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藝術學三大體系建設

2020-11-30 中國社會科學網

藝術學是哲學社會科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構建中國特色藝術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用中國化的理論闡發中國藝術經驗,是藝術學未來發展的方向,也是藝術學研究者的職責和使命。

藝術學迎來發展新階段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劉悅笛看來,中國藝術學目前可以說是處於新的起步階段,如今的情況與民國時期的草創階段已然大不相同,擁有不同學科背景的學者紛紛將目光投向這個學科的新領域。

改革開放40餘年來,中國藝術學理論沿著兩條路徑交織發展。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夏燕靖介紹稱,一條是由「自發」走向「自覺」的學術史路徑,另一條是遵循學科體制建構起來的藝術學學科發展路徑。在這一時期,藝術學理論實現了兩個基本轉變:一是開闢和擴大了藝術學理論的研究範疇,構建起研究的新範式;二是藝術學學科建設獲得重大進展,相關理論得到了學界的廣泛認同。

以當代藝術理論為例,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黨委書記李心峰告訴記者,我們在當代藝術實踐的基礎上,總結概括出一系列的概念、命題,如藝術生產要遵守「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倡導主旋律,提倡多樣化。這些都是我們在當代藝術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從而形成了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藝術理論話語。這是馬克思主義藝術理論話語在中國當代的繼承與發展,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藝術理論話語體系。

邁入新時代的中國藝術學需要正視理論創新與學科發展方面的挑戰。河南大學藝術學理論研究院院長陳宗花表示,隨著我國的發展,大量新的時代命題不斷湧現,使中國藝術學三大體系的構建、發展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中國藝術學在理論與學科發展等方面的探索尚待加強。比如,如何釐清作為獨立門類的「藝術學」與作為一級學科的「藝術學理論」的關係。由此可見,中國藝術學需要再出發。

辯證看待西方理論

事實上,中國藝術學的發展從西方汲取了很多營養,在中國藝術學三大體系建設中如何處理中國藝術學與西方藝術學的關係,也是藝術學領域專家學者關心的問題。

劉悅笛認為,要在中西藝術學之間實現視界融合,必須處理好中西雙方藝術理論的關係。我們要努力站到全球藝術學前沿,這樣產生的創造性轉化與轉化性創造才是最前沿的。

陳宗花表示,中國藝術學三大體系建設必須立足於對中華文化發展的充分自信上,同時要廣泛借鑑國外在美學、藝術學、具體藝術門類理論體系建構方面的有益經驗,並由不同學者進行多維度、多方案的嘗試。要站在世界的、人類的、合乎藝術規律的、學術的、科學的基點上,審慎思考問題,在世界化與民族化關係的問題上切忌臆想妄斷。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藝術學理論及學科在吸收外來藝術理論的過程中,獲得了重要的學術資源。夏燕靖表示,這期間也出現多種問題,比如,引入的理論框架大多依附於西方學術範式,我國本土藝術理論概念只能照搬西方。在他看來,應在融會貫通、善發深思、議論縱橫、多有突破的基礎上,提升中國藝術學的理論自信。

立足中國現實土壤

三大體系建設如何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這是當今人文社科領域的學者普遍關注的問題。受訪學者表示,最關鍵的是要立足中國當下的現實土壤,立足中國的人文社會實踐,從中國的人文社會實踐中提煉概括中國的理論和學術,從中國的現實需求出發進行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李心峰表示,從話語體系建設來說,如何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主要有兩個層面。第一,從傳統的概念、術語、範疇中,尋找能夠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能夠闡釋今天的人文社會現象、具有普遍意義的一些話語元素。第二,立足於近現代、現當代人文社會實踐的實際。必須認識到,在中國現實土壤裡產生的命題、學說等,都是富有中國特色的話語元素。

「從學術話語體系建設的角度來看,藝術學理論有著不同層次和維度,理應根據其研究對象來確定適合自身闡述的學術話語方式。」 夏燕靖認為,對西方藝術理論,應根據實際情況來區別對待,如對當代藝術的研究或批評,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影響較大,單純依靠中國古典藝術理論的批評話語及表述方式很難扭轉這種局面。因此,在論證過程中要注意將西學話語化為我用。

