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百爭鳴,除了儒道墨法,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學派?

2021-01-18 美欣說文化

春秋戰國時期,王室漸微,各大諸侯國紛紛招賢納士,助自己崛起。這個時候的社會,由分裂走向統一,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在這種變化之下,代表不同利益的各個階級,為了證明自己所持觀點的正確性紛紛著書立說,互相爭辯,為了證明自己所持觀點的正確性。

就這樣,一時間,社會上各學各派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而「百家」這一書法,出自東漢班固所著的《藝文志》,那麼,當時出現的不同學派,到底有多少家呢?真的有百家那麼多嗎?

百家爭鳴

根據《漢書》記載,這一時期出現的學派,達到了一百八十九家,遠遠超過一百家,但是由於年代過於久遠,很多都無從考究,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流傳至今的思想結晶。

首先最受我們所熟知的,便是貫穿整個古代社會的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儒家由孔子創立,此後又有孟子、荀子繼續將其發揚光大,在經歷了漢武帝時期由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逐漸形成了思想體系。我們同樣熟悉的還有道家,這個由老子所創的學派主張大道無為,道法自然,堪稱是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源泉,後來加以莊子和管子的繼承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對於墨家我們也不陌生,墨家的墨子主張「非攻兼愛」,推崇節儉,反對鋪張浪費,跟當今的主流價值觀有些類似。至於法家,提倡依法治國,以富國強兵為目的,後來兼併天下達成大一統的秦王朝,就是將法家思想作為自己治理國家的主要指導思想。

老子

以上儒、道、墨、法等學派,都是世人比較熟知的學派,那麼,除過這些學派,還有哪些比較有名的思想呢?

兵家

關於兵家的起源,說法眾說紛紜,而其中較為可信的是,兵家起源於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孫武。兵家匯集了當時的軍事理論思想,除過孫武,還湧現出了孫臏、吳起、尉繚等人,而他們的代表作,有《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等。

《孫子兵法》

縱橫家

縱橫,即合縱連橫,主要是以從事外交活動為主。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蘇秦、張儀等。「朝秦暮楚、事無定主、反覆無常」是他們的特點,而他們的外交活動,也對當時的社會格局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名家

名家開創了中國謹邏輯思想的研究,這和被譽為「西方邏輯思想先鋒」的亞里斯多德差不多處於一個時代。代表人物有公孫龍、惠施等。著名的哲學命題「白馬非馬」,就是由公孫龍提出來的。

農家

農家又叫「農家流」,是先秦時期反映農業生產和農民思想的學術流派。這一派別的代表作有《神農》二十篇,相傳是許行所寫,可以現已失傳,後期的名作如《呂氏春秋》、《淮南子》中便有相對應的記載。

雜家

如同他們的派別名稱一樣,雜家的最大特點就是「雜」,他們吸收了百家之長,「兼儒墨,合名法」。這一派最為讓世人熟知的,便是它的代表人物呂不韋以及他的思想合集——《呂氏春秋》,相傳呂不韋著成《呂氏春秋》之後,將其陳列在鹹陽城門口,如果有人能改動一個字便獎賞千金,陳列了數日竟然沒有一個人能改。

《呂氏春秋》

陰陽家

陰陽家的創始人是齊國的鄒衍,陰陽家的學問被稱為「陰陽說」,其核心內容是「陰陽五行」,主要興盛於戰國末期到西漢初期,而陰陽學說也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哲學思維之一。

小說家

這個小說家和我們現在說的小說家不同,如今的小說家是對於小說這一體裁作者的稱呼,而諸子百家中的小說家,主要是記錄民間街談巷語,並呈報上級,藉以考察民俗風情。但是由於這一派別太過於小,最終還是消失了。

醫家

醫家泛指所有從醫的人,在那個時候,最為有名的醫生便是扁鵲了,關於扁鵲的傳聞很多,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扁鵲換心」和「起死回生」的故事了,這雖然只是傳聞,卻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扁鵲的醫術高超。

扁鵲

我們常說「家國不幸詩家幸」,每逢亂世,與動蕩不安的社會環境相伴生的,往往都是文化領域的大興起,在春秋戰國之後,魏晉南北朝、安史之亂的唐朝皆是如此。而這次百家爭鳴,對於古代的文化思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有很多思想,甚至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依然適用,這也讓我們不由得為古人的智慧點讚。

