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的時代擔當

2020-12-04 中國網

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是學術傳播和交流的重要平臺,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重要陣地,也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在繁榮學術研究、引領學術潮流、培育人才隊伍、促進學風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和問題。例如,個別學術期刊放鬆了意識形態這根弦,有的學術期刊異化為學術評價體系的工具。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要進一步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做黨的創新理論的傳播者。通過辦報辦刊傳播科學思想、推動實際工作,是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毛澤東同志一向重視報刊宣傳工作,他將報刊視為拿筆的「文化軍隊」,並親自撰寫或修改了大量時評和社論,發揮了宣傳革命、發動群眾、組織鬥爭、指導工作的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強調要堅持政治家辦報、辦刊、辦臺、辦新聞網站,明確提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誌」。辦好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就要深刻認識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識形態屬性,高舉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深入宣傳闡釋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深入宣傳闡釋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深入宣傳闡釋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就要在實踐中自覺抵制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和言論,在正本清源上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為,全力堅守意識形態陣地。


做時代發展變遷的記錄者。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歷史性交匯,「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有理想、有抱負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應該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的重要場域,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實踐「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重要載體。做偉大時代的記錄者,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就要在深入研究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有所作為,通過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打牢全體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積極有為;就要立足中國現實,植根中國大地,書寫好、呈現好這個時代的偉大壯舉,把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闡釋好,在解讀中國實踐、闡釋中國道路、構建中國理論上施展抱負。


做優秀學術成果的培育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有沒有中國特色,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主體性、原創性。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提出具有自主性、獨創性的理論觀點。辦好哲學社會科學期刊也是如此。哲學社會科學期刊只有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理論創新發展前沿、人民大眾生產生活,緊緊圍繞深層次思想理論問題、重大現實問題和重大實踐經驗總結,了解百姓生活狀況、把握群眾思想脈搏,著眼群眾需要解疑釋惑、闡明道理,才能推出有深度、有厚度、有溫度的研究成果,做到以高質量的成果立刊。同時,高水準的學術力作不是憑空產生的,要發揮凝聚專家學者的資源優勢,不斷挖掘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通過選題策劃、論文實踐、研討交流等方式,搭建有利於人才成長的載體平臺,促進更多創新型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脫穎而出,既為可持續高質量辦刊打下人才基礎,也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作出應有貢獻。


做良好學術生態的營造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繁榮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必須解決好學風問題。」「要大力弘揚優良學風,把軟約束和硬措施結合起來,推動形成崇尚精品、嚴謹治學、注重誠信、講求責任的優良學風,營造風清氣正、互學互鑑、積極向上的學術生態。」引導優良學風,是學術期刊應當承擔的較為迫切的社會責任。今年年初,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要求扭轉當前科研評價中存在的SCI論文相關指標片面、過度、扭曲使用等現象,引導評價工作突出科學精神、創新質量、服務貢獻。這也對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營造良好學術生態提出了方向性要求。一方面,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應推動自身的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建設,自覺抵制學術不端,認真甄別學術造假、論文抄襲行為以及各種功利行為;另一方面,弘揚理論聯繫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摒棄逃避現實、閉門造車、坐而論道等不良風氣,堅持學術研究的問題導向,引導作者圍繞真問題開展針對性研究,做大學問、做真學問。


做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的助推者。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是國際社會尤其是國際學術界觀察了解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發展情況的主要窗口,也是展示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平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優秀外文學術網站和學術期刊建設,扶持面向國外推介高水平研究成果。」以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走出去」推動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一方面要拓展視野,緊密跟蹤國際學術前沿,聚焦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發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聲音;另一方面要立足中國,針對國際社會關心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熱點問題,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帶一路」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打造易於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貢獻學術命題、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引導國際學術界展開研究和討論。此外,要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了解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的特點,加強國際間學術期刊的交流合作,善於與國際期刊交流對話、同臺競技,講好中國學術發展故事、展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新形象。


(作者:孫秋英,系山東師範大學文科學報編輯部副研究館員)



