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紀念創刊50周年 將開闢英文版

2020-11-25 北大新聞網

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很高聲譽的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昨天迎來了創刊五十周年紀念日。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院士、中宣部出版局劉建生副局長、教育部社政司徐維凡副司長、新聞出版總署報刊司張澤青助理巡視員、中國期刊協會張伯海會長中國人文社科學報學會武京閩秘書長等有關領導和負責人出席慶典並發表講話。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廈門大學、陝西師範大學、雲南大學等兄弟院校的代表,以及學報編委會等共一百多人參加了慶典;對北京大學學報創刊五十周年表示祝賀,並就「積極推進名刊工程,繁榮哲學社會科學」這一主題進行座談研討。

據學報負責人介紹,這次紀念活動除了舉行這次隆重的慶典外,近半年來,還通過精心組織和策劃,還從五十年來的眾多論文中遴選出幾十篇優秀論文,編輯出版《學術的風採》(人文科學卷和社會科學卷);《北京大學學報》第五期,組約大量國內外知名學者的稿件,以「慶祝創刊五十周年專號」形式出版,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據悉,最近,作為名刊建設和創世界一流大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北京大學學報經過慎重考慮,決定申辦北京大學學報英文版;申請報告已經以北京大學的名義呈報上級主管部門。學報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辦英文版北大學報,把中國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紹到國際上去,加強國際交流和國際競爭,把中國學者和中國學術的影響擴展到國際上的一流大學中去。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於1955年,已經走過了半個世紀的風雨歷程。9月17日,「北京大學學報創刊五十周年慶典」在英傑交流中心隆重舉行。北京大學歷史上素有創辦社會科學名刊的好傳統。當年,蔡元培辦《北京大學月刊》,胡適辦《國學季刊》,陳獨秀、李大釗辦《新青年》,馳譽海內外,影響深遠。1955年創刊的《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是北京大學主辦的大型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她同北大歷史上的這些學術名刊一脈相承。她既秉承《北京大學月刊》、《國學季刊》探求學術的求實和嚴謹的學風,又發揚《新青年》感應時代風雲的敏銳和創新之精神。在重大理論問題上反映北大的聲音,在學術探索和創新上體現北大的水平,在編校質量、編排規範上堅持北大嚴謹的學風。她依託北大豐厚的人文社會科學資源,把創世界一流大學的品牌意識和辦刊的精品意識結合起來,把優良的學術傳統和現代辦刊理念結合起來,既是展示學校學術陣容和學術水平的窗口,又是塑造學校形象、打造學校品牌的重要傳媒。創刊五十年來,《北京大學學報》在傳承文明、積累文化、創新理論、服務教學、擴大交流、諮政育人等方面作出自己特有的貢獻,已成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中的一朵奇葩,在國際國內享有良好聲譽。

在經濟全球化、多種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始終堅持人文社會科學的正確導向,貫徹雙百方針,走理論聯繫實際、學術結合時代之路,追蹤社會思潮、理論前沿和學術熱點。教育部近年來推動了高校社科名刊工程的實施,給高校學報的發展提高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北京大學學報》在辦刊過程中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深化改革,推動學報辦刊理念、辦刊制度和運行機制的創新。目前,北大學報刊物質量不斷提高,社會影響不斷擴大。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近些年來獲得下列主要榮譽:

1. 1999、 2002、2005年連續榮獲第一、二、三屆國家期刊獎,在近千家高校社科學報中只有本刊一家。國家期刊獎自1999年設立以來,已成功舉辦三屆。國家期刊獎是期刊界的惟一政府獎,也是期刊界的最高獎項。分三個級別:國家期刊獎、國家期刊提名獎和百種重點期刊獎。全國社科類期刊約4000多種,其中全國高校社科學報約1000多種。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保持「三連冠」的榮譽,在全國高校社科學報中是惟一一家,也是全國社科類綜合性學術理論學術期刊中的惟一一家。

2. 2001年入選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定的「中國期刊方陣」最高層次「雙高」期刊(高知名度、高學術水平)。進入「中國期刊方陣」共分四個層次,進入最高層次的在近千家高校社科學報中只有本刊一家。

3.1995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舉辦首屆全國社科期刊評獎,本刊獲優秀學術理論期刊獎。

4.1997年和1999年連續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為第一、二屆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

