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專家共議新時代一流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建設

2020-12-05 中國教育在線

  為了探索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的創新路徑,更好地開展學術傳播和交流,更好地服務於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10月31日,武漢大學召開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暨《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90周年座談會。來自國內期刊主管部門、行業協會、評價及轉載機構、國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及相關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專家圍繞主題深入研討交流。

  中宣部出版局期刊處處長倪軼,教育部社科司出版處處長田敬誠,湖北省委宣傳部出版處處長、二級巡視員周鳳榮,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沈壯海等出席開幕式。

  沈壯海在致辭中指出,在武漢大學跨越三個世紀120多年的發展歲月裡,武大文科學報相伴走過了90年的風風雨雨,特別見證了武大文科發展的歷史。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是武漢大學的傳統優勢,武大文科學報作為武漢大學的一張名片,從創刊伊始便承載著「促進高深學術」的重要使命。一直以來,武漢大學和廣大學者始終將學報作為一方學術陣地加以守護和建設。他希望《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在聯合校內期刊服務學校相關學科發展、打造武大學術品牌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同時立足學術前沿,面向時代熱點、面向中國現實問題大力刊發精品力作,搭建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為學術繁榮做出更大貢獻。

  倪軼在肯定武大文科學報辦刊成就的同時,就高質量學術期刊進一步提高站位、發揮學術引領作用、進一步提升內容質量和服務質量、完善發展規劃、推進改革創新、加強隊伍建設等提出幾點意見和建議。

  田敬誠肯定了武大文科學報發文結構均衡、政治性和學理性高度統一,指出一流的學術期刊不僅要學術一流,而且要政治一流,高校學術期刊必須服從和服務於中國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建設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要大力加強隊伍建設,提升編輯的政治鑑別力和學術鑑賞力,要進一步完善期刊評價體系,實現綜合評價、分類評價、定性和定量相結合,要在加強引導的同時加大對期刊的扶持力度。

  周鳳榮肯定了武大文科學報90年來為促進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學術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希望《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今後在繼續辦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這一特色專欄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主題宣傳,建設學術陣地;面向現實問題,引導學者把論文寫在中國的大地上,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的學術研究促進社會發展,並不斷產出新理論、新思想;傳承優良傳統,不斷開拓創新,以建設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為目標,繼續提高辦刊質量和水平,努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

  主編汪信硯在期刊工作報告中回顧了武漢大學文科學報在風雨中跋涉前進的發展歷程,總結了武大文科學報堅持倡導原創、力推精品,堅持追蹤前沿、聚焦熱點,堅持培養人才、涵育學術,堅持與時俱進、融合發展的辦刊特色,並就今後如何發揮期刊的學術引領功能、助力大學「雙一流」建設,如何加大開放辦刊力度、為學術建設貢獻力量,如何進一步融合發展、適應新時代學術傳播的需要進行了反思與展望。

  本次會議以主旨發言和主編論壇形式展開。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原理事長、《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原主編龍協濤,《新華文摘》總編輯喻陽,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總編輯高自龍,上海師範大學期刊社社長、《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主編何雲峰,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副院長蔣穎,《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主編彭玉平,《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原常務副主編吳友法圍繞論壇主題發表了主旨演講。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發林主持開幕式。

  在下午舉行的主編論壇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學術期刊負責人圍繞「新時代一流期刊建設」的主題,就文化自信、國際話語權與學術期刊競爭力,高校「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學術期刊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新文科建設與綜合性文科期刊改革發展,學術創新引領與期刊學術質量提升,多元學術期刊評價體系與良好學術生態建設,綜合性學術期刊特色化發展道路,學術期刊在出版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等議題展開了深入研討。

  據悉,《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是我國最早出版的學報之一,在我國學報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從創刊伊始便以高起點的學術水準在學術界、期刊界獨樹一幟。創刊90年以來,以學校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學術資源為依託,武大文科學報的學術影響力和學術地位不斷提升,成為中國學術界和期刊界具有較大影響的學術刊物。武大文科學報2001年被美國《劍橋科學文摘》旗下的《社會學文摘》《社會服務文摘》《語言學與語言行為文摘》收錄,是最早被這些文摘收錄的29種中文學術期刊之一,也一直是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綜合評價核心期刊以及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近20年來,武大文科學報獲得了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界的各種高級別榮譽,包括全國百強社科期刊、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國家社科基金資助優秀期刊、全國雙十佳文科學報、教育部高校社科名刊等。特別是近年來,《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在繼續優良辦刊傳統的基礎上,在辦刊理念、選題策劃、編校流程等方面不斷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效,刊物的學術質量、學術影響和社會美譽度都有了大幅提升。根據中國知網CNKI與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2019年版《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人文社會科學)》,《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的複合影響因子為3.503,在全國「社會科學綜合」類的191家期刊中排名第二。另據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發布的2019年《世界學術期刊學術影響力指數(WAJCI)年報》,《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為進入WAJCI-Q1區的中國「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類6家期刊之一(學科內WAJCI 世界排名為40/180)。在2019年人大複印報刊資料轉載指數排名中,《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位列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學報第二名、全國綜合性期刊第八名。另外,根據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圖書館期刊信息檢索中心的數據,2019年《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被轉載文章總數111篇,被轉載量在全國綜合性高校學報中排名第一。

