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建設

2020-12-05 中國社會科學網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是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對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對於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意義重大。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這一要求,首次提出「社會治理共同體」理念,「國家—社會—人民」關係被賦予新的重要內容;同時強調突出了黨委領導下「七位一體」的行動者體系,進一步豐富了「社會治理體系」的基本內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實現「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的發展目標,這是對《決定》提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的再次回應和良好期待。

  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構成要素

  《決定》提出「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社會治理體系進一步豐富,傳統的治理客體——社會、公眾等要素成為了主體,意味著社會治理體系在理論上超越了「主體—客體」二元劃分的思維範式,承認社會治理過程的多樣性和變遷性,追求多元行動者更趨融合的社會治理思路。其中,「堅持黨委領導是根本、完善政府負責是前提,開展民主協商是渠道,實行社會協同是依託,動員公眾參與是基礎,搞好法治保障是條件,提供科技支撐是手段」。

  黨委領導是根本、是關鍵。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最能在總攬全局中平衡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不同部門、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關係。政府負責是前提,通過機構改革優化橫向資源整合、工作聯動機制,打通縱向政策執行、精準落實能力。民主協商,就是遇事要商量、有事好商量、做事先商量,推動公共事務解決的民主化渠道。社會協同旨在釋放社會活力,建立政府與社會、市場的互動平臺及機制,充分依託群團組織、各類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及公共服務。公眾參與是基礎,就是要從人民的視角發現問題、界定問題、解決問題,確保社會治理過程人民參與、過程人民評判、結果人民共享。法治是社會治理的最優模式,法治保障就是要把社會治理納入法制化軌道,運用法治思維及法治方式解決社會問題,培育全社會的法治信仰。科技支撐作為社會治理體系的「新成員」,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現代科技融入社會治理領域、提高社會治理效能的新型手段,有利於推進社會溝通、改進管理服務,打造智能化治理新模式。上述七種要素分工明確、協同合作,共同構成社會治理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

  社會治理共同體的關係理性

  社會學家滕尼斯認為,共同體就是人與人通過相互結合所形成的「現實的和有機的生命」。馬克思曾論述,只有統治階級擁有自由的共同體是虛假的共同體,「在真正的共同體的條件下,各個人在自己的聯合中並通過這種聯合獲得自己的自由」。可見,馬克思主張從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來理解人的生存發展要求,打開「個人」與「他人」的通道,走出抽象個人和抽象共同體幻想,形成一種承認個人的自由人格,又生成個人與他人共同感的「關係理性」。

  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基於現代社會的風險性和不確定性壓力,主張從人與人之間相互依賴、互為目的的互依性「關係理性」理解人的存在。它並非抽象的共同體,而是由具體的個人、黨委、政府、黨員幹部、企業家、社會組織、技術、公眾等要素在解決共同問題中構成的「價值—結構—行動」共同體。這些具體要素構成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圍繞特定目標,不斷進行調整及組合,處於動態的可持續的協作之中,既是生活共同體又是權益共同體,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社會全面現代化創造各種條件。「關係理性」下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排斥單方面的權力意志,要求形成各方平等協商、合作互動、相互承認的「交互性關係」。在「既實現共同規劃又支持每個人各有的規劃的社會合作模式」中形成政府治理與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增強社會組織、市場主體、公民個人參與社會治理的責任。只有在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中,個人與他人平等和開放的交往關係才有可能,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的手段和自由,個人的自由和社會團結才能實現內在統一。必須看到,社會治理的多元行動者共同參與,不是以解決個別問題為目的的權宜思維,而是站在新時代的歷史坐標,既回應社會主要矛盾轉變,又錨定未來社會共同體的歷史進路。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構成要素以及要素之間的關係理性,是理解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制度的兩大核心維度。社會治理共同體是一個由多元行動主體組成的有機體,為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供給能量源泉。與此同時,社會治理共同體又為相對獨立、相互作用的行動者設定方向,要求堅持各級黨委領導,統籌政府、市場、社會、公眾等多方力量,形成協同有效的問題解決體系。

