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森林生態系統規劃(2019—2025)》公布

2020-11-30 鄭州市人民政府門戶

我市將著力打造環城近郊森林隔離圈,在主城區外圍大力推進植樹增綠工程,營建多樹種、多層次、多色彩的城市森林景觀。到2025年,鄭州森林覆蓋率增加4.6個百分點,達到37.96%。8月5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森林生態系統規劃(2019—2025)》公布,描繪出我市森林生態建設的美好藍圖。

該《規劃》作為《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生態建設規劃(2016—2025)》的重要專項規劃,旨在落實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生態建設規劃,構建市域健康、安全的森林生態系統,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生態新格局,有效指導全市生態建設,統籌推進森林、溼地、流域、農田、城市五大生態系統建設。

根據《規劃》,到2025年,主城區綠量將提升,市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以上,市區綠地率達到36%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2平方米以上,各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最低值大於6平方米。實現公園服務半徑覆蓋率90%以上,各城區綠地率最低值大於28.5%;優化植物群落結構,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中喬灌木佔75%以上。

近期目標(2019年—2023年)

完成造林40.23萬畝,更新4.00萬畝;種植苗木花卉1.7萬畝,優質林果15.84萬畝,林下經濟16.98萬畝;森林撫育27.95萬畝,退化林修復6.45萬畝;建設省級森林城市1個、森林特色小鎮4個、森林鄉村160個;完成森林康養基地10個;建設森林健康綠道250公裡;完成21個森林公園、1個野生動物園建設;適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全部得到治理;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穩步提升,大氣粉塵吸附和阻礙能力明顯增強;生物多樣性下降趨勢得到遏制,生態保護與建設和區域經濟發展協調推進。

遠期目標(2023年—2025年)

完成造林10.06萬畝,更新1.00萬畝;所有的宜林地全部得到綠化,有林地面積達到270433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37.96%,提高4.6個百分點;種植苗木花卉0.42萬畝,優質林果3.96萬畝,林下經濟4.24萬畝;森林撫育6.99萬畝,退化林修復2.25萬畝;建設國家級森林城市3個;森林特色小鎮2個,森林鄉村20個;完成森林康養基地3個;建設森林健康綠道50公裡;完成5個森林公園。

形成「一圈一帶、兩核三區、六片多廊」的規劃結構

根據《規劃》,我市將按照「西抓水保東治沙,北築屏障南造園,城市周圍森林化」的構想,形成「一圈一帶、兩核三區、六片多廊」的規劃結構,打造鄭州大都市生態圈。

「一圈」:指的是環城近郊森林隔離圈,在主城區外圍大力推進植樹增綠工程,營建多樹種、多層次、多色彩的城市森林景觀。

「一帶」:指的是黃河南岸綠色生態屏障帶。以鄭州黃河中央溼地公園規劃建設為帶動,結合黃河溼地保護區與溼地公園群建設,提升黃河生態廊道,挖掘黃河文化,重塑黃河形象,構建黃河生態走廊。

「兩核」:指的是主城區和航空港區森林生態城建設核心。

「三區」:指的是嵩山生態涵養區、邙山、具茨山森林生態休閒區。

「六片」:指的是主城區周邊形成鄭東生態片林、邙山-古滎生態片林、嵩山-尖崗生態片林、具茨山-觀寨生態片林、八崗生態片林以及雁鳴湖生態片林等六大生態徵林。

「多廊」:指的是為方便市民遊憩,加強溝、河、路、渠線狀要素保護,沿城市重要道路建生態隔離帶(每側不低於100米),構建市域多用途景觀生態廊道,高效發揮森林康養遊憩和生態降塵隔離作用,構建城鄉一體化的森林生態網絡。

