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王室漸微,各大諸侯國紛紛招賢納士,助自己崛起。這個時候的社會,由分裂走向統一,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在這種變化之下,代表不同利益的各個階級,為了證明自己所持觀點的正確性紛紛著書立說,互相爭辯,為了證明自己所持觀點的正確性。
就這樣,一時間,社會上各學各派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而「百家」這一書法,出自東漢班固所著的《藝文志》,那麼,當時出現的不同學派,到底有多少家呢?真的有百家那麼多嗎?
根據《漢書》記載,這一時期出現的學派,達到了一百八十九家,遠遠超過一百家,但是由於年代過於久遠,很多都無從考究,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流傳至今的思想結晶。
首先最受我們所熟知的,便是貫穿整個古代社會的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儒家由孔子創立,此後又有孟子、荀子繼續將其發揚光大,在經歷了漢武帝時期由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逐漸形成了思想體系。我們同樣熟悉的還有道家,這個由老子所創的學派主張大道無為,道法自然,堪稱是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源泉,後來加以莊子和管子的繼承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對於墨家我們也不陌生,墨家的墨子主張「非攻兼愛」,推崇節儉,反對鋪張浪費,跟當今的主流價值觀有些類似。至於法家,提倡依法治國,以富國強兵為目的,後來兼併天下達成大一統的秦王朝,就是將法家思想作為自己治理國家的主要指導思想。
以上儒、道、墨、法等學派,都是世人比較熟知的學派,那麼,除過這些學派,還有哪些比較有名的思想呢?
兵家
關於兵家的起源,說法眾說紛紜,而其中較為可信的是,兵家起源於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孫武。兵家匯集了當時的軍事理論思想,除過孫武,還湧現出了孫臏、吳起、尉繚等人,而他們的代表作,有《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等。
縱橫家
縱橫,即合縱連橫,主要是以從事外交活動為主。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蘇秦、張儀等。「朝秦暮楚、事無定主、反覆無常」是他們的特點,而他們的外交活動,也對當時的社會格局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名家
名家開創了中國謹邏輯思想的研究,這和被譽為「西方邏輯思想先鋒」的亞里斯多德差不多處於一個時代。代表人物有公孫龍、惠施等。著名的哲學命題「白馬非馬」,就是由公孫龍提出來的。
農家
農家又叫「農家流」,是先秦時期反映農業生產和農民思想的學術流派。這一派別的代表作有《神農》二十篇,相傳是許行所寫,可以現已失傳,後期的名作如《呂氏春秋》、《淮南子》中便有相對應的記載。
雜家
如同他們的派別名稱一樣,雜家的最大特點就是「雜」,他們吸收了百家之長,「兼儒墨,合名法」。這一派最為讓世人熟知的,便是它的代表人物呂不韋以及他的思想合集——《呂氏春秋》,相傳呂不韋著成《呂氏春秋》之後,將其陳列在鹹陽城門口,如果有人能改動一個字便獎賞千金,陳列了數日竟然沒有一個人能改。
陰陽家
陰陽家的創始人是齊國的鄒衍,陰陽家的學問被稱為「陰陽說」,其核心內容是「陰陽五行」,主要興盛於戰國末期到西漢初期,而陰陽學說也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哲學思維之一。
小說家
這個小說家和我們現在說的小說家不同,如今的小說家是對於小說這一體裁作者的稱呼,而諸子百家中的小說家,主要是記錄民間街談巷語,並呈報上級,藉以考察民俗風情。但是由於這一派別太過於小,最終還是消失了。
醫家
醫家泛指所有從醫的人,在那個時候,最為有名的醫生便是扁鵲了,關於扁鵲的傳聞很多,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扁鵲換心」和「起死回生」的故事了,這雖然只是傳聞,卻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扁鵲的醫術高超。
我們常說「家國不幸詩家幸」,每逢亂世,與動蕩不安的社會環境相伴生的,往往都是文化領域的大興起,在春秋戰國之後,魏晉南北朝、安史之亂的唐朝皆是如此。而這次百家爭鳴,對於古代的文化思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有很多思想,甚至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依然適用,這也讓我們不由得為古人的智慧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