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的功能定位

2020-12-04 光明數字報

    【研究心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要跟上時代步伐,必須清醒地認識和理解自身的發展特質與時代擔當,準確把握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的功能定位,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努力提升辦刊質量,更好地服務於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設。

彰顯中華文化自信的重要標識

    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而哲學社會科學則是文化的精神層面凝練和理論形態概括,是文化中的「上層建築」。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發表的最新學術研究成果,代表著一個國家或地區學術前沿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文化高度。

    我國數千種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中,受國家社科基金資助的期刊約200種;被各類評價體系列入「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的有600種左右。它們基本代表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的最好辦刊水平,是國際社會尤其是學術界觀察了解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發展情況的主要窗口,是彰顯中華文化自信的重要標識,也是展示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平臺。進入新時代,國家整體實力由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作為文化軟實力重要標識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也必須與時代同步強起來。這就要求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努力提高辦刊質量,不斷提升刊物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

    期刊質量最核心的是內容質量,即其發表成果的質量。無論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國際上公認的頂級權威學術期刊,如《科學》《自然》等雜誌,其地位和影響的形成,蓋因其長期堅持極為嚴格的選稿用稿標準,所發表的論文基本上都是一流的原創性成果。提升期刊質量,首先就是要嚴格把好選稿用稿質量關,注重學術性、前沿性,強化原創性、思想性。

    提升辦刊質量還需注意到,學術期刊作為學術傳播媒體,正面臨著傳播技術和平臺載體的巨大變革。網際網路時代,全媒體融合發展是未來趨勢。學術期刊必須關注學界新需求,充分結合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特徵與傳統學術期刊優質資源,依託信息技術調整學術期刊的編輯生產流程,完善學術期刊的產品結構,創新學術期刊的產品形態和傳播手段。加快技術應用開發,開展「內容、技術、平臺」三位一體、合作共贏的數位化項目建設,建好期刊數位化投稿平臺、數位化編輯平臺和大數據檢測平臺等。通過網際網路信息化手段將編輯、作者、審稿人快速聚集起來,實現學術質量控制、出版流程管理等編輯出版要素的自動化。同時,要積極推進以手持閱讀終端為載體的學術期刊內容服務。

引領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堅強堡壘

    與自然科學不同,哲學社會科學天然具有意識形態屬性。因此,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的辦刊質量,還體現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引領和主導上。

    在辦刊方向和理念上必須堅持黨性原則,樹立正確的政治導向,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這是學術期刊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政治保證。這就要求我們從政治高度認識學術期刊的功能:一方面,學術期刊是學術傳播和交流的載體,在傳播和交流學術研究,反映學術動態,推動學術研究不斷創新,發展文化和學術事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學術期刊也通過發表學術研究成果,在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具體到選題上,學術期刊要主動設置有生命力的選題,或是具有重要的理論創新意義,或是具有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或是兼具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當前,面對日益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學術期刊更要拓展眼界,在欄目設置、選題策劃上,突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作用,緊緊圍繞人民群眾關注的社會熱點,黨和政府的工作難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實踐,積極總結經驗、破解難題,以高質量的研究成果繁榮學術、創新理論、資政育人、服務社會。學術期刊必須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努力為建構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作出應有的貢獻。

服務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平臺

    學術期刊的一個基本功能是服務學科建設。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都有著獨特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學術論文的寫作和發表必須遵循基本的學術規範,這是學術期刊的內在要求和編輯審稿的共同標準、基本「門檻」。學術規範是學術共同體進行學術活動長期形成的一整套基本規則,包括話語體系和表述方式。強調學術規範有助於學術研究的標準化和專業化,從而彰顯研究價值;有助於學術積累和創新,從而推動學科發展;有助於規約和懲處學術研究活動中的不良行為,從而端正學風。學術期刊通過學術傳播擴大學科影響力,通過與論文作者之間的互動培養人才,有力促進和推動著學科發展。同時,通過統計論文的施引與被引情況,其摘轉指標、影響因子指標可以反映論文和期刊的利用程度,一定程度上體現論文水平和學術影響力。長期以來,我國學界已逐漸形成了學術共同體認可的核心期刊評價體系,期刊評價已成為學科建設的基本平臺。

    然而,一段時間以來,學術期刊的學術評價功能被學歷學位、職稱職位等利益獲取因素所捆綁、扭曲,學術生態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部分期刊在選稿編稿用稿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良傾向,把「學術規範」推向極端,一切以西方標準為標準,熱衷於用中國案例「證明」西方理論,「言必稱希臘」,有的還以晦澀難懂的「西式」語言為時尚,甚至有的論文形式結構上也以「洋八股」(問題、理論、假設、數據、測量、方法、發現和結論八個部分組成的文章結構)為「學術規範」,美其名曰「與國際接軌」,包括一些社會科學領域的文章摒棄思想性而以建構精緻的數學模型為目標,等等。對此,學界雖已有眾多批評之聲,但並沒有得到根本改觀。增強學術自信、構建本土理論體系已迫在眉睫。近年來,中央對此給予高度重視。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鑑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這些都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健康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新時代賦予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的重大歷史使命。當前適逢我國高校進行「雙一流」建設。一流學科的建設需要一流的學術期刊平臺,這就要求學術期刊在欄目設置、選題策劃、約稿組稿、編稿審稿、評價推介等各環節深化改革創新,全方位服務於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設。

