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堅守學術期刊走出去的夢想

2021-01-14 浙江大學


    2002年,剛剛創刊兩年的《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被國際重要檢索庫Ei Compendex和MEDLINE收錄,成為當時國內創刊最短時間內被權威資料庫評估收錄的大學學報。
    
    2007年,該刊被《科學引文索引-SCI》庫收錄,打破了中國高校綜合性大學學報被SCI-E收錄的零紀錄。
    
    2008年,該刊申請成為防止學術不端「CrossCheck」項目的第一家中國會員。
    
    2010年,國際出版倫理委員會(COPE)在其官方季報(Ethic Editing)中報導中國期刊——《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編輯首獲COPE研究基金資助。
    
    2011年3月18日,《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A輯作為源刊代表榮獲了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
    
    ……
    
    短短10多年,《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從杭州走出國門,改變了中國高校學報在SCI的收錄境況,堅守著中國學術期刊走出去的夢想並為此不斷尋找新的方向。
    
    國際化辦刊只是開始
    

    在很多場合都會聽到《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總編張月紅講這樣一個故事:2004年,當她第二次向全球學術界普遍認可的權威資料庫《科學引文索引-SCI》負責人遞上刊物申請評估時被問:「這本期刊這麼綜合,能和《自然》、《科學》比嗎?」話外之音不言而喻。
    
    張月紅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採訪時坦言:「內容綜合、作者群集中、讀者群單一,這些是中國高校學報難以迴避的問題,要想走出去就必須要與國際接軌,實現國際化辦刊。」
    
    國際同行評審體制 張月紅說,「辦高水平英文學術期刊,聘請國際同行做評委,既可以避免國內快速發展階段出現的一些學術浮躁、學術關係以及語言先天不足等負面影響,也利於作者與國際同行在學術上交流、碰撞、提升,同時也擴大了期刊的國際顯示度,並吸引國外審稿人投稿。」
    
    自2003年全面實行嚴格的國際同行評審體制以來,目前,已有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萬多名國際審稿專家為《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提供審稿服務。這也成為該刊一道頗為獨特的學術風景線。
    
    期刊專業化運作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高校學報由於內容過於綜合、作者群過於集中而被SCI拒之門外。至此,專業化運作成為打破尷尬局面,實現中國學術期刊走向世界的必經之路。
    
    據張月紅介紹,按照國際出版規律,2006年將期刊分為大專業綜合月刊:《浙江大學學報A輯:應用物理與工程》(英文版)(JZUS-A)和《浙江大學學報B輯:生物醫學和生物技術》(英文版)(JZUS-B)。正是這種清晰的專業化運作,A、B兩輯於2007年雙雙通過美國湯姆森路透科技信息集團科學信息研究所(Thomson Reuters-ISI)的嚴格評估,成為SCI庫的刊源刊,突破了中國高校綜合性大學學報被SCI-E收錄的零紀錄。在隨後的2010年又將A輯進一步按專業劃分,創辦了《浙江大學學報C輯:計算機與電子》(英文版)(JZUS-C),通過3期的嚴格評估,於創刊當年被SCI收錄。
    
    借船出海的國際合作 2006年與全球知名的科技和醫學出版商施普林格(Springer)合作,使該刊的電子內容由SpringerLink最新數位化出版平臺向全球發布,打開了學術交流的國際市場。其全文下載量連續3年在Springer的中國科學圖書館項目中名列前茅。
    
    創新辦刊理念是關鍵
    

    用張月紅的話說,「這樣一本小刊何德何能,請那麼多的國際專家為我們審稿,最初靠的就是辦刊人的誠懇、執著」。在十幾年的努力中,《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不僅嘗試與國際接軌,同樣尋找根植在中國土壤裡的元素,實現辦刊理念的不斷創新。
    
