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春秋時期為何叫「春秋」?怕跟你想的不太一樣

2020-11-25 騰訊網

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東周時期天子漸漸式微,於是又慢慢一分為二,先春秋,後戰國。

那麼這個春秋時期為何會被喚作「春秋」呢?有人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儒學經典《春秋》,也就是被孔子整理過的《春秋》。當真有關係嗎?有,但稍微差那麼點意思,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來源於未經孔子整理之前的《春秋》。

這裡的《春秋》實際上是由魯國的史官所編撰的,主要記載了當時各國發生的大事兒,因為該書目錄是按照年、季、月、日來編寫的,同時又將一年中發生的所有重大事件分為了春、夏、秋、冬四季來記錄,所以就簡單地將該書取名為了《春秋》。

春秋時期的「春秋」便是來源於該書。

那麼為何非要取「春秋」呢?有人說「夏冬」難道不成嗎?我們接著往下看。

周朝,禮樂制度那是非常的講究,大傢伙兒對祭祀都是十分的重視,尤其是對天地、山川以及社稷的祭祀,我們熟知的青銅器代表「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幹這事兒用的。而祭祀的時間往往就是選在春天和秋天。

因為春天需要「春耕播種」,而秋天則是五穀豐登的時候,你告訴我整個夏天和冬天祭祀啥?

此外,周朝對於分封制也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規定:各路諸侯定期覲見周天子的時候,也是在每年的春天和秋天。

有人又疑問了,你說祭祀我可以理解,可為何諸侯覲見也要選春秋兩季?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春季是一年的開始,各路諸侯可以完整地向周天子陳述過去一年發生的問題,並提出針對性的改善方法。其次,就是我們上一段說到的,春季象徵著一年全新的開始,而秋季則是豐收的季節,此時諸侯來覲見周天子,手裡有糧,心中不慌啊,有東西可以朝貢啊,整個夏天和冬天來覲見,空著手嗎?

另外一種說法就是春秋時期大概存在了三百年,從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而魯國史官編寫的《春秋》所記載的時間是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二者時間基本吻合。

