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勾勒2021年新興產業發展施工圖 新能源、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

2021-01-13 騰訊網

原標題:多地勾勒2021年新興產業發展施工圖

千億級新增資金加速湧入,新能源、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成部署重點

「十四五」開局之年,地方正加快勾勒新興產業發展路線圖。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安徽、湖南、湖北、山東、雲南等逾10個省份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中明確新興產業規劃和部署,包括重點發展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加快培育世界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進一步壯大發展新動能,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等方面。同時,包括千萬級財政資金、千億級基金在內的多路新增資金正加速向新興產業集結。

多位專家表示,新興產業作為先導性產業,有利於地方樹立新一輪產業發展優勢,開拓新的增量市場空間,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很強的乘數效應。各地在謀劃新興產業發展「施工圖」時,也要注意因地制宜做好統籌布局,整合創新資源,補短板強弱項,避免同質化無序競爭的低水平重複建設。

多地加碼布局新興產業

歲末年初,多地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密集召開,其中新興產業成為部署重點。

例如,山東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推進新舊動能轉換。落後產能淘汰要再加嚴,傳統產業改造要再加力,新興產業培育要再提速,產業生態優化要再深入。湖南明確要在培育發展新動能上見到新氣象。推動全生產要素良性循環,推動數字經濟、新興產業良性發展等。山西提出,通過把基礎產業作為重要支撐持續做強做優,把新興產業作為戰略重點不斷培育壯大,推動建鏈延鏈補鏈強鏈。

一批新興產業集群將蓄勢崛起。安徽提出要以「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為基礎,實施產業鏈補鏈固鏈強鏈行動,紮實推進「個十百千」工程,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培育世界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興產業聚集地。

「加快布局和發展新興產業有助於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是地方樹立產業核心發展優勢,實現『換道超車』的重要方向。同時通過發展新興產業,能夠帶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助推傳統產業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規劃所區域發展研究室主任侯彥全表示。

當前新興產業已成為有力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預計至2025年底,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將達到20%左右,成為「十四五」時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柱性產業。

值得關注的是,5G、集成電路、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正成為多方布局新興產業的重點領域。記者獲悉,工信部將加快打造5G、集成電路、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高端裝備、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裝備等新興產業鏈,構建未來競爭的新優勢。地方上,雲南提出推動新材料、生物醫藥產業、現代物流業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儘快形成多點支撐、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新興產業發展格局。

新一輪產業項目密集落地

在發展規劃密集發布的同時,新一輪新興產業項目也在快馬加鞭地部署和落地。

1月9日,2021年常州市首個超百億重大項目落戶常州國家高新區,涉及綠色健康產業、戰略性投資產業等四大板塊。1月5日,北京經開區新年首個集成電路重大項目開工。此前數日,15個集成電路項目集中簽約落戶廈門海滄,總投資超150億元,達產後年產值超250億元。此外,安徽日前舉辦「十四五」產業發展投資交流會,提出將加快實施重大新興產業工程,深入推進「三重一創」建設,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等十大新興產業。

項目的部署與落地離不開資金支持,當前多路新增資金正加速湧向新興產業。財政金融方面,合肥近日再添4個市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涉及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材料等領域,每個基地將獲得3000萬元資金支持。天津日前出臺《天津市金融支持製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對符合產業政策要求和重大發展戰略的製造業行業企業積極加大信貸投放,助力做強做優集成電路、航空、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製造業企業貸款增速高於各項貸款增速。

社會資本也進一步調動起來。日前總規模2000億元的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成立,該基金首期募集資金707億元,重點聚焦核心領域和核心技術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重點布局科技創新領域、產業鏈關鍵領域等新興產業。浪潮集團所屬浪潮雲也發起50億元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生態基金,重點支持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等新興產業發展。

強化統籌避免無序競爭

在業內專家看來,各地在謀劃新興發展「施工圖」時,也要注意因地制宜做好統籌布局,補短板強弱項,避免同質化無序競爭的低水平重複建設。

「不少地區仍然在沿用過去發展傳統產業的路徑和思維來推進新興產業發展,例如,過度追求規模優勢、過度集聚各類要素等。」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表示,一方面要提升新興產業集聚的規模和質量,避免出現多點開花、大而不優、產能過剩等問題。另一方面,以政府優惠政策引導新興產業發展需要適度,避免產業依賴政府補貼引起周期性波動、甚至陷入發展困境。同時注重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在競爭和開放合作中實現區域協同和產業協同,必要時限制投機和跟風潮流。

