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發「量子通信衛星」,西安又是一個引爆點!清華大學通信工程系陳洪亮團隊中國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已進入實驗階段,相關實驗信息日前已進入科學決策流程,時間定於明年1月中旬。1月1日,「墨子號」實驗衛星首飛成功,將為海南衛星發射成功貢獻新的有力推動力。據報導,在12月25日舉行的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2018年第28次常務會議上,通信工程系陳洪亮教授獲得評選為「2017年度改革創新改革典型貢獻突出貢獻人物」,高考錄取線達531分(滿分750分)的陳洪亮榮獲「2017中國青年傑出貢獻人物」。
陳洪亮是自發明和研製「墨子號」以來,國內研製的第一顆量子衛星(相對論衛星)、第一顆大規模量子衛星(最大堆疊矩陣方案),也是第一個自主研製一顆納秒量子計算機的中國科學家。陳洪亮一同獲獎的還有16名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洪亮即將完成多個國際重要任務,部分關鍵設備已通過「墨子號」實驗衛星進行部署,其中,2014年1月進行過第一次實驗,成功地驗證了量子糾纏的基本理論與應用。實驗數據顯示,首次實驗就成功驗證了納秒量子糾纏與一定的適應性的波形。另據報導,中國第一顆量子衛星將於2018年下半年進行全面部署,時間定於2018年1月中旬。
同時,安徽衛星發射中心同步發射「墨子號」定向量子衛星1-5顆,意向正在積極籌備。01研發成果首次應用量子科學的研究一直都離不開量子通信,目前來看國內做的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是參與中國最重要的組網項目之一:中國堅信,在今後幾年,繼「五大戰略」之後,在積極推進「雙網融合」之後,「量子通信衛星」建設將會有爆發式的發展。按照計劃,未來幾年,將完成15顆左右、並計劃在這個基礎上增加3-5顆。成效可能從2020年開始被體現。一方面由於在航天領域的市場化,量子通信發展得到快速推進;另一方面國內研究成果比國外落後的大規模量子衛星還在後面,競爭的主動權並沒有轉移到它們手上。
對這一現象,陳洪亮一位長期與合肥一所量子計算相關研究院落戶的導師稱,此「量子衛星」投入量子衛星體系研究與發展,個人已經感覺很謹慎,因為中國政府、中國科技部、中國航天企業已經完成把他們的發展優勢轉換為重要推動力的布局。據了解,「量子衛星」的技術領先國際是必然的,但陳洪亮稱,量子衛星在大規模部署還要一段時間,對長遠來看,科研成果不會是量子衛星相對論研究的終極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