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王振西)11月9日,在2019世界傳感器大會上,中國(鄭州)智能傳感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規劃明確提出兩個目標: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2025年傳感器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建設傳感器小鎮,構建「一谷多點」的產業空間布局,同時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和有效的集聚手段。
加大搶佔智能傳感器萬億級體量打造鄭州新產業名片
城市未來的競爭力取決於新的產業,鄭州為什麼看好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
據規劃發布者賽迪研究院表示,智能傳感器產業有萬億級的體量,在國內有千億產值,隨著5G、大數據發展,推動了底層智能傳感器網絡部署的需求,未來依然會保持比較快速的增長。
鄭州作為新的國家中心城市,需要一張新的產業名片釋放發展潛力,傳感器無異於提供了有利的抓手。
據了解,近年來,河南省高度重視河南傳感器產業的發展。此前印發的《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建設中國(鄭州)智能傳感谷,並支持創建國家級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推進MEMS微機電系統研發中試平臺建設。
具體到鄭州來看,鄭州市政府專門制訂了智能傳感器產業培育專案,明確提出「經過3~5 年發展,鄭州市智能傳感器產業基本呈現技術先進、應用繁榮、產業鏈完善的產業生態系統,打造中國 (鄭州)智能傳感谷,成為全國重要的特色智能傳感器產業基地,建成國際知名的智能傳感器應用示範城市」。
與此同時,鄭州高新區經過多年發展,在傳感器研發和產業化方面已經形成較好的發展優勢,擁有以漢威電子為代表的國內龍頭企業,集聚了新開普、新天科技、光力科技等上市公司為代表的傳感器行業企業54家,技術和產品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產業化水平居於全國上遊。
2019年年初,經過公開招標,鄭州高新區正式委託工信部直屬事業單位賽迪研究院編制中國(鄭州)智能傳感谷產業發展規劃。
籌建鄭州智能傳感器研究院構建「一谷多點」產業空間布局
基於河南省以及鄭州現有的產業環境和產業基礎,規劃明確提出兩個目標: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2025年傳感器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國家級研究中心,省級以及百億級企業數量都將有明顯提升。
建設傳感器小鎮,構建「一谷多點」的產業空間布局,同時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和有效的集聚手段。
圍繞「三個特色產業鏈」和「三個產業集群」的打造,鄭州高新區還將持續提升創新能力。如籌建鄭州智能傳感器研究院以及引進智能傳感器的平臺帶動技術創新,同時推動產學研的平臺合作,在已有的國家實驗室和大學資源的基礎上,深化校企合作,建設共性技術的測試平臺,構建鄭州的標準和檢測,帶動產業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為確保能夠規劃順利實施,規劃和戰略中還涵蓋政策保障、要素保障、環境保障等內容,通過資源連結以及有效的政策設計,形成良好的招商手段和產業資源連結手段,確保高質量項目的輸出和引入。
據悉,規劃提出,以鄭州高新區為核心,謀劃3至4平方公裡的智能傳感器產業小鎮,打造智能傳感器材料、智能傳感器系統、智能傳感器終端「三個產業集群」,發展環境傳感器、智能終端傳感器、汽車傳感器「三個特色產業鏈」,推動鄭州市智能傳感器產業規模化、特色化、差異化、高端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