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孫科
我省今年要基本完成省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還要增強鄭州大都市區、洛陽都市圈等重點地區和城市的經濟、人口承載能力……
日前,河南商報記者從省政府了解到,省委、省政府近日印發《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目標】
今年,河南要初步形成全省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一張圖」
我省要達到什麼樣的效果呢?《意見》給出了「時間表」。
2020年,河南要基本完成省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有序編制詳細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初步形成全省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一張圖」。
到2025年,健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批體系、實施監督體系、法規政策體系和技術標準體系,全面實施國土空間監測預警和績效考核機制,形成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統一用途管制為手段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
到2035年,全面提升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基本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安全和諧、富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國土空間格局。
【任務】
A、增強鄭州大都市區經濟人口承載能力
根據《意見》,我省要建立覆蓋省、市、縣、鄉鎮4級,包含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3類規劃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嚴格實行國土空間規劃指導目錄清單管理制度,不得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外編制其他涉及國土空間利用的規劃。
科學編制省國土空間規劃,優化主體功能區劃分,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增強鄭州大都市區、洛陽都市圈等重點地區和城市的經濟、人口承載能力,優化全省人口和城鎮空間布局。同時要保障生態屏障、生態廊道、自然保護地和區域開敞空間,優化生態系統保護格局;完善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構建均等化的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意見》提出,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方面,要科學預留一定比例留白區,為未來發展留出開發空間;優化完善城鎮體系和村莊分類布局,合理布局重大基礎設施、城鄉公共服務設施,統籌安排城市安全與綜合防災、地下空間、鄰避設施等;按照宜居城市、智慧城市、韌性城市、健康城市的理念,優化中心城區空間結構和用地布局,合理確定城鎮開發強度分區、容積率、密度等控制指標。
B、按照「誰審批、誰監管」的原則,建立國土空間規劃分級審批制度
在審批方面,《意見》要求,要嚴格規劃審批權限和程序。
按照「誰審批、誰監管」的原則,建立國土空間規劃分級審批制度。省國土空間規劃和需報國務院審批的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經同級人大常委會審議後,由省政府報國務院審批;其他市縣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經同級人大常委會審議後逐級報省政府審批;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經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審議後逐級報市級政府審批;省內跨省轄市的國土空間規劃報省政府審批。在城鎮開發邊界內的詳細規劃報市縣政府審批。
村莊規劃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審議通過後,由鄉鎮政府報上一級政府審批,其中省轄市市轄區內的村莊規劃報省轄市政府審批。
【保障】
規劃一經批覆,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
值得一提的是,《意見》還提出,要加快建立規劃實施監督體系。
我省要堅持先規劃、後實施,不得違反國土空間規划進行各類開發建設活動。規劃一經批覆,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因國家和我省重大戰略調整、重大項目建設或行政區劃調整等確需修改規劃的,須經規劃審批機關同意後方可按法定程序修改。對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實施過程中的違規違紀違法行為,要嚴肅追究責任。
同時,我省還將依託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划動態監測、評估預警和實施監管機制。並將國土空間規劃執行情況納入自然資源執法督察內容。建立國土空間規劃定期評估和動態調整機制,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
(編輯 張惟一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