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復興,中國三大哲學體系之一的墨家,現在怎麼樣了?

2021-01-09 浪漫的古詩文

儒墨道構成中國三大哲學體系到了如今,這三家哲學學派在中國的歷史上河中發展至今,毋庸置疑,這三家哲學學派都是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而這三家的發展卻大不相同

儒家

儒家在漢武帝時期,藉助帝王的力量,完成了驚人的發展,「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開始了中國歷史上兩千多年的孔孟之路。可以說儒學對於儒家來說傳播的非常成功,儒家藉助了帝王的力量,審時度勢,用自己學派的優勢。以「仁」為代表,教導百姓以帝王為核心的觀念,成功霸佔了中國哲學史兩千年。

一直到清末,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敲開了中國的大門。這時候的中國是積貧積弱的中國,這是時候的中國是思想愚昧到達了頂點的時候,給女人裹小腳,」忠孝仁義禮智信「是人格上的正能量,但是在封建社會下過多的束縛,實則扭曲了人的本真而使人性走向虛偽和陰暗,是社會走向專制和腐敗的根源。

道家

由中華文化基石之稱的道家哲學思想,即使是在後世的儒學和被中國化了的佛學中都有很多道家哲學思想的影子。對於中國的各個領域甚至是世界上很多地區的哲學思想都起到了很大的影響。

如今大量的外國學者開始注意並且主動吸取道家思想,很多人說:「道家思想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歷史產物。

墨家

墨家主張」兼愛「、」非攻「,是一個正真為天下人民做事的學派,他們在墨子在戰國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但是自從墨翟死後,墨家一分為三,後來戰國末期墨家便逐漸衰弱。

到了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焚書坑儒,這時候的墨家雖然幫助秦國取得了天下,但是遭到了無情的殺戮,結果墨家自此便一蹶不振,百年後到了漢武帝時期,為了天下的穩定和統治的長久,漢武帝在董仲舒的建議下,施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治國思想策略。墨家就變得更為衰微,在西漢之後,墨家基本消逝。+

墨家在小編看來是中國三大哲學學派中思想境界最高,但是國語理想主義的一種思想。在思想上與小編認識到的空想社會主義相同,也有著同樣的毛病——過於理想化,這種烏託邦思想的實現即使是在今天,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代我們也無法做到。

那麼在兩千多年前墨家的巨子——墨翟,他想到了這樣的思想,並且不單單是把這個思想作為一種竹簡上的空想,而是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這個世界。他失敗了,但是它的思想永遠流傳了下來,他沒有完成的東西我們 是否可以幫助他們完成。