5.1998年本刊發表的黃楠森《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論文獎」,這是我校出版物首次獲此獎項。

6. 1999、2002年榮獲全國學報學會評定的「雙十佳」社科學報。

7. 2001年在首屆《CAJ-CD規範》執行評優活動中,榮獲《CAJ-CD規範》執行優秀獎。

8.2003年以總分排名第一的好成績入選教育部首批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

另外,根據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和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報告》(2004版),《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在大學學報類期刊中的總被引頻次和影響因子均分別名列第一和第二;北京大學圖書館研製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2、1996、2000、2004四版均收錄北大學報為核心期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於1999、2003年研製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亦均收錄北大學報為核心期刊;2004年,本刊還被北京市高教學會社會科學學報研究會評為學報名刊;近些年來,編輯部的一些同志也被評為新聞出版系統的「全國百佳出版工作者」、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系統和北京高校人文社科學報系統的「優秀主編」或「優秀編輯」。

相關焦點

  •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90周年座談會召開,專家表示
    □本報記者 湯廣花  10月31日,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暨《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90周年座談會在武漢大學召開,來自中宣部、教育部、湖北省委宣傳部及業界的專家學者共同研討一流學術期刊建設的創新路徑。
  • 2006科技創新論壇暨《水利學報》創刊50周年紀念大會第二輪通知
    尊敬的領導及專家: 為進一步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全國科技大會精神,更好地為建立創新型國家服務,為全面推動「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服務,值《水利學報
  • 《測繪學報》創刊50周年論壇舉行
    本報北京12月13日電(記者甄澄)由中國測繪學會、中國地圖出版社主辦的「測繪科技與學科建設暨《測繪學報》創刊50周年高端論壇」,今天在中國地質大學舉行。此次論壇主題為「發展測繪科技、構建和諧社會」。來自國家測繪局、中國科協以及相關高校、科研院所的近百名專家學者就我國測繪科技發展的前沿問題,測繪學科的建設,以及《測繪學報》如何進一步發揮學術功能,為廣大測繪科技工作者進行自主創新,推動測繪事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交流平臺等話題進行了探討和交流。創刊於1957年的《測繪學報》是由中國科協主管、中國測繪學會主辦,反映我國測繪科技發展的國家級綜合性學術刊物。
  • 測繪地理信息與導航高端論壇暨《測繪學報》創刊60周年學術研討會...
    》創刊6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深圳舉辦。李維森向《測繪學報》創刊60周年表示熱烈的祝賀,向《測繪學報》的歷任編委會主任委員、主編方俊、楊磊光、喻滄、楊凱、陳俊勇、楊元喜等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編輯部工作人員、廣大審稿專家、作者以及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測繪學報》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 武漢大學專家共議新時代一流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建設
    為了探索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的創新路徑,更好地開展學術傳播和交流,更好地服務於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10月31日,武漢大學召開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暨《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90周年座談會。來自國內期刊主管部門、行業協會、評價及轉載機構、國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及相關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專家圍繞主題深入研討交流。
  • 《上海文學》創刊65周年 首次推出英文版特刊
    中新網上海12月27日電 (王笈)由巴金創刊於1953年的《上海文學》雜誌,27日在上海市作家協會舉辦創刊65周年慶典暨《上海文學》英文版首發式。《上海文學》雜誌社與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合作推出一期《上海文學》英文版特刊,這也是目前上海唯一一種推介中國當代文學的外文版文學期刊。
  • 紀念「太原會議」四十周年暨當代西方哲學發展新趨勢全國學術研討...
    、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聯合主辦,山西大學哲學社會學學院承辦的紀念「太原會議」四十周年暨當代西方哲學發展新趨勢全國學術研討會在山西太原開幕。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各位專家相聚太原共同紀念「太原會議」四十周年,共同探討當代西方哲學的趨勢,必將把我國西方哲學研究推向更高的層次,也必將為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四十年前,沐浴著改革開放和思想解放的春風,全國現代外國哲學討論會在太原召開,全國現代外國哲學研究會在太原成立。
  • 《地理學報(英文版)》被SCI擴刊版收錄
    12月18日,《地理學報(英文版)》副主編趙歆收到美國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科技信息所(ISI)地學編輯Chonka先生的來信:地理學報(英文版)已被列入SCI擴刊版收錄。    《地理學報(英文版)》(Jou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自2001年創刊以來,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已發表了來自美國、德國、瑞士、比利時、印度等國作者的來稿,以及中國學者與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法國、西班牙、荷蘭、瑞典、挪威、奧地利、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14國學者合作的論文。
