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發展歷史中,要是說哲學思想的主要代表派別,大家肯定毫不猶豫的會選擇了儒家和道家,但是提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
墨子、韓非子,甚至墨家和儒家是旗鼓相當的地位,一度在社會中被尊崇為主流思想。但實際上因為漢朝時期統治者採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儒家成為了獨一份的社會主流思想學派。
而道家思想也是因為統治者的主導和推崇,發展成了一種從皇家走向民間的趨勢,從而成為了社會主流的思想學派。
而當時與其齊名的墨家學派,也是百家爭鳴中大放異彩的重要的一個派別,最終卻徹底在歷史上消失匿跡了,其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其最終也沒能擺脫了被隱匿的命運呢?
一、墨子和墨家:以自然科學為核心的思想被視為社會思想學派的異端
1."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墨家思想流派
墨子是諸子百家中的一個特殊的人物,首先其特殊之初在於,與其他思想學派主張的倡導者不同的是,墨子的本職是社會中相當著名的一個能工巧匠。
其技藝十分高超,甚至手藝在魯班之上,在諸子文人和思想家裡面,墨子也是唯一一個做工匠為生的。
其次是墨子的人生信條,尤其是在與諸子百家的鮮明對比中,別人都追求的榮華富貴,崇高的地位和被世人尊重的思想家。
而墨子則更傾向於吃苦耐勞的那種腳踏實地的"刻意找罪受"的那一類人,他一不怕吃苦,不畏艱險,而不怕死。
而由墨子一手創立起來的墨家學派,實際上在諸子百家思想學派中也是極其特殊的,首先當然像墨家學派這樣銷聲匿跡的有很多。
否則我們現在也不會只能想起來儒家和道家思想這兩個主要的流派了。然而墨學的特殊之初還在於它最初是起源於儒家思想。
最後中途站在了儒家的對立面上,其在社會中的文明程度曾經甚至威脅到儒家思想的生存與發展,引發了孟子與墨家思想的論辯。
而其發展速度和銷聲匿跡的速度都極為迅速,似乎只是短暫了在社會思想流派的前幾位列中發了一次光。
2.以科學思想而不是政治思想文明,成為"絕學"
要說到墨家思想的獨特之處,與諸子百家思想最大的不同在於其思想學派表徵的核心思想內容。
可能是因為墨子最初是一個著名的工匠手工業者,所以墨家思想中關於自然科學部分的內容相對來說比較多。
根據相關歷史中的記載,墨子以及其後世的弟子都曾經系統的研究過幾何學,光學和力學等這些自然科學的學科。
就單從這一點來說,墨家思想的命運似乎就已經被定下來了。首先墨家思想在戰國百家爭鳴的時期憑藉著墨子的名氣在諸子百家思想中獲得了姓名。
後期又憑藉著戰亂頻發的戰國時期的大背景,這個精於研究器械製作的思想學派吸引了許多關注,亦或者是因為在諸侯爭霸的社會中,人們的包容性更強。
但是政治是一直存在的,這種科學思想在當時卻被認為是晦澀難懂的,不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和在社會上傳播,所以其最終在戰國時期興盛了一把之後,最終還是走向衰落了。
二、墨學的淘汰:中國古代統治者在社會背景和現實下做出的文化選擇
1.墨學的主張與統治者的政治理念不相符
準確的說,墨家思想流派的衰落和隱匿主要發生在秦漢時期這一社會階段,而這一時期統治者們大都是在致力於實現"大統一"的治國思想。
雖然他們為了加強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採取了不同的方式,甚至對於思想流派的選擇和對待的態度和方式也不盡相同。
例如秦朝時期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和漢朝時期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都是因為兩朝社會中佔據上風的主流思想學說的觀念不同。
為什麼我們只說秦漢兩朝帝王的治國理念和統治思想呢?因為這一時期是戰國時期結束之後,諸子百家的思想漸漸開始進入實踐過程。
經歷了從統治者理念到民間思想洗禮的一個過程,代表的有儒家、法家、道家,顯然墨家思想在這一階段就已經被淘汰了。
而為什麼說墨子推崇的墨家思想在這兩個朝代都沒能得到傳播呢?