相關焦點

  • 墨家——與儒家、道家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
    墨家是中國東周時期的哲學派別,諸子百家之一,與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墨家被古代大家認為是道家的分支,深受道家影響。法家代表韓非子稱其和儒家為「世之顯學」,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說「天下之言,不歸楊(楊朱,道家代表人物)則歸墨(墨子)」等語,證明了墨家思想曾經在中國的輝煌。楊墨本是硬幣的兩個面,故楊墨互補,然古往今來人們都以孟子「距楊墨」的一般思維方式評價楊墨,這是有失公允的。墨家約產生於戰國時期。
  • 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之一的墨家為何給人的印象非常神秘?
    墨家產生於戰國時期。墨家是一個學術團體是哲學派別,是諸子百家之一,與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儒家代表孟子曾說「天下之言,不歸楊(楊朱,道家代表人物)則歸墨(墨子)」等語,證明了墨家思想曾經在中國的影響力。
  • 世界主要三大哲學體系
    世界上哲學體系基本上在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5世紀這一百多年內達到了頂峰,後世再想超越,非有天人下凡不可。這個時間裡,三大哲學體系基本形成,而且有的還很成熟,水平也遠遠超越兩千多年後的我們。一、古埃及(含古希臘)哲學體系這個流派主要研究人與物體的關係。這個流派的哲學引發了一些什麼結果呢?
  • 擔負起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崇高使命
    3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為使哲學社會科學真正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而探索努力。本版今天特刊發3篇文章,圍繞建設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進行探討。
  • 從細節入手推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從細節入手推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2020年05月18日 09:0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宇燕 字號 內容摘要: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 「三大體系」建設引領哲學社會科學邁向未來
    近三年來,哲學社會科學界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為指引,努力進取,積極開拓,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為己任,以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為宗旨,學科體系不斷健全,學術體系不斷完善,話語體系不斷增強。  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大體系」建設的重要論述,成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指導方針。
  • 嚴書翰: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需正確處理「三大關係」
    二、加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的基礎工作 雖然加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不是現在才提出來的,但是當前是加強話語體系建設的最佳時期。這是因為理論創新來自於偉大的實踐。 黨的十八大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治國理政綱領。民族復興中國夢是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政治宣言,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奮鬥目標,是團結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的一面精神旗幟,充分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歷史擔當和使命追求。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最生動的實踐。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提出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本身也就是話語體系的重大創新。
  • 世界三大哲學體系,你知道幾個?
    目前公認為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分別為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以宗教為基礎,以各自的思想特點為分水嶺,世界上的哲學體系又可分為三大類,都哪三大類呢?一起來看。1,西方哲學以古希臘哲學起源為代表的西方哲學,以自然科學和神學為出發點,重視理性和邏輯,以實驗和科學分析為核心方法。其目的探討了人與自然的關係,最終走向的是一條科學理性之路。
  • 中國社會科學院:圍繞構建「三大體系」狠抓整改落實
    【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推進整改落實】     光明日報記者 王璡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中國社會科學院緊緊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
  • 市場上墨家元素文化產品有哪些?有《秦時明月》也有《墨殺》
    除了墨家學術學理上的重新訓詁、現代性轉化以外,墨家元素文化產品井噴式湧現,也是一大文化現象。最近幾年得益於中央大力推進傳統文化建設和國學復興,墨家元素文化產品開始進入人們視野,包括但不限於電影、電視連續劇、動畫、漫畫以及各種周邊。
  • 中國藝術學「三大體系」的未來建構
    編者按 中國藝術學「三大體系」的建設還有待完善,學科體系中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的身份亟需學理性確證,二級學科和藝術實踐類學科需要進一步完善;學術體系中,中國古代藝術的學術研究當為其本,對中國古代藝術的研究應做到「內容之通」「學脈之通」和「古今之通」,立足「大生命」的學術視域,對中國藝術文獻和作品進行「源」之歸復與開顯;話語體系的未來建構應堅持開放視域
  • ...災難需要中國傳統文化5——分級診療哲學體系與醫聯體生態系統
    哲學源於古希臘語,意為「愛智慧」,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康德定義為「實踐的智慧學」。筆者對分級診療、醫聯體搭建有十餘年系統實踐經驗並結合傳統文化進行反思總結,逐步形成分級診療哲學體系。
  • 趙劍英:構建當代中國哲學形態已具備很好的條件
    這一偉大變革與成就充分證明了中國道路的正確性、中國理論的科學性和中國制度的優越性,彰顯了中華文化的先進性,也體現出當代中國哲學的智慧和力量。在新時代,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等時代特點和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在奔向民族復興的徵程上,我們哲學家的一個重要使命與任務就是要提煉並豐富中國道路的哲學形態,為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哲學智慧和精神支撐與引領。
  • 中國哲學發展成就與時代擔當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 張志強  編者按:70年來,中國哲學學科體系日漸完善、學術研究不斷深化、學術成果日益豐富、學術人才大量湧現,成為哲學學科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礎性、支撐性學科。
  • 世界上著名的哲學名著有哪些,中國著名的哲學著作有哪些?
    哲學是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體系。世界觀是關於世界的本質、發展的根本規律、人的思維與存在的根本關係的認識,方法論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論是世界觀的功能,世界觀決定方法論。
  • 【解碼「中國之治」】道德之維:我國國家制度體系彰顯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中華文化根基」。
  • 人文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相互關係
    作者簡介:   人文社會科學的「三大體系」,指的是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這裡所說的「人文社會科學」,也就是在我國特定語境下所說的「哲學社會科學」。  有關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建設問題,是具有豐富內涵的時代課題,也是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論述的重要主題之一。
  • 中國人生哲學的高階管理哲學,一篇文章帶你全面認識中國哲學
    在中國哲學的管理智慧中,我們可以說整個中國哲學都是人生哲學、生命哲學、實踐哲學,以及管理哲學,重點都在人的管理上。但是,他既有個人人生的管理,個人生死的管理,也有管理眾人之事的管理智慧。本文之作,將以管理眾人之事的管理智慧為討論對象,重點在指出那些學派的那些材料是針對上階層管理者在處理眾人之事上應有的觀念。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華本位文化的重建與認同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作者:彭 林 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導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最優秀的文明之一。德國哲學家雅斯貝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將人類歷史劃分為史前、古代文明、軸心時代和科技時代等四大階段,其中只有中華文明完整地跨越了四個階段。作為人類軸心時代的幾大原生文明之一,中華文明為人類作出了傑出貢獻。
  • 推進藝術學三大體系建設
    藝術學是哲學社會科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構建中國特色藝術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用中國化的理論闡發中國藝術經驗,是藝術學未來發展的方向,也是藝術學研究者的職責和使命。這是馬克思主義藝術理論話語在中國當代的繼承與發展,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藝術理論話語體系。邁入新時代的中國藝術學需要正視理論創新與學科發展方面的挑戰。河南大學藝術學理論研究院院長陳宗花表示,隨著我國的發展,大量新的時代命題不斷湧現,使中國藝術學三大體系的構建、發展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中國藝術學在理論與學科發展等方面的探索尚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