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成功握手

2020-12-05 環球網

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延斌)2019年12月30日23時31分至39分,在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的樓頂,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發出了一道紅色的光,尋找到天空中過境的一點綠光,紅、綠「握手」,實現星地對接。該「綠光」即2016年升空的「墨子號」量子衛星發出的。如今,「墨子號」過境,與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對接的短短幾分鐘內,已經完成了海量的信息加密傳輸。

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首次對接,時間持續了約8分鐘。完成對接後,「墨子號」可以分發秘鑰,濟南這裡的地面站接收後可以進行秘鑰試驗。

據悉,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自2019年開始啟動小型化量子通信衛星地面站系統項目,12月24日完成了地面站部署,並與「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對接測試成功,這標誌著我國首個小型化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在濟南建設完成。

這座地面站大約只有一個油漆桶大小,重量僅80多公斤,加上28釐米望遠鏡設備,便構成了一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它是由中國科技大學、科大國盾、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承擔建設的。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強介紹,這座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是量子技術產品化的一個突破。「墨子號」當時發射時用的地面站重達十幾噸。經過上千次的實驗,研發人員成功將地面站小型化,不但製造成本大幅壓縮,還可以裝載在車上隨時隨地使用;將來,可以在產業化方面廣泛地推廣。

當前,濟南量子通信試驗網已成功接入「京滬幹線」,成為我國廣域量子通信網絡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焦點

  • 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星地對接
    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完成星地對接,對接時長8分零5秒。距離500公裡的一次「握手」30日晚夜半,濟南天寒地凍。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樓頂,一次距離500公裡的「握手」即將上演。
  • 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 在濟南高新區與「墨子號」握手
    戈清平2019年12月30日23時31分44秒,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共同研製的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在濟南高新區與「墨子號」衛星對接成功,標誌著我國在量子領域的科技創新與應用取得重要突破
  • 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在濟南與「墨子號」對接成功
    2019.12.31 16:47【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在濟南與「墨子號」對接成功】記者12月31日從濟南市政府獲悉,30日23時31分44秒,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共同研製的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
  • 科學網—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對接成功
    據新華社電 2019年12月30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共同研製的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
  • 全球首個小型化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在濟南首次對接...
    30日晚上23時31分44秒,由中國科大、國盾量子和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共同研製的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在濟南與「墨子號」衛星對接成功。這標誌著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建設完成,量子技術研發應用又邁出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步。
  • 重量僅80公斤 我國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首次對接
    在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的樓頂,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發出了一道紅色的光,尋找到天空中過境的一點綠光,並成功「握手」,實現星地對接。 「綠光」正是過境的「墨子號」量子衛星,與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對接的短短幾分鐘內,已經完成了海量的信息加密傳輸
  • 中國量子通信新成就!全球首個移動地面站與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對接
    全球首個用於發送和接收加密量子通信的移動式地面站已啟動並正在運行。這是繼2016年8月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成功以來,我國科學家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又一成就。目前該基站已經成功地與墨子號衛星建立了通訊,並以糾纏的光粒子的形式接受加密密鑰。
  • 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
    新華社照片 據新華社濟南2019年12月31日電 2019年12月30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共同研製的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在濟南與「墨子號」衛星對接成功,標誌著我國在量子領域的科技創新與應用取得了重要突破。
  • 中國成功發射世界首個量子衛星「墨子號」
    記者 崔箏 於達維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將使中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新華社在今天凌晨播發這一消息時還說,「墨子號」將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並將首次在空間尺度驗證量子理論的真實性。
  • 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今成功發射 「墨子號」的獨門絕技有哪些?
    原標題: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今成功發射 「墨子號」的獨門絕技有哪些?   8月16日凌晨1時40分,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這將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網絡。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量子科技究竟是什麼?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量子科技究竟是什麼?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 成都造望遠鏡 將精準連接量子衛星「墨子號」(圖)
    攝影記者 陶軻   此刻,世界上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正以每秒7.5公裡的速度繞地球飛行。幾天內,它將與4個量子通信地面站望遠鏡「握手」,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實驗體系,進而實現人類史上首次星地間的量子通信。如果實驗順利,無法被攔截、被竊聽、被複製,「絕對安全」的量子通信或將加速走進我們的生活。
  • 中國將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
    月17日 07:18「墨子」升空 世界首顆量子實驗 衛星發射---在地面建設了科學應用系統,包括1個中心——合肥量子科學實驗中心;4個站——南山、德令哈、興隆、麗江量子通信地面站;1...09:00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密雲站在第23圈次成功跟蹤、接收到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精彩視頻 更多>> 現在...
  • 中國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衛星「墨子號」將驗證量子力學理論
    據新華社報導,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 全球量子網絡的突破,科學家成功本地面和衛星之間建立量子糾纏連結
    不過最近中國的科學家們,利用 2016 年 8 月發射的墨子號量子衛星,在這件事上取得了一些突破。20 年前,科學家們對於「量子力學傳送」這件事還只是處在猜測階段,但時至近年,中國在 2016 年 8 月領先全球發射了首枚量子衛星,據稱可確保中國在未來的通訊免於黑客攻擊和竊聽,在那之後,世界各國紛紛開始研究量子衛星和量子加密通訊的研究。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提前完成全部預定科學目標
    經濟日報記者 佘惠敏攝  8月10日凌晨,我國科學家潘建偉院士領導的中科院聯合團隊關於量子衛星「墨子號」的兩篇科研論文同時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內容分別是「墨子號」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從衛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鑰分發,以及從地面到衛星的量子隱形傳態。
  • 「墨子號」量子衛星提前實現三大目標 墨子號的意義
    日前,中國科學院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宣布,「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提前並圓滿實現全部三大既定科學目標,為中國在未來繼續引領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發展和空間尺度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檢驗前沿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  2016年8月16日,中國成功發射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 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參與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參與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2021-01-07 2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地球——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提前完成全部預定科學目標
    經濟日報記者 佘惠敏攝  8月10日凌晨,我國科學家潘建偉院士領導的中科院聯合團隊關於量子衛星「墨子號」的兩篇科研論文同時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內容分別是「墨子號」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從衛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鑰分發,以及從地面到衛星的量子隱形傳態。
  • 「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實現洲際量子密鑰分發
    該成果標誌著「墨子號」已具備實現洲際量子保密通信的能力,為未來構建全球化量子通信網絡奠定了堅實基礎。相關成果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在1月19日出版的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據介紹,基於衛星平臺的量子通信是構建覆蓋全球量子通信網絡最為可行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