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功發射世界首個量子衛星「墨子號」

2021-01-14 財新網

「墨子號」將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並將首次在空間尺度驗證量子理論的真實性


記者 崔箏 於達維

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將使中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新華社在今天凌晨播發這一消息時還說,「墨子號」將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並將首次在空間尺度驗證量子理論的真實性。

量子通信密不可破

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對新華社介紹,量子通信的安全性基於量子物理基本原理,單光子的不可分割性和量子態的不可複製性保證了信息的不可竊聽和不可破解,從原理上確保身份認證、傳輸加密以及數字籤名等的無條件安全,可從根本上、永久性解決信息安全問題。

量子通信系統的問世將有助於建造「絕對安全」通信系統。當前,量子通信的實用化和產業化已經成為各個大國爭相追逐的目標。

目前,中國已經躋身於國際一流的量子信息研究行列,在城域量子通信技術方面也走在了世界前列,建設完成合肥、濟南等規模化量子通信城域網,「京滬幹線」大尺度光纖量子通信骨幹網也即將竣工。

然而,要實現遠距離甚至全球量子通信,僅依靠光纖量子通信技術是遠遠不夠的。」潘建偉說。

潘建偉解釋,由於量子的信息攜帶者光子在光纖裡傳播一百公裡之後大約只有1‰的信號可以到達最後的接收站,所以光纖量子通信達到百公裡量級就很難再突破。但光子穿透整個大氣層後卻可以保留80%左右,再利用衛星的中轉,就可以實現地面上相距數千公裡甚至覆蓋全球的廣域量子保密通信。

然而,量子通信雖然能夠保證安全,卻可能面臨犧牲通信穩定性的挑戰。上海大學理學院副教授、密碼專家曹正軍告訴財新記者,在有敵手竊聽的情況下,量子通訊無法保證接收方獲得正確的信號,也就是說,信號安全與通訊系統的穩定性是不兼容的。量子通訊從物理上剝奪了敵手竊取信號的能力,但敵手的竊聽行為可能會直接破壞量子信號。

曹正軍指出, 量子通訊的信號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犧牲通訊的穩定性為代價的。

「墨子號」潛力巨大

量子衛星2011年12月立項,是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科學實驗衛星之一。其主要科學目標一是進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廣域量子密鑰網絡實驗,以期在空間量子通信實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二是在空間尺度進行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在空間尺度驗證量子力學理論。

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被命名為「墨子號」,緣起於已故著名教育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老教授錢臨照對《墨經》的研究,其中有不少與現代科學知識相通的記載,比如墨子在《墨經》中提出的「光學八條」。

「墨家邏輯是全球三大古老邏輯體系之一,而邏輯體系是科學的基礎。」潘建偉說,墨子在兩千多年前就發現了光線沿直線傳播,並設計了小孔成像實驗,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礎。「就像國外有伽利略衛星、克卜勒望遠鏡一樣,以中國古代偉大科學先賢的名字來命名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將提升我國的文化自信。」

除了天上的衛星,工程還建設了南山、德令哈、興隆、麗江4個量子通信地面站和阿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站在內的地面科學應用系統,與量子衛星共同構成天地一體化量子科學實驗系統。

潘建偉表示,「墨子號」發射以後,如果效果達到預期,下一步還計劃發射「墨子二號」「墨子三號」。「單顆低軌衛星無法覆蓋全球,同時由於強烈的太陽光背景,目前的星地量子通信只能在夜間進行。要實現高效的全球化量子通信,還需要形成一個衛星網絡。」

到2030年左右,中國力爭率先建成全球化的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在此基礎上,構建信息充分安全的「量子網際網路」,形成完整的量子通信產業鏈和下一代國家主權信息安全生態系統。■

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轉載,請通過向本公眾號後臺申請並獲得授權。歡迎轉發朋友圈。

財新網App5.0版本炫酷上線,更好的內容,只為最好的你!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或長按二維碼識別下載。


