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體系」建設引領哲學社會科學邁向未來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只有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提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近三年來,哲學社會科學界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為指引,努力進取,積極開拓,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為己任,以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為宗旨,學科體系不斷健全,學術體系不斷完善,話語體系不斷增強。

  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大體系」建設的重要論述,成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指導方針。上海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張文宏認為,要以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為實證研究和理論研究的起點,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解決目前學科體系不健全、學術體系不完善、話語體系不到位的問題,為世界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龔雲表示,一個國家的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和文明素質,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每一步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哲學社會科學來回答重大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在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時代呼喚哲學社會科學界加強「三大體系」建設。

  談到「三大體系」建設的重大意義,南開大學商學院教授柯平表示,「三大體系」建設是基於我國的現實提出來的,明確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必須從現實出發、從我國的實際出發,有利於形成學科建設、學術研究與社會緊密結合、融為一體的新格局。「三大體系」建設為哲學社會科學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標。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對於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界增強學科自信、學術自信、話語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三大體系」建設也為高校社科研究提出了新要求,將大大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三大體系」建設鼓舞著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大膽創新,引領著哲學社會科學向未來邁進。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韓震提出,「三大體系」建設體現了我國根據自身問題思考學術研究,標誌著我國的哲學社會科學實現從跟跑、學習、模仿到自主發展。增強文化自信,建設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特別是「三大體系」建設。「三大體系」建設的提出,有利於增強中國的國際話語權,提升中國的文化影響力。

  相輔相成 互為基礎

  對於如何正確認識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三者之間的關係,張文宏表示,學科體系是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的基礎,學術體系是學科體系建設的核心,話語體系是學科體系和學術體系的具體表現。學科體系標誌著一個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包括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這兩個基礎任務。學科體系直接決定了學術體系的水平與話語體系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學術體系作為學科體系建設的核心,其主要的職能是立足實際,構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體系和思想觀點,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批判意識的哲學社會科學後備人才,提高全民的哲學社會科學素養。話語體系是學科體系和學術體系建設成效的具體體現,表現在預測與解釋世界範圍內的重大社會經濟事件、影響國家重大公共政策和社會政策的出臺與完善。

  在柯平看來,學科體系是學科建設的主要內容,建設面向世界又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是學科建設的重要目標;學術體系是學術研究的主要目標,建設面向國際又具有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是學術研究的重要任務;話語體系是學術傳播的基本功能,建設面向全球又具有中國自信的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是話語傳播的基本要求。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三者之間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共同促進。

  「『三大體系』相輔相成、互為基礎。」龔雲認為,學科體系是基礎,學術體系是保障,話語體系是反映形式。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要健全學科體系。要把作為指導性學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相關學科做大做強,把基礎學科做紮實,鞏固優勢學科,發展新興學科、冷門學科。要讓學術體系圍繞學科體系展開,並通過話語體系的創新呈現出來。

  建設成就突出

  談到近三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界在「三大體系」建設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柯平從以下方面進行了總結。第一,徹底糾正了過去哲學社會科學界簡單照搬國外學科體系、片面追求西方學術體系、以發達國家的學派和學者觀點為話語標準等錯誤傾向,形成了良好的學術風氣,讓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有了明確的方向。哲學社會科學學風和學術道德建設得到加強,學術環境得到很大的改善。第二,哲學社會科學界取得了許多既有理論高度又能指導社會實踐的重大成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努力深入實踐,積極承擔國家重大項目,不斷開展社會服務。第三,「三大體系」建設全面鋪開,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正在形成。學科體系在方位上有了新的突破並展開新的格局,學術體系在領域上不斷豐富和完善,話語體系在要素上有了更多的中國元素和現代風格。

  韓震表示,我們基本建立了比較完備的現代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也初步具備了自己的話語體系。人才培養體系、教材體系建設成就也非常顯著。學術研究的深度、新穎度、創造力越來越強。學術自覺、學術自信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具有自己的特色,越來越彰顯獨立性、自主性。

  張文宏認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始終立足於中國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用中國理論講述中國故事,不斷繁榮發展著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為世界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貢獻著中國智慧。今後,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將繼續在「三大體系」建設的指引下創造新輝煌。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相關焦點

