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是中國東周時期的哲學派別,諸子百家之一,與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墨家被古代大家認為是道家的分支,深受道家影響。法家代表韓非子稱其和儒家為「世之顯學」,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說「天下之言,不歸楊(楊朱,道家代表人物)則歸墨(墨子)」等語,證明了墨家思想曾經在中國的輝煌。楊墨本是硬幣的兩個面,故楊墨互補,然古往今來人們都以孟子「距楊墨」的一般思維方式評價楊墨,這是有失公允的。
墨家約產生於戰國時期。創始人為墨翟,墨家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巨子」,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墨家學派有前後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及認識論問題,關注現世戰亂;後期墨家在邏輯學方面有重要貢獻,開始向科學研究領域靠攏。
墨家思想以兼愛為核心,意即人人平等互助互愛。提倡「兼以易別」,反對儒家所強調的社會等級觀念。墨家提出「兼相愛,交相利」,就是要普通大眾待人如己、愛人如己、相親相愛。並以理想化的思想境界,達到墨子所希望的和諧的社會關係。
除兼愛的核心思想以外,墨家還以尚賢、尚同、節用、節葬作為治國方法,反對當時的諸侯兼併戰爭,提出非攻的主張,並主張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先秦時期頗為流行的天命論,同時又承認鬼神的存在。
墨子的思想在戰國時代十分盛行,其門人弟子遍布天下,影響層面很大。墨子以其務實的濟世理想,高越的人格情操、豐富的思想內容,完善的教材設計,形成了一個極其嚴密而充滿宗教精神的團體,深深吸引了無數底層百姓與知識分子,對後世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墨子的科學精神,他不但對科學哲學中的概念定義有所主張,他對科學方法的建立,科學教材的撰寫與科學思想的傳授,也使中國科學研究和應用很早就展現了高度智慧。
其次,前期墨家在認識論方面,提出了以經驗為基礎的認識方法,主張「聞之見之」、「取實與名」,提出「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的三表作為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方法,以政治實踐的結果是否符合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依據。這是中國哲學史上最早提出的關於真理標準的命題,對後世哲學史的發展影響深遠。
墨子之後的後期墨家基本分成兩派,一派從自然科學,邏輯思辨的法則與認識論問題著手,主張人的認識能力是獲得知識的工具,但必須透過感官與思維作用才能取得,而邏輯真偽的標準,只有透過客觀的自然世界或人類社會現況的檢證才能取得。
而另外一派則是發展墨子的宗教理念,他們試圖在現實政治權力無法取得或予以保護的情況下,仍能奉行墨子平等兼愛的社會理想,因而發展成劫富濟貧的遊俠之路
無論是墨子在世時期還是後期墨家時代,墨家都堅持以大義引導任俠精神,從而對中國幾千年的任俠文化起了主導作用。後世軍民抵抗外來侵略的慷慨赴死,俠士路見不平的見義勇為,其精神源頭皆來源於墨家。而墨家注重實踐的認識觀,直接啟迪了後世以荀子等人為代表的樸素唯物主義的誕生。
雖然距今已過去了兩千多年,但墨家思想所倡導的兼愛理念以及其他如非攻、尚賢等主張,在今天依然值得人們關注。例如,當今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正需要發揚墨家「兼愛」思想;而實現國家繁榮民族復興,則需要借鑑「尚賢」的現實意義等等。墨家思想歷經了千年洗禮,其中的理論精華依然可為今人所用,令人不由得驚嘆它的旺盛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