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號」發射兩周年 中國正研製多顆低軌量子通信衛星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8月27日,2018年國際量子密碼會議在上海召開。 鄭瑩瑩 攝

中新網上海8月27日電 (鄭瑩瑩)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兩周年之際,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27日在上海受訪時透露,中國現在已經開始研製中高軌量子通信衛星,同時正在研製3到5顆低軌量子通信衛星,「這個是真正要拿來用的,用來保證將密鑰送到用戶地面站,用戶所收到的密鑰要滿足他們在一些場合應用的需求。」

當天,2018年國際量子密碼會議在滬召開,這是量子通信領域最知名、影響力最大的國際學術年度會議,自2011年起,先後在瑞士、新加坡、加拿大、法國、日本、美國、英國舉辦,這是其首次在中國舉行,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主辦。

潘建偉表示,「墨子號」發射兩年來,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確實得到非常大的發展,扮演著引領者角色,「在國家的支持下,通過將近10年努力,我們是走在世界前面的。」

目前,世界各國紛紛布局量子通信領域,潘建偉表示,其發展形勢很好,但有兩件事非常重要:一,要把成本降下來,讓用戶覺得可接受;二,要從實踐上確認安全性,所以要反覆測試,建立標準。

量子通信目前已小規模應用於銀行、數據中心等機構,何時走向大規模商業應用?潘建偉認為,大概需要10到15年。他表示,支持100個、1000個用戶,和支持幾億個用戶,在技術上還是要做很大的改善。

當天,量子通信領域的數百名中外學者共聚申城,展示最新研究成果、研討最新發展趨勢、討論產業化應用前景。作為此次會議的重量級嘉賓,現代量子信息理論創始人之一——查爾斯·班尼特(Charles Bennett)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中國這幾年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發展非常迅速,其科研成果令人印象深刻。(完)