漢代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算了,因為墨家思想在某種程度上本就是反對儒家思想而新創立起來的學派,情有可原。
但秦始皇時期可是焚書坑儒,大有要完全掃除儒家思想的意思,這個時候看起來應該是墨家思想最有利的發展機會了。
但是墨家思想中提倡的"兼愛、非攻、尚賢"的理念,與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政治行為以及其要實現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理想是完全相悖的。
墨家思想在某種程度上完全否認了通過戰爭和屠殺來奴役他人以實現自己目標的意思,而秦始皇就是通過戰爭勝利而統一的。
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大一統的王國。因而,秦始皇選擇了推崇法學思想來穩固自己的統治,墨家思想本就和他的政治理念是站在對立面上的。
2.創建之初就立足於現實,立志改造現實:墨家思想的推崇者多是社會下層
墨子在創立墨家學派之前,一直是忠實的儒家思想的擁護者,就是因為他深入學習之後發現儒家思想在某種程度上還是為了統治者的利益服務。
因而墨子毅然決然的離開了儒家學派的大家庭,自己創建了新的思想學派,就是後來的墨家。
《禮記·表記》中有關於墨子思想主張基本傾向的主張,"為天下興利除害,重質棄文,立足下層,講求實效,反對奢華。"
因而我們所說的墨家思想從創立之初就是站在現實的角度,為百姓謀福利的一個思想學派的主張,而為什麼也沒能夠得到民眾的擁護呢?
首先,我們說墨子從小就是生活在社會底層家庭中的,甚至他後來成為了社會中數一數二的技藝高超的工匠,也是隱於市井之中,並沒有謀求榮華富貴和尊貴地位的想法。
所以可以說墨子他的一生都是圍繞著底層人士的現實生活展開的,因此他的一些思想主張也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民眾利益"的代表。
但是問題是底層人士根本沒有接觸到這些哲學思想的機會,如果真的有,那也是少數人,因而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孔子與墨子的不同以及之後的命運了。
孔子一直都是社會貴族階層,所以他的思想更多是站在統治者的角度來為百姓考慮的,加上孔子的交際圈和身份地位,其思想的確更容易受到推崇和傳播。
再有就是決定社會主流思想的權力最終還是掌握在統治者手中,而墨子的思想那大都是在勸阻統治者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
墨家思想一方面迎合不了這些原本就不知人間疾苦的上層統治者的想法,另一方面只有社會底層人士的堅持,沒有統治者或者說是社會勢力的助力,其最終的隱匿是完全可以想見的。
三、組織嚴明,等級分明:墨子意圖建立一個和善的理想社會
許多歷史學專家認為墨子的思想核心最終是想要建立一個只有善沒有惡的完美社會,這種理想社會的建立對於統治者和人民的要求都太高,雙方都不配合。
墨家思想最終就成為了炮灰,這是後話。除了上述我們所列舉的墨子和墨家思想在諸子百家思想中的獨特之初以外,其最出名的就是別的思想流派都不曾建立的制度,其組織不僅有嚴明的紀律,甚至還分為了明確的等級。
當然不同於封建社會中那樣政治上的官員等級,而是一種師門制度。先秦諸子百家大都沒有明確的組織。
一般都是因為對同一種思想學派的認可和推崇而互相交流聯繫在一起的,而墨家依靠一種強有力的紀律性成為了諸子百家思想中唯一具有軍事化色彩的思想流派。
而這種嚴明的紀律性對於思想的傳播和思維的發散顯然就不如其他學派的思想,實際上他們十分分明。
墨家的思想學說更偏重與實際應用的冷思想,像自然科學和數學這些學科,而儒家和道家思想則更能夠進入人們的內心,傳播速度更快,也更容易發揚和傳播。
四、結論
綜上所述,墨家思想學派消失的命運在某種程度上是註定的和有跡可循的。
因為墨家思想雖有許多先進的現代社會需要的思想,但並不符合當時社會的發展規律,尤其是不能迎合統治者的治國理念和百姓的思想追求。
參考文獻:
墨家管理思想的歷史命運——隱匿於歷史深處的墨子與墨學
簡述墨家科學思想的歷史命運
墨家思想的核心內容
文/朱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