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取名「墨子號」它的技術未來有望走進千家萬戶

2020-11-22 浙江在線

之前,在量子保密通信上海總控中心,潘建偉演示實用化量子通信產品進行遠距離保密通話。    新華社發

  浙江在線8月16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梁建偉 章咪佳 文/攝 發自酒泉)昨天上午,在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之前,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召開了一次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的焦點人物是潘建偉院士,他是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首席科學家。發布會結束後,錢報記者採訪了潘建偉院士,他不僅是一位科學牛人,更是記者的浙江老鄉,來自東陽,關於量子衛星,他最有發言權。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昨天召開新聞發布會錢報特派記者獨家對話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取名「墨子號」它的技術未來有望走進千家萬戶

  即將發射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有著一個不同尋常的名字,叫「墨子號」。

  為什麼取這樣一個名字呢?

  潘建偉院士說,中國歷史上的老子、孟子名氣很大,其實墨子也是個牛人,「我是搞光學研究的,墨子的一些研究與光學是緊密相關的,是中國最早的光學家,比西方要早很多年。」

  「關於這顆衛星的命名,我們考慮了好久。」潘建偉說,最終命名為「墨子號」,緣起於已故著名教育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錢臨照。

  錢臨照作為老一輩光學、科技史研究者,早年對墨家經典著作《墨經》有過深入研究,他對《墨經》的研究發現,被英國學者李約瑟獲悉,後者對此驚嘆不已。錢臨照發現《墨經》中有不少與現代科學知識相通的記載,比如墨子在《墨經》中提出的「光學八條」。

  「墨家邏輯是全球三大古老邏輯體系之一,而邏輯體系是科學的基礎。」潘建偉說,墨子在兩千多年前就發現了光線沿直線傳播,並設計了小孔成像實驗,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礎。

  「就像國外有伽利略衛星、克卜勒望遠鏡一樣,以中國古代偉大科學先賢的名字來命名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將提升我國的文化自信。」他說。

  潘建偉對量子通信的前景充滿期待。「剛開始,會應用在商業、金融、軍事等領域,這是一項科學研究成果,誰都可以來用;5年後,很多政府部門都會用到;15年後,應該可以走進千家萬戶,每個人的手機上都可以裝一個量子加密晶片,保護自己的隱私。」

  潘建偉說,技術的發展是有一個過程的,最後總能惠及老百姓。「比如以前的電話,1909年光緒皇帝的電話就像一個大的冰櫃,後來一直在發展,2009年就有了量子保密電話了。」

  看到家鄉記者帶來的茶葉潘建偉:這是我現在最需要的

  昨天上午的新聞發布會一結束,潘建偉院士從東風賓館走出來,正打算步行回他的住處問天閣,他沒有接受任何一家媒體的單獨採訪。

  記者趕緊叫住潘院士,把從家鄉帶來的小禮物送給他——兩盒家鄉的花茶:一份是古樹金銀花,一份是桐鄉杭白菊。

  近距離接觸才發現,這位著名科學家很樸素,圓領T恤、休閒褲、黑皮鞋。聽說我們是浙江來的記者,潘院士有些疲憊的臉上揚起了笑意。

  接過記者的禮物,他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謝謝你們啊!這是我現在最需要的東西。」因為這段時間太辛苦了,他還真需要這些清熱解火的茶。

  出發來酒泉之前,原中科大校長、中科院院士朱清時告訴記者,這段時間是潘建偉最緊張的時候,而衛星發射後,對潘建偉團隊的考驗才真正開始,「因為這兩年,量子衛星在天上要和地面站之間開展一系列的星地實驗。」

  記者問潘院士:「今年回不回浙江?」

  他哈哈大笑:「我經常回浙江,今年肯定還會回去的!」

  潘院士和錢報記者的親熱對話,讓現場的媒體同行們有些嫉妒。其實,錢報記者一直在關注潘建偉院士的發展。2011年,41歲的潘建偉當選了中科院最年輕的院士,錢報記者給他打電話,他還在忙碌地做實驗,「雖然評上了院士,但我還是那顆平常心,依舊是以科研為重。」

