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墨家學派創造了認識論與邏輯學論,後來竟然消失了

2021-01-08 關注成長

在戰國初期,墨家的創始人墨翟。墨家門人弟子結成的學術團體以紀律嚴密而聞名。墨家學派比較推崇夏朝的政治,崇尚和學習大禹刻苦儉樸的精神,崇尚「赴火蹈刃」和「以自苦為極」的苦幹與自我犧牲精神。

墨家學說的宗旨是「兼相愛、交相利」,這一宗旨與儒家區別等級名分、重義輕利的主張是對立的。以此為核心,墨子提出了非攻,尚賢,尚同,非樂,非命,節葬,節用等主張。墨家這些主張,都以講求實際功利的精神為主線。

在歷史上墨家的貢獻主要表現在認識論和邏輯學方面。墨子認為,認識需要以客觀實踐為來源。並提出判別知識的三條標準,即「上本於古者聖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 最後「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這就是有名的「三表」法。他還進步提出「取實予名」、「察類明故」的主張,建立了「類」即區分事物的根據、「故」即事物的原因、條件等中國最早的邏輯學術語。墨家廣泛應用類比推理,通過類比的歸納形式來說明萬物之間的因果關係,建立了由個別到一般的歸納推理的方法論基礎。墨子死後,他的一些弟子專門探討過邏輯學,歷史上稱之為「墨辯」學派,也稱後期墨學。漢代以來墨家學派逐漸失傳了。

相關焦點

  • 春秋戰國百爭鳴,除了儒道墨法,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學派?
    春秋戰國時期,王室漸微,各大諸侯國紛紛招賢納士,助自己崛起。這個時候的社會,由分裂走向統一,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在這種變化之下,代表不同利益的各個階級,為了證明自己所持觀點的正確性紛紛著書立說,互相爭辯,為了證明自己所持觀點的正確性。
  • 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之一的墨家為何給人的印象非常神秘?
    墨家產生於戰國時期。墨家是一個學術團體是哲學派別,是諸子百家之一,與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儒家代表孟子曾說「天下之言,不歸楊(楊朱,道家代表人物)則歸墨(墨子)」等語,證明了墨家思想曾經在中國的影響力。
  • 墨家——與儒家、道家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
    墨家是中國東周時期的哲學派別,諸子百家之一,與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墨家被古代大家認為是道家的分支,深受道家影響。法家代表韓非子稱其和儒家為「世之顯學」,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說「天下之言,不歸楊(楊朱,道家代表人物)則歸墨(墨子)」等語,證明了墨家思想曾經在中國的輝煌。楊墨本是硬幣的兩個面,故楊墨互補,然古往今來人們都以孟子「距楊墨」的一般思維方式評價楊墨,這是有失公允的。墨家約產生於戰國時期。
  • 中國文化復興,中國三大哲學體系之一的墨家,現在怎麼樣了?
    儒墨道構成中國三大哲學體系到了如今,這三家哲學學派在中國的歷史上河中發展至今,毋庸置疑,這三家哲學學派都是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而這三家的發展卻大不相同儒家儒家在漢武帝時期,藉助帝王的力量,完成了驚人的發展,「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 邏輯學的演進
    亞氏之後的斯多葛學派則發展了命題邏輯,其研究範圍更廣,不僅包括論證形式分析,而且還包括修辭分析、語法分析、概念理論、命題理論、認識論、語言哲學等。因此,在他們那裡,邏輯學被認為包含修辭術和論辯術兩個部分。總體來看,古希臘邏輯的實踐取向顯而易見。
  • 墨子號為何成為量子衛星命名稱號,因墨家科技代表最高水平成就
    墨子號為何成為量子衛星命名稱號,因墨家科技代表最高水平成就在本期圖文中,老龍將要給大家介紹一下戰國時期的祖國的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運用。在戰國時代,祖國科學技術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除了我們前面說過的天文、曆法、數學、醫學等方面的成就以外,在力學、聲學、光學、磁學諸方面也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 玄奘唯識法相宗體系的構建,除佛教因素外是更深層次的邏輯學試探
    他力圖轉變的不僅是中國佛教界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衰落與分歧,還有整個唐朝初年甚至是中國歷史上一以貫之的學術陋習,這就是中國傳統哲學領域"邏輯學"的極度缺失,"重格言輕邏輯"是中國古代哲學最為致命的弱點。嚴格意義上來講中國哲學的主要內容是社會學,自先秦以來中國歷代知識分子對於本體論和認識論的討論幾乎為零。
  • 春秋戰國那些年,世界上的頂級名牌大學幾乎全在中國
    儒家學派制定了一系列的修身正己的道德標準,通過儒家學子傳播教育給社會的民眾,從而維護天下的統治。儒家的這套標準直接參與塑造了中華傳統文化,並且早在漢唐時期就已傳播到朝鮮、越南、日本等東亞地區,形成了「儒家文化圈」,也是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文化圈。而由儒家衍生出來的學派也是支派最多的一家,累計共200多支學派。
  • 天下十豪:先秦時期最有影響力的十位思想家
    天下十豪:墨子 墨子,名翟(dí),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生前擔任宋國大夫。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
  • 明治人對邏輯學的期待
    西方邏輯學的日本導入者是西周,他把Logic翻譯成「致知學」。「致知學」之源,始於古希臘亞里斯多德,而近代邏輯學作為應對新學問的方法論,西周又稱之為「新格致學」。在其《百學連環》一書中,已出現穆勒的「SystemofLogic」(邏輯學體系),後來嚴復翻譯為《穆勒名學》。
  • 春秋戰國時期的「士」階層來源於哪裡?又是怎樣影響社會變局的?
    司馬談在《論六家要旨》裡面對各學術的淵源說的很明白,謂: 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墨家者流,蓋出於清廟之守。從橫家者流,蓋出於行人之官。
  • 戰國時期的墨子,就已經發現了物質的最小單位,中華文明成果輝煌
    墨子——原子的提出墨子(生卒年不詳),名翟(dí),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著有《墨經》。他在該書中說到:「非半不昔斤 則不動,說在端。昔斤必半,毋與非半,不可昔斤也。端,是無間也。」意思是說物質到一半的時候,就不能斫開它了。物質如果沒有可分的條件,那就不能再分了。
  • 市場上墨家元素文化產品有哪些?有《秦時明月》也有《墨殺》
    電影《墨攻》和動漫《秦時明月》  《墨攻》是中國近十年來唯一一部正面展示戰國時代墨家組織的古裝史詩電影。這部2006年拍攝,由張之亮執導,劉德華、範冰冰、王志文、吳奇隆等兩岸三地影視明星出演的電影,除了票房賺得盆滿缽滿之外,也通過銀幕第一次讓觀眾了解到「墨家」究竟是怎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