    別樣的人文氣質 在採訪過程中,張月紅向記者展示了編輯部設計製作的印有「華夏文明」的主題文化卡,形成系列的還有「神州大地」、「北京奧運」及「文房四寶」等。這些精緻而淡雅的卡片上介紹了中國幾千年的華夏文明、享譽國內外的三山五嶽以及民族文化特色瑰寶等。張月紅說:「那些國際審稿專家無償為刊物審稿,我們心存感激。送給他們這些展示中國文化的特色小卡片不僅讓他們由衷地感受到為刊物審稿的學術尊嚴,也讓更多的國外專家感受到中國辦刊人文化的厚重感,體味到中華民族的人文情懷。」
    
    不難理解,《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之所以能夠獲得那麼多國際同行審稿,取得國際上的認可,這背後付出了多少努力與心血。
    
    獨特的文後跟蹤 發表在《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上的文章,刊登並不是最終步驟。為方便交流,讓學術更有價值,編輯部對所有發表在期刊上的文章進行文後跟蹤,這在行業中是一種創新。
    
    在《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網站上,我們可以看到,作品文後跟蹤的欄目有最高與最新引用頻次、最高下載使用量以及最新全球開放同行評論等5部分。作品是否得到了業界關注、學術價值如何、是否得到廣泛認可在文後跟蹤中一目了然。「這是我們的服務理念,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學術更有價值,同時,讓每篇文章能夠體現自己的真實價值。」張月紅說道。
    
    人性化網絡掛名 相對於國際上審稿專家均在幕後的做法,編輯部獨具匠心地將審稿專家的名字放在網站上。這種舉動剛開始受到一些質疑,認為會影響到對期刊稿件質量的評議。但事實證明,將審稿專家名字放在網上的做法不僅體現了辦刊人對審稿專家人文化的致謝理念,同時,也為刊物贏得更多的認可與信任。
    
    科學辦刊方式是根本
    

    中國的學術期刊能否走出去,在國際期刊舞臺上能走多遠,歸根結底取決於刊物的內容、稿件的質量,而科學、嚴謹的辦刊方式則成為保證期刊質量的根本。
    
    秉承學術誠信 《人民日報》曾刊登了一篇《學術期刊大國的尷尬與夢想》的文章,該文道出了中國作為學術期刊大國所遭遇的學術誠信問題。
    
    《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作為首家以大學學報冠名的期刊榮獲2009~201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學術期刊項目的資助後,即時申請成為防止學術不端「CrossCheck」項目的第一家中國會員。在2009年國際出版者連結協會兩頁的中文手冊中把JZUS(A&B)兩刊與《科學》等國際著名期刊一同作為樣本展示,並在2009年年終季報中評註了該刊把學術不端杜絕在萌芽狀態的舉措。
    
    「除了國際化辦刊外,務實、誠信或將成為決定中國學術期刊能否健康、有尊嚴地走出去的關鍵。」張月紅如是說。
    
    編輯的學科敏感性 年輕期刊在無法拿到一流國際稿源的情況下,就要在尋找最快的研究成果上做努力,而這就需要編輯的學科敏感性。
    
    在去年日本「3·11」地震之後,編輯部第一時間向日本研究地震專家約稿,而那時候日本還處在震後一周的混亂中。也就是這篇文章,成為更多人了解日本地震的第一手科學材料。同樣,在隨後的溫州特大動車事故後,《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堅持客觀地刊發首本中國高速鐵路技術研究專輯,該專輯曾被施普林格出版平臺在首頁專題報導。
    
    對夢想的不懈追求 像張月紅這樣的辦刊人可以說是中國學術期刊走出去的試水者,那麼,未來的中國學術期刊該怎樣更好地走出去?
    