相關焦點

  • 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的功能定位
    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要跟上時代步伐,必須清醒地認識和理解自身的發展特質與時代擔當,準確把握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的功能定位,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努力提升辦刊質量,更好地服務於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設。
  •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NSSD)簡介
    背景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nssd.org)」是由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建設,中國社會科學院承建的國家級、開放型、公益性的哲學社會科學信息平臺,具體責任單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調查與數據信息中心)。
  • 新時代廣東哲學社會科學的使命與擔當
    11月28日,新時代廣東哲學社會科學的使命與擔當暨省社科聯成立60周年座談會在廣州召開。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也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時代的發展和形勢的變化,使哲學社會科學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機遇,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肩負著更加重大的歷史使命。
  • 武漢大學專家共議新時代一流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建設
    為了探索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的創新路徑,更好地開展學術傳播和交流,更好地服務於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10月31日,武漢大學召開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暨《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90周年座談會。來自國內期刊主管部門、行業協會、評價及轉載機構、國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及相關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專家圍繞主題深入研討交流。
  • 哲學社會科學期刊: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
    原標題:哲學社會科學期刊: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   哲學社會科學期刊是社會發展狀態的晴雨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期刊70年發展史就是新中國70年發展史的實錄或縮影。其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改革開放前30年、改革開放後30多年和黨的十八大以來的7年。
  •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學術期刊資料庫用戶關注度報告(2019...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1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聶北茵)正值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發表4周年之際,《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學術期刊資料庫用戶關注度報告(2019年度)》今天在線發布。
  • 中國哲學發展成就與時代擔當
    為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實的學理基礎,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對中國哲學的期許,也是中國哲學工作者肩負的使命與擔當。  自20世紀上半葉中國哲學學科誕生以來,這一學科的發展就是一個不斷面對時代挑戰、將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帶入新境界的過程。
  •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創新與學術評價高端論壇在上海舉行
    徐炯部長認為,首先,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也是兩個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期中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一年,在這樣一個重要時間節點上,為了紀念歷史,更為展望未來,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和《學術月刊》雜誌社組織探討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創新與學術評價的問題,意義十分重大;其次,學科創新首先應當從如何承擔時代課題,如何把握時代脈搏的角度著眼,將學術研究、學科創新同民族精神的提振和文化心靈的成熟、完善緊密結合起來
  • 哲學社會科學與時代同行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隊伍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主力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健康發展,關係到整個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構建。當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評價體系還不夠科學、學術研究的現實感還不夠鮮明等方面。這種狀況,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 推動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
    【摘要】「十三五」時期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戰線,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推出一大批重要學術成果,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了重大貢獻。
  • 人民日報:黃大年精神對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啟示
    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和戰略思維,從戰略高度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世界上沒有純而又純的哲學社會科學,哲學社會科學的重大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決人與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中創造出來的。我國知識分子歷來具有愛國情懷和社會擔當,如孔子強調「天下有道」,張載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 建立科學權威、公開透明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評價體系
    >關鍵詞:社會科學評價;人文社會科學評價;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評價體系 內容摘要:2019年11月2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主辦的第六屆全國人文社會科學評價高峰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行。
  • 【期刊資訊】知網發布「中國學術期刊分區表」,覆蓋人文社會科學...
    07:55:16 來源: 西瓜窩蛋奶 舉報   12月17日消息,中國知網公布了《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
  • 北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紀念創刊50周年 將開闢英文版
    1955年創刊的《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是北京大學主辦的大型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她同北大歷史上的這些學術名刊一脈相承。她既秉承《北京大學月刊》、《國學季刊》探求學術的求實和嚴謹的學風,又發揚《新青年》感應時代風雲的敏銳和創新之精神。在重大理論問題上反映北大的聲音,在學術探索和創新上體現北大的水平,在編校質量、編排規範上堅持北大嚴謹的學風。
  • 學術自信: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礎
    原標題:學術自信: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礎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提出了「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任務,指出了要「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 中國經驗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歷史表明,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
  •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90周年座談會召開,專家表示
    □本報記者 湯廣花  10月31日,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暨《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90周年座談會在武漢大學召開,來自中宣部、教育部、湖北省委宣傳部及業界的專家學者共同研討一流學術期刊建設的創新路徑。
  • 擔負起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崇高使命
    原標題:擔負起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崇高使命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重要論述】 主持人語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哲學社會科學的歷史地位和時代價值
  • 習近平: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改變這個狀況,需要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加倍努力,不斷在解決影響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上取得明顯進展。歷史表明,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
  • 奮勇攀登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高峰
    近年來,全省哲學社會科學戰線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論述精神,圍繞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加強理論研究、著力正本清源,圍繞服務江蘇改革發展建設新型智庫、積極資政建言,圍繞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推進學術創新、打造學術品牌,社科強省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為「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