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陳薇
截至12月20日,鄭州城市大腦發布了涉及政務服務、城市管理、生態環境、交通出行、醫療健康、文化旅遊等14個業務領域118個應用場景,標誌著鄭州成為目前國內擁有最多數位化運營場景的城市。
15個月,從啟動到全國最多
在鄭州,車主停車可以享受停車引導、一鍵導航的智慧化停車服務;鄭州城市大腦電梯指揮救援系統的應用,讓鄭州電梯救援時間縮短為10分鐘,比國家規定的30分鐘減少了三分之二;120智慧生命通道打通,上了救護車,患者就相當於住上了院……支持這些智慧場景的是鄭州城市大腦。
12月20日,鄭州城市大腦建設成果2020發布會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數字鄭州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郝亮用「一天一個樣兒」來描述鄭州城市大腦15個月的建設歷程。
2019年8月啟動,鄭州城市大腦僅用4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基礎平臺工作搭建。
2020年1月21日,鄭州城市大腦啟動疫情防控一體化平臺搭建,僅用3個月時間就完成「1+10」立體化疫情防控系統。
3月20日,鄭州掌上城市綜合服務平臺——「鄭好辦」App全面上線。
6月30日,「一網通辦」攻堅階段性任務圓滿完成。
鄭州城市大腦已經形成政務服務、公共服務、便民服務融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目前已經上線涉及政務服務、城市管理、生態環境、交通出行、醫療健康、文化旅遊、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等14個業務領域118個智慧化應用場景。鄭州市大數據管理局局長郭程明說,目前,鄭州是國內擁有最多數位化應用場景的城市。
鄭州已上線運行的政務服務、便民服務已達到542項;政務服務累計辦件申請量61.7萬件;支持344萬孩子疫苗預約接種、查詢;實現對8000+部電梯進行實時動態監管;公積金提取超20萬筆,累計提取金額超30億元;市場監管覆蓋全市130萬市場主體。
建城市大腦,鄭州有啥「秘籍」
經過15個月的探索,鄭州已經逐步形成城市大腦建設特有的「鄭式經驗」。
鄭州市成立了「數字鄭州」建設領導小組,統籌指導全市數字城市各領域建設工作。鄭州城市大腦作為城市級統一平臺,實現了區縣同頻共振,為各委辦局、各區縣(市)提供標準化、集約化、一體化服務。
鄭州城市大腦實現了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治理一網統管的深度融合,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辦事服務的同時,也為政府提供更加科學高效的城市治理手段。同時,鄭州探索了「建運一體」的智慧城市建設運營機制,逐步形成政務數據管理與應用,數字城市建設與運營的長效機制。
惠民惠企的「親情在線」服務系統,將作為2021年鄭州城市大腦建設的一個重點:如果鄭州有針對相關企業和人才的優惠政策,將直接通過智慧化分析推送給相關人群,補貼、優惠政策不用跑腿、申請就可以便利享受。此外,鄭州將爭取推出更多的跨層次、跨行業、跨領域、跨部門的綜合辦理「一件事」。
「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可以不斷改善和提升鄭州的營商環境,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企業入駐鄭州;打造更好的創業平臺,吸引更多的豫籍甚至海內外各類高端人才在鄭州落地、發展。」郭程明說,相信城市大腦會為居民和企業提供更便捷、更溫暖的服務。
觀點
城市大腦要有中長期規劃
針對未來鄭州智慧城市的發展,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國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單志廣也在大會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我覺得智慧城市不是生孩子的過程,而是養孩子的過程。」
在單志廣看來,智慧城市需要循序漸進、持續發展的理念,他希望鄭州在智慧城市快速推進的過程中,可以做未來五年的或者更長期的思考。
這是因為科學的發展、信息系統建設有一定的滯後期,單志廣說,按照時下國際智慧城市發展理論研究,正常情況下五年以後,應當才是城市大腦促進鄭州發展效果最顯著的時候,因此,在建設城市大腦的時候,不要對短期發展和成效期望太高,同時也不要對長遠發展和未來的戰略意義估計不足。
他同時提到,鄭州城市大腦不僅僅是將數據集中,也要實現本地工業的智能、高效和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