相關焦點

  • [光明日報]專家學者齊聚武漢研討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
    10月31日,「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暨《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90周年座談會」在武漢大學舉行。來自國內期刊主管部門、行業協會、評價及轉載機構、國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及相關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專家圍繞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深入研討、廣泛交流。
  • 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的功能定位
    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要跟上時代步伐,必須清醒地認識和理解自身的發展特質與時代擔當,準確把握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的功能定位,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努力提升辦刊質量,更好地服務於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設。
  •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90周年座談會召開,專家表示
    □本報記者 湯廣花  10月31日,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暨《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90周年座談會在武漢大學召開,來自中宣部、教育部、湖北省委宣傳部及業界的專家學者共同研討一流學術期刊建設的創新路徑。
  • 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的時代擔當
    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是學術傳播和交流的重要平臺,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重要陣地,也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在繁榮學術研究、引領學術潮流、培育人才隊伍、促進學風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和問題。
  • 哲學社會科學期刊: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
    原標題:哲學社會科學期刊: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   哲學社會科學期刊是社會發展狀態的晴雨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期刊70年發展史就是新中國70年發展史的實錄或縮影。其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改革開放前30年、改革開放後30多年和黨的十八大以來的7年。
  •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NSSD)簡介
    背景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nssd.org)」是由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建設,中國社會科學院承建的國家級、開放型、公益性的哲學社會科學信息平臺,具體責任單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調查與數據信息中心)。
  • 奮勇攀登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高峰
    近年來,全省哲學社會科學戰線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論述精神,圍繞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加強理論研究、著力正本清源,圍繞服務江蘇改革發展建設新型智庫、積極資政建言,圍繞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推進學術創新、打造學術品牌,社科強省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為「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向世界一流邁進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學科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
    他們以不懈堅持與努力,不斷為中國人民大學「在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獨樹一幟」貢獻力量,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和繁榮貢獻力量。他們不僅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寶貴財富與資源,更是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文社會科學的共同財富。
  • 推動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
    五年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學術導向和價值取向,把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特別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建設一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全面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理化闡釋、學術化表達、系統化建構,不斷推出高水平理論研究成果,為深化學習黨的創新理論、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
  • 新時代廣東哲學社會科學的使命與擔當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也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時代的發展和形勢的變化,使哲學社會科學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機遇,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肩負著更加重大的歷史使命。廣州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廣州市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曾偉玉談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省社科聯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廣泛聯繫全省廣大社科理論工作者,積極發揮哲學社會科學思想支持、理論引導、人才培養等重要作用,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先行示範區、「一核一帶一區」發展戰略等時代命題,開展了一系列前沿性開創性的學術研究活動,搭建了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學術發展平臺
  • 建立科學權威、公開透明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評價體系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政府相關部門、中國教育學會、中國期刊協會、地方社科院、高校、科研機構、期刊編輯部、企業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論壇。在此大背景下,建立科學權威、公開透明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評價體系,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尤為迫切。經過研究探索,評價院提出了AMI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將定量和定性評價方法相結合,突出同行評議在評價中的作用。評價院提出的AMI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和推出的評價報告逐漸得到學界和社會的關注和應用。
  •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創新與學術評價高端論壇在上海舉行
    2019年12月1日,由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學術月刊》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創新與學術評價高端論壇」在上海舉行。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炯出席會議並講話。來自全國的著名專家學者、期刊界與轉載與評價機構代表以及科研管理部門代表百餘人參加此次會議。
  • 武漢專業期刊聯動學術抗疫
    原標題:武漢專業期刊聯動學術抗疫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由武漢大學主辦的10餘家學術期刊聚焦疫情防控及社會治理,推出多篇論文,為解釋和解決現實問題貢獻智慧。
  • 不斷健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
    「學科是科學在探討未知中所建立的學術體系,也是針對某一學術領域的人才培養體系,故而學科是科學事業最為基本的學術單元。」北京語言大學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李宇明提出,推進學術事業的發展、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基點都是學科建設。
  •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學術期刊資料庫用戶關注度報告(2019...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1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聶北茵)正值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發表4周年之際,《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學術期刊資料庫用戶關注度報告(2019年度)》今天在線發布。
  • 《武漢大學學報》四位一體勇創新百家爭鳴求發展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和《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以下簡稱《武大學報》)均為教育部主管、武漢大學主辦、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負責出版的綜合性學術期刊,由1930年創刊的《國立武漢大學文哲季刊》發展而來。
  • 北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紀念創刊50周年 將開闢英文版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廈門大學、陝西師範大學、雲南大學等兄弟院校的代表,以及學報編委會等共一百多人參加了慶典;對北京大學學報創刊五十周年表示祝賀,並就「積極推進名刊工程,繁榮哲學社會科學」這一主題進行座談研討。
  • 趙可金、翟大宇:新時代的中國政治學學科路徑與建設方向
    新時代的中國政治學應在中國學派的旗幟下,不斷推進建設政治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和教材體系。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簡稱「雙一流」) ,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時代為實現我國從高等教育大國到高等教育強國的歷史性跨越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2017年9月21日,「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學科名單公布,137所高校入選。
  • 零的突破,武漢大學英文學術期刊GSIS被SCIE資料庫收錄!
    據科睿唯安官網發布,武漢大學主辦的英文學術期刊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GSIS,地球空間信息科學學報)於2020年9月23日被SCIE資料庫正式收錄,實現了武漢大學英文期刊被
  • 在哲學社會科學中彰顯馬克思主義的力量
    在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丁柏銓看來,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新聞學、傳播學學術研究的指導思想是中國新聞傳播學發展的重要歷史經驗。以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為基礎,在新聞工作中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黨性原則,確保輿論導向正確和輿論引導有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理論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