    張月紅提到,辦刊人除了要有一份不甘居後的「中國心」外,更要遵循辦刊的客觀規律,持有一顆安靜做事的平常心,切忌急功近利。中國學術期刊只有在國際學術出版的舞臺上有聲音、有信譽、有影響,才能吸引國內外的科學家來到這扇中國人辦的期刊窗口前駐足長留,看風景、品價值、投好稿、樹聲譽。
    
    「在中國,有一大批想要做事的科學家、辦刊人,他們對夢想的不懈追求就是中國學術期刊走出去的希望。」張月紅說道。
    
    (2012-04-17)

相關焦點

  • 《浙江大學學報(A輯)》(英文版)被列為SCI-E來源期刊
    本報訊 根據美國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科學信息研究所(Thomson ISI)的正式通知並通過ISI網站查詢,《浙江大學學報(A輯 應用物理與工程)》(英文版)日前被列入美國《科學引文索引(擴展庫)》(SCI-E)刊源期刊。
  • 浙大學報》(英文版)被列為SCI-E來源期刊
    本報訊 近日,記者從《浙江大學學報》編輯部獲悉,《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B輯:生物醫學和生物技術,JZUS-B)》將於2008年被列為美國《科學引文索引(擴展庫)》(SCI-E)來源期刊。今年5月,《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A輯:應用物理和工程,JZUS-A)》已被列入SCI-E來源期刊。
  • 海大學報英文版、學報自然版入選2013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海大學報英文版、學報自然版入選2013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http://www.huaue.com  2014年1月6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 《浙江大學學報C輯》被SCI收錄
    2010年1月剛創刊的、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主編的《浙江大學學報C輯(計算機和電子)》(英文版)通過前三期的嚴格評估,自2010年第1期開始被科學引文索引
  • 分支機構|《測繪學報(英文版)》被國際著名開放獲取期刊目錄資料庫...
    2020年6月10日,《測繪學報(英文版)》(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簡稱JGGS)正式被國際著名開放獲取期刊目錄資料庫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收錄。
  • 《測繪學報(英文版)》被美國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Ulrich’s)收錄
    《測繪學報(英文版)》被美國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Ulrich’s)收錄 2020-10-16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行業| 《測繪學報(英文版)》入選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
    行業 | 《測繪學報(英文版)》入選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 2019-09-25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駱振福:逐夢世界頂尖學術期刊
    ,中國礦業大學主辦的《礦業科學技術學報》首個影響因子為3.903,在同類學科裡的21種國際期刊中排名第二位(國內首位),位列一區。「要將學術期刊辦成世界一流的頂尖刊物,要讓世界看到中國礦業科技的發展,聽到礦大聲音。」2004年,剛擔任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編輯部主任時,駱振福在心底埋下了夢想的種子。這個夢,一追就是16年。他曾說,「學報是我的孩子,比我的命還重要」,他何嘗不是用生命之光燃起了學報的追夢之路?
  • 《巖石力學與巖土工程學報》英文版順利啟航
    《巖石力學與巖土工程學報》英文版是我國巖石力學與巖土工程領域第一家英文版期刊,《學報》由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武漢大學共同主辦。主要反映國內外,特別是中國巖石力學與巖土工程的新成就、新理論、新方法、新經驗和新動向,《學報》以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為宗旨,以介紹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國家重大基礎項目研究等重大科研成果為重點。
  •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英文版)》被SCI收錄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英文版)》被SCI收錄清華新聞網10月23日電 根據Thomson Reuters官方網站公布的信息,《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英文版)》(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日前被SCI收錄。
  • 《測繪學報(英文版)》被國際著名開放獲取資料庫「DOAJ」收錄
    日前,《測繪學報(英文版)》被國際著名開放獲取資料庫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收錄。這標誌著《測繪學報(英文版)》的期刊質量和開放獲取政策已達到國際標準,對擴大其傳播範圍、吸引海外作者團隊、提升學術影響力、建設國際化學術品牌具有重要意義。