  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共建共治是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的基礎條件,最終目的在於共享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共建共治共享為社會治理行動者體系、社會治理共同體的互動過程設定了基本原則,指導社會治理目標的實現,凝結著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治理制度的寶貴經驗。深刻理解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制度的主體與關係兩大核心維度之間如何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做到統籌兼顧,是深化並拓展對中國特色社會治理規律性認識的必然要求,也是助推社會治理制度體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認知前提。

 

  (作者單位:上海師範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

相關焦點

  • ...建設工作時強調加快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紮實推進生態環境...
    11月24日,自治區代主席藍天立到部分區直部門調研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強調要認真對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基礎設施建設的目標任務和部署要求,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補齊我區基礎設施短板,精心謀劃包裝一批高質量項目,爭取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盤子
  • 甘肅省政府印發《實施意見》,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於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實施意見甘政辦發〔2020〕111號>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中央在甘有關單位:為加快推進我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切實發揮信用在創新監管機制、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礎性作用,營造良好信用環境,經省政府同意,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 「推進治理現代化 加快建設川渝地區副中心城市」 理論研討會在...
    7月29日上午,由四川省綿陽市行政學院、中共綿陽市委黨校、綿陽市社會主義學院主辦,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會、市哲學學會、市政治經濟學會、安州區委黨校協辦的全市黨校系統 「推進治理現代化 建設川渝地區副中心城市」 理論研討會在四川省綿陽市委黨校召開。
  • 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黃波 楊安 趙菡摘要:黨的十九大提出構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重心和難點均在基層。實現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也是平安中國建設的重中之重。
  • .| 堅持和發揮制度優勢,推進交通運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交通運輸對經濟社會總體運行效率有著重要影響。
  • 持續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 努力推進全省治理體系和治理...
    >3月4日,省委書記、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劉奇主持召開省委深改委第九次會議,學習貫徹中央深改委第十二次會議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他強調,做好今年改革工作,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事關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意義深遠。
  • 推進治理: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證
    那麼,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著怎樣的意義?當前我們需要在哪些領域推進治理現代化?如何提升領導幹部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對此,我們採訪了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許耀桐。真正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還是要靠制度,靠我們在國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質幹部隊伍。我們要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必須從各個領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成都都江堰:提振能級 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著力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都江堰市將構建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臺,堅持以產業功能區建設為主要路徑,建設產城融合、城鄉融合的國際旅遊目的地,完善功能區各級規劃,建立健全功能區專司產業、部門鎮街協同配合的制度體系,抓好李冰文創旅遊功能區、精華灌區起步區建設,推進青城山旅遊裝備功能區南區整體開發和北區二次開發;打造一批鄉村旅遊精品示範點位,加快形成「產業功能區+特色鎮+川西林盤」產業架構。同時,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 2020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展及2021年展望
    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推進信用信息共享,建立政府部門信用信息向市場主體有序開放機制。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徵信體系,培育具有全球話語權的徵信機構和信用評級機構。實施「信易+」工程。完善失信主體信用修復機制。  2020年12月7日,中共中央對外發布的《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提出,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高全社會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
  • 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方案》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內在要求,是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選擇,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維護生態安全的重大舉措。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有機融合,依託我省獨特的生態優勢,進一步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加快推動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推進資源節約利用,加強汙染防治和環境保護,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好、保護好吉林的自然生態環境,讓全省城鄉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實現全省經濟和社會的永續發展,譜寫美麗中國建設的吉林新篇章。