侯彥全建議,各地適時編制各自產業發展指導目錄,引導地方產業鏈差異化發展。圍繞重大項目招商,鼓勵跨區域城市間探索建立合理的招商引資聯動、項目準入聯審、協作利益聯接等機制,推動協同招商引資、協同政策制定、協同平臺打造。此外,圍繞產業鏈合理分工與協作,深入推動區域間創新鏈分工、價值鏈互動,積極開展產業集群跨區域培育,著力打造特色突出、錯位競爭的區域產業協同發展新格局。

適應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的投融資體系也需進一步完善。王軍表示,需以「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為原則,更多地調動社會資本的投資積極性,鼓勵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所有企業進行投資,讓市場更好地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

據悉,未來我國將進一步營造新興產業創新發展的良好環境。記者獲悉,下一步工信部將針對新興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鼓勵引導企業兼併重組,整合創新資源,實現規模化發展,提升競爭力。同時強化統籌規劃,避免同質化無序競爭的低水平重複建設,堅持鼓勵創新和審慎包容的原則,從市場準入、人才培養、金融服務、政策創新等各個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強化政策協同,形成促進新興產業發展的合力。

相關焦點

  • 「上海研發,紹興生產」 紹興尋求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產業與上海...
    12月20日下許,紹興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論壇在滬舉辦,旨在加強紹興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與上海的交流合作,探討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新趨勢。紹興濱海新區兩大戰略性主導產業——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已入選浙江省「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
  • 上海: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創新突破
    中證網訊(記者 黃一靈)11月5日,上海出臺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36條實施意見。意見提出,落實三大產業「上海方案」,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創新突破,儘快形成出口能力。壯大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裝備、高端醫療器械、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自主出口主導產業。加快汽車、鋼鐵、化工等重點產業的改造升級,提升出口優勢。
  • 多維發力 促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當下,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已經成為穩投資的重要抓手,在多地的2021年產業規劃中,新興產業成為關鍵詞。不少地方提出,「把新興產業作為戰略重點不斷培育壯大」、「培育世界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等,與此同時,多地密集謀劃籤約規模超百億的新興產業項目,加大資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相關產業項目密集落地有利於發揮穩投資效應,形成較強的支撐帶動作用,積蓄經濟發展新動能。
  • 無錫深化與日本產業鏈對接 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領域將合作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無錫深化與日本產業鏈對接,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領域將合作無錫與其最大的對外貿易夥伴日本,將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產業領域展開更緊密的合作。無錫日本產業鏈對接合作大會現場。無錫地處長三角地區地理中心。2019年GDP達11852.32億元,人均GDP達18萬元,在全國排名第二,僅次於深圳。日本是無錫最大的貿易夥伴,2019年雙方進出口總額112.5億美元;無錫也是日企重要的合作夥伴,截至今年7月,日本在錫投資項目1248個、投資總額174.2億美元,2019年在錫納稅前十的外資企業中,日企數量最多。無錫與日本結緣已久。
  • 加力打造千億新興產業集群 寫在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大會召開之際
    從2003年把生物醫藥列為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予以推進,到2012年獲科技部批准為國家火炬計劃生物與新醫藥特色產業基地,廈門生物醫藥產業正式進入國家視野;從2014年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第二批),到2019年廈門生物醫藥產業進入「國家隊」,成為首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廈門深耕生物醫藥產業的足跡,見證了這座高素質高顏值之城在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上的高度自信和堅強定力
  • 歌禮製藥:助力開啟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新紀元
    該系列報導聚焦杭州生物醫藥、航空製造、集成電路等新製造業計劃的核心產業,對重點企業進行實地探訪,配合視頻+文字的報導形式,挖掘企業背後的故事,展現創業者們對各自所在產業領域的探索、發現和成果,也試圖呈現如何將重點產業鏈打造成為區域經濟發展主脈的杭州路徑。今天第9期報導,讓我們聚焦生物醫藥產業,聚焦歌禮製藥。
  • 四川省「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重要內容。   為加快培育和發展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和《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結合我省實際,特制定本規劃。規劃期為2011年至2015年。
  • 2018年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展望:新興產業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在地方層面,安徽省於 2017 年 7 月在國內率先出臺了《安徽省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條例》,廣東、山東、安徽、江蘇、北京、四川等多省市發布了「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此外多地還在細分領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如在節能環保領域,目前已有北京、天津、山西、內蒙、遼寧等 23 省(區、市)印發了「土十條」 省級工作方案,河北還制定了《河北省節約能源條例》。
  • 廣東發布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 大力發展核能等優勢產業
