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探索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的創新路徑,更好地開展學術傳播和交流,更好地服務於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10月31日,武漢大學召開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暨《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90周年座談會。來自國內期刊主管部門、行業協會、評價及轉載機構、國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及相關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專家圍繞主題深入研討交流。
中宣部出版局期刊處處長倪軼,教育部社科司出版處處長田敬誠,湖北省委宣傳部出版處處長、二級巡視員周鳳榮,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沈壯海等出席開幕式。
沈壯海在致辭中指出,在武漢大學跨越三個世紀120多年的發展歲月裡,武大文科學報相伴走過了90年的風風雨雨,特別見證了武大文科發展的歷史。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是武漢大學的傳統優勢,武大文科學報作為武漢大學的一張名片,從創刊伊始便承載著「促進高深學術」的重要使命。一直以來,武漢大學和廣大學者始終將學報作為一方學術陣地加以守護和建設。他希望《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在聯合校內期刊服務學校相關學科發展、打造武大學術品牌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同時立足學術前沿,面向時代熱點、面向中國現實問題大力刊發精品力作,搭建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為學術繁榮做出更大貢獻。
倪軼在肯定武大文科學報辦刊成就的同時,就高質量學術期刊進一步提高站位、發揮學術引領作用、進一步提升內容質量和服務質量、完善發展規劃、推進改革創新、加強隊伍建設等提出幾點意見和建議。
田敬誠肯定了武大文科學報發文結構均衡、政治性和學理性高度統一,指出一流的學術期刊不僅要學術一流,而且要政治一流,高校學術期刊必須服從和服務於中國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建設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要大力加強隊伍建設,提升編輯的政治鑑別力和學術鑑賞力,要進一步完善期刊評價體系,實現綜合評價、分類評價、定性和定量相結合,要在加強引導的同時加大對期刊的扶持力度。
周鳳榮肯定了武大文科學報90年來為促進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學術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希望《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今後在繼續辦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這一特色專欄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主題宣傳,建設學術陣地;面向現實問題,引導學者把論文寫在中國的大地上,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的學術研究促進社會發展,並不斷產出新理論、新思想;傳承優良傳統,不斷開拓創新,以建設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為目標,繼續提高辦刊質量和水平,努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
主編汪信硯在期刊工作報告中回顧了武漢大學文科學報在風雨中跋涉前進的發展歷程,總結了武大文科學報堅持倡導原創、力推精品,堅持追蹤前沿、聚焦熱點,堅持培養人才、涵育學術,堅持與時俱進、融合發展的辦刊特色,並就今後如何發揮期刊的學術引領功能、助力大學「雙一流」建設,如何加大開放辦刊力度、為學術建設貢獻力量,如何進一步融合發展、適應新時代學術傳播的需要進行了反思與展望。
本次會議以主旨發言和主編論壇形式展開。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原理事長、《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原主編龍協濤,《新華文摘》總編輯喻陽,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總編輯高自龍,上海師範大學期刊社社長、《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主編何雲峰,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副院長蔣穎,《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主編彭玉平,《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原常務副主編吳友法圍繞論壇主題發表了主旨演講。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發林主持開幕式。
在下午舉行的主編論壇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學術期刊負責人圍繞「新時代一流期刊建設」的主題,就文化自信、國際話語權與學術期刊競爭力,高校「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學術期刊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新文科建設與綜合性文科期刊改革發展,學術創新引領與期刊學術質量提升,多元學術期刊評價體系與良好學術生態建設,綜合性學術期刊特色化發展道路,學術期刊在出版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等議題展開了深入研討。
據悉,《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是我國最早出版的學報之一,在我國學報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從創刊伊始便以高起點的學術水準在學術界、期刊界獨樹一幟。創刊90年以來,以學校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學術資源為依託,武大文科學報的學術影響力和學術地位不斷提升,成為中國學術界和期刊界具有較大影響的學術刊物。武大文科學報2001年被美國《劍橋科學文摘》旗下的《社會學文摘》《社會服務文摘》《語言學與語言行為文摘》收錄,是最早被這些文摘收錄的29種中文學術期刊之一,也一直是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綜合評價核心期刊以及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近20年來,武大文科學報獲得了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界的各種高級別榮譽,包括全國百強社科期刊、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國家社科基金資助優秀期刊、全國雙十佳文科學報、教育部高校社科名刊等。特別是近年來,《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在繼續優良辦刊傳統的基礎上,在辦刊理念、選題策劃、編校流程等方面不斷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效,刊物的學術質量、學術影響和社會美譽度都有了大幅提升。根據中國知網CNKI與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2019年版《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人文社會科學)》,《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的複合影響因子為3.503,在全國「社會科學綜合」類的191家期刊中排名第二。另據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發布的2019年《世界學術期刊學術影響力指數(WAJCI)年報》,《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為進入WAJCI-Q1區的中國「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類6家期刊之一(學科內WAJCI 世界排名為40/180)。在2019年人大複印報刊資料轉載指數排名中,《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位列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學報第二名、全國綜合性期刊第八名。另外,根據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圖書館期刊信息檢索中心的數據,2019年《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被轉載文章總數111篇,被轉載量在全國綜合性高校學報中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