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發力 促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1-01-21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經濟參考報

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其中,投資在我國經濟增長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穩投資對於穩經濟而言意義重大。當下,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已經成為穩投資的重要抓手,在多地的2021年產業規劃中,新興產業成為關鍵詞。不少地方提出,「把新興產業作為戰略重點不斷培育壯大」、「培育世界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等,與此同時,多地密集謀劃籤約規模超百億的新興產業項目,加大資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相關產業項目密集落地有利於發揮穩投資效應,形成較強的支撐帶動作用,積蓄經濟發展新動能。由於對相關產業規律認識不夠,個別地方在推進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盲目上項目、低水平重複建設的現象,集成電路、電動汽車、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出現了一些爛尾工程。如何審慎推進相關產業的投資和發展,是當下各方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

當前,我國面臨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革,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將成為我國實現經濟轉型的重要戰略支撐。促進新興產業高質量和理性發展,謹防盲目投資、過度發展帶來的風險,需從多角度發力。

一是整體產業布局統籌規劃要合理。以集成電路產業為例,有業內專家指出,該產業有其特殊性,不僅需要巨量資金的長期投資,對技術、人才等也有較高要求,並非所有地方都具備發展該產業的實力和能力。如果一些不具備條件的地方一窩蜂「上項目」,盲目過度追求規模,不因地制宜適時、適度地發展,會造成社會資源浪費,因此,必須理性評估,加強統一規劃並統籌好產業布局。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此前指出,國家發展改革委一直高度重視集成電路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會同有關部門強化頂層設計,狠抓產業規劃布局,努力維護產業發展秩序,對造成重大損失或引發重大風險的,予以通報問責。

二是以優惠政策引導產業發展要適度。不少地方為鼓勵發展新興產業,都出臺了諸多優惠措施。這些政策的本意是發揮政府「有形之手」的引導作用來提升企業和金融機構的積極性,引導產業發展,但如果政策使用不當,一方面將對當地財政造成一定壓力,另一方面,也可能誘發地區之間盲目攀比從而形成惡性競爭。更重要的是,未來政策一旦退出,可能造成產業發展的過度波動,引發風險。

三是金融支持重大項目穩投資和防風險要兼顧。去年以來,貨幣當局保持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資金流入實體經濟的重點領域,市場利率也不斷下行,但金融機構在支持實體經濟的同時,必須堅持依法合規,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加強對項目資金投向的甄別和使用效率的考查,避免一擁而上、非審慎地授信為未來埋下風險隱患。金融機構必須自主決策、自擔責任,對重大項目的建設風險要有清醒認識。

另外,必須意識到的一點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技術升級和更新換代較快,對技術研發、人才儲備的融資需求期限長,需進一步完善多元融資渠道。我國融資體系還是以間接融資為主,因此,要進一步鼓勵商業銀行與創投機構、產業投資基金等加強合作,為優質新興產業企業提供全周期、綜合化金融服務。政府也要進一步營造更好的經營和投資環境,著力提升市場信心,提升社會資本的投資意願,順暢社會資本的投資路徑。(張莫)

