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都市圈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2020~2035年)出爐 5年後「圈」內五...

2020-12-02 大河報

俯瞰秋日鄭東新區CBD 鄭報全媒體記者 李新華 圖

「到2025年,鄭州都市圈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4%,到2035年,都市圈生態環境質量達到發達國家和地區水平。」省發展改革委日前印發《鄭州都市圈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2020~2035年)》,明確要加快構建與鄭州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生態環境支撐保障體系,為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提供基礎支撐。《規劃》以鄭州都市圈空間範圍為重點,統籌考慮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四市其他區域,形成以鄭州都市圈為主體的全域生態環保大格局。 鄭報全媒體記者 侯愛敏

都市圈生態建設目標明確

《規劃》明確鄭州都市圈生態保護與建設目標:到2025年,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基本建成,城鎮人居生態環境更加和諧,溼地保護率達50%,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292天,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4%,都市圈五市全部創建成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到2035年,都市圈生態環境質量達到發達國家和地區水平,全面建成生態環境優美的和諧都市圈、經濟集約高效的綠色都市圈、社會健康文明的宜居都市圈,成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標杆。

構築一體協同的生態格局

《規劃》指出,要在鄭州都市圈構建「一軸、一心、一帶,雙環、多廊、多點」的多層次、多功能、複合型、網絡化區域生態格局。

打造黃河綠色發展軸 實施沿黃溼地保護與修復工程,完善提升鄭州黃河國家溼地公園、開封花園口溼地公園功能,在黃河北岸規劃建設大型帶狀溼地生態功能區,構建堤內「綠網」。同時完善沿黃綜合防護林體系,打造堤外「綠廊」,打造以自然生態要素為主體的都市圈東西向綠色發展軸。

高標準建設鄭汴港生態綠心 發揮雁鳴湖森林公園、中牟森林公園、賈魯河、渦河、運糧河等生態資源優勢,系統織補森林、溼地、沙區植被等生態空間。規劃建設中華生物園,持續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進一步增強區域生態系統穩定性。

提升南水北調生態帶功能 加強南水北調中線沿線防護林帶建設,打造以人工生態要素為主體的都市圈南北向生態涵養與景觀帶。

協同建設都市圈雙層綠環 打造以鄭州環城高速綠廊為骨架、以郊野公園和生態農業為主體的都市圈生態內環。加強太行山、嵩山等山區植樹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打造融生態源地、生態屏障、文化景觀、休閒遊憩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都市圈生態外環。

貫通多層多維區域生態廊道系統 強化生態廊道「硬隔離」作用,防止城市「攤大餅」無序蔓延發展,有效支撐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空間格局。以增綠擴量、森林提質、生態修復為重點,形成縱橫成網、連續完整、景觀優美的都市圈生態廊道系統。

布局均衡協同的生態節點 以行政交界地區、城鎮連片密集地區等為重點,推進森林公園、溼地公園、郊野公園等生態節點規劃布局,消除綠色空間盲區,提高都市圈生態網絡的系統性、均衡性。

同保共育區域生態系統

《規劃》指出,要聯動推進區域五大生態系統建設,提升都市圈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維護生物多樣性,全面增強區域生態服務功能。

建設森林生態系統。主要包括構築都市圈西部山區森林屏障、建設沿黃河森林生態體系、完善都市圈東部森林生態網絡、提升城區森林綠量,到2025年,五市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在45%以上,各縣級城市城區綠化覆蓋率在42%以上。

建設溼地生態系統。統籌鄭州、開封、新鄉、焦作四市沿黃溼地資源,打造中原地區獨具特色的綠色生態、親水休閒和生物多樣性科普長廊。

建設流域生態系統。2025年前區域內建成蓄洩兼顧、豐枯調劑、引排自如、多源互補、生態健康的河湖水系連通網絡體系,增強都市圈的供水保障能力和水資源承載能力。

建設農田生態系統。構建魅力田園與美麗鄉村融合互動的都市圈農田生態系統。

建設城市生態系統。以建設宜居宜業美麗家園為目標,加快構建園中建城、城中有園、城園相融的都市圈城市生態系統。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面積達到海綿城市要求。

同防共治區域生態環境

《規劃》明確,都市圈五市將攜手打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擴大區域環境容量、提升區域環境質量。