相關焦點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量子科技究竟是什麼?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量子科技究竟是什麼?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 中國將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
    09:00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密雲站在第23圈次成功跟蹤、接收到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精彩視頻 更多>> 現在...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
  • 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網友讚嘆中國科技神威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拼版照片)。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世界第一!中國首顆量子衛星發射成功,開啟人類保密通信新紀元」……   8月17日凌晨1時40分,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不僅是中國在量子科學方面,也是世界在這一領域所取得的重大進展。   衛星發射後,國內外各大媒體對此進行了相關報導。
  • 中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原標題:中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北京時間 8 月 16 日下午 1 時 40 分,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製的「墨子號」衛星,在中國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並進入預定軌道。
  • "墨子號"量子衛星發射成功 墨學專家祝賀
    大眾網棗莊8月17日訊(記者 孟令洋)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這一消息令人振奮。首顆量子衛星被命名為「墨子號」,多年來一直堅持墨子文化研究和傳播的墨學專家歡欣鼓舞。
  • 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今成功發射 「墨子號」的獨門絕技有哪些?
    原標題: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今成功發射 「墨子號」的獨門絕技有哪些?   8月16日凌晨1時40分,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這將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網絡。
  • 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成功握手
    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延斌)2019年12月30日23時31分至39分,在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的樓頂,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發出了一道紅色的光,尋找到天空中過境的一點綠光,紅、綠「握手」,實現星地對接。該「綠光」即2016年升空的「墨子號」量子衛星發出的。
  • 科學網—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對接成功
    據新華社電 2019年12月30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共同研製的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
  • 中國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衛星「墨子號」將驗證量子力學理論
    據新華社報導,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 探秘「墨子號」: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圖)
    本月中下旬,浩瀚的宇宙空間可望增添一顆新的衛星——「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這是我國也是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將於近日擇機發射升空,目前這顆衛星發射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如果該衛星運行成功,我國將成為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信的國家。
  • 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星地對接
    12月30日23:31:44-23:39:36,戶外溫度-8℃,中國濟南。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完成星地對接,對接時長8分零5秒。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樓頂,一次距離500公裡的「握手」即將上演。2016年8月16日,「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在國際上率先開展量子密鑰分發等三項關鍵技術研究,並於2017年9月29日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北京和奧地利維也納之間的洲際量子保密通信視頻通話。當時,「墨子號」發射時使用的地面站重達十幾噸。
  •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
    16日1時40分,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新華社發(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供圖) 16日1時40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搭載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風航天城順利發射升空。
  • 【2016年】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
    2016年8月16日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 2016年8月16日,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搭載航天科技抓總研製的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我國自主研發的量子衛星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包括高精度跟瞄、星地偏振態保持與基矢校正、星載量子糾纏源等,它的發射將使中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試驗體系,對於推動我國空間科學衛星系列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 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 在濟南高新區與「墨子號」握手
    戈清平2019年12月30日23時31分44秒,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共同研製的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在濟南高新區與「墨子號」衛星對接成功,標誌著我國在量子領域的科技創新與應用取得重要突破
  • 安徽衛星發射中心同步發射「墨子號」定向量子衛星1-5顆
    中國研發「量子通信衛星」,西安又是一個引爆點!清華大學通信工程系陳洪亮團隊中國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已進入實驗階段,相關實驗信息日前已進入科學決策流程,時間定於明年1月中旬。1月1日,「墨子號」實驗衛星首飛成功,將為海南衛星發射成功貢獻新的有力推動力。
  • 全球首個小型化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在濟南首次對接...
    30日晚上23時31分44秒,由中國科大、國盾量子和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共同研製的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在濟南與「墨子號」衛星對接成功。這標誌著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建設完成,量子技術研發應用又邁出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步。
  • "墨子號"成功發射 上海開啟量子科學研究"小宇宙"
    東方網記者解敏8月16日報導:今天,備受矚目的中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墨子號」衛星系統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同研製,是我國發射的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同時也是世界上首顆量子衛星。成功發射後,它將在全球率先實現高速星地量子通信。那麼,量子究竟是什麼?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提前完成全部預定科學目標
    潘建偉團隊今年6月已發布在《科學》雜誌的一篇論文宣布,「墨子號」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及大尺度量子非定域性檢驗。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宣布:至此,「墨子號」已圓滿實現預先設定的全部三大科學目標。  這些科學目標的實現有何意義?量子衛星的下一階段目標是什麼?我國空間科學還將瞄準哪些前沿去發力?
  • 發射在即!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定名「墨子號」—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訊(記者李瑜)8月15日,據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潘建偉透露,即將於近日發射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定名
  • ...地球——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提前完成全部預定科學目標
    潘建偉團隊今年6月已發布在《科學》雜誌的一篇論文宣布,「墨子號」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及大尺度量子非定域性檢驗。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宣布:至此,「墨子號」已圓滿實現預先設定的全部三大科學目標。  這些科學目標的實現有何意義?量子衛星的下一階段目標是什麼?我國空間科學還將瞄準哪些前沿去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