  • 從細節入手推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從細節入手推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2020年05月18日 09:0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宇燕 字號 內容摘要: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 擔負起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崇高使命
    3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為使哲學社會科學真正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而探索努力。本版今天特刊發3篇文章,圍繞建設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進行探討。
  • 嚴書翰: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需正確處理「三大關係」
    這是對加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簡稱「話語體系建設」)提出了更明確、更高的要求。我們要充分認識加強話語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及其艱巨性,扎紮實實地做好這方面的基礎工作,正確處理三個重要關係,把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推向新的階段。 一、加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及其艱巨性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
  • 人文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相互關係
    作者簡介:   人文社會科學的「三大體系」,指的是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這裡所說的「人文社會科學」,也就是在我國特定語境下所說的「哲學社會科學」。  有關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建設問題,是具有豐富內涵的時代課題,也是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論述的重要主題之一。
  • 加強科研誠信體系建設 促進哲學社會科學健康發展
    加強科研誠信體系建設 促進哲學社會科學健康發展 2020年01月02日 10:44 來源:雲南日報 作者:何祖坤 字號 內容摘要:科研誠信是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石,是優良學風的主要體現
  • 武漢大學專家共議新時代一流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建設
    為了探索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的創新路徑,更好地開展學術傳播和交流,更好地服務於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10月31日,武漢大學召開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暨《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90周年座談會。來自國內期刊主管部門、行業協會、評價及轉載機構、國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及相關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專家圍繞主題深入研討交流。
  • 加強學科建設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
    黃浩濤告訴記者,這次會議全面而深刻地總結了政協過去五年工作及其基本經驗,對未來工作方向和工作重點達成高度共識,選舉產生了政協新一屆全國委員會的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和常務委員,是一次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大會。「我深深感覺到,人民政協作為統一戰線的組織、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
  • 不斷健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
    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科研機構 作者簡介:   近年來,我國高校科研機構在健全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方面,緊跟時代需求,不斷更新觀念,勇於創新,學科體系建設展現出蓬勃生機。  在上海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處處長曾軍看來,與自然科學學科不同,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區域屬性和價值取向,這也正是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所要體現的「中國特色」。
  • 推進藝術學三大體系建設
    藝術學是哲學社會科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構建中國特色藝術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用中國化的理論闡發中國藝術經驗,是藝術學未來發展的方向,也是藝術學研究者的職責和使命。辯證看待西方理論事實上,中國藝術學的發展從西方汲取了很多營養,在中國藝術學三大體系建設中如何處理中國藝術學與西方藝術學的關係,也是藝術學領域專家學者關心的問題。劉悅笛認為,要在中西藝術學之間實現視界融合,必須處理好中西雙方藝術理論的關係。
  • 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的功能定位
    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要跟上時代步伐,必須清醒地認識和理解自身的發展特質與時代擔當,準確把握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的功能定位,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努力提升辦刊質量,更好地服務於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設。
  • 推動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
    五年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堅持立足中國實踐,融通古今中外,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成效顯著。在全國基本建立起基礎學科健全紮實、重點學科優勢突出、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創新發展、冷門學科代有傳承、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輔相成、學術研究和成果應用相互促進的學科發展體系;深入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發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的引領帶動作用,學術研究成果豐碩,哲學社會科學原創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著力打造傳播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積極開展學術外交和學術外宣,不斷推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走向世界
  • 哲學社會科學與時代同行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隊伍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主力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健康發展,關係到整個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構建。當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評價體系還不夠科學、學術研究的現實感還不夠鮮明等方面。這種狀況,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 以唯物史觀引領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在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之際,深入研究其對唯物史觀的重要貢獻,進一步闡釋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及其時代意義,堅持以唯物史觀引領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哲學基礎。恩格斯是唯物史觀的創立者之一,也是唯物史觀的科學運用者和不懈推進者。可以說,他畢生的事業都是緊緊圍繞唯物史觀展開的。
  • 學術自信: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礎
    原標題:學術自信: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礎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提出了「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任務,指出了要「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 清華大學舉辦2020年哲學社會科學骨幹教師專題研討班
    十四五」期間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建設的總體思路,切實提高課程思政建設和教書育人水平,清華大學黨委宣傳部、文科建設處聯合舉辦2020年哲學社會科學骨幹教師專題研討班。教務處副處長楊帆從《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提出背景,「加強頂層設計,凝聚多方合力」的建設方案,「凝聚共識、創新機制、優化課程、分類指導」的具體舉措等方面,介紹了學校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及其與思政課程銜接的工作思路。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趙可金探討了未來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雙循環、立體化」的學科發展思路,並結合學校社會科學發展情況及政治學中國化進行了闡述。
  •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NSSD)簡介
    背景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nssd.org)」是由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建設,中國社會科學院承建的國家級、開放型、公益性的哲學社會科學信息平臺,具體責任單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調查與數據信息中心)。
  • 習近平: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鑑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該具有什麼特點呢?我認為,要把握住以下3個主要方面。第一,體現繼承性、民族性。哲學社會科學的現實形態,是古往今來各種知識、觀念、理論、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結果。
  • 建立科學權威、公開透明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評價體系
    建立科學權威、公開透明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評價體系 第六屆全國人文社會科學評價高峰論壇在京舉辦 2019年11月27日 09:5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畢雁 字號
  • 努力建設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礎學科——歷史學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既高屋建瓴地指明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不斷發展的光輝前景,也指出了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緊迫性、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克服目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不足的途徑和辦法,給予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極大的鼓舞和啟示。
  • 教育部:將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評價體系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為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近日印發《關於公布〈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將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評價體系,並首次在教育學、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