  • 在北大 辦第一流的學術刊物
    (以下期刊排名不分先後)01《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55年7月,與《月刊》一脈相承的《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正式創辦。作為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類權威期刊,《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始終緊跟學術發展脈絡,發展出了哲學研究、文史新證、中外文化交流等特色欄目。
  •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英文版)》被SCI收錄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英文版)》被SCI收錄清華新聞網10月23日電 根據Thomson Reuters官方網站公布的信息,《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英文版)》(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日前被SCI收錄。
  • 我校學報(社科版)入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本網訊 日前,我校學報(社科版)入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第七版「農業經濟類」核心期刊,即著名的「北大版核心期刊」。  此次入選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核心期刊,是我校學報(社科版)影響力再次得到國家權威機構肯定的標誌;是繼2008年入選CSSCI期刊、2014年入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後,我校學報(社科版)取得的又一質量飛躍。
  • 浙大學報》(英文版)被列為SCI-E來源期刊
    本報訊 近日,記者從《浙江大學學報》編輯部獲悉,《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B輯:生物醫學和生物技術,JZUS-B)》將於2008年被列為美國《科學引文索引(擴展庫)》(SCI-E)來源期刊。今年5月,《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A輯:應用物理和工程,JZUS-A)》已被列入SCI-E來源期刊。
  • 《巖石力學與巖土工程學報》英文版順利啟航
    《巖石力學與巖土工程學報》英文版是我國巖石力學與巖土工程領域第一家英文版期刊,《學報》由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武漢大學共同主辦。主要反映國內外,特別是中國巖石力學與巖土工程的新成就、新理論、新方法、新經驗和新動向,《學報》以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為宗旨,以介紹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國家重大基礎項目研究等重大科研成果為重點。
  • 經典動漫人物齊聚 《JUMP》推50周年紀念手遊
    而今年7月份是《周刊少年JUMP》創刊50周年的日子,最近官方宣布為了紀念這一特殊的日子,將推出一款紀念版的手遊,許多名作中的角色都將會出現。50周年可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島國出版社們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個撈錢的天賜良機。從最近流出的情報圖來看,《周刊少年JUMP》打算是借紀念手遊好好的撈一把。
  • 以唯物史觀引領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在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之際,深入研究其對唯物史觀的重要貢獻,進一步闡釋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及其時代意義,堅持以唯物史觀引領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哲學基礎。恩格斯是唯物史觀的創立者之一,也是唯物史觀的科學運用者和不懈推進者。可以說,他畢生的事業都是緊緊圍繞唯物史觀展開的。
  • 《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堅守學術期刊走出去的夢想
    2002年,剛剛創刊兩年的《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被國際重要檢索庫Ei Compendex和MEDLINE收錄,成為當時國內創刊最短時間內被權威資料庫評估收錄的大學學報。        2007年,該刊被《科學引文索引-SCI》庫收錄,打破了中國高校綜合性大學學報被SCI-E收錄的零紀錄。
  • 分支機構|《測繪學報(英文版)》被國際著名開放獲取期刊目錄資料庫...
    本刊自2018年創刊以來,先後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國內三大學術文獻資料庫收錄,這是首次被國際著名檢索系統收錄。這標誌DOAJ對《測繪學報(英文版)》學術質量的認可,也標誌著《測繪學報(英文版)》已成為達到國際標準的開放獲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對擴大期刊及刊載論文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提供了更大舞臺。
  • 行業| 《測繪學報(英文版)》入選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
    行業 | 《測繪學報(英文版)》入選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 2019-09-25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浙江大學學報(A輯)》(英文版)被列為SCI-E來源期刊
    本報訊 根據美國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科學信息研究所(Thomson ISI)的正式通知並通過ISI網站查詢,《浙江大學學報(A輯 應用物理與工程)》(英文版)日前被列入美國《科學引文索引(擴展庫)》(SCI-E)刊源期刊。
  • 期刊|《安慶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投稿須知
    《安慶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安慶師範大學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其前身是《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創刊於1982年10月,1985年公開發行,1999年由季刊改為雙月刊,2008年由雙月刊改為月刊,從2012年起恢復雙月刊,2016年10月更名為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