【糾錯】【責任編輯:趙文涵 】

相關焦點

  • 盛朝迅:促進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海洋經濟已跨入以高新技術引領的新時代,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各國爭相搶佔的科技制高點。應進一步破解制約我國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難題,推動海洋科技創新和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為破解我國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難題,促進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未來一個時期,我國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海洋經濟重要論述,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 石墨烯、人工智慧將成新興產業發力重點
    新華社北京7月1日電(陽娜、俠克)6月29日-7月1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軟體博覽會上,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工業和信息化藍皮書(2016-2017)》顯示,2016年全球新型產業增速達到7.9%,新興產業中石墨烯、人工智慧產品等將在2017年集中發力。
  • 挖新興消費潛力 促民間投資活力
    1月4日,新年首個工作日,上海64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涵蓋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在線新經濟、航空航天及租賃住房、汙水處理等多個領域,總投資超2700億元;同一天,河南鄭州首批209個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同時開工,項目緊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新型基礎設施、社會民生等重點領域,總投資達1381.1億元。
  • 多維精準發力 構建一流創新生態系統
    當前,我省應把握重點、針對痛點、疏通堵點、補強弱點,多維精準發力,加快構建一流創新生態系統。以創新社區為突破口構建創新共生網絡。創新社區是「人、產、城」融合的載體,是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合一」的有機統一體,一般以高水平大學或科研究院所為基礎、以政府戰略規劃為牽引、以創新企業為主體,協同信息、金融等機構,形成共生演化網絡體系。美國矽谷、北京中關村都是依託一流創新社區發展起來的。
  • 「產業升級大家談」厚橋街道:以產業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
    」厚橋街道作為錫山「東大門」,堅持區委區政府產業強區主導戰略以及創新驅動核心戰略,持續提高轄區產業核心競爭力,對全面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為錫山「做全市重要增長極、當改革創新先行軍」貢獻更多厚橋力量而言意義重大。
  • 四川德陽旌陽新興產業發展跑出「加速度」
    改革開放40年來,旌陽以創新驅動為引領,加快工業產業轉型升級,「新動能」從無到有,加速集聚,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使之成為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近年來,旌陽區與近3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起「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促進了新興產業從「單打獨鬥」走向「抱團發展」。
  • 交流| 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三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取得突破。確立「1+4+N+M」產業發展格局、「集約集聚集群」產業發展模式和集團化產業經營架構。三、保障任務落實,穩住發展「壓艙石」一是以堅強有力的組織體系保障發展。在試驗隊組建臨時黨組織,做好思想動員及保障,針對性開展型號線專題研討,出現問題以思想歸零推動技術和管理「雙歸零」。
  • 寧德市製造業蓄能發力 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寧德市製造業發展穩中求進,企業通過進一步創新推動轉型升級,運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新舊動能轉換提檔升級,為助推寧德市經濟高質量發展蓄能發力。  數據顯示,1至4月,寧德市製造業投資保持強勢增長。製造業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26.8%,拉動全市投資增長6個百分點。
  • 多維聯動 同向發力
    當前,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資監管職能轉變、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以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戰略,已然成為福建國資國企改革面臨最大的實際。任何單一維度的單兵作戰,難以支撐福建國企改革取得全局性勝利。推動改革主體的多維聯動、同向發力,構成了福建國資國企改革的深層邏輯。
  • 《2018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報告》: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全面...
    本報訊 (記者段曙東)據中國新聞網消息,今年1-7月,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27個重點行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8%,增速較2016年同期提高2.3個百分點,其中工業部分營業收入增速為13.9%,持續高於規模以上工業整體水平;七大產業均實現全面回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全面提速。這是近日發布的《2018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報告》披露的。
  • 推進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高質量發展的思考
    基於以上思考,黃三角農高區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為指導,以國家使命為遵循,突出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確立了貫徹落實國家戰略、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思路,即:以創新驅動為基本路徑,以鹽鹼地綜合利用為基本任務,著力打造以鹽鹼地現代農業技術創新為引領、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全國農業創新高地,建設以特色種業、農業智能裝備製造、大健康及功能性食品、農業高端服務業為重點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 航空航天新材料產業集群,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思路,為高質量發展添動能製造強國,材料先行。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指出,要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 央地密集謀劃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開會議,首次提出要把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穩增長的重要依託,引導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做強做大新興產業。多部門圍繞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密集落實支持政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日前明確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優惠擴至全部製造業,促進企業加快設備更新,促進位造業轉型升級。工信部加快推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頂層設計,實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重大工程。
  • 鷹潭推進「五型」政府建設促高質量發展
    本報鷹潭訊 (記者張弛) 今年以來,鷹潭市堅持把「五型」政府建設作為落實「六穩」「六保」、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咬定目標任務,克服疫情影響,狠抓「四個聚焦」,優化服務環境,推動經濟發展呈現逐月回升的良好態勢。
  • 產業提升推動我市工業高質量發展!焦作舉行「五年大學習、五年大...
    發展形成了高端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化工、食品等4大優勢產業,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和電子信息等4大新興產業和輕工紡織、能源、鋁加工等3大傳統產業為支撐的「443」產業體系。培育形成了裝備製造、綠色食品、汽車及零部件、現代化工等一批千億級、百億級產業集群。五是縣域工業加速發展。
  • 華為以人工智慧產業雲,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今年7月2日,《2019年河南省數字經濟工作要點》正式發布,更首次提出了「要加快構建數字經濟發展新生態,努力打造全國一流的大數據產業中心、數位化新興產業發展集聚區、國家數字經濟發展先行區。」一方面,在政務、安全、環保、交通、製造等領域不斷探索軟體、人工智慧在行業落地實踐,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持續賦能軟體產業鏈上下遊企業、高校與培訓機構、園區、孵化器及創客空間,實現軟體、人工智慧人才培養和聚集,促進河南省、鄭州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 四川省「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圍繞優勢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的構建,加快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推進產業關聯、鏈式發展,建成一批優勢特色突出的產業集群。根據各個區域發展實際和產業基礎,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區建設,形成一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輻射帶動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創新體制機制,明確發展時序。努力突破阻礙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發揮價格機制、競爭機制的激勵功能,構建產業發展的長效機制。
  • 內江經開區:建設「成渝之心」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
    經過20多年發展,內江經開區已聚集大批優質企業,正全力打造內江市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其中,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生物醫藥三大特色主導產業產值已逐步佔據規模工業總產值85%。  聚集內江市「5+4+5」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和「四新一大」產業布局,內江經開區正通過一個個優質項目,推動工業企業提檔升級和高質量企業聚集,為內江市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活力。
  • ...教育高質量發展要聚焦國家戰略、深化質量革命、推進多維融合
    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進工程教育高質量發展,對服務經濟轉型升級和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具有重大意義。  杜玉波就我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發展問題談了三點認識:  一要聚焦國家戰略,開啟高等工程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 第八屆中國新興媒體產業融合發展大會即將登場!就在明天!
    全國矚目的第八屆中國新興媒體產業融合發展大會暨廈門新興媒體產業對接會將在廈門禹洲溫德姆酒店盛大舉行。  本屆大會由新華社、廈門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電子學會、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協辦,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辦公室特別協辦,廈門市委宣傳部支持,新華社新媒體中心、廈門市委網信辦、湖裡區人民政府承辦,廈門日報社具體執行。  一年來,媒體融合發展有哪些最新實踐?