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對事業的是否崇高,是以它的結果來評定的。——喬萬尼奧裡(意)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1634字,閱讀約4分鐘
春秋戰國時期,質子交換非常普遍,這與諸侯國的強盛有一定的關係,但並沒有太大關係,事實上,無論是強國還是弱國,都可能出現公室派人到他國充當質子的情況,多發生在向他國求援、求和、結盟等方面。
說起來,春秋戰國時期最著名的質子事件大概就是周鄭交衝了,當時鄭莊公質問周平王,是因為周平王要分他的權利,但平王否認了,於是就有了這次周鄭交換。周朝的公子狐去鄭國做質子,鄭國的公子去洛陽做質子。
這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周天子和諸侯交換質子,這是不正常的,但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卻是發生了,畢竟當時周天子國勢衰微,之後周平王東遷失去的不僅僅是土地,還有天下共主的威懾,從此之後,天下共主只剩下了名義上的共主,這和西周時期有很大的不同。
在這種情況下,出現周正交趾這一事件並不奇怪,但春秋時期的質子事件大多發生在諸侯國之間,我們熟悉的秦昭襄王、秦莊襄王、燕昭王、楚頃襄王、楚考烈王、燕太子丹和秦始皇等都做過質子。
楚頃襄王
其中,楚頃襄王做質子的事情比較有意思,楚頃襄王是楚懷王的兒子熊亨。楚懷王在位時,在對外政策上反覆無常,丟失了大量土地。
楚懷王與齊撕破了臉,在齊韓魏聯軍進攻之後,楚懷王就找秦國尋求支持,於是把太子熊橫給秦國做了質子,但是熊橫卻一點也不忍讓,第二年,他在秦國殺了一名大夫只好潛回老家,秦國自然非常生氣。
接著秦國又攻打楚國,楚懷王自然節節敗退,隨後又派熊衡到齊國製造質子,想與齊國結盟,解決自己的危機。楚懷王的反覆無常,給楚國父子帶來了很多麻煩。後來,楚懷王被秦昭襄王騙到秦國囚禁,熊衡逃出齊國回到楚國,繼位為楚頃襄王。
楚頃襄王后來在周畢王四十三年(前272年)派他的兒子熊完與秦國議和,然後熊完在秦國做了質子。當時陪著熊的是後來的春申君和黃歇。兩人在秦國製造了近十年的質子。後來楚頃襄王病危,黃歇設計讓熊萬金蟬脫殼,回到楚國繼位,即楚王考列。
楚考列王
楚頃襄王和楚考烈王之所以成為質子,是因為當時楚國處於劣勢,想與佔多數的秦國或齊國結盟和好,即使後來強大的秦國也產生了大量的質子。
秦昭襄王在秦惠文王時期就以燕王封王,秦國和燕國本來就是聯盟,秦昭襄王是秦惠文王的妃子,並不受寵,在燕國做質子做幾乎被他的母親遺忘,如果不是後來趙武靈王想幹涉秦武王的內政就在秦武死後,那麼,秦昭襄王是沒有機會再回到秦國君的。是趙武靈王將秦昭襄王收回,做了秦王,另一個被趙武靈王扶起來的王是燕昭王,燕昭王本來在韓國做質子,被趙武靈王看中,迎回燕國做了王。
秦昭襄王時期,他的孫子,一個皇帝的兒子異族被送到趙國做太子,這就是秦莊襄王的未來,異族在趙國的日子並不好過,他自己在秦國也不受寵,只是一個皇帝眾多兒子中的一個,不起眼,到了趙國基本就是自生自滅,但是他後來遇到了呂不韋,於是就有了後來的一系列故事。
不同的人將呂不韋的妃子趙姬據為己有,然後生下了未來的秦始皇,不同的人在呂不韋的包裝下成了華陽夫人的兒子,成為皇帝的兒子,在趙國的影響力自然也就大了。紂王五十八年(公元前257年),秦國再次進攻邯鄲,趙孝成忍無可忍,決定殺死異族,呂不韋則帶著異族逃回秦國。
秦始皇
因為行動不便,趙姬父子留在了趙國,於是秦始皇做了質子。直到秦昭襄王去世,安王繼位,趙國才釋放趙姬父子返回秦國。
其實秦始皇小時候做質子還是拜他父親所賜,他這個情況比較特殊,而且不同的人做質子並不是因為秦國的弱小,而只是因為和秦趙達成了聯盟,或者說講和。這本身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種質子體系。
很多時候,一個王子或者公子去別的國家做質子並不代表他就是弱勢的一方,這基本要看真正做質子的是什麼情況,最多是一個聯盟,或者是實力相當的諸侯國聯盟,或者是強大的諸侯國和弱小的諸侯國聯盟,都可能把質子送到別的國家去生活。
那麼在爭奪劣勢諸侯國的戰爭中,基於尋找支持或求和,只有派出質子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總之,質子體系符合春秋戰國時期的外交政策,是爭取時間和和平的外交手段。
這裡是《回首初相見》,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上生產資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同樣,歷史上的勞動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的勞動力————鄧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