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成語故事競猜:十道選擇題,五百多年歷史你能了解多少?

2020-12-06 流雲天下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歷史時期,這一時期跨度五百多年,不僅是諸侯爭霸從分裂到統一的過程,同時也是人才輩出、百家爭鳴和思想文化璀璨的時代;其它不說,後世的不少成語都和這一時期息息相關,今天就以春秋戰國成語故事競猜出十道選擇題,看看你對那段五百多年歷史能了解多少?題目難易適中(圖片和文章無必然聯繫)。

第一題:戰國四公子指的是信陵君、平原君、孟嘗君、春申君,和他們有關的成語故事不少,那麼下列哪個成語和平原君無關?

A. 利令智昏

B. 虛左以待

C. 一言九鼎

D. 脫穎而出

第二題:一鳴驚人的成語典故在春秋戰國時期最先說的是楚莊王,除此之外,其實還有一位國君也和此成語有關,他是哪位國君?

A. 齊威王

B. 鄭莊公

C. 宋襄公

D. 晉文公

第三題:成語一字千金和下列哪位人物有關?

A. 商鞅

B. 李悝

C. 呂不韋

D. 申不害

第四題:成語懸梁刺股和下列哪位戰國人物有關?

A. 張儀

B. 蘇秦

C. 毛遂

D. 藺相如

第五題:下列哪個成語故事不是發生在趙孝成王時期?

A. 竊符救趙

B. 毛遂自薦

C. 紙上談兵

D. 完璧歸趙

第六題:成語「三令五申」和春秋戰國時期下列哪位名將有關?

A. 孫武

B. 孫臏

C. 吳起

D. 司馬穰苴

第七題:成語「如火如荼」原意是宣揚武力比喻軍容之盛,它是發生在下列哪一次諸侯會盟時期?

A. 葵丘會盟

B. 踐土之盟

C. 黃池會盟

D. 逢澤會盟

第八題:成語「退避三舍」用來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那麼三舍指的是多少裡的距離?

A. 三裡地

B. 三十裡地

C. 六十裡地

D. 九十裡地

第九題:孟嘗君是戰國四公子之一,下列哪個成語和他有關?

A. 馬首是瞻

B. 狡兔三窟

C. 鷸蚌相爭

D. 兔死狗烹

第十題:下列哪個成語是三十六計之一?