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當代中國藝術學發展已經有了質的飛躍,但同國外相比還存在著較大差距,明顯存在著不少短板。陳宗花認為,中國藝術學在下一步發展過程中,亟須解決以下理論與實踐難題:進入新時代後,中國藝術學三大體系如何完成新的範式轉換;門類藝術學如何實現向一般藝術學的跨越;如何廓清「藝術學理論」與文藝學、美學的學科邊界;如何構建中國特色的藝術學專業課程體系等。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年4月22日總第1912期 作者:本報記者 李永傑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中國藝術學「三大體系」的未來建構
    編者按 中國藝術學「三大體系」的建設還有待完善,學科體系中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的身份亟需學理性確證,二級學科和藝術實踐類學科需要進一步完善;學術體系中,中國古代藝術的學術研究當為其本,對中國古代藝術的研究應做到「內容之通」「學脈之通」和「古今之通」,立足「大生命」的學術視域,對中國藝術文獻和作品進行「源」之歸復與開顯;話語體系的未來建構應堅持開放視域
  • 人文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相互關係
    有關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建設問題,是具有豐富內涵的時代課題,也是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論述的重要主題之一。在這篇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該涵蓋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黨建等各領域,囊括傳統學科、新興學科、前沿學科、交叉學科、冷門學科等諸多學科,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努力構建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
  • 從細節入手推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從細節入手推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2020年05月18日 09:0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宇燕 字號 內容摘要: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 我校召開藝術學理論學科建設暨博士生培養方案專家論證會
    7月11日上午,我校藝術學理論學科建設暨博士生培養方案專家論證會在明倫校區藝術學院一樓會議室舉行。本次會議由音樂學院、美術學院聯合承辦。音樂學院和美術學院有關負責人及藝術學理論學科博士生導師等參加會議。論證會開幕式由美術學院院長席衛權主持。沈潔霞代表學校對各位學界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向各位專家介紹了我校藝術學科的建設歷程和發展現狀。她表示,我校藝術學科的發展和進步離不開學界專家的關心和支持,希望各位專家在我校藝術學理論博士點建設、高層次人才培養等方面繼續給予指導和幫助。
  • —— 藝術學理論學科展望
    就是說,我們不應僅僅把藝術學升門放在藝術學這一個學科的內部去討論它的意義,還有必要把藝術學的升門放在整個人文社會科學體系,甚至放在中國當代整個科學體系當中來看待。因為過去包括理工農醫等自然科學在內的全部學科是12個門類。藝術學成為第13個門類,這個事件改變了整個科學的體系,改變了科學世界的版圖。
  • 「三大體系」建設引領哲學社會科學邁向未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每一步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哲學社會科學來回答重大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在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時代呼喚哲學社會科學界加強「三大體系」建設。
  • 致敬藝術學升格第十年 2020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年會召開
    為推動中國藝術學理論學科的發展,回顧學科建設的發展進程,探討媒介變革對藝術的深刻影響,促進藝術基礎理論的現代建構,10月24日,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2020年年會暨「媒介視域下的藝術變遷」學術研討會開幕式在中國傳媒大學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逾三百人參加了會議。
  • 促進藝術學與經濟學的融合
    從藝術品市場的規模、發展速度和投資者的預期等因素看,中國藝術品市場正在成為世界藝術品市場體系中繼美國、英法之後的「第三極」,在向全球提供豐厚的藝術與經濟價值的同時,也向世界展示中國的文化符號、文化面貌、文化觀念甚至是30年來中國獨特的發展模式和發展道路,成為在世界文化藝術經濟平臺上的中國式表達。
  • 加快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建設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是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對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對於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意義重大。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 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國畫學研究」和「中國...
    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對於科研團隊而言是一項學術榮譽,更是一項社會責任;對學校來說,既是辦學水平的體現,學科建設的支撐,也能發揮引領作用,進一步提升藝術創新、學術創新的能力和水平。學校將在人員、經費、空間等方面提供一切必要條件的支持,保障兩個項目研究順利開展,取得高質量的硬核成果。
  • 中國核工業華興建設有限公司:有效推進黨建質量管理體系建設 以高...