相關焦點

  • 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森林生態系統規劃(2019-2025)
    打造環城近郊森林隔離圈、市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以上、規劃建設10處地方特色的植物主題公園……近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森林生態系統規劃(2019-2025)》(以下簡稱《規劃》)公布,未來,綠城鄭州將形成「一圈一帶、兩核三區、六片多廊」的綠化結構,打造鄭州大都市生態圈。
  • 鄭州都市圈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2020~2035年)出爐 5年後「圈」內五...
    鄭報全媒體記者 侯愛敏都市圈生態建設目標明確《規劃》明確鄭州都市圈生態保護與建設目標:到2025年,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基本建成,城鎮人居生態環境更加和諧,溼地保護率達50%,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292天,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4%,都市圈五市全部創建成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 鄭州巡禮 向國家中心城市昂首邁進
    長期從事國家中心城市規劃與研究工作的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綠色城市研究所副所長、高級城市規劃師徐輝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首先中心性至關重要,體現在市場中心和網絡中心兩方面,尤其是交通網絡中心方面;第二,國際性是加分因素,體現在國際門戶、創新中心等方面,未來新的國家中心城市將在新國際門戶、創新中心、新市場中心、新網絡中心的疊加下產生。
  • 2025年打造千億傳感器產業新布局 鄭州將構建「一谷多點」產業空間...
    映象網訊(記者王振西)11月9日,在2019世界傳感器大會上,中國(鄭州)智能傳感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規劃明確提出兩個目標: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2025年傳感器產業規模達到據規劃發布者賽迪研究院表示,智能傳感器產業有萬億級的體量,在國內有千億產值,隨著5G、大數據發展,推動了底層智能傳感器網絡部署的需求,未來依然會保持比較快速的增長。鄭州作為新的國家中心城市,需要一張新的產業名片釋放發展潛力,傳感器無異於提供了有利的抓手。據了解,近年來,河南省高度重視河南傳感器產業的發展。
  • ...讀懂丨未來鄭州都市圈有多美?2035年生態環境要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10月13日,大河網政務記者從河南省發展改革委獲悉,為有序推進《鄭州大都市區空間規劃(2018—2035年)》實施,構建與鄭州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生態環境支撐保障體系,經省中原城市群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同意,《鄭州都市圈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編制印發。未來鄭州都市圈要打造啥樣的宜居城市?
  • 淺談:城市森林對城市生態系統的影響
    綠地生態系統中5m以上的喬木生物量達到和超過城市綠地總生物總量的50%。   (2)生態效益的主體地位。森林的吸碳制氧、調節氣溫、淨化環境、保持水土等方面功能居主體地位,功能大於或等於城市綠地總功能的50 %。   (3)枝葉覆蓋率的優勢地位。喬木覆蓋面積大於或等於城市綠地總面積的40 %。
  •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年)的通知
    第四章 規劃布局  在全省主體功能區和國土生態安全戰略框架下,根據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河南省「十三五」規劃、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生態建設規劃等,綜合考慮林業發展條件  發展重點與舉措:按照「大生態、大環保、大格局、大統籌」的要求,統籌推進森林、溼地、流域、農田、城市五大生態系統建設,加強城郊森林、森林公園、溼地公園建設,打造綠樹成林、河流湖泊互聯互通的景觀,加快形成與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與都市區空間結構相銜接、與現代產業結構相融合、與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期盼相適應的生態保障體系,大幅度增加藍綠空間,優化林種樹種結構,提升森林質量,打造中原森林城市群的
  •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為「生態京山」添綠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為「生態京山」添綠髮布時間:2020年11月27日 17:35 來源:中新網湖北 「氧吧」名錄的成功入選也正是京山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一個側影。  綠滿京山,森林為先。在京山「創城」這場硬仗裡,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政治任務。根據京山市委部署,在市創城指揮部辦公室的跟蹤調度下,京山正按照「一年達標、兩年提升、三年省級、五年國家級」的工作要求積極推進。
  • 河南省級森林城市擴容 城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
    我省森林城市建設再結碩果。11月27日在鄭舉行的河南省關注森林活動組委會全體會議暨省級森林城市授牌儀式上,省林業局授予鞏義市、新密市、泌陽縣等12個縣(市)「省級森林城市」榮譽稱號。加上去年首批獲評的15個省級森林城市,河南省級森林城市數量達到27個,省轄市國家森林城市達到16個,走在全國前列。
  • 商洛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2018—2025年...
    》《陝西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商洛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等編制本規劃,規劃期為2018-2025年。——國際社會對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高度關注,全市深入推進國家氣候康養(宜居)試點城市創建,積極開展國家衛生城市、園林城市、森林城市、省級文明城市四城聯創,全社會廣泛參與的環保工作機制不斷健全,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幹部環保意識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和優質生態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為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良好外部環境和輿論支持。