  • 平輿縣陽城鎮高質量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映象網訊(記者 王東紅 通訊員 趙濟洲)為保障轄區人民群眾幸福安康,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近日,平輿縣陽城鎮堅持預防為主、突出重點,探索適合鎮情的社會心理服務模式和工作機制,高質量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 加快建設高質量教材體系
    全會明確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目標,為「十四五」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課程教材體系是高質量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內容,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關鍵支撐。教材局、課程教材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政治自覺,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引,凝心聚力、乘勢而上,加快推進高質量教材體系建設。    一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把牢把好教材建設的正確方向。
  • 加快白色汙染治理,促進美麗新鄉建設
    ,市人民政府各部門:經市委深改委研究同意,現將《加快白色汙染治理  促進美麗新鄉建設實施方案》印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新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新鄉市生態環境局2020年11月4日為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 生態環境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發改環資〔2020〕80號)、《河南省發展改革委 生態環境廳關於加快白色汙染治理 促進美麗河南建設行動方案》(豫發改環資〔2020〕419號),進一步加強白色汙染治理
  • 楊傳堂:學深悟透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推進行業治理體系和...
    部黨組書記楊傳堂在作開班動員講話時強調,要進一步學深悟透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對推進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行深入思考,發揮交通運輸治理在服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先行作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
  • 張海波:讓信用「五進」的駿馬率先跑起來 助推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
    11月14日,威海市信用「五進」工程啟動現場會在榮成市召開,實地觀摩榮成市信用體系建設的經驗做法,部署開展信用進企業、進校園、進機關、進農村、進社區「五進」工程。威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海波出席會議並講話,要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鞏固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創建成果,以信用「五進」工程為抓手,讓「海貝分」真正用起來,讓信用進企業、進校園、進機關、進農村、進社區「五匹馬」在「信用威海」平臺上率先跑起來,形成「萬馬奔騰」的局面,助力營商環境改善和精緻城市建設,加快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以「網際網路+」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原標題:以「網際網路+」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網際網路深刻地改變了社會,也會深刻地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在「網際網路+」時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樹立「網際網路+」思維,充分運用網際網路來創新社會治理,全面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維護國家安全,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 通過「網際網路+」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在「網際網路+」時代,企業、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可以不受時間、地點、人員數量的限制,向政府部門表達各自的利益訴求。
  • 中國系統:市域社會治理要實現理念、體系、能力現代化
    展會期間同時發布2020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創新案例徵集活動評審結果,中國電子系統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系統」)旗下「中國系統社會治理一體化平臺」榮獲「智慧治理十大解決方案」大獎。「中國系統社會治理一體化平臺」榮獲「智慧治理十大解決方案」大獎中國系統社會治理產品線總經理緱秦徵出席當日的智慧治理建設研討會時,就中國系統的社會治理解決方案與理念進行闡述,他表示,市域治理現代化是一個整體工作,需要從治理體制、工作布局、治理方案等多方面著手,而信息服務與技術將為市域治理現代化提供高效支撐。
  • 規範治理體系 提升治理能力 為建設世界一流示範企業提供堅實基礎...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推進國有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作出戰略安排,深刻回答了「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集中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關於制度建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標誌著我們黨對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認識升華到一個新高度、新視野、新水平。
  • 謝新洲:建設網絡內容治理體系,守住網上輿論陣地
    【謝新洲:建設網絡內容治理體系,守住網上輿論陣地】  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謝新洲指出,在全媒體時代,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加強網絡內容建設,日益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當前全媒體時代網絡內容治理面臨如下挑戰,一是網絡內容生產與分發的專業化、多元化、技術化、智能化帶來海量信息流,給網絡內容治理帶來前所未有的困難與挑戰;二是商業網絡平臺逐利意識強烈、社會責任意識淡薄,使得網絡內容生態面臨被資本綁架的風險與挑戰;三是網民網絡素養參差不齊,群體極化帶來的網絡暴力等問題威脅網絡生態良性發展;四是政府管理模式和技術監管手段較為滯後,難以適應網絡內容生產和傳播技術的快速進化。
  • 從細節入手推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從細節入手推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2020年05月18日 09:0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宇燕 字號 內容摘要: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