  • 最新SCI期刊引證報告:《海洋學報(英文版)晉級海洋學Q3區,AOS 2019...
    最新SCI期刊引證報告:《海洋學報(英文版)晉級海洋學Q3區,AOS 2019 SCI影響因子1.… 2020-07-03 02: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工程科學學報》和《礦物冶金與材料學報(英文版)》新一屆編委會成立大會成功舉辦
    為了充分發揮編委會的學術引領作用,科學制定期刊發展規劃,12月4日上午,學校召開《工程科學學報》和《礦物冶金與材料學報(英文版)》新一屆編委會成立大會,此次大會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舉行,主會場設在辦公樓306。
  • 《管理科學學報(英文版)》國際編委會召開
    2020年12月17日晚,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簡稱JMSE,亦即《管理科學學報(英文版)》)國際編委會在線召開。JMSE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學出版社和天津大學共同主辦,於2016年12月創刊,是一本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起點的管理科學綜合性國際期刊。
  • 浙江大學新刊《生物設計與製造(英文)》正式被SCI-E收錄!
    共同主編的英文學術期刊Bio-Design And Manufacturing(中文名《生物設計與製造》)正式被SCI-E資料庫收錄!這是浙江大學系列期刊中,第8本被SCI-E收錄的學術期刊。        《生物設計與製造》於2018年3月正式創刊,目前為季刊,該刊聚焦於機械工程(3D列印及生物處理工程等)、生物墨水與配方、組織與器官工程、醫學與診斷裝置、生物產品設計等方向的最新研究,是國內第一本專注於該領域的英文期刊。刊物創立過程中獲得了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D類、浙江大學高水平期刊建設計劃的資助。
  • 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第46卷第2期目錄及徵稿啟事
    姜銘北,許劍鋒,王強 (217) 王新霞,王季豐,侯瓊,王肖君,倪吾鍾 (225) 上籠應激對紹興鴨十二指腸組織結構、抗氧化能力及基因mRNA表達量的影響 顧天天,田勇,周瑋,劉國發,陳黎,曾濤,吳信生,徐琪,陳國宏,盧立志 (234) 趙燕,金俊傑,任敏敏,侯鳳香,劉素貞,薛成俊,肖英平 (254) 《浙江大學學報
  •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自科版)入選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A+)
    日前,從《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研究報告》(第6版)獲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自科版)被評為電子與通信技術學科的權威學術期刊(A+等級),在該學科學術期刊中排名第7位。《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研究報告》是由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RCCSE)、武漢大學圖書館、中國科教評價網、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科教評價研究院等單位共同研發,根據各學術期刊的5年影響因子、2年影響因子、即年指標、總被引頻次、web即年下載率、基金論文比、二次文獻轉載、專家評審、量效指標JMI、年發文量等指標值進行遴選,是國內主流的七大期刊評價體系之一,現已有2000
  • 北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紀念創刊50周年 將開闢英文版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廈門大學、陝西師範大學、雲南大學等兄弟院校的代表,以及學報編委會等共一百多人參加了慶典;對北京大學學報創刊五十周年表示祝賀,並就「積極推進名刊工程,繁榮哲學社會科學」這一主題進行座談研討。
  • 行業|《測繪學報(英文版)》入選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
    行業 |《測繪學報(英文版)》入選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 2019-11-22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加入「中國高校系列專業期刊」數字...
    「中國高校系列專業期刊」數位化平臺創立於2011年2月,它的創建,旨在打破校域界限,集中名校優勢,在數字平臺上實現學術期刊的專業化轉型,從而構建一系列高校權威的專業期刊和專題期刊。「中國高校系列專業期刊」數位化平臺由《復旦學報》、《華東師範大學學報》、《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蘭州大學學報》、《南開學報》、《南京大學學報》、《南京師大學報》、《清華大學學報》、《求是學刊》、《陝西師範大學學報》、《思想戰線》、《四川大學學報》、《文史哲》、《武漢大學學報》、《廈門大學學報》、《浙江大學學報》等17家入選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的高校學術期刊聯合發起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