發布了生物醫藥谷科技創新圖譜,此舉有利於助力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近年來,南京江北新區一直在加速推進以「基因之城」建設為核心的生命健康產業發展。
  • 雨雪連刷存在感,氣溫大範圍創新低,至於深圳……
    昨天,中東部大範圍雨雪持續中,西北、華北等地雨雪正盛,北京、太原都迎來了今冬初雪。這次雨雪過程沒有17-19日東北降雪那麼強,但影響範圍大,雨雪分界線可觸及長江,湖北西部、重慶北部部分地區可能有雨夾雪。雨雪在刷存在感,氣溫也沒閒著,自東北到江南、西南地區東部等地,今後三天,多地氣溫將創下立秋後新低。
  • 西湖邊這些小飛蟲又來刷存在感了 密密麻麻 一團一團
    為什麼每到夏天就來刷存在感?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風景局的王山解釋說,這些小飛蟲的名字叫「搖蚊」,口器退化,不吸血,也不咬人。搖蚊對人類沒有什麼危害,不過在視覺上挺討厭的。記者了解到,每年西湖景區工作人員都在日常防治蚊蠅飛蟲,噴灑藥水,但在開放空間裡,噴殺飛蟲效果不太理想。搖蚊到底是怎麼樣的昆蟲?錢江晚報記者也詢問了杭州植物園高級工程師昆蟲專家於煒。
  • 科研城市公布,南京躋身全球第8!
    9月19日 科研城市 南京憑什麼排全球第8?「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最新數據和研究成果成果顯示南京在全球科研城市中黨的十九大以來,南京注重發揮科教人才優勢,突出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全面啟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121」戰略,即建設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打造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兩個中心」、構建一流創新生態體系。
  • NASA又來刷存在感了 地球2.0版本發布
    其所在星系恆星的質量比太陽多4%,亮度則要多出10%。Kepler-452b到那顆恆星的距離,跟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相同。Kepler-452b的體積是地球的1.6倍,其直徑比地球大60%,其恆星體積比太陽大10%。Kepler-452b公轉一圈是385天。NASA表示,Kepler-452b可以被稱為地球2.0版本,是至今為止發現的最接近地球的「孿生星球」,有可能擁有大氣層和流動水。
  • 中國距離「最短」的省會南京合肥,距離僅150公裡,存在感不強
    一個人的旅行,可以背上簡單的行囊,踏上行程,走過一個又一個陌生的城市,去感受旖旎的自然風光,絢麗的民族風情,悠久的歷史文化,拋開塵世的紛擾,遠離城市的喧囂,尋找一份寧靜,奢侈地享受旅不問人,行隨己意的瀟灑,在旅行中我們也可以收穫更多的朋友,豐富自己的見識,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些旅遊的見聞,中國距離「最短」的省會南京合肥,距離僅
  • 南京夫婦的新房,全屋刷乳膠漆,客廳不吊頂,反而超乾淨
    在裝修材料越來越豐富的當下,給牆面刷乳膠漆,應該算是最普通的處理方式了。不過材料普通,並不代表裝修效果就會差,若能通過合理的搭配,反而還會表現出意想不到的驚喜。 比如本期帶來的這套新房案例,不僅全屋都選擇了乳膠漆來處理,客廳還放棄了吊頂造型。
  • 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奠基:打造百年名校與中國合作之橋
    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項目的創立始於2018年3月,這也是劍橋大學新任校長史蒂芬·託普主推的一個中國項目。根據規劃,該中心將依託雙方的資源投入和良好的合作基礎,展開一系列國際化高端創新合作研發、成果轉化、國際學術交流等,推動全球最新技術研發及應用成果在中國的落地;同時,中心也將積極拓展在學術推廣、科技轉化落地以及科技服務與專業培訓等方面與中國的合作可能。
  • 南京工業大學創新思路 精準引才
    >begin--> 南京工業大學高度重視人才引進與服務工作,圍繞「引得進」和「用得好」兩個中心點,結合自身發展需要,創新思路、積極行動,通過「四個一」多舉措、多途徑開展高端人才引進工作。搭建一個國際青年學者交流平臺。
  • 南京創新周開幕在即 迷宮機器人、「自主可控」顯微鏡等眾多新產品...