相關焦點

  • 戰國時期,墨家學派創造了認識論與邏輯學論,後來竟然消失了
    在戰國初期,墨家的創始人墨翟。墨家門人弟子結成的學術團體以紀律嚴密而聞名。墨家學派比較推崇夏朝的政治,崇尚和學習大禹刻苦儉樸的精神,崇尚「赴火蹈刃」和「以自苦為極」的苦幹與自我犧牲精神。墨家學說的宗旨是「兼相愛、交相利」,這一宗旨與儒家區別等級名分、重義輕利的主張是對立的。
  • 為什麼在春秋戰國時代能寫出《左傳》這部史書?
    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變革時代。在劇烈的政治與社會變革之中,湧現出一批文學遊說之士。他們著書立說,招收門徒,組成學派,彼此間展開激烈的爭論,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政治與社會的變革,文化的繁榮,為《左傳》的成書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百家爭鳴中,諸子探討歷史的熱情空前高漲。然而,「諸子百家多起於民間,與官府隔絕,沒有機會讀史書和檔案,未受過史官的教育和薰陶,他們所有一些歷史知識多得之於傳聞,不辨真假」。
  • 春秋戰國,法為惡法!空談法律為當代偽文人的標配!
    偽文人的遮羞布,幻想溫柔鄉的幼稚寄託春秋戰國時期,每一個人的定義都不同,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黑暗的年代,各國戰亂不斷,民不聊生。一些人看來就是我們真正的文明奠基期,創造了無比輝煌而燦爛的文化思想。從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3世紀的五個世紀,春秋戰國的定義我認可後者。
  • 東周為何要分春秋與戰國
    還有另外一種史書則史紀傳體,紀傳體是以某個人物為軸,比如史記裡的秦始皇本紀,陳涉世家等!魯國史官整理的這部書,後來孔子進行了梳理,定名字為春秋!為什麼叫春秋呢?當時各國之間發生的大事基本上發生在春秋季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和打仗是大事,夏季和冬季氣候比較惡劣,那是時候的貴族比較文明,也不搞偷襲,所以夏冬基本沒啥事!所以我們看春秋基本上是某年春,某年秋!所以取名春秋,而這部書也成了儒家經典,伴隨著這部書的出名,這個時期乾脆就叫春秋!
  • 春秋戰國時期的「士」階層來源於哪裡?又是怎樣影響社會變局的?
    春秋至戰國,社會激烈動蕩,作為貴族末流,士的身份也不是一層不變的,有的士往下流成為庶民,而庶民中優秀的分子通過學習文化知識,取得社會地位,又上升為士。在社會大變局中,士對社會影響是多方面的,在文化上,士承載道統,著書立說,是文化學術的主要傳承人,是學術繁榮的主要推動者,在社會實踐上,士是各諸侯國爭取的主要對象,深刻的影響了諸侯國的興衰成敗。
  • 在《戰國的星空》中尋找中華文明的星象圖
    一部戰國史,縱看是歷史,橫看是哲學。而撐起這一切的,是人,是平凡的人,是偉大的人。墨翟、孫臏、商鞅、孟軻、莊周、屈原、藺相如、荊軻等等,命運彼此勾連的一個個人,微妙地影響著歷史的走向。墨家、兵家、法家、儒家、道家、縱橫家、雜家,諸子百家輪番登場,能量彼此傳遞,終於,在兩千兩百年前,點亮了戰國的星空。
  • 春秋戰國那些年,世界上的頂級名牌大學幾乎全在中國
    可是,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情況卻大相逕庭,那個年代,世界上頂級的大學,幾乎全在中國。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兩千年前的《黃河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年代:春秋戰國(公元6世紀-公元3世紀)排名標準:世界影響力、專著質量、人才培養01
  • 春秋戰國時期絲織業發展
    春秋戰國時代紡織技術的進步春秋時代紡織業的主要部門是絲織業。這一時期無論是黃河流域還是長江流域各國均普遍種桑養蠶。絲織品的產量和質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產量的增加,使得各級貴族的衣服都以絲綢為主,而且貴族間交往互贈的禮物和祭祀用的祭品中都大量使用絲綢。
