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參與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2021-01-09 澎湃新聞
重磅!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參與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2021-01-07 2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月7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地面跨度4600公裡的星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驗證了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該成果已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發。位於濟南高新區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合作參與了該項目。

我國成功構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雛形

量子通信是量子科技三大方向之一,經過20多年努力,中國在該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重大轉變。2016年,中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2017年,建成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

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王向斌教授、張強教授、周飛教授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等合作,構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QKD)鏈路和兩個衛星對地自由空間高速QKD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經過兩年多穩定性、安全性測試,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

「京滬幹線」,覆蓋我國四省三市32個節點,包括北京、濟南、合肥和上海4個量子城域網,通過兩個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相連,目前已接入金融、電力、政務等行業的150多家用戶。《自然》雜誌審稿人評價稱,這是地球上最大、最先進的量子密鑰分發網絡,是量子通信「巨大的工程性成就」。

濟南量子院參與驗證構建星地量子通信網的可行性

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王向斌教授、張強教授、周飛教授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等合作,驗證了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證明了廣域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條件已初步成熟。

「濟南量子保密通信試驗網」是星地量子通信網的重要節點

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總長超過2000公裡,連接北京、上海,貫穿濟南和合肥,是目前世界上最遠距離的基於可信中繼方案的量子安全密鑰分發乾線。

其中,由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建成的「濟南量子保密通信試驗網」是京滬幹線中一個重要的接入網絡,業務涵蓋政務、金融、政法、科研、教育等五大領域,可實現基於安全可靠、集成化、工程化的量子密鑰分發系統,為用戶提供基於量子安全的電話、傳真、文件和文本通信業務,是當時已知的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實用化城域量子通信網絡。2017年,濟南建成首個商用化量子通信網絡「濟南市黨政機關量子通信專網」,並在2019年,與中科大合作完成全球首套小型化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建設,在濟南實現了與「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對接,邁出了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的第一步,通過「墨子號」構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加快濟南與世界基於量子保密通信的互聯互通。

在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大量測試結果及標準化研究的基礎上,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部門(ITU-T)正基於京滬幹線的建設模式起草可信中繼安全要求、QKD網絡功能架構等國際標準。

近年來,濟南充分發揮量子標準化的引領帶動作用,匯集了全國量子計算與測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國際電信聯盟量子信息技術焦點組對口單位,逐步成為世界量子信息標準化工作的主要陣地和戰略要地。

該項目推動了量子保密通信的基礎網絡設施建設,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科學與技術基礎。下一步,濟南將布局量子保密通信移動應用產業,充分藉助現有的先發優勢和基礎條件,打造千億級量子科技產業,為加速創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推進「東強」戰略實施、助力揚起省會『龍頭』作出更大貢獻。該工作得到了山東省、濟南市和濟南高新區的大力支持。