A. 圍魏救趙

B. 紙上談兵

C. 以鄰為壑

D. 朝秦暮楚

答案將會適時公布在評論區。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請勿抄襲!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春秋戰國典故匯集三
    春秋戰國典故匯集二:尾生為愛抱柱而亡春秋戰國典故匯集一:經典故事你還記得幾個13、甘拜下風「下風」的意思就是你的諾言不僅天地共鑑,我們在下這些做臣子的也都聽見了,希望你不要食言。「拜下風」原是謙恭卑怯的舉止,後逐漸又演化成「甘拜下風」的成語,用為甘居下列的自謙詞。
  • 東周與春秋戰國,其實不是一個概念,二者時間上也不完全重合
    東周與春秋戰國,其實不是一個概念,二者時間上也不完全重合 對於古代的事情,非專業人士的我們經常都是一知半解的。有些事情通過電視或者是知識學習過程中大概的了解了一下,卻並沒有深入去探究。這裡有這麼一個關於古代的問題:都說東周有兩個時期。一個是春秋,另外一個則是戰國。你覺得對不對?
  • 【成語故事 · 春秋】後生可畏
    成語出處:《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成語釋義:後生,年輕人,後輩;畏,敬畏。年輕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過前輩。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 為什麼在春秋戰國時代能寫出《左傳》這部史書?
    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變革時代。在劇烈的政治與社會變革之中,湧現出一批文學遊說之士。 在百家爭鳴中,諸子探討歷史的熱情空前高漲。然而,「諸子百家多起於民間,與官府隔絕,沒有機會讀史書和檔案,未受過史官的教育和薰陶,他們所有一些歷史知識多得之於傳聞,不辨真假」。同時,過去那種片段的、零散的歷史記事,也容易造成人們對歷史認知的嚴重分歧,如《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序》載,孔門後學對《春秋》的解說,「人人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
  • 春秋時的一小國,被晉國消滅,誕生了多個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通常用來指東周前半期歷史階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史稱「春秋時期」。據說是由於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
  • 湖北成語知多少?省內這個地方就孕育出155個成語
    根植於五千年文明沃土的成語,堪稱中華文化的「活化石」。地處華中腹地,通衢九洲的湖北,自古人傑地靈、文化昌盛,孕育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時至今日,有多少人知道「班門弄斧」「亡羊補牢」「美人遲暮」等191個成語皆與楚文化有關?又有多少人知道湖北僅襄陽一地,就孕育了「價值連城」「安邦定國」「初生牛犢不畏虎」等155個成語?  「文化不僅要傳承,更要傳播。」
  • 東周為何要分春秋與戰國
    什麼是編年體,就是按以時間為軸記錄歷史,所以我們看編年體經常看到,某年春發生了啥事,某年秋誰怎麼了!還有另外一種史書則史紀傳體,紀傳體是以某個人物為軸,比如史記裡的秦始皇本紀,陳涉世家等!魯國史官整理的這部書,後來孔子進行了梳理,定名字為春秋!
  • 昌盛的古國文明——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沂蒙
    春秋戰國時期,在沂蒙大地上也上演了一幕幕金戈鐵馬的歷史壯劇,湧現出一批名垂青史的傑出人物。他們為我國古代文明的發展,作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費邑興亡西周初期,在今費縣上冶鄉古城村一帶建立了一個小諸侯國郯。
  • 2020年全國一卷歷史高頻考點背後的故事(選擇題部分中)
    2020全國一卷歷史部分選擇題是從24-35題共12題,每題4分,共計48分。姚哥通過試卷給大家講解歷史背後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2020年全國一卷歷史高頻考點背後的故事(選擇題部分上)背後的歷史故事:中國度量衡漫談中國度量衡的發展大約始於父系氏族社會末期。傳說黃帝「設五量」,「少昊同度量,調律呂」。度量衡單位最初都與人體相關:「布手知尺,布指知寸」、「一手之盛謂之掬,兩手謂之溢」。這時的單位尚有因人而異的弊病。
  • 一個大帥哥的一席談話,導致了三個著名的成語流傳千年!
    客官,你能想像的到嗎?有三個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成語,它竟然和歷史上一位大帥哥有關!並且他很可能是歷史記載中的第一位大帥哥!那他帥到什麼程度呢?他帥到鄰居家的女孩子竟然風雨無阻的爬上牆頭偷看了他三年!那你說帥不帥嗎!
  • 「葉公好龍」傳了兩千多年,但你知道真實的葉公是什麼樣的人嗎?
    大家應該都知道這麼一個成語「葉(she)公好龍」,它的意思大概就是比喻自稱愛好某種事物,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後來用來諷刺葉公這種空談理論,不務正事的思想和作風。但實際上,歷史上的真實的葉公根本就不是那樣的人。
  • 「一鳴驚人」,這個成語,來自於楚莊王,還是齊威王?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比喻一個人平時默默無聞,聲名不顯,卻突然一下子做出十分驕人的成績,它常與「不飛則已,一飛沖天」連用,這個成語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說是來自楚莊王,另一說來自齊威王。據《韓非子·喻老》記載,春秋時楚莊王熊旅自從登基以後,三年過去了,卻一直不理朝政,整天在後宮同妃嬪弄臣喝酒取樂。一天,右司馬伍舉來到楚王后宮,對楚莊王說:「有一隻大鳥落在南方的阜山上,整整三年過去了,不展翅,不飛翔,也不鳴叫,默默無語,這是只什麼鳥呢?」楚莊王說:「三年不展翅,是為了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為了觀察民眾的態度。
  • 小知識:成語一字千金的故事
    一字千金是一個成語,許多人經常用錯,與惜字如金弄混淆。一字千金意思是增損一字,賞予千金。稱讚文辭精妙,不可更改。它的出處是《史記:呂不韋列傳》。《史記·呂不韋列傳》:「布鹹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 春秋戰國百爭鳴,除了儒道墨法,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學派?
    春秋戰國時期,王室漸微,各大諸侯國紛紛招賢納士,助自己崛起。這個時候的社會,由分裂走向統一,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在這種變化之下,代表不同利益的各個階級,為了證明自己所持觀點的正確性紛紛著書立說,互相爭辯,為了證明自己所持觀點的正確性。
  • 2018重慶小學語文成語故事13
    2018重慶小學語文成語故事13   61、出類拔萃   孟子是春秋末期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回答學生的提問時說:「麒麟和一般走獸是同類,鳳凰和普通飛禽是同類,聖人和百姓也是同類;而孔子作為聖人,遠遠超越同類人中的佼佼者,沒有人比他更偉大了。」   [注釋]出:超出。類:同類。
  • 春秋戰國,法為惡法!空談法律為當代偽文人的標配!
    偽文人的遮羞布,幻想溫柔鄉的幼稚寄託春秋戰國時期,每一個人的定義都不同,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黑暗的年代,各國戰亂不斷,民不聊生。一些人看來就是我們真正的文明奠基期,創造了無比輝煌而燦爛的文化思想。從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3世紀的五個世紀,春秋戰國的定義我認可後者。
  • 創新展現成語文化 邯鄲方特國色春秋主題樂園開業
    8月1日,河北省重點項目、國內以成語文化為核心元素的文化高科技主題樂園「方特國色春秋」在邯鄲正式開業迎客。當日上午8時,邯鄲市副市長張學軍、華強方特集團總裁劉道強等出席開園儀式。
  • 這些常用成語的來源故事,與現代含義完全不同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不自覺地用到成語,比如畫龍點睛、沉魚落雁等等,但是是誰畫的龍,又是誰的美貌讓魚兒下潛、大雁跌落?關於這些細節就不甚了解了。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常用成語的背後故事,這些成語的初始含義也與現在截然不同,歡迎大家收藏分享哦。
  • 初一成語運用選擇題及答案
    初一成語運用選擇題及答案1、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 )A.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行其是,終不願意B.我往後移動了一下,用左腳小心翼翼地感覺著巖石,然後找到了。C.在眾目睽睽之下,我幾乎是狼狽地跨出了店門。D.「讀書!」
  • 從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冶鐵技術便一直處於世界領先
    據文獻記載,春秋中、後期即公元前7至6世紀左右,我國出現和使用了鑄鐵。這種鐵是用「生鐵冶鑄法」冶煉的,產鐵數量多、雜質少,質量較好。到了春秋晚期,中國已能鑄造鑄有法律條文的大型刑鼎了。而歐洲則是在13至14世紀才使用鑄鐵的,比中國晚了19個世紀。中國在春秋中、後期之所以能出現鑄鐵,是因為冶鐵鼓風設備有了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