這或許也是其中一個因素吧。

對此,各位小夥伴有啥想說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春秋時期楚國令尹——孫叔敖
    春秋時期楚國令尹。距今2600多年。楚國貴族蒍賈遭陷害,幸有忠臣相助,其子蒍敖與母親避難於現在的河南省淮濱縣,改名孫叔敖。遇恩公收留,並將畢生學識傾囊相授。淮河洪災頻發,孫叔敖主持治水,傾盡家資。歷時三載,終於修築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què bēi),借淮河古道洩洪,築陂塘灌溉農桑,造福淮河黎民。後來又修建了安豐塘等大量水利工程,2600年過去,至今仍在發揮著作用。
  • 風物誌|春秋時期,玻璃珠與和氏璧一樣珍貴
    李白有兩個兒子,老大叫李伯禽,小名明月奴;老二叫李天然,小名頗黎。他為小兒子取名頗黎,顯然是希望兒子像天然的稀世寶物頗黎那樣卓爾不凡,為人所重。實際上,中國最早的玻璃出自西周時期,而且有一套獨特的製作方法,與西歐和印度所出產的玻璃,在成分上有所區別。
  • 東周為何要分春秋與戰國
    什麼是編年體,就是按以時間為軸記錄歷史,所以我們看編年體經常看到,某年春發生了啥事,某年秋誰怎麼了!還有另外一種史書則史紀傳體,紀傳體是以某個人物為軸,比如史記裡的秦始皇本紀,陳涉世家等!魯國史官整理的這部書,後來孔子進行了梳理,定名字為春秋!
  • 春秋時期到底有沒有竹簡或木簡?
    在竹條和木片上用小刀刻畫或直接用毛筆書寫,是先秦時人們主要的文書記錄和保存方式,但是這種方式最早起源於何時卻有很大的爭議:有人它在認為商朝就已經採用,當時正規的官方文書已經用竹簡木牘來傳播,甲骨文只用於祭祀現場;有人認為它出現在西周時,是周王室和巫史階層壟斷的工具;而更多人認為它在春秋時才開始出現,戰國早期才在各諸侯國普及。
  • 生命潦草,我不彎腰:周杰倫《亂舞春秋》
    辣麼,為什麼是講三國的歌,取名叫《亂舞春秋》呢?其實「春秋」並不是特指的東周前半期歷史階段,所謂「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這裡的「春秋」是泛指的時間、時代。這首歌曲是周杰倫為網路遊戲《亂舞三國》所專門創作的廣告曲,不管是遊戲還是企業品牌,杰倫都能用天馬行空來描述,真是鬼馬天才級別的詞曲,是上帝抓著他的手在寫吧。
  • 春秋戰國時代的「西周國」,跟周朝有什麼關係
    武王伐紂之後,定都鎬京,分封天下諸侯,建立了周朝,爾後,周朝因犬戎入侵而東遷洛邑,從此周天子的權威逐漸喪失殆盡,直至最後為秦所滅,歷史上把遷都前後的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東周又被劃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代,不過我們縱觀整個春秋戰國時代,除了有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漢陽諸姬、泗上十二諸侯等諸侯國上鏡之外,還有一個特別奇葩的諸侯國,他就是西周,這個西周讓人不禁想起平王東遷之前的周王朝也被稱為西周,那麼,西周公是不是就是周王呢?
  • 大一學生因獨特的名字走紅,或是全國唯一,不跟爸姓也不跟媽姓
    這不,武漢一位父親因為愛好歷史,又對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特別感興趣,而且他認為春秋戰國這段歷史在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此就給兒子取名叫「春秋戰國」。初一看人家還以為這孩子姓「春秋」,名「戰國」呢?這樣一想,這名字取得還挺好。其實,這孩子既不跟爸姓,也沒跟媽姓,自成一派了!
  • 昌盛的古國文明——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沂蒙
    |引言商周時期,奴隸制文化鼎盛一時。在沂境,先後出現了十幾個小國,其中文明昌盛、影響較大的有費郯、莒等國。春秋戰國時期,在沂蒙大地上也上演了一幕幕金戈鐵馬的歷史壯劇,湧現出一批名垂青史的傑出人物。他們為我國古代文明的發展,作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
  • 春秋時期冶鐵業的發展及其產品的廣泛應用
    美國歷史學家費正清對春秋這段歷史評價非常高,他認為:「這是一個充滿活力、能量和創造力的時期。鐵製農具和用牛拉犁給中國帶來了一場農業革命。」鐵器的應用本身就是社會生活中的一大變革,而這一大變革反過來又會引起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諸多變革。
  • 請看春秋時期的「國人」大會
    國人是由以「士」為主體的自由民組成,享有廣泛的權利,有參與議論國事的權利,甚至對國君廢立、貴族爭端仲裁等有相當的權利,對諸侯國政治具有重要的影響,是春秋各國政治的基石。 國人第一次登上歷史舞臺就表現的轟轟烈烈,那就是西周后期的「國人暴動」。
  • 讓你認識不一樣的春秋航空