  而這次,錢報記者來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驚訝地發現潘院士就住在隔壁。錢報記者與潘院士約好,等量子衛星項目成功的那一天,一定再聚首。

  未來信息傳輸的私密性就靠量子衛星了

  在衛星界,一般大衛星都至少上噸,量子通信衛星在塊頭上算是秀氣的小衛星,只有640公斤。它有點像人類中一些出類拔萃的小個子奇才。

  在實現天地光學設備對準之後,這顆量子衛星將執行的一個主要任務是:天地之間的量子保密通信。

  傳統的通信加密和傳輸安全,都是依賴於複雜的算法。說白了,是欺負計算機來不及算出所有的可能。比如,為了對一個400位的阿拉伯數字進行因子分解,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將耗時上百億年。所以,現在的數字密碼體系是安全的。可是,目前全世界都盯著量子計算機的研發。一旦出現具有相同時鐘脈衝速度的量子計算機,同樣的運算只需大約1分鐘便可計算完畢。

  即便是再高級的保密通信,只要是通過當前的電話線、無線電、光纖等手段,都會面臨被破譯和竊聽的可能。在計算能力兇猛的量子計算機面前,傳統傳輸的密件,就像在裸奔一樣。

  所以科學家要嘗試量子通信,由量子來押鏢這趟信息傳輸的徵程。因為通俗地說,它傳輸的是光粒子,而不是數字。

相關焦點

  • 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今成功發射 「墨子號」的獨門絕技有哪些?
    原標題: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今成功發射 「墨子號」的獨門絕技有哪些?   8月16日凌晨1時40分,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這將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網絡。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提前完成全部預定科學目標
    衛星上平均每秒發送4000萬個信號光子,一次過軌對接實驗可生成300kbit的安全密鑰,平均成碼率可達1.1kbps。這一重要成果為構建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了可靠技術基礎。  本次發布的地星量子隱形傳態是「墨子號」量子衛星的另一科學目標。量子隱形傳態採用地面發射糾纏光子、天上接收的方式,「墨子號」量子衛星過境時,與海拔5100米的西藏阿里地面站建立光鏈路。
  • ...地球——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提前完成全部預定科學目標
    衛星上平均每秒發送4000萬個信號光子,一次過軌對接實驗可生成300kbit的安全密鑰,平均成碼率可達1.1kbps。這一重要成果為構建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了可靠技術基礎。  本次發布的地星量子隱形傳態是「墨子號」量子衛星的另一科學目標。量子隱形傳態採用地面發射糾纏光子、天上接收的方式,「墨子號」量子衛星過境時,與海拔5100米的西藏阿里地面站建立光鏈路。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量子科技究竟是什麼?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量子科技究竟是什麼?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 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
    量子是個特別嚴肅、但很容易搞得不嚴肅的高深話題。與經典物理學和其他許多學科不同,量子論特別違反常識和直覺。絕對保密的通信依靠量子糾纏,也就是愛因斯坦說的「幽靈般的超距離作用」來工作——兩顆光子無論相距多遠,總是「心靈感應」:一個變化,另一個就保持同步。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研製的空間高速相干雷射通信載荷搭載量子衛星發射升空,將開展衛星與新疆、北京地面站之間的高速相干雷射通信技術驗證。
  • 全球首顆科學實驗量子衛星「墨子號」中的「合肥元素」
    2016年8月16日01時40分,我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標誌著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又邁出重要一步。「墨子號」的主要科學目標是藉助衛星平臺,進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廣域量子密鑰網絡實驗,以期在空間量子通信實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空間尺度進行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開展空間尺度量子力學完備性檢驗的實驗研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彭承志團隊承擔了「墨子號」的有效載荷研製工作。
  • 中國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衛星「墨子號」將驗證量子力學理論
    據新華社報導,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 中國將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
    日凌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它將在太空向地面發送不可破解的密碼以建立最安全保密的量子通信,並將對微觀...月16日 06:41原標題:揭秘 全球首顆量子衛星 量子通信關鍵技術「成都造」 在酒泉 衛星發射中心,...而 中國即將發射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將有可能幫助解決關於量子糾纏的...
  • 全球首顆量子衛星成功發射 帶你了解神奇的量子世界
    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量子衛星」)發射升空。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這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科學家在量子衛星上搭載了自主研發的「四種武器」:量子密鑰通信機、量子糾纏發射機、量子糾纏源和量子試驗控制與處理機。
  • 【中國青年報】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命名「墨子號」
