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號"量子衛星發射成功 墨學專家祝賀

2020-11-22 大眾網棗莊頻道

  大眾網棗莊8月17日訊(記者 孟令洋)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這一消息令人振奮。首顆量子衛星被命名為「墨子號」,多年來一直堅持墨子文化研究和傳播的墨學專家歡欣鼓舞。

  滕州墨研辦:作為墨子故裡的滕州人倍感自豪

  16日上午,滕州市墨子研究中心召開全體人員會議,熱烈祝賀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成功,並進行座談交流。

  中國墨子學會副會長、秘書長,市政府黨組成員、墨子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邵長婕在座談會中說,此次發射圓滿成功,標誌著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這顆衛星體積不大,卻為世界科技矚目。

  她說,讓我們更為激動的是這顆量子衛星被命名為「墨子號」。作為墨子故裡的滕州人倍感自豪,自1992年以來,滕州市興建了墨子研究中心和墨子紀念館。先後舉辦了一屆國內、十一屆國際墨子魯班學術研討會、六屆墨子文化節,編輯出版了《墨子大全》、《墨子研究論叢》等100多種書籍,逐漸形成了一個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千餘名專家學者參與的交流研究傳承墨子研究的重要平臺,做了一些積極探索。

  滕州市墨子研究中心辦公室作為中國墨子學會秘書處,通過電話採訪的形式對部分墨學研究專家、學者進行了採訪。

  朱傳棨:量子衛星命名為「墨子」彰顯文化自信

  中國墨子學會顧問、武漢大學教授朱傳棨說,我國發射的量子衛星命名為「墨子」,彰顯了文化自信,意義重大。墨家對科學理論和技術實踐的貢獻,是古代中國科技發展第一個黃金時代的傑出代表,《墨經》中對光學、力學、數學、天文學、物理學等都有系統化的理論體系。

  朱傳棨認為,這一命名是對研究墨家說學是極大鼓勵,要深入發掘墨家科技思想的精華,努力傳承弘揚《墨經》中科技思想,把傳播墨家科技思想與當前科普宣傳教育結合起來,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鬥。

  姜寶昌:「墨子號」為了紀念墨子及其後學的科技成就

  中國墨子學會副會長,山東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原院長、教授姜寶昌說,

  被命名為「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顯然是為了紀念墨子及其後學的科技成就,尤其是在光學方面的成就。

  姜寶昌說,墨家在光學方面的實驗和研究成果屬於幾何光學領域,可以說既系統又全面,既有經典性又達到了那個時代的巔峰。他認為《墨經》經說下篇的「著斤半近前取」所得到的「端」就是現在的基本粒子,也就是量子,量子力學是研究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學科,是現代物理學理論基礎定義。

  姜寶昌還寄語滕州的父老兄弟,有責任也有義務共同將墨研事業推向前進,讓墨家科技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價值取向落實到位。

  孫中原:賦詩一首祝賀量子衛星「墨子號」

  中國墨子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孫中原說,以墨子的名字命名量子衛星,這一國家和世界的重大事件表明,墨家顯學再次提升到國家文化戰略的高度,必將極大鼓舞墨學研究者的研究熱情。

  為此,孫中原賦詩一首:「量子衛星墨子號,文化自信樹典範。墨學現實相融通,聯接中外通世間。軸心時代根底深,理論潛能大無邊。創轉創發康莊道,理想期待倡新元!」

  孫中原說,墨學研究的康莊大道和理想期待,是推動墨學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國家文化戰略注入新的活力和元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銳利的思想武器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齊瑞端:希望墨子研究能走向全世界、走向輝煌

  中國墨子學會副會長,貴州教育學院職教分院原院長、教授齊瑞端說,這一衛星的上天,也就是墨子走向全世界的衝鋒號。墨子在中國歷史上兩千多年以前,就能夠證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為量子研究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齊瑞端說,現在正是中華民族墨子復興的高潮時期,這次衛星上天也向全世界的人民宣布中華民族的文化是偉大的,中華民族的科學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向全世界證明是最先進發達的。作為墨子學會副會長的他,非常興奮,希望墨子研究能從此走向全世界、走向輝煌。