    首先據我所知,春秋航空是中國首個中國民營廉航,近幾年發展迅猛,並且有往返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的十幾條國際航線和七十多條國內航線。而且從入座率就可以看出,選擇它的用戶特別多。在我坐春秋航空之前就知道它很便宜,但是沒想到竟然有特別多99元的短航線。歐洲的廉航競爭很大,和國內的一樣,這些廉航都是不含行李託運的,也無飛機餐提供。最坑的是,登機牌需要自己列印!
  • 春秋戰國時期的「質子」,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狀?
    引言春秋戰國時期列國對峙爭勝,徵伐兼併不斷,出納質子成為這一時期相當獨特的社會現象,是諸侯國之間處理相互關係的重要手段,也是強國對弱國實現有效控制的特殊方式。「質子」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戰爭的破壞性。
  • 最大春秋周系墓葬 你知道遍盜春秋戰國諸侯墓是誰嗎?
    其中,收繳的春秋晚期倪公戈,填補了魯南地區春秋晚期青銅器實物考究的空白。  繳獲文物後,鑑定文物的歷史價值成了滕州市公安局黨委最  最為關心的事。經逐級上報棗莊市公安局、山東省公安廳和公安部,聘請山東大學文物鑑定專家、國家博物館文物鑑定專家和陝西、河南等國家級文物鑑定專家對收繳文物進行逐個鑑定,最終得出結論:全部為春秋晚期文物,其中一級文物3件,二級文物5件,三級文物46件。該案繳獲的文物數量之眾,級別之高,在全國範圍內實屬罕見。  其中,收繳的春秋晚期倪公戈刻有銘文12字,經專家破譯為「倪公克父,擇其吉金,作其元用。」
  • 世界上最大的樹,一根樹枝30米,誕生於春秋戰國時期
    我們都說大自然是神秘且危險的,但是大自然裡面,卻有很多是令我們嘆為觀止的自然景觀和我們不常見的奇異動植物,它的神秘是我們從古至今都還沒探索完的。而在大自然裡,每個生命都是有時間期限的。那今天小編就帶你們來了解一種樹,它的生命很長,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樹。世界上最大的樹,一根樹枝30米,誕生於春秋戰國時期!
  • 春秋戰國時期絲織業發展
    春秋戰國時代紡織技術的進步春秋時代紡織業的主要部門是絲織業。這一時期無論是黃河流域還是長江流域各國均普遍種桑養蠶。絲織品的產量和質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產量的增加,使得各級貴族的衣服都以絲綢為主,而且貴族間交往互贈的禮物和祭祀用的祭品中都大量使用絲綢。
  • 春秋戰國成語故事競猜:十道選擇題,五百多年歷史你能了解多少?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歷史時期,這一時期跨度五百多年,不僅是諸侯爭霸從分裂到統一的過程,同時也是人才輩出、百家爭鳴和思想文化璀璨的時代;其它不說,後世的不少成語都和這一時期息息相關,今天就以春秋戰國成語故事競猜出十道選擇題,看看你對那段五百多年歷史能了解多少?
  • 東周與春秋戰國,其實不是一個概念,二者時間上也不完全重合
    東周與春秋戰國,其實不是一個概念,二者時間上也不完全重合 對於古代的事情,非專業人士的我們經常都是一知半解的。有些事情通過電視或者是知識學習過程中大概的了解了一下,卻並沒有深入去探究。這裡有這麼一個關於古代的問題:都說東周有兩個時期。一個是春秋,另外一個則是戰國。你覺得對不對?
  • 蟪蛄不知春秋,樹枯不管夏冬
    莊老太爺說:「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莊老太爺還說:「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有沒有跟我一樣覺得莊老太爺有點冷酷的,這朝菌、蟪蛄和夏蟲,都是生命輪迴,何以諷刺見識淺陋呢?這就好比人不能活好幾個世紀一樣,我們不知道好幾個世紀之後的事,應當是再正經不過的正常人了吧?
  • 孔子晚年作春秋,想把衣缽傳給最得意弟子可惜英年早逝
    用我們今天的話講,可能是辭職創業了,朝廷上的工作不幹了。回來以後幹了一件什麼事?他說「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那個時候的普通老百姓是沒有機會學知識的,知識是被貴族們壟斷的,而孔子獲得了一些知識以後,他的辦法就是,不挑學生,只要你來,我就教你。這時候孔子開始帶徒弟,怎麼證明孔子是個很出色的老師呢?
  • 一年四季時時有,為何人們用「春秋」代指東周前半期?
    很多人都知道春秋戰國。這是我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大動蕩時期。這裡面又有春秋和戰國之分。戰國好理解,各諸侯爭霸,強者勝出,最終走向一統。大家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即可。戰國之前的是春秋。春秋時代特指東周前半期歷史階段,時間大致框定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