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印發《加快白色汙染治理 促進美麗新鄉 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經開區、平原示範區管委會,市人民政府各部門:
經市委深改委研究同意,現將《加快白色汙染治理 促進美麗新鄉建設實施方案》印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新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新鄉市生態環境局
2020年11月4日
為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 生態環境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發改環資〔2020〕80號)、《河南省發展改革委 生態環境廳關於加快白色汙染治理 促進美麗河南建設行動方案》(豫發改環資〔2020〕419號),進一步加強白色汙染治理,制定如下實施方案。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按照「疏堵並舉、禁限結合、以禁促省、有序推進」的思路,建立健全塑料製品生產、流通、使用、回收處置等環節管理制度,分區域分品種分階段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銷售和使用,推廣使用可降解可循環易回收的替代產品,規範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有效治理白色汙染,提升城鄉生態文明水平。1.分類管控,分級實施。以量大面廣、群眾關注、易於替代的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快遞塑料包裝袋為禁限重點,分類提出管理要求,綜合考慮各縣(市、區)各領域實際情況,合理確定實施路徑。2.多元參與,社會共治。加強政策宣傳引導,凝聚社會共識,堅持執法監管與行業自律相結合,構建政府、企業、行業組織、社會公眾共同參與的多元共治體系。2020年底前,探索建立塑料製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全環節管理制度體系,城市建成區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2022年底前,全市城市和縣城建成區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可循環可降解塑料替代產品初具規模,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塑料減量和綠色物流模式,塑料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得到較大提升。2025年底前,全市城市和縣城建成區進一步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量大幅減少,可循環可降解的替代產品得到廣泛應用,塑料汙染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塑料製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體系基本形成。在全市範圍內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低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膠袋、厚度低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禁止以醫療廢物為原料製造塑料製品。全面禁止進口廢塑料。2020年底前,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2022年底前,禁止銷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1)不可降解塑膠袋。堅持節約優先,倡導消費者減少塑膠袋使用。鼓勵大型超市、商場等採取積分有獎兌換等方式,加快推廣使用環保布袋、紙袋等非塑料製品,鼓勵消費者自帶購物袋。推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引導集貿市場等市場主體採取集中購銷等模式規範塑膠袋購銷體系,逐步取消市場內個體商戶向消費者無償提供塑料購物袋行為。2022年底前,城市建成區和縣城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提供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全面提供可降解購物袋、紙袋、布袋等產品。到2025年底,全市城市和縣城建成區集貿市場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建成區範圍外的城鄉結合部、鄉鎮和農村地區集市等場所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2)一次性塑料餐具。支持大型外賣平臺將一次性餐具減量和替代情況作為平臺入駐商戶的審核條件,鼓勵餐飲單位、大型外賣平臺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並增加「無需餐具」「使用可降解餐具」服務,通過積分獎勵等方式引導消費者減少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0年底,全市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城市建成區、市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2年底,全部縣城建成區、全市景區景點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3)賓館、酒店一次性用品。到2022年底,全市星級賓館、酒店等場所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可通過設置自助購買機、提供續充型洗潔劑等方式提供相關服務。到2025年底,實施範圍擴大至全市所有賓館、酒店、民宿等場所。(4)快遞塑料包裝。鼓勵發展綠色物流,開展包裝標準化、減量化行動。支持電商平臺設立綠色包裝商品專區,通過搜索排序、流量分配等引導商戶入駐,通過積分獎勵等方式引導綠色消費。鼓勵支持郵政快遞企業回收由外省流入的不可降解快遞包裝袋。到2025年底,全市範圍內郵政快遞網點全面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塑料膠帶、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等。(5)農用地膜。禁止使用厚度低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結合農藝措施鼓勵引導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使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減少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地膜。支持企業攻關聚乳酸(PLA)規模化、連續化生產關鍵技術,完善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的全產業鏈關鍵技術集成,降低應用成本。推進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發展,培育河南銀金達新材料等一批替代產品骨幹生產企業。支持建設可降解替代材料科技創新平臺。建立健全可降解替代材料製品檢測機制。建設一批補鏈和擴能項目,力爭3年內具備可降解替代材料產能。鼓勵新亞紙業、鴻翔紙業等造紙企業加快技術研發,建設實施一批環保紙製品項目。塑料製品生產企業要嚴格執行有關法律法規,生產符合相關標準的塑料製品,不得違規添加對人體、環境有害的化學添加劑。推行綠色設計,提升塑料製品的安全性和回收利用性能。發揮行業協會自律作用,引導塑料製品企業轉型提質發展。