    8月15日,我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已正式命名為「墨子號」。這是量子衛星的名字首次公開。潘建偉說:「衛星之名取自於我國科學家先賢,體現了我們的文化自信。」
  • 探秘「墨子號」: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圖)
    本月中下旬,浩瀚的宇宙空間可望增添一顆新的衛星——「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這是我國也是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將於近日擇機發射升空,目前這顆衛星發射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如果該衛星運行成功,我國將成為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信的國家。
  • 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升空,它是如何做到「不可竊聽、不可...
    新華社甘肅酒泉8月16日電(記者吳晶晶、楊維漢、徐海濤)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這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墨子號」之所以用墨子命名,是因為早在2500多年前墨子就在《墨經》裡記載了「光沿直線傳播」、「小孔成像」、「凸面鏡成像」等光學八條,顯示了我國在光學領域領先於時代的技術。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與金華大有淵源
    浙江在線8月17日訊 昨天1時40分,我國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開啟了量子保密通信的新紀元。從此,我國量子通信技術將引領世界,探索量子世界的奧秘。  記者聯繫到了潘建偉院士的首席弟子陸朝陽,他幫助記者向潘建偉轉達了家鄉人對潘院士及團隊的祝賀。
  • 中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原標題:中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北京時間 8 月 16 日下午 1 時 40 分,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製的「墨子號」衛星,在中國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並進入預定軌道。
  • 中國成功發射世界首個量子衛星「墨子號」
    記者 崔箏 於達維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當前,量子通信的實用化和產業化已經成為各個大國爭相追逐的目標。目前,中國已經躋身於國際一流的量子信息研究行列,在城域量子通信技術方面也走在了世界前列,建設完成合肥、濟南等規模化量子通信城域網,「京滬幹線」大尺度光纖量子通信骨幹網也即將竣工。然而,要實現遠距離甚至全球量子通信,僅依靠光纖量子通信技術是遠遠不夠的。」潘建偉說。
  • 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星地對接
    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完成星地對接,對接時長8分零5秒。距離500公裡的一次「握手」30日晚夜半,濟南天寒地凍。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樓頂,一次距離500公裡的「握手」即將上演。
  • 【江淮晨報】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模型機亮相
    中科大2017年科技活動周獻上科技盛宴  有AR、3D列印等時下熱門的技術,也有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的模型機、暗物質粒子探測等尖端科技……剛剛過去的周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辦2017年科技活動周。24個科普開放點為公眾奉獻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技大餐。
  • 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升空 10年後百姓受益
    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一顆以中國古代科學家墨子命名的墨子號衛星成為浩瀚宇宙中的新成員,開啟為期兩年的太空科學旅程。記者昨天從中國科學院獲悉,昨日凌晨1時40分04秒,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標誌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墨子號承載著在國際上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並將首次在空間尺度驗證已有百年歷史的量子理論的真實性。
  • 「墨子號」量子衛星提前實現三大目標 墨子號的意義
    日前,中國科學院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宣布,「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提前並圓滿實現全部三大既定科學目標,為中國在未來繼續引領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發展和空間尺度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檢驗前沿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  2016年8月16日,中國成功發射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 全球首個小型化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在濟南首次對接...
    30日晚上23時31分44秒,由中國科大、國盾量子和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共同研製的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在濟南與「墨子號」衛星對接成功。這標誌著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建設完成,量子技術研發應用又邁出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