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號"成功發射 上海開啟量子科學研究"小宇宙"

2020-12-05 東方網

  

  圖片說明:「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作示意圖。

  東方網記者解敏8月16日報導:今天,備受矚目的中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墨子號」衛星系統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同研製,是我國發射的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同時也是世界上首顆量子衛星。成功發射後,它將在全球率先實現高速星地量子通信。那麼,量子究竟是什麼?量子衛星的發射將為我們的生活能帶來哪些改變呢?

  什麼是量子?

  量子一詞來自拉丁語(quantum),意為「有多少」,代表「相當數量的某物質」。量子最早由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量子並不是一種粒子,而是指最小的、不可再分割的能量單位。例如,「光的量子」是光的單位。而延伸出的量子力學、量子光學等更成為不同的專業研究領域。

  量子所特有的「分身」和「糾纏」兩大特性,註定了他的與眾不同。量子的「分身術「又被稱為量子疊加,一個量子可以同時以好幾種狀態存在。這一特性可以幫助計算機實現並行計算。如果我們分解一個300位的大數,用現在的計算機,需要15萬年,用量子的疊加效應並行運算,只要一秒鐘就可以算出來。

  量子除了能夠「分身」還能「心靈感應」,如果兩個相似的量子距離足夠近,就會發生糾纏,他們就好像一對有心靈感應的雙胞胎一樣,能「感知」和影響對方的狀態。不管物體之間的距離有多遠,都能「感知」和影響對方的狀態。量子通信就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的通訊方式。

  

  圖片說明:「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模型

  量子衛星有什麼用?

  隨著通信的飛速發展,信息傳送安全成為人們日益關心的問題。在保密通信領域,量子通信是迄今為止唯一被嚴格證明「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通過量子通信,人們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國防、金融、政務、商業等領域的信息安全問題。

  傳統的通信加密和傳輸安全都是依賴於複雜的算法,但是只要對方的計算能力足夠強大,再複雜的保密算法都能夠被破解,所以都不能夠做到絕對安全。量子通信能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絕對安全的通訊,這是由量子自身的特性所決定的。作為光的最小顆粒,單個的光量子在傳輸信息的時候具有測量不準、不可克隆等性質,這些特性構成了量子通信安全的基石。量子通信又稱為量子密鑰分發,原理上都是無條件安全的,哪怕計算能力再強,也是破解不了的,因此被稱為「絕對保密」。此次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在世界上率先實現全球化的量子保密通信,未來或有助於建立一個極其安全的全球通信網絡。

  量子衛星發射升天后如何工作?

  成功發射的這顆量子衛星是一個立方體,高1.7米左右、重640公斤,內部構造分成上下兩層:下層是衛星的常規裝置,上層是和實驗相關的量子衛星的核心裝置。這些裝置主要參與量子衛星實驗中的一些核心部件,將同地面實現與量子相關的一系列實驗。

  由於量子信號的攜帶者光子在外層空間傳播時幾乎沒有損耗,如果能夠在技術上實現糾纏光子在穿透整個大氣層後仍然存活並保持其糾纏特性,人們就可以在衛星的幫助下實現全球化的量子通信。

  

  圖片說明:量子糾纏

  上海在量子科學領域做了些什麼?

  在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後,我國還將陸續發射多顆量子衛星,力爭在2030年前後率先建成全球化的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量子技術被稱為是下一個科技拐點,也被認為是繼網際網路技術之後,最有可能引發軍事、經濟、社會領域又一次重大革命的關鍵技術。為抓住量子技術發展契機,推進科創中心建設,上海已將「量子通信」列入科創中心「22條」意見明確的重大戰略項目。並在「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中,將「量子材料與量子通信」作為其中的重要戰略方向作了部署。

  復旦大學擁有與量子調控直接相關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有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有2個,共計已承擔科技部量子調控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7項,並承擔了量子調控領域重大科研儀器研發項目「電子自旋和自旋極化電流的時空演化成像系統」。華東師範大學的精密光譜鋪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長期從事精密測量領域研究,用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規律開展基因測量,並應用在了精確定位、導航、精確打擊等多個方面。

  自2003年以來,上海已累計投入近1.2億元,支持量子方向相關項目200多個。例如2008年布局了「空間尺度量子實驗關鍵技術」,與此次量子衛星實驗密切相關;近年又以重大研究計劃的形式,對量子計算等未來重要方向進行了前瞻部署。同時,高度關注人才培養,在上海市自然基金中專門設立針對40歲以下青年人才的「量子調控」探索類項目,為支持該方向後備人才發展建立了綠色通道。