  • 昌盛的古國文明——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沂蒙
    春秋戰國時期,在沂蒙大地上也上演了一幕幕金戈鐵馬的歷史壯劇,湧現出一批名垂青史的傑出人物。他們為我國古代文明的發展,作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費邑興亡西周初期,在今費縣上冶鄉古城村一帶建立了一個小諸侯國郯。
  • 春秋大一統:中國獨有「天」的認識
    一、「大一統」並不是董仲舒提出的春秋大一統最常見的認識是董仲舒的見解,但是大一統並不是董仲舒獨有的見解,它出現的時間非常早,比如在《春秋公羊傳》就有表述。可以認為,春秋大一統是春秋時期經過中華長期思想碰撞,中華文化的寶貴財富。需要注意的是,春秋大一統是中國特色,是中國區別其他國家的顯著文化特質。二、時代選擇了董仲舒董仲舒是漢代人,正巧遇到了漢武帝,推舉起了他的學說。
  • 從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冶鐵技術便一直處於世界領先
    西周晚期,又出現了「塊煉法」冶煉技術。但用這種方法冶煉的鐵塊含大量雜質,需經反覆鍛打才能製作鐵器,而且產鐵數量少、質量差。據文獻記載,春秋中、後期即公元前7至6世紀左右,我國出現和使用了鑄鐵。這種鐵是用「生鐵冶鑄法」冶煉的,產鐵數量多、雜質少,質量較好。到了春秋晚期,中國已能鑄造鑄有法律條文的大型刑鼎了。
  • 春秋戰國時代的「西周國」,跟周朝有什麼關係
    東周又被劃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代,不過我們縱觀整個春秋戰國時代,除了有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漢陽諸姬、泗上十二諸侯等諸侯國上鏡之外,還有一個特別奇葩的諸侯國,他就是西周,這個西周讓人不禁想起平王東遷之前的周王朝也被稱為西周,那麼,西周公是不是就是周王呢?
  • 這本小說在力量設定上模仿了儒道至聖,在主角人設上模仿了牧神記
    小說《史上最強書生》和那本《儒道至聖》一樣,走的都是書生爭霸天下的路線。在小說《史上最強書生》裡民眾們都是靠讀書,學習文化來覺醒自身的天賦,在小說裡作者管這叫「悟道」。當然了,所謂的「悟道」雖然聽上去很高大上似的,但實際上也就是才剛剛接觸修煉而已,這個境界的人也就只是力氣比普通人大些罷了,並沒有多少厲害的地方。
  • 講座︱臧知非:從戰國到秦漢,士人的價值觀發生了哪些轉變?
    講座︱臧知非:從戰國到秦漢,士人的價值觀發生了哪些轉變?戰國時期的士人縱橫各國,希望國君能夠按照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治國藍圖來指導國家發展。儘管這一時期的各學派思想不一,但都具有「託古言事」的特點,即借聖王之口明其主張。戰國諸子均欲出仕為官,其目的不完全是追求功名利祿,雖然諸學術流派的思想各有長短,但最高目標都是追求聖王之治的實現,正如《易》曰:「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
  • 煙雨江湖墨學學習方法 墨學效果一覽
    小編今天給各位玩家朋友們帶來的是煙雨江湖墨學學習方法 墨學效果一覽,很多的玩家朋友最近在問煙雨江湖的遊戲中墨學怎麼才能學習呢?墨學的效果是什麼呢?相信不少的玩家朋友都有此疑問,小編也是特地幫大家整理匯總了這篇攻略來幫助大家解決煩惱,感興趣的話,快來往下看看吧!一定會幫到你的!
  • 學神墨子:高級木工數學大師,光學玩家幾何學霸,還有他不會的嗎
    戰國時代,是一個思想大解放的時代!各種學派,各種策士,各種武士……或遊走在諸侯之間,用三寸不爛之舌,封侯拜相;或為大王看重,領軍帶兵,徵戰在各個戰場,憑藉三尺劍,風雲一時;或隱匿民間,雞鳴狗盜,行俠仗義,扶危濟困於亂世……  不過,由於年代久遠,當年記載有限,且文字簡略,難免留下諸多不盡人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