    不局限於傳統黨建工作,將黨的自身建設、群團統戰、企業文化、社會責任等一併納入體系,覆蓋所有大黨建管理活動,實現系統化運作,形成黨建工作齊抓共管、群策群力推進黨建工作的格局。 2.引入核電質量管理理念。 (二)在體系推進中著力培育黨建質量管理理念 在體系推進過程中堅持將培育黨建質量管理理念作為重中之重,以工程質量類比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質量,借鑑培育核安全文化的經驗增強廣大黨員群眾對黨建質量重要性的認識。 1.全麵塑造黨建質量管理理念。
  • 2020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年會在京開幕
    10月24日,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2020年年會暨「媒介視域下的藝術變遷」學術研討會在京開幕。會議由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和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聯合主辦,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承辦,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學界專家、學者三百餘人參加了會議。
  • 平輿縣陽城鎮高質量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映象網訊(記者 王東紅 通訊員 趙濟洲)為保障轄區人民群眾幸福安康,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近日,平輿縣陽城鎮堅持預防為主、突出重點,探索適合鎮情的社會心理服務模式和工作機制,高質量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 甘肅大力推進食品生產企業追溯體系建設記
    來源可查 去向可追 責任可究——甘肅大力推進食品生產企業追溯體系建設記「午夜入城的羊群,東渡黃河,來到蘭州;午夜入城的羊群,迎著刀子,走向肉鋪」。甘肅省大力推行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追溯體系建設工作,就致力於破解這一巨大難題。
  • 發揮郵政要素資源稟賦 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
    他表示,中國郵政對陝西高度重視,以建設全球郵政樞紐集群為目標,在陝西投資興建了西北(西安)航空電商物流中心、西安國際港務區郵件處理中心等大型物流項目,對推進西安市西部交通樞紐建設,實現公路網、鐵路網和航空網交叉融合,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撐。
  • ...建設工作時強調加快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紮實推進生態環境...
    藍天立分別來到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水利廳和交通運輸廳,觀看用地審批三級聯審系統演示和廣西生態文明建設暨汙染防治攻堅戰成效展示,詳細了解我區行政審批和不動產登記,打好藍天、碧水保衛戰,水旱災害防禦和農村飲水安全及水利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和重大交通規劃等情況,並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有關匯報,研究謀劃我區「十四五」基礎設施規劃。
  • 宜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四位一體」 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助力營商...
    2019年以來,宜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以建立自然資源和規劃信用信息分類管理制度為重點,大力推進自然資源和規劃領域誠信體系建設工作,在全市範圍內逐步建立起「完善評價標準—建立誠信檔案—開展信用評價—推進信用公示」四位一體的市場主體誠信體系及配套制度,
  • 賈治邦撰文談拓展現代林業三大功能構建三大體系
    必須把握時代的脈搏和潮流,適應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順應林業發展的內在規律,全面推進現代林業建設,拓展林業的生態功能、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構建森林生態體系、林業產業體系和森林文化體系。    四、發展現代林業,要推進林業六大轉變,構建林業三大體系    加快我國林業發展,保障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實現社會生產力持續發展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就必須加速推進林業經營思想、傳統技術等方面的轉變,充分拓展和開發林業的三大功能,構建現代林業三大體系,提高林業生產力水平。    (一)加速推進林業六大轉變。
  • 推進覆蓋城鄉居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編者按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是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近年來,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推動新時代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熱線平臺、網絡平臺三大平臺建設,不斷探索「網際網路+公共法律服務」,持續拓展公共法律服務的內容,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均等普惠、及時精準、優質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務。
  • 擔負起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崇高使命
    3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為使哲學社會科學真正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而探索努力。本版今天特刊發3篇文章,圍繞建設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