相關焦點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量子科技究竟是什麼?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量子科技究竟是什麼?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 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網友讚嘆中國科技神威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拼版照片)。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世界第一!中國首顆量子衛星發射成功,開啟人類保密通信新紀元」……   8月17日凌晨1時40分,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不僅是中國在量子科學方面,也是世界在這一領域所取得的重大進展。   衛星發射後,國內外各大媒體對此進行了相關報導。
  • "墨子號"量子衛星發射成功 墨學專家祝賀
    大眾網棗莊8月17日訊(記者 孟令洋)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這一消息令人振奮。首顆量子衛星被命名為「墨子號」,多年來一直堅持墨子文化研究和傳播的墨學專家歡欣鼓舞。
  • 中國成功發射世界首個量子衛星「墨子號」
    記者 崔箏 於達維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將使中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新華社在今天凌晨播發這一消息時還說,「墨子號」將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並將首次在空間尺度驗證量子理論的真實性。
  •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
    新華社發(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供圖) 16日1時40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搭載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風航天城順利發射升空。 「墨子號」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實驗衛星之一,主要科學目標是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在此基礎上實驗廣域量子密鑰網絡,以期空間量子通信實用化;它將在太空中分發糾纏光子,實驗量子隱形傳態,並檢驗空間尺度的量子力學完備性。
  • 新民晚報數字報-「墨子號」多項關鍵技術來自上海
    本報記者 董純蕾  今天凌晨1時40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我國使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 「墨子號」量子衛星提前實現三大目標 墨子號的意義
    日前,中國科學院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宣布,「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提前並圓滿實現全部三大既定科學目標,為中國在未來繼續引領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發展和空間尺度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檢驗前沿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  2016年8月16日,中國成功發射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 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今成功發射 「墨子號」的獨門絕技有哪些?
    原標題: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今成功發射 「墨子號」的獨門絕技有哪些?   8月16日凌晨1時40分,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這將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網絡。
  • 墨子號發射成功帶動量子晶片.量子加密SIM卡.量子通信與量子手機
    2016年8月,「墨子號」中國研發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以中國古代偉大科學家墨子的名字命名。8月16日1時4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
  • 探秘「墨子號」: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圖)
    本月中下旬,浩瀚的宇宙空間可望增添一顆新的衛星——「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這是我國也是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將於近日擇機發射升空,目前這顆衛星發射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如果該衛星運行成功,我國將成為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信的國家。
  • 中國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衛星「墨子號」將驗證量子力學理論
    據新華社報導,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 安徽衛星發射中心同步發射「墨子號」定向量子衛星1-5顆
    中國研發「量子通信衛星」,西安又是一個引爆點!清華大學通信工程系陳洪亮團隊中國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已進入實驗階段,相關實驗信息日前已進入科學決策流程,時間定於明年1月中旬。1月1日,「墨子號」實驗衛星首飛成功,將為海南衛星發射成功貢獻新的有力推動力。
  • 「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實現洲際量子密鑰分發
    央廣網合肥1月21日消息(記者劉軍)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國家天文臺、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與奧地利科學院塞林格研究組合作,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 中國將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
    09:00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密雲站在第23圈次成功跟蹤、接收到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精彩視頻 更多>> 現在...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
  • 中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原標題:中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北京時間 8 月 16 日下午 1 時 40 分,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製的「墨子號」衛星,在中國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並進入預定軌道。
  • 墨子號: 樹起量子通信中國標杆
    由於量子不可克隆原理,量子通信的信號不能像經典通信那樣被放大,又由於光纖信道的固有衰減,量子通信的距離受到很大限制。利用外太空幾乎真空因而光信號損耗非常小的特點,通過衛星輔助可以大大擴展量子通信距離。潘建偉團隊為實現星地量子通信開展了一系列先驅性的實驗研究。「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於2016年8月16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2017年1月18日正式開展科學實驗。
  • 「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實現洲際量子密鑰分發 有望構建全球化量子...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國家天文臺、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與奧地利科學院塞林格研究組合作,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中國和奧地利之間首次實現距離達
  • 圓滿完成三大任務 「墨子號」搶佔量子科技創新制高點
    本報記者 吳長鋒 遨遊在太空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以下簡稱「墨子號」)有了屬於自己的「正式名稱」。2020年9月11日,國家重大文化工程《辭海》(第七版)正式對外發布,本次新增內容中添加了「量子通信」「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等詞條。2016年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並圓滿完成星地量子密鑰分發等三大科學目標。
  • 圓滿完成三大任務「墨子號」搶佔量子科技創新制高點
    2016年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並圓滿完成星地量子密鑰分發等三大科學目標。2017年,世界首條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建成啟用,與「墨子號」相結合,我國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十三五」期間,我國在量子科技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
  • 墨子沙龍登陸上海中心「墨子號」團隊成員分享未來空間量子計劃
    正值「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成功4周年之際, 8月25日,墨子沙龍登陸上海科技節,在上海中心舉辦了主題為「未來趨勢:量子網際網路」的科普活動。此次活動邀請到「墨子號」團隊重要成員印娟教授,量子成像領域的青年才俊徐飛虎教授以及「潘之隊」超導量子計算負責人朱曉波教授,帶領青少年及科普愛好者走進量子技術的探索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