改善區域空氣品質。區域大氣汙染防治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測、統一行動,加快調整產業、能源、運輸、用地「四大結構」,有效促進空氣品質明顯改善。到2025年都市圈火電平均供電煤耗控制在300克標煤/千瓦時以下。同時共建區域通風廊道系統。依託跨市域生態廊道統籌規劃建設都市圈通風廊道,增強都市圈空氣流通能力,緩解熱島效應。

協作治理區域水環境。統籌實施飲用水源地保護、流域水環境協同治理、農村水汙染防治等工程,維護和改善都市圈水環境質量。協同保障土壤環境安全。到2025年都市圈建設用地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力爭達100%。

協同發展生態經濟

《規劃》要求,都市圈五市要堅持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雙輪驅動」,培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推動城鄉自然資源大幅增值,變美麗風景成美麗經濟,化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

重點包括優化升級綠色產業體系,積極培育綠色經濟新動能,促進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等,將聯合打造中華古都、中國功夫、中原山水、黃河絲路等精品文化旅遊線路,建設獨具中原特色、傳統與現代文化融合共生的全球知名的文化旅遊目的地。

生態建設突出區域聯動協同

《規劃》指出,將建立區域產業轉型聯動機制,統籌考慮都市圈產業結構和布局,制定都市圈統一銜接的限制、禁止、淘汰類產業目錄。同時由五市人民政府共同出資建立都市圈生態建設保護基金。

謀劃實施跨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八大標誌性工程,分別為:沿黃生態廊道建設工程,中華生物園建設工程,鄭汴港生態綠心建設工程,南太行山生態屏障建設工程,西部生態屏障建設工程,南水北調防護帶建設工程,大運河生態文化帶建設工程,「兩山兩拳」文旅融合示範帶建設工程。