    第二屆「南京創新周」將於6月22日至26日舉辦。創新周上各家公司拿出的新產品都值得期待。記者從江寧開發區了解到,區內多家公司都將帶著最新的研發產品亮相,尋找市場、共拓未來。   顯微鏡大家都不陌生,但復掃描雷射共聚焦顯微鏡聽上去就複雜得多。
  • 南京生物醫藥谷:創新密碼湧動「基因之城」
    來自南京生物醫藥谷園區北大分子南京轉化院的這一成果亮相了南京創新周黑科技展,一出現就「技驚四座」。在生命科學的大體系、大框架中一個個熱點正在迸發,基因測序、合成生物學、幹細胞技術……各類超乎想像、顛覆性的生命科學技術正醞釀著一個又一個突破性的「黑科技」,並以創記錄的速度持續湧現。
  • 南京現指靜脈識別存取款機 刷下手指「血管」取錢
    好萊塢大片中,特工們進入秘密基地都要輸入特殊的密碼,有的是靠刷臉進入,有的則是指紋識別,還有讀眼進入等。現在,這些看似高大上的技術已經越來越多地走進人們的現實生活。指紋識別給手機解鎖,取錢「刷臉」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 西湖邊這些小飛蟲又來刷存在感了
    為什麼每到夏天就來刷存在感?其實,關於這些小飛蟲,幾乎每年,媒體都會關注。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風景局的王山解釋說,這些小飛蟲的名字叫「搖蚊」,口器退化,不吸血,也不咬人。搖蚊對人類沒有什麼危害,不過在視覺上挺討厭的。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了解到,為了讓這些小飛蟲不在夏天影響遊人出行,西湖景區還專門邀請過昆蟲專家想辦法儘量減少景區的搖蚊。
  • 智能仿生手亮相2019南京創新周
    6月26日-30日,2019南京創新周黑科技展覽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展會現場設置"洞悉、洞見、洞創、洞融"四大主題板塊,來自全球的500多項"黑科技"炫酷亮相,令觀眾大開眼界。圖為參展商用人工智慧模式識別仿生手拈取名片。
  • 春秋時期的諸侯峰會,過的都是慢生活,周天子湊上來刷存在感
    但是周天子為了刷存在感,往往會主動湊上來。並且對這種非法集會予以追認。 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作為霸主招集聚會,某種意義上,他是真正的老大,論實力,比周天子那個名義上的老大要強多了。
  • 江蘇南京供電公司致力於科技創新促進成果轉化 打造創新名企
    江蘇南京供電公司致力於科技創新促進成果轉化 打造創新名企 作者:何劼    來源:中國電力網  發布時間:2019-01-17 2018年,江蘇南京供電公司緊密圍繞上級重大部署,立足企業定位,健全完善科技和管理創新體系,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
  • 創新工場國際人工智慧研究院落戶南京開發區
    原標題:購物一大堆,買單「一瞬間」 6月21日,創新工場南京國際人工智慧研究院、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華東總部和創新奇智(南京)科技有限公司落戶南京開發區興智科技園。這是南京開發區引進的又一家全球知名的人工智慧領域產業項目。
  • 南京大學:構建「三元四維」人才培養新體系,培養各行各業領軍拔尖...
    王來兵:在自然指數國際排名中,2019年最好成績位列全國高校第1、全球第7。主持人:2020年本科招生計劃?王來兵: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350人主持人:有多少條途徑上南京大學?二次選拔中還有4個交叉創新實驗班,即計算機與金融工程實驗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工程管理學院合辦)、地球系統科學與環境實驗班(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大氣科學學院、環境學院合辦)、生物演化與環境國際班(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傳媒實驗班(南京大學、省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