編審:黨群工作部

原標題:《重磅!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參與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新華社合肥1月7日電(記者徐海濤、劉方強)32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實驗室誕生,傳輸了32釐米。而今,中國人將這個距離擴展了1400多萬倍,實現了從地面到太空的多用戶通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該成果已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發。
  • 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32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實驗室誕生,傳輸了32釐米。而今,中國人將這個距離擴展了1400多萬倍,實現了從地面到太空的多用戶通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該成果已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發。
  • 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2021-01-07 19: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該成果已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發。量子通信是量子科技三大方向之一,經過20多年努力,中國在該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重大轉變。2016年,中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2017年,建成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
  • 星地量子通信網構建 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
    32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實驗室誕生,傳輸了32釐米。而今,中國人將這個距離擴展了1400多萬倍,實現了從地面到太空的多用戶通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該成果已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發。
  • 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實現跨越4600公裡星地密鑰分發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該成果已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發。量子通信是量子科技三大方向之一,經過20多年努力,中國在該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重大轉變。2016年,中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2017年,建成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
  • 聚焦| 我國科學家成功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絡
    聚焦 | 我國科學家成功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絡 2021-01-07 21: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磅!中科大潘建偉團隊構建全球首個星地一體量子通信網
    32 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僅傳輸了 32 釐米。如今,潘建偉團隊構建的多用戶量子通信網將通信距離擴展了 1400 多萬倍。從 32 釐米到 4600 公裡1 月 7 日凌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團隊構建了 4600 公裡、從地面到太空的多用戶量子通信網。
  • 【英語學習】星地量子通信網 space-to-ground quantum network
    中國科研團隊成功構建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可為用戶提供可靠的、「原理上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整個網絡總距離4600公裡,目前已接入150多家用戶。
  • 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北京時間1月7日零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團隊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題為《一個超過4600公裡的集成星地量子通信網絡》的研究論文。文章認為,這項工作表明量子技術成熟到了足以實用的地步。通過地面光纖及衛星將更多國家量子網絡連接起來,全球量子網絡可以實現。
  • ...科大潘建偉團隊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成果再登《Nature》
    ,成功構建全球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中科大凌晨宣布:中國科研人員成功構建全球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墨子號」牽手「京滬幹線」 與常規加密不同,量子通信是不可入侵的,被認為是銀行、電網和其他產業安全信息傳輸的未來。 量子通信的核心是量子密鑰分發(QKD),它通過使用粒子(例如光子)的量子狀態來形成一串零和一的字符。
  • 每日一詞∣星地量子通信網 space-to-ground quantum network
    中國科研團隊成功構建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可為用戶提供可靠的、「原理上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整個網絡總距離4600公裡,目前已接入150多家用戶。該成果已於1月7日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發。2017年5月,烏魯木齊南山,「墨子號」開展量子密鑰分發。多張照片合成了衛星過境全貌。(圖片來源:中科院)【知識點】量子通信是量子科技三大方向之一,經過20多年努力,中國在該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重大轉變。2016年,中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2017年,建成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
  • 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網站消息,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彭承志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及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An integrated space-to-grou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network
  • 我國成功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絡
    構建星地量子通信網絡基於這些技術突破,一個集成的星地量子通信網絡成形,由一個包括700多個QKD鏈路的大規模光纖網絡和兩段星地自由空間QKD鏈路組成。2001年,已在量子信息方面取得國際成就的潘建偉,帶著「在中國建一個世界領先的量子實驗室」的決心從奧地利回國,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組建實驗室。從2001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組建起國內首個量子實驗室,到推動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潘建偉院士團隊見證了我國量子信息的20年發展之路。
  • 全球首個!我國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網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宣布,潘建偉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合作,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證明了廣域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條件已初步成熟。
  • 我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原標題:我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了科學與技術基礎。   1月7日凌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彭承志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及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志上發表了題為「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論文,証明了廣域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條件已初步成熟。
  • 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量子密話」走進大眾視野
    央廣網北京1月12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報導,最近,我國在量子技術方面又傳來了好消息。中國科研團隊宣布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了科學與技術基礎。
  • 量子通信新進展,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疊加態和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新型通信方式,基於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測量坍縮和不可克隆三大原理提供了無法被竊聽和計算破解的絕對安全性保證,主要分為量子隱形傳態和量子密鑰分發兩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彭承志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及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An integrated space-to-grou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network over 4,600 kilometres
  • 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2200億晶片一哥突然暴漲19%
    操作上看投資者可將前期獲利較大的品種逢高止盈,積極進行調倉換股,選擇當下人氣較高的品種進行參與,或等待市場調整到位後再擇機選擇有市場合力的相關品種進行布局。 2.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宣布,中國潘建偉等學者構建了4600公裡、從地面到太空的多用戶量子通信網,將通信距離擴展了1400多萬倍。該成果已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發。
  • 歷時3年跨越4600公裡,中國建成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絡
    「計劃在未來 5-6 年後發射一顆中高軌衛星,實現 24 小時全天的星地量子通信。」作為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的參與者之一,中國科技大學陳宇翱教授如是告訴 DeepTech。1 月 7 日,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彭承志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實現了首個星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地面跨度 4600 公裡,驗證了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