來源:鄭州晚報 編輯:李春梅

相關焦點

  • ...讀懂丨未來鄭州都市圈有多美?2035年生態環境要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10月13日,大河網政務記者從河南省發展改革委獲悉,為有序推進《鄭州大都市區空間規劃(2018—2035年)》實施,構建與鄭州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生態環境支撐保障體系,經省中原城市群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同意,《鄭州都市圈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編制印發。未來鄭州都市圈要打造啥樣的宜居城市?
  • 發布會實錄|河南省發改委主任何雄:培育壯大洛陽副中心城市,2035年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
    會上,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何雄對《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2020-2035)》的編制過程以及近期行動進行了詳細介紹。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我省堅持以中原城市群為主體,在做強做優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鄭州都市圈的同時,致力培育壯大洛陽副中心城市,出臺了兩輪支持政策,推動洛陽在2019年成為中西部地區唯一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元的非省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穩步提升,具備聯動周邊城市建設都市圈的基礎條件。
  • ...發文:增強鄭州大都市區、洛陽都市圈等地區的經濟、人口承載能力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孫科我省今年要基本完成省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還要增強鄭州大都市區、洛陽都市圈等重點地區和城市的經濟、人口承載能力……日前,河南商報記者從省政府了解到,省委、省政府近日印發《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洛陽市委書記李亞:把洛陽都市圈建設作為主戰場主抓手主平臺 科學...
    把洛陽都市圈建設作為主戰場主抓手主平臺 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 全面建設現代化強市李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標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擘畫了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宏偉藍圖。
  • 加入洛陽都市圈,平頂山、三門峽、濟源都是啥角色?8大謎團探究
    2020年10月14日,省長尹弘主持召開了第102次省政府常務會議,這個會議審議通過了《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2020—2035年)》,當天,許多權威媒體報導了這一重磅消息,《洛陽都市圈亮相,濟源三門峽平頂山「入圈」》《重磅!洛陽都市圈正式亮相,濟源三門峽平頂山已加入「群聊」》……這標誌著洛陽都市圈建設正式全面啟動。
  • 《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了《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當前,我國生態保護和修復面臨的形勢如何?怎樣保護和修復母親河?6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舉行新聞發布會,就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 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 (2020-2035年)。全文如下: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
  • 江蘇公布「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現代快報訊(記者 鹿偉 盧河燕)極不平凡的2020年即將過去,新的一年即將來臨。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放眼未來5年乃至15年,江蘇將如何謀劃發展,「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8000萬江蘇人的工作生活將有哪些改變?
  • 河南國土空間規劃意見明確:增強鄭州大都市區經濟人口承載能力
    城市發展,規劃先行。今年,河南要基本完成省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有序編制詳細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初步形成全省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一張圖」。目標:年底前形成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一張圖」 根據《意見》,2020年,基本完成省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有序編制詳細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初步形成全省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一張圖」。
  • 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森林生態系統規劃(2019-2025)
    打造環城近郊森林隔離圈、市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以上、規劃建設10處地方特色的植物主題公園……近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森林生態系統規劃(2019-2025)》(以下簡稱《規劃》)公布,未來,綠城鄭州將形成「一圈一帶、兩核三區、六片多廊」的綠化結構,打造鄭州大都市生態圈。
  •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南雄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5年)的批覆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南雄市城市總體規劃 (2015-2035年)的批覆現批覆如下: 一、原則同意《南雄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5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二、南雄市是韶關市域副中心城市,也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要強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在《總體規劃》確定的189.86平方公裡城市規劃區範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
  • 不負收官之年! 海洋環境保護下一個5年規劃亮點是海灣
    近日,​​十三屆全國政協近日召開第42次雙周協商座談會,11位委員和專家學者圍繞海洋環境保護、產業發展、科技創新、治理體系、國際合作等建言諮政。100餘位委員在全國政協委員移動履職平臺上發表意見。   委員們建議,要把海洋資源保護與開發納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
  • 事關最新規劃!鄭州發布重磅文件(詳情)
    制定好我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河南、鄭州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體行動,是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省委十屆十二次全會精神的重大任務,是闡明市委戰略意圖、謀劃我市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發展的重大舉措,對於開啟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新徵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 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出爐 生態氣象保障...
    ·明確未來15年九大工程建設總體布局·要求增強氣象監測預測能力及對生態保護和修復的服務能力中國氣象報記者劉若馨 賈靜淅報導近日,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正式印發《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
  • 順義分區規劃2017年-2035年內容亮點解讀
    來源:順廣傳媒  11月20日,市政府正式批覆《順義分區規劃(國土空間規劃)(2017年-2035年)》(以下簡稱《順義分區規劃》)。《批覆》指出,《順義分區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立足京津冀協同發展,認真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注重長遠發展、注重減量集約、注重生態保護、注重多規合一,符合順義區實際情況和發展要求,對於促進新時代順義區高質量發展、提升城市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 《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森林生態系統規劃(2019—2025)》公布
    到2025年,鄭州森林覆蓋率增加4.6個百分點,達到37.96%。8月5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森林生態系統規劃(2019—2025)》公布,描繪出我市森林生態建設的美好藍圖。該《規劃》作為《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生態建設規劃(2016—2025)》的重要專項規劃,旨在落實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生態建設規劃,構建市域健康、安全的森林生態系統,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生態新格局,有效指導全市生態建設,統籌推進森林、溼地、流域、農田、城市五大生態系統建設。
  • 鄭州市2020年水生態建設實施方案(附54個水生態建設項目清單)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鄭州市政府近日印發《鄭州市2020年水生態建設實施方案》,今年鄭州市計劃在市域範圍內實施54個水生態建設項目,市域水域面積將增加54.76平方公裡。三、主要目標按照市委市政府生態建設總體思路,2020年計劃在市域範圍內實施54個水生態建設項目,鄭州市域水域面積將從156.9平方公裡增加到211.66平方公裡,水面面積率由2.02%提升到2.82%,國控、省控斷面達到地表水 滻 類水質,明顯改善河湖水系生態環境,進一步提高水資源承載能力,全面推動水生態建設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邁進,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年)的通知
    《規劃》對國土綠化、森林城市建設、森林質量提升、森林及溼地資源保護、林業產業融合發展以及林業支撐保障體系建設等作出總體部署和統籌安排,是推進森林河南生態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是指導全省各地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要依據。規劃基準年為2017年,規劃期為2018—2027年,前期為2018—2022年,後期為2023—2027年,展望到2030年。
  • ...建設規劃來了! 到2035年實現濟南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走在全國前列
    科創濟南未來15年建設規劃來了!到2035年實現濟南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走在全國前列 2020-11-27 16: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常德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解讀(五):闖出鄉村...
    「十四五」規劃綱要立足常德的實際情況,提出要將常德打造成全國大湖地區鄉村振興的新樣板。這既為我們指明了鄉村振興的方向,又為我們提出了解決「三農」問題的要求。今天的《常德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解讀》的關鍵詞為:鄉村振興、「三農」問題,由常德市委黨校副教授唐賢健為您解讀。以下是完整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