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的一個大夏天,發生了一件轟動全天下的大事情。起因是齊桓公召集的諸侯峰會。
曹操的「奉天子以令不臣」,其實是效仿齊桓公的「尊王攘夷」。
那是在一個夏季的諸侯聚會,召集人是齊桓公。
春秋時期的諸侯聚會,從嚴格意義上講,都是非法集會,因為都沒得到周天子的批准。
但是周天子為了刷存在感,往往會主動湊上來。並且對這種非法集會予以追認。
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作為霸主招集聚會,某種意義上,他是真正的老大,論實力,比周天子那個名義上的老大要強多了。
當時交通不便,難得這些大佬們聚在一起,除了討論正經事,娛樂項目必不可少,這些大佬們在一起,有許多共同語言,大家每天吃喝玩樂,開party。
既然已經聚在一起, 按照當時的交通條件,反正暫時又不打仗,並沒有什麼緊要的事情需要立即解決。因此過的都是慢生活。不會像現在這樣開個一兩天會就結束,聚會的時間很長。
這真是一個難忘的夏季。諸侯們聚在一起非常開心浪漫。除了這些大佬,少不了還有若干美女,為他們表演各種文藝節目助幸。
諸侯開會,這是當時天下的一個爆炸性新聞,直接影響到將來天下的政治格局。因此,這個新聞,以一種當時所能達到的最快速度,迅速傳遍了全天下。
周天子聽到這件事,不甘寂寞,也要來湊湊熱鬧,刷存在感。於是派人送來了胙肉。
周襄王派宰孔專程趕到,賞賜給齊桓公一塊胙肉。
大夏天,這塊冷肉,可能並不太新鮮。
宰孔說:
「天子忙於祭祀文王、武王,不能親自過來,所以派我來賞賜伯舅。」
天子不能過來,其實是一個託辭。
面對天子的使臣,齊桓公除了感覺有面子,也是一個很好的自我形象宣傳的機會,所以他立馬要下臺階拜謝。
宰孔說:「天子有令:伯舅年長,有功於王室,特賜爵一級,不必下階拜謝!」
齊桓公號稱「尊王攘夷」,當然需要趁機表現。
所以他非常低調,說:「天子的威嚴近在咫尺,豈敢不拜?否則,就將很快滅亡,天子也會蒙羞。」
根據《左傳》,齊桓公當即「下,拜,登,受」。
先下階拜謝,再登臺領賞。
齊桓公的表現,非常得體,完美無缺,更增添了他在諸侯中的威望。
春秋五霸,並非全部憑藉武力,更多的講究的還是以德服人。也就是說:除了你實力足夠強,你還要能讓大家心甘情願的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