  • 發展改革委 旅遊局關於印發全國生態旅遊發展規劃(2016-2025年)的...
    -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期限自2016年至2025年,規劃範圍為全國陸地國土空間及內水和領海(不包括港澳臺地區)。二、公共服務體系大力推進生態旅遊交通服務設施建設,加快建設重點生態旅遊目的地到中心城市、幹線公路、機場、車站、碼頭的支線公路,以及重點生態旅遊目的地間專線公路,構建重點生態旅遊目的地與主幹線之間的便捷交通網絡體系,鼓勵推行綠色交通,建立便捷的換乘系統。
  • 太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進入新階段
    >日前,記者從太原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山西省太原市國家森林城市總體規劃(2020-2035)》(以下簡稱《總體規劃》)通過了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組織的專家組評審,標誌著太原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進入了新的階段
  • 事關最新規劃!鄭州發布重磅文件(詳情)
    市委對「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高度重視,2019年12月就進行了專題部署,啟動前期工作。去年8月,市委召開了「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專題會議,圍繞鄭州發展面臨的重大任務、需要攻堅突破的重大問題,明確了規劃編制總體要求。專題會議後,市委及時成立了規劃《建議》起草專班,在市委常委會領導下開展《建議》起草工作。
  • 上海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建設項目通過專家驗收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1月20日訊 11月10日,上海市林業局組織專家對上海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建設項目進行驗收。來自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市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中心、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上海市園林科學規劃研究院、上海辰山植物園等5個單位的專家組成驗收專家組。
  • 鄭州城市大腦全國最「靈光」
    河南商報記者陳薇截至12月20日,鄭州城市大腦發布了涉及政務服務、城市管理、生態環境、交通出行、醫療健康、文化旅遊等14個業務領域118個應用場景,標誌著鄭州成為目前國內擁有最多數位化運營場景的城市。15個月,從啟動到全國最多在鄭州,車主停車可以享受停車引導、一鍵導航的智慧化停車服務;鄭州城市大腦電梯指揮救援系統的應用,讓鄭州電梯救援時間縮短為10分鐘,比國家規定的30分鐘減少了三分之二;120智慧生命通道打通,上了救護車,患者就相當於住上了院……支持這些智慧場景的是鄭州城市大腦。
  • 汕頭梅州入圍「國家森林城市」名單
    10月21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出《關於2019年國家森林城市擬批准名單的公示》,該公示文件顯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擬批准28個城市為國家森林城市,其中包括廣東省汕頭市和梅州市,公示時間為2019年10月21日—2019年10月25日。
  • 河南國土空間規劃意見明確:增強鄭州大都市區經濟人口承載能力
    城市發展,規劃先行。今年,河南要基本完成省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有序編制詳細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初步形成全省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一張圖」。到2025年,健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批體系、實施監督體系、法規政策體系和技術標準體系,全面實施國土空間監測預警和績效考核機制,形成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統一用途管制為手段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到2035年,全面提升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基本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安全和諧、富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國土空間格局。
  • 駐馬店南陽濮陽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 河南省轄市榮獲國家森林城市...
    城市融入大自然,出門能見綠、遊憩在林下、休閒進森林,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天藍水綠,擁有更多的森林綠地,已經成為城鄉居民幸福生活的新期盼。2016年年初,在研究森林生態安全問題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個著力」,其中一個「著力」就是著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
  • 「中國中心城市&都市圈發展指數2019」城市排行榜
    「中國中心城市&都市圈發展指數」是在受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展戰略和規劃司委託研究開發的「中國中心城市指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也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展戰略和規劃司與雲河都市研究院共同開發的「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的衍生指數,這是該指數繼2017年以來的第三次年度發布。
  • 粵港澳大灣區地圖範圍面積城市名單 四大中心城市規劃
    製圖 中新網  2月18日,籌備多時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從粵港澳大灣區2017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粵、港、澳三地政府籤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再到《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的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前景可期。而隨著綱要的公布,一個國際一流的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正逐漸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