相關焦點

  • 中國成功發射世界首個量子衛星「墨子號」
    記者 崔箏 於達維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將使中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新華社在今天凌晨播發這一消息時還說,「墨子號」將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並將首次在空間尺度驗證量子理論的真實性。
  • 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網友讚嘆中國科技神威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世界第一!中國首顆量子衛星發射成功,開啟人類保密通信新紀元」……   8月17日凌晨1時40分,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不僅是中國在量子科學方面,也是世界在這一領域所取得的重大進展。   衛星發射後,國內外各大媒體對此進行了相關報導。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量子科技究竟是什麼?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量子科技究竟是什麼?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 安徽衛星發射中心同步發射「墨子號」定向量子衛星1-5顆
    中國研發「量子通信衛星」,西安又是一個引爆點!清華大學通信工程系陳洪亮團隊中國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已進入實驗階段,相關實驗信息日前已進入科學決策流程,時間定於明年1月中旬。1月1日,「墨子號」實驗衛星首飛成功,將為海南衛星發射成功貢獻新的有力推動力。
  • 墨子號成功發射 揭秘為啥以古代先賢命名這顆衛星?
    據新華社消息,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將使中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 "墨子號"成功發射 上海開啟量子科學研究"小宇宙"
    東方網記者解敏8月16日報導:今天,備受矚目的中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墨子號」衛星系統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同研製,是我國發射的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同時也是世界上首顆量子衛星。成功發射後,它將在全球率先實現高速星地量子通信。那麼,量子究竟是什麼?
  •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安裝太陽翼(2016年7月27日攝)。 新華社發(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供圖) 16日1時40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搭載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風航天城順利發射升空。
  • 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今成功發射 「墨子號」的獨門絕技有哪些?
    原標題: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今成功發射 「墨子號」的獨門絕技有哪些?   8月16日凌晨1時40分,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這將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網絡。
  • 全球首個小型化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在濟南首次對接...
    30日晚上23時31分44秒,由中國科大、國盾量子和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共同研製的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在濟南與「墨子號」衛星對接成功。這標誌著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建設完成,量子技術研發應用又邁出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步。
  • 墨子號發射成功帶動量子晶片.量子加密SIM卡.量子通信與量子手機
    2016年8月,「墨子號」中國研發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以中國古代偉大科學家墨子的名字命名。8月16日1時4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
  • 「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實現洲際量子密鑰分發 有望構建全球化量子...
    該成果標誌著「墨子號」已具備實現洲際量子保密通信的能力,為未來構建全球化量子通信網絡奠定了堅實基礎。相關成果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在1月19日出版的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據介紹,基於衛星平臺的量子通信是構建覆蓋全球量子通信網絡最為可行的手段。
  • 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成功握手
    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延斌)2019年12月30日23時31分至39分,在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的樓頂,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發出了一道紅色的光,尋找到天空中過境的一點綠光,紅、綠「握手」,實現星地對接。該「綠光」即2016年升空的「墨子號」量子衛星發出的。
  • 「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實現洲際量子密鑰分發
    該成果標誌著「墨子號」已具備實現洲際量子保密通信的能力,為未來構建全球化量子通信網絡奠定了堅實基礎。相關成果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在1月19日出版的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據介紹,基於衛星平臺的量子通信是構建覆蓋全球量子通信網絡最為可行的手段。
  • 中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原標題:中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北京時間 8 月 16 日下午 1 時 40 分,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製的「墨子號」衛星,在中國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並進入預定軌道。
  • 中國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衛星「墨子號」將驗證量子力學理論
    據新華社報導,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 科學網—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對接成功
    據新華社電 2019年12月30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共同研製的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
  • 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取名「墨子號」它的技術未來有望走進千家萬戶
    新華社發  浙江在線8月16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梁建偉 章咪佳 文/攝 發自酒泉)昨天上午,在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之前,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召開了一次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的焦點人物是潘建偉院士,他是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首席科學家。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天地通信試驗現場照片公布
    曹俊IHEP 發布了這樣一條微博:墨子號量子衛星和地面興隆站進行的通信試驗,紅光為地面發射,綠光為墨子號發射 (感謝韓越陽提供照片)。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墨子號」發射升空。
  • 「墨子號」量子衛星提前實現三大目標 墨子號的意義
    日前,中國科學院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宣布,「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提前並圓滿實現全部三大既定科學目標,為中國在未來繼續引領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發展和空間尺度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檢驗前沿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  2016年8月16日,中國成功發射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 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星地對接
    2016年8月16日,「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在國際上率先開展量子密鑰分發等三項關鍵技術研究,並於2017年9月29日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北京和奧地利維也納之間的洲際量子保密通信視頻通話。當時,「墨子號」發射時使用的地面站重達十幾噸。2019年,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啟動小型化量子通信衛星地面站系統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