相關焦點

  • 安徽衛星發射中心同步發射「墨子號」定向量子衛星1-5顆
    中國研發「量子通信衛星」,西安又是一個引爆點!清華大學通信工程系陳洪亮團隊中國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已進入實驗階段,相關實驗信息日前已進入科學決策流程,時間定於明年1月中旬。1月1日,「墨子號」實驗衛星首飛成功,將為海南衛星發射成功貢獻新的有力推動力。
  • 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今成功發射 「墨子號」的獨門絕技有哪些?
    原標題: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今成功發射 「墨子號」的獨門絕技有哪些?   8月16日凌晨1時40分,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這將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網絡。
  • 中國成功發射世界首個量子衛星「墨子號」
    記者 崔箏 於達維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將使中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新華社在今天凌晨播發這一消息時還說,「墨子號」將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並將首次在空間尺度驗證量子理論的真實性。
  • 中國將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
    月16日 06:41原標題:揭秘 全球首顆量子衛星 量子通信關鍵技術「成都造」 在酒泉 衛星發射中心,...而 中國即將發射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將有可能幫助解決關於量子糾纏的...年08月15日 21:46 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 衛星「墨子號」自2011年完成中科院組織實施的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的立項綜合論證,正式進入工程研製階段以來,歷經5年的研製,即將擇期 發射。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提前完成全部預定科學目標
    「以前人們會說量子技術的極限在天邊,但這說法其實有些保守了。在最近發表的這些實驗中,量子技術已經突破了天空的限制,這也是中國在物理科學方面投資及努力的證明。正因為有了這些投資與努力,該研究團隊才能夠將應用型量子通信技術研究提升到如此的天文高度。」卡爾·齊姆勒斯盛讚了中國研究團隊在空間量子技術方面的成績。
  • ...地球——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提前完成全部預定科學目標
    「以前人們會說量子技術的極限在天邊,但這說法其實有些保守了。在最近發表的這些實驗中,量子技術已經突破了天空的限制,這也是中國在物理科學方面投資及努力的證明。正因為有了這些投資與努力,該研究團隊才能夠將應用型量子通信技術研究提升到如此的天文高度。」卡爾·齊姆勒斯盛讚了中國研究團隊在空間量子技術方面的成績。
  • 中國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衛星「墨子號」將驗證量子力學理論
    據新華社報導,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 中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原標題:中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北京時間 8 月 16 日下午 1 時 40 分,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製的「墨子號」衛星,在中國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並進入預定軌道。
  •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
    新華社發(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供圖) 16日1時40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搭載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風航天城順利發射升空。 「墨子號」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實驗衛星之一,主要科學目標是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在此基礎上實驗廣域量子密鑰網絡,以期空間量子通信實用化;它將在太空中分發糾纏光子,實驗量子隱形傳態,並檢驗空間尺度的量子力學完備性。
  • 墨子號成功發射 揭秘為啥以古代先賢命名這顆衛星?
    據新華社消息,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將使中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天地通信試驗現場照片公布
    曹俊IHEP 發布了這樣一條微博:墨子號量子衛星和地面興隆站進行的通信試驗,紅光為地面發射,綠光為墨子號發射 (感謝韓越陽提供照片)。工程還建設了包括南山、德令哈、興隆、麗江4個量子通信地面站和阿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站在內的地面科學應用系統,與量子衛星共同構成天地一體化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8月17日11時56分24秒,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所屬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密雲站在第23圈次成功跟蹤、接收到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首軌數據。
  • 量子衛星為通信保密保駕護航
    ——紀念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50周年(九)陳 輝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2016年8月16日凌晨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 2017年1月18日,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圓滿完成4個月的在軌測試任務後,正式交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使用。
  • 中國將發射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利用雷射天地通信
    央廣網北京2月16日消息(記者馬喆)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2017年,我國計劃發射實踐十三號、中星9A、實踐十八號等6顆通信衛星。其中,實踐十三號將於今年4月發射。目前,全球範圍內由我國製造的在軌運行的通信衛星多達24顆。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量子科技究竟是什麼?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量子科技究竟是什麼?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 墨子號發射成功帶動量子晶片.量子加密SIM卡.量子通信與量子手機
    2016年8月,「墨子號」中國研發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以中國古代偉大科學家墨子的名字命名。8月16日1時4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
  • 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
    愛因斯坦在許多人心中已成科學真理的代名詞,但了解科學史的人都知道,愛因斯坦代表的經典物理學派與玻爾等人代表的量子學派之間的論戰已近百年,許多問題還沒有最後答案。而中國即將發射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將有可能幫助解決關於量子糾纏的問題。
  • 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網友讚嘆中國科技神威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拼版照片)。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世界第一!中國首顆量子衛星發射成功,開啟人類保密通信新紀元」……   8月17日凌晨1時40分,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不僅是中國在量子科學方面,也是世界在這一領域所取得的重大進展。   衛星發射後,國內外各大媒體對此進行了相關報導。
  • 全球首顆科學實驗量子衛星「墨子號」中的「合肥元素」
    2016年8月16日01時40分,我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標誌著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又邁出重要一步。「墨子號」的主要科學目標是藉助衛星平臺,進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廣域量子密鑰網絡實驗,以期在空間量子通信實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空間尺度進行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開展空間尺度量子力學完備性檢驗的實驗研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彭承志團隊承擔了「墨子號」的有效載荷研製工作。
  • 衛星在被敵方控制?中國量子保密通信依然能夠工作!
    此次第55顆北鬥衛星成功發射,標誌著北鬥系統完成全球組網,也意味著北鬥系統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三步目標將在2020年實現。衛星導航系統,被稱「大國之眼」,一日不自主研發成功就永遠別想抬起頭,站直腰。於是,一代代中國人歷經艱辛,矢志不渝,從1993拼到2020,中國北鬥終於建成。
  • 探秘「墨子號」: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圖)
    本月中下旬,浩瀚的宇宙空間可望增添一顆新的衛星——「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這是我國也是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將於近日擇機發射升空,目前這顆衛星發射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如果該衛星運行成功,我國將成為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信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