    (作者:秦開鳳,系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人文雜誌》社副主編)

相關焦點

  • 武漢大學專家共議新時代一流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建設
    為了探索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的創新路徑,更好地開展學術傳播和交流,更好地服務於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10月31日,武漢大學召開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暨《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90周年座談會。來自國內期刊主管部門、行業協會、評價及轉載機構、國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及相關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專家圍繞主題深入研討交流。
  • 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的時代擔當
    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是學術傳播和交流的重要平臺,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重要陣地,也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在繁榮學術研究、引領學術潮流、培育人才隊伍、促進學風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和問題。
  •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NSSD)簡介
    背景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nssd.org)」是由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建設,中國社會科學院承建的國家級、開放型、公益性的哲學社會科學信息平臺,具體責任單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調查與數據信息中心)。
  • 哲學社會科學期刊: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
    原標題:哲學社會科學期刊: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   哲學社會科學期刊是社會發展狀態的晴雨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期刊70年發展史就是新中國70年發展史的實錄或縮影。其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改革開放前30年、改革開放後30多年和黨的十八大以來的7年。
  • 推動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
    五年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學術導向和價值取向,把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特別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建設一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全面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理化闡釋、學術化表達、系統化建構,不斷推出高水平理論研究成果,為深化學習黨的創新理論、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
  • 新時代廣東哲學社會科學的使命與擔當
    11月28日,新時代廣東哲學社會科學的使命與擔當暨省社科聯成立60周年座談會在廣州召開。與會者回顧了60年來省社科聯走過的道路,一致認為,堅持黨對哲學社會科學的全面領導,是繁榮發展社科事業的根本保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靈魂和旗幟;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努力方向和根本遵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哲學社會科學生命力之所在;堅持理論創新,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永恆主題。
  • 奮勇攀登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高峰
    近年來,全省哲學社會科學戰線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論述精神,圍繞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加強理論研究、著力正本清源,圍繞服務江蘇改革發展建設新型智庫、積極資政建言,圍繞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推進學術創新、打造學術品牌,社科強省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為「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光明日報]專家學者齊聚武漢研討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
    10月31日,「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暨《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90周年座談會」在武漢大學舉行。來自國內期刊主管部門、行業協會、評價及轉載機構、國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及相關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專家圍繞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深入研討、廣泛交流。
  •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創新與學術評價高端論壇在上海舉行
    權衡書記簡要介紹了上海市社聯在推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以及推動江南文化系列研究所採取的各項重要舉措,並提出了如何構建和完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評價體系的問題。《學術月刊》總編輯姜佑福在開幕式上對期刊工作做了扼要匯報。
  •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學術期刊資料庫用戶關注度報告(2019...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1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聶北茵)正值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發表4周年之際,《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學術期刊資料庫用戶關注度報告(2019年度)》今天在線發布。
  • 建立科學權威、公開透明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評價體系
    >關鍵詞:社會科學評價;人文社會科學評價;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評價體系 內容摘要:2019年11月2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主辦的第六屆全國人文社會科學評價高峰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行。
  • 哲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定位
    有人主張將已往的「哲學社會科學」改稱「人文社會科學」或「人文科學」,用以指稱不同於自然科學的另一大半(有關人、文化社會生活和社會歷史的)科學領域,這是目前一股國際性的學術潮流。其用意在於強調哲學和各門社會學科的本性是面向人、社會、文化的,從而倡導立足於人、關心和服務於人的發展的價值導向。採用這一提法的好處是,強化這些學科的本意,它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導向。
  •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90周年座談會召開,專家表示
    □本報記者 湯廣花  10月31日,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暨《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90周年座談會在武漢大學召開,來自中宣部、教育部、湖北省委宣傳部及業界的專家學者共同研討一流學術期刊建設的創新路徑。
  • 期刊速遞|《社會科學研究》2020年第4期目錄
    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全國百強社科期刊(2013、2015)CSSCI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A刊核心期刊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A+)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刊
  • 【期刊資訊】知網發布「中國學術期刊分區表」,覆蓋人文社會科學...
    07:55:16 來源: 西瓜窩蛋奶 舉報   12月17日消息,中國知網公布了《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
  • 教育部:將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評價體系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為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近日印發《關於公布〈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將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評價體系,並首次在教育學、心理學
  •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可免費下載社科論文
    2016年12月30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http://www.ncpssd.org)正式上線。近日,該文獻中心提供免費論文下載的消息刷爆了學者、人文社科類學生、研究者的朋友圈。 據澎湃新聞3月7日報導,與知網等資料庫相比,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的優勢在於免費。該中心的資源相當豐富,幾乎收錄了人文社科領域的全部核心期刊。
  • 不斷健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
    「學科是科學在探討未知中所建立的學術體系,也是針對某一學術領域的人才培養體系,故而學科是科學事業最為基本的學術單元。」北京語言大學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李宇明提出,推進學術事業的發展、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基點都是學科建設。
  • 學術自信: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礎
    原標題:學術自信: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礎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提出了「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任務,指出了要「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 在哲學社會科學中彰顯馬克思主義的力量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誌。近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自覺性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鞏固。保證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正確方向繁榮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發揮其指導作用,確保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正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