    中國網財經9月29日訊 據廣東省發改委網站29日消息,近日,廣東省發改委、能源局等六部門聯合發布《廣東省培育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計劃》)。
  • 獻力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早點建成,就能早點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促進地方產業發展。」顏益志說。作為一名投身中醫藥產業20多年的專家,顏益志一直致力於加快我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圍繞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結合湖北民族大學提出的近、中期建設目標,在顏益志牽頭下,檢驗檢測中心還制訂了2021年通過CMA認證、2022年通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資質認定、授權及2023年CNAS認證的目標。
  • 新能源汽車、醫藥生物、有色金屬 券商2021年三大行業投資策略大梳理
    2020年,受疫情衝擊,市場波動很大,風險難測。過去一年,該如何總結?備受期望的2021年,「十四五」規劃即將展開,新發展格局下的未來,又有何期待?
  • 南山、坪山做兩核,打造新興產業集群
    形成「一區兩核多園」的高新區發展布局。 在生物醫藥領域集聚了包括世界500強賽諾菲巴斯德、國藥在內的327家企業,集中了深圳的主要藥企。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集聚了比亞迪、開沃新能源等一批知名企業,擁有從動力電池、電機到整車製造的全要素產業鏈,產值已接近千億規模。
  • 2018-2019年湘潭市優勢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目錄及重點企業名錄
    關於印發《2018-2019年湘潭市優勢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目錄及重點企業名錄》的通知各縣市區、園區(示範區),市直機關各單位、在潭企事業單位:《2018-2019年湘潭市優勢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目錄及重點企業名錄》已經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同意,現予印發,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 菏澤高新區:擦亮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金字招牌」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1月13日訊 (記者 張振勝) 近年來,菏澤高新區作為菏澤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主陣地,緊緊圍繞打造「中國北方醫藥城」核心區的發展目標,形成了全國頗具規模和影響力的全產業鏈、開放式產業集群,呈現出「中藥飲片加工+中藥製劑」「化學原料藥+
  • 紹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轉發市經信委關於紹興市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紹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二○一二年十二月十四日紹興市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導向目錄(2013—2015年)市經信委  為加快建設工業強市,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投資方向,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從整體上提升我市工業綜合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 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十二五」期間,我國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8%左右,產業創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明顯提升。
  • 2020京津冀產業鏈協同發展對接活動舉行 打造京津冀三地互嵌耦合的...
    天津「十四五」時期將做好「加減法」,以新政策帶動新增量,著力構建以智能科技產業為引領,以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3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以裝備製造、汽車、石油化工、航空航天4個優勢產業為支撐的現代工業產業體系,推動冶金、輕紡2個傳統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升級。津冀兩地共同為北京集成電路等上遊龍頭企業做好配套,構建產業生態。
  • 洞察|南京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研究
    近年來,南京把生物醫藥產業作為重點打造的主導產業之一,努力打造千億產業集群,打造「全省第一、全國前三、全球有影響力」的產業地標。根據2020年8月發布的《南京市打造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地標行動計劃》,未來南京將推動「醫藥、醫療、醫工、醫信、醫養、醫體」等領域深度融合,推動全市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高端化、集聚化、國際化發展,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城。
  • 《2018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報告》: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全面...
    本報訊 (記者段曙東)據中國新聞網消息,今年1-7月,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27個重點行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8%,增速較2016年同期提高2.3個百分點,其中工業部分營業收入增速為13.9%,持續高於規模以上工業整體水平;七大產業均實現全面回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全面提速。這是近日發布的《2018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報告》披露的。
  • 疫苗開發進入快車道 釋放生物醫藥產業潛能
    以廣州為例,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廣州上市公司中盈利且同比增長的企業有39家,醫藥生物企業就佔了7家。  廣州深入實施IAB(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生物醫藥)和NEM(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行動計劃,打造若干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生物醫藥產業是廣州最有培育基礎和條件、最具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