積極採用新型綠色環保功能材料,增加使用符合質量控制標準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再生塑料,加強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產品研發,有效增加綠色產品供給。強化企業綠色管理責任,推行綠色供應鏈。電商、外賣等平臺企業要加強入駐商戶管理,制定一次性塑料製品減量替代實施方案,並向社會發布執行情況。以連鎖商超、大型集貿市場、物流倉儲、電商快遞等為重點,推動企業通過設備租賃、融資租賃等方式,積極推廣可循環、可摺疊包裝產品和物流配送器具。鼓勵企業採用股權合作、共同注資等方式,建設可循環包裝跨平臺運營體系。鼓勵企業使用商品和物流一體化包裝,建立可循環物流配送器具回收體系。結合實施垃圾分類,加大塑料廢棄物等可回收物分類收集和處理力度,禁止隨意堆放、傾倒造成塑料垃圾汙染。在寫字樓、廣場、車站等塑料廢棄物產生量大的場所增加投放設施,提高清運頻次。推動電商外賣平臺、環衛部門、回收企業等開展多方合作,在重點區域投放快遞包裝、外賣餐盒等回收設施。以輝縣、封丘、延津、原陽為試點,建立健全各地廢舊農膜回收體系;規範廢舊漁網漁具回收處置。引導廢舊塑料資源化利用企業和項目入駐延津、輝縣等靜脈產業園,推動塑料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規範化、集中化和產業化。鼓勵可降解替代產品供應商建立逆向回收體系,推動可降解替代材料循環化、資源化利用。推進分揀成本高、不宜資源化利用的塑料廢棄物能源化利用,加強垃圾焚燒發電等企業的運行管理,確保各類汙染物穩定達標排放,最大限度降低塑料垃圾直接填埋量。加快生活垃圾非正規堆放點、傾倒點排查整治工作,重點解決城鄉結合部、環境敏感區、道路和河流沿線、坑塘溝渠等處生活垃圾隨意傾倒堆放導致的塑料汙染問題。開展河流湖泊塑料垃圾清理行動。推進農田殘留地膜、農藥化肥塑料包裝等清理整治工作,逐步降低農田殘留地膜量。開展「治理白色汙染 保護美好家園」主題宣傳活動,大力宣傳綠色環保理念和綠色生活常識。組織開展志願服務、有獎競答等活動,推廣使用可降解材料製品,引導公眾減少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各縣(市、區)、市直各單位要加強限塑政策和要求的宣傳引導,利用網絡、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組織為期不少於2個月的集中宣傳,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結合節約型機關創建行動,在全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學校、醫院、大型國企等公共機構,高鐵、圖書館、博物館、主要旅遊區、廣場等公共場所,以及政府相關單位主辦的大型會議、會展等活動禁止提供、銷售和使用列入塑料製品禁限名錄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餐具等製品。鼓勵公共機構內部辦公場所、會議室接待統一使用瓷杯或玻璃杯。重點加強對有機關食堂單位的監督檢查。抓好全市中、小學生態文明教育,推動高等院校開設生態文明教育選修課程。通過課堂教學、主題講座、課外實踐等多種方式,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牢生態責任意識,踐行綠色生活方式。開展「綠色生活 最美家庭」主題系列活動,開設「綠色講堂」,倡導「拎起菜籃子、提起布袋子」,鼓勵家庭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重複使用購物袋、減少瓶裝水消費量等,減少不可降解塑料製品使用,選樹一批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綠色家庭典型。加強白色汙染治理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全面執行國家、省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條例,適時更新發布塑料製品禁限目錄。探索實施企業守信承諾和失信懲戒,將違規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製品等行政處罰信息及時錄入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河南)和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加快推廣實施全降解塑膠袋、餐具、農用地膜、快遞包裝袋、電商包裝等終端製品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鼓勵制定可降解材料製品企業標準。落實好相關財稅政策,加大對符合標準綠色產品的政府採購力度。開展新型綠色供應鏈建設、新產品新模式推廣和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等試點示範。支持專業化回收設施投放,消除設施進居民社區、高鐵站、車站和寫字樓等公共場所的管理障礙。嚴格落實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政策,支持可降解材料和製品生產企業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享受企業稅收減免、技術轉讓所得稅減免等政策。廢舊資源再生加工企業按規定享受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積極申請中央和省級節能減排等相關專項資金,加大對塑料替代產品項目建設支持力度。開展銀企供需對接,向銀行業金融機構推薦一批前期基礎良好、工藝技術先進、生態環境友好的新材料、新產品項目,探索採取貸款貼息、融資獎勵等政策,努力調動銀行積極性,擴大綠色信貸投放。鼓勵和引導綠色產業基金、各類投資基金投向塑料替代產品研發和成果轉化。加強日常管理和監督檢查,嚴格落實禁止、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部分塑料製品的政策措施。嚴厲打擊違規生產銷售國家明令禁止的塑料製品,嚴格查處虛標、偽標等行為。推行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加強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處置等環節的環境監管,依法查處違法排汙等行為,持續推進廢塑料加工利用行業整治。行業管理部門日常監管中發現有關塑料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行為的,應當及時將相關線索移交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隊伍,由其依法立案查處。對實施不力的責任主體,依法依規予以查處,並通過公開曝光、約談等方式督促整改。三、組織實施
市發改委、生態環境局依託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聯席會議機制,統籌組織、調度、協調相關工作,重大情況和問題向市委、市政府及時報告。市生態環境局會同有關部門開展聯合專項行動,加強對白色汙染治理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重點問題納入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強化考核和問責。各縣(市、區)、市直各單位要引導公眾積極參與,給予適當政策過渡期,確保禁限塑工作順利推進。各地在做好政策宣傳的同時,要組織好替代產品貨源供應,同步向市場提供塑料替代製品。要組織開展專項檢查,對違規生產、銷售、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行為進行批評教育,責令限期整改。實施禁限塑後,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要組織有關部門開展常態化執法檢查,堅決依法打擊違規生產、銷售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行為。按分級保障原則,由市、縣財政分別予以保障。各級有關部門工作經費分別納入本部門預算。編輯|陳莎莎
編審|王世國
審核|張 峰
籤發|焦振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