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

2021-01-13 人民網

16日1時40分,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衛星在安裝星箭分離解鎖機構(2016年8月4日攝)。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安裝太陽翼(2016年7月27日攝)。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安裝外表面熱控材料(2016年7月26日攝)。

在812所進行磁測試的量子衛星(2014年12月2日攝)。新華社發(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供圖)

16日1時40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搭載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風航天城順利發射升空。

「墨子號」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實驗衛星之一,主要科學目標是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在此基礎上實驗廣域量子密鑰網絡,以期空間量子通信實用化;它將在太空中分發糾纏光子,實驗量子隱形傳態,並檢驗空間尺度的量子力學完備性。

該項目首席科學家潘建偉說:「使用量子衛星,點對點傳輸,可以做到1秒鐘傳送100K密鑰數據;以後提高到1兆或10兆密鑰,這將極大推動量子通信實用化。」

他同時展望說,如果經過5年努力,可以得到量子衛星「星座」。「像北鬥一樣,很多顆量子衛星在空中,將改變我們在信息安全上非常被動的局面。」

此外,潘建偉表示,作為一顆科學衛星,「墨子號」將在大尺度範圍驗證量子力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首次在世界上實現光子多項信息的隱形傳態,科學家將之形象比喻為:一瞬間,合肥的孫悟空崩潰了,北京出現一隻具備孫悟空身高和體重的猴子。此次,該項目將試圖讓「孫悟空」在太空與地面之間瞬移。

除此以外,「墨子號」還將搭載第二代雷射實驗系統,用新方法實現更高的信息傳遞速率。

量子衛星工程由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抓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提出科學目標和研製科學應用系統;中科院上海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抓總研製衛星系統,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聯合中科大研製有效載荷分系統;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牽頭地面支撐系統研製、建設和運行,中科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等單位參加。

中國研發的量子衛星應用了一系列高新技術,包括同時瞄準兩個地面站的高精度星地光路對準、星地偏振態保持與基矢校正、星載量子糾纏源等。衛星設計壽命為兩年。本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中科院研製的稀薄大氣科學實驗衛星和西班牙科學實驗小衛星。

長二丁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製。此次是長徵系列火箭第234次飛行。 (高博)

(責編:魏豔、趙竹青)

