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國初期,墨家的創始人墨翟。墨家門人弟子結成的學術團體以紀律嚴密而聞名。墨家學派比較推崇夏朝的政治,崇尚和學習大禹刻苦儉樸的精神,崇尚「赴火蹈刃」和「以自苦為極」的苦幹與自我犧牲精神。
墨家學說的宗旨是「兼相愛、交相利」,這一宗旨與儒家區別等級名分、重義輕利的主張是對立的。以此為核心,墨子提出了非攻,尚賢,尚同,非樂,非命,節葬,節用等主張。墨家這些主張,都以講求實際功利的精神為主線。
在歷史上墨家的貢獻主要表現在認識論和邏輯學方面。墨子認為,認識需要以客觀實踐為來源。並提出判別知識的三條標準,即「上本於古者聖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 最後「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這就是有名的「三表」法。他還進步提出「取實予名」、「察類明故」的主張,建立了「類」即區分事物的根據、「故」即事物的原因、條件等中國最早的邏輯學術語。墨家廣泛應用類比推理,通過類比的歸納形式來說明萬物之間的因果關係,建立了由個別到一般的歸納推理的方法論基礎。墨子死後,他的一些弟子專門探討過邏輯學,歷史上稱之為「墨辯」學派,也稱後期墨學。漢代以來墨家學派逐漸失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