相關焦點

  • 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
    愛因斯坦在許多人心中已成科學真理的代名詞,但了解科學史的人都知道,愛因斯坦代表的經典物理學派與玻爾等人代表的量子學派之間的論戰已近百年,許多問題還沒有最後答案。而中國即將發射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將有可能幫助解決關於量子糾纏的問題。
  • 不辱使命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四歲了!
    圖1 量子衛星正在實驗中(網絡圖片)2020年8月16日是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入軌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回望「墨子號」衛星的經歷也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2011年,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正式啟動。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負責衛星系統總體,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負責量子密鑰通信機、量子糾纏發射機,以及載荷溫控儀等單機研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負責量子糾纏源、量子科學實驗控制與處理機等有效載荷研製,同時負責地面科學應用系統開發與運行。
  • 探秘「墨子號」: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圖)
    本月中下旬,浩瀚的宇宙空間可望增添一顆新的衛星——「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這是我國也是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將於近日擇機發射升空,目前這顆衛星發射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如果該衛星運行成功,我國將成為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信的國家。
  •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到底有什麼先進之處讓其他國家望塵莫及?
    「墨子號」是中國於2016年8月16日發射的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這是世界上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升空時肩負著三大科學任務:星地間量子密鑰傳輸;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分發檢驗貝爾不等式;星地間量子隱形傳態。墨子號升空大約1年後這三大任務就已圓滿完成。
  • 中國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衛星「墨子號」將驗證量子力學理論
    據新華社報導,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 中國成功發射世界首個量子衛星「墨子號」
    記者 崔箏 於達維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將使中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新華社在今天凌晨播發這一消息時還說,「墨子號」將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並將首次在空間尺度驗證量子理論的真實性。
  • 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升空 10年後百姓受益
    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一顆以中國古代科學家墨子命名的墨子號衛星成為浩瀚宇宙中的新成員,開啟為期兩年的太空科學旅程。記者昨天從中國科學院獲悉,昨日凌晨1時40分04秒,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標誌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墨子號承載著在國際上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並將首次在空間尺度驗證已有百年歷史的量子理論的真實性。
  • 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網友讚嘆中國科技神威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拼版照片)。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世界第一!中國首顆量子衛星發射成功,開啟人類保密通信新紀元」……   8月17日凌晨1時40分,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不僅是中國在量子科學方面,也是世界在這一領域所取得的重大進展。   衛星發射後,國內外各大媒體對此進行了相關報導。
  • "墨子號"量子衛星發射成功 墨學專家祝賀
    大眾網棗莊8月17日訊(記者 孟令洋)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這一消息令人振奮。首顆量子衛星被命名為「墨子號」,多年來一直堅持墨子文化研究和傳播的墨學專家歡欣鼓舞。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量子科技究竟是什麼?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量子科技究竟是什麼?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 中國將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
    月17日 07:18「墨子」升空 世界首顆量子實驗 衛星發射---在地面建設了科學應用系統,包括1個中心——合肥量子科學實驗中心;4個站——南山、德令哈、興隆、麗江量子通信地面站;1...09:00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密雲站在第23圈次成功跟蹤、接收到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精彩視頻 更多>> 現在...
  • 【中國青年報】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命名「墨子號」
    8月15日,我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已正式命名為「墨子號」。這是量子衛星的名字首次公開。潘建偉說:「衛星之名取自於我國科學家先賢,體現了我們的文化自信。」
  • 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順利升空 成都技術實現「天地對話」
    製圖楊仕成華西都市報記者探訪量子衛星地面望遠鏡系統研發團隊 我國自主研發的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已順利升空。衛星升空後,如何跨越時空距離,和地面望遠鏡找到彼此?地面設備又如何精準捕捉衛星信號,實現天地間對話?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天地通信試驗現場照片公布
    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墨子號」發射升空。從首次成功實現量子態隱形傳送以及糾纏態交換,首次實現安全通信距離超過100公裡的光纖量子密鑰分發,到建成國際上首個規模化量子通信網絡,中國科學家逐步躋身於國際一流的量子信息研究行列,量子通信的產業化也在中國科學家的全力推動下得到快速發展。 隨著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的順利升空,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在衛星和地面之間進行量子通信實驗的國家。
  • 全球首顆科學實驗量子衛星「墨子號」中的「合肥元素」
    2016年8月16日01時40分,我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標誌著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又邁出重要一步。「墨子號」的主要科學目標是藉助衛星平臺,進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廣域量子密鑰網絡實驗,以期在空間量子通信實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空間尺度進行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開展空間尺度量子力學完備性檢驗的實驗研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彭承志團隊承擔了「墨子號」的有效載荷研製工作。
  • 發射在即!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定名「墨子號」—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訊(記者李瑜)8月15日,據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潘建偉透露,即將於近日發射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定名
  • 【2016年】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
    2016年8月16日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 2016年8月16日,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搭載航天科技抓總研製的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我國自主研發的量子衛星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包括高精度跟瞄、星地偏振態保持與基矢校正、星載量子糾纏源等,它的發射將使中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試驗體系,對於推動我國空間科學衛星系列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 「墨子號」衛星完成量子糾纏傳輸實驗,壯哉我中國!
    提到量子科技,大家一定認為國外在這方面遠遠領先中國,可是事實上並非如此,中國目前在量子科技領域遙遙領先國外,當法國人不斷在公開場所提出分享中國量子科技,並且製造謠言還威脅中國,得到的是四個字回應,「絕不可能」,這是中國科技工作者最霸氣的回答。
  • 安徽衛星發射中心同步發射「墨子號」定向量子衛星1-5顆
    中國研發「量子通信衛星」,西安又是一個引爆點!清華大學通信工程系陳洪亮團隊中國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已進入實驗階段,相關實驗信息日前已進入科學決策流程,時間定於明年1月中旬。1月1日,「墨子號」實驗衛星首飛成功,將為海南衛星發射成功貢獻新的有力推動力。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太空最耀眼的「科學之星」
    9月20日,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布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範靖雲等與合作者完成的一項成果——